為打壓中國濾波器晶片發展,美國誘捕我國科學家,來竊取專利

2020-08-11 木易機械科技

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們如今的生活方便了很多,而且最新的科技成果也都應用在了多個領域。因此,哪個國家掌握了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哪個國家在世界上就具有話語權。  一直以來都是美國在,世界上佔據著絕對的話語權,但是近年來中國迅速發展,科技騰飛,國際地位也越來越高,因此受到了美國的忌憚。在2015年美國以學術研究為由,邀請了天津大學的教授張浩前往美國。

  但是在張浩去了美國沒多久,就被美國相關部門逮捕了,並且指控他「串謀間諜經濟活動」。而且認為張浩在美國期間盜取了濾波晶片技術,回國以後在於天津大學與創建了合資公司諾思微系統。

  張浩在2015年5月被美國逮捕以後,直到今天還沒有獲得自由,身處美國,無法回國。張浩和他的同事龐慰在美國的時候就已經是微機電濾波晶片的領軍人物了,在美國獲得了7項專利,回國之後又在該領域獲得了200餘項專利。

  在張浩等人的帶領下,經過多年的努力與鑽研,諾思微系統在聲體波技術方面的水平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而且也已經生產出了多款濾波器產品。諾思微系統的這些成就引起了美國的注意,一開始陰謀對其下手。先是對諾思微系統的創始人張浩等人開始了釣魚執法,非法入侵天津大學的網絡系統,獲得張浩與龐慰的郵件,而且還經過了惡意的編輯和修改。這一切令人不齒的作為都只是捏造證據,逮捕張浩。

  這些郵件是由安華高科技公司提供給美國法庭和中國法庭的關鍵證據,指控其涉及商業秘密。儘管張浩面對這樣的惡意質控堅決不承認,但是美國還是將張浩逮捕了起來。在張浩被美國囚禁期間,安華將濾波晶片出售給蘋果公司,而且這其中還涉及到了張浩等人的專利。諾思拆解了蘋果的手持設備,果然有證據,取證以後便對蘋果公司提起了訴訟。

  為打壓中國濾波器晶片的發展,美國誘捕中國科學家張浩,而且還竊取中國專利。目前案件正在審理中,我們也希望帳號早日能夠回到祖國的懷抱。希望相關國家能夠理智面對類似的事情。畢竟科技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國家也可能成為科技行業的領軍者。


相關焦點

  • 為打壓中國濾波器晶片發展,美國竊取中國專利,誘捕中國科學家
    不知道大家對我國濾波器晶片研發者被美國拘捕的事情有沒有了解?美國為了打壓中國濾波器晶片發展,誘捕中國科學家,竊取中國專利,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大多數出現在智能的手機和家電中,被人們廣泛應用於生活,由於其晶片利用價值高且先進,一直是比較新穎的高科技技術。 l 在張浩一行人的努力下,「諾思微系統」是現在國內第一家「FBAR射頻濾波晶片」生產公司。其也一直和天津大學有著密切的聯繫,榮獲了好幾百項專利。
  • 我國晶片領軍人物遭美國誘捕!能力就是原罪?
    我國晶片領軍人物遭美國誘捕!能力就是原罪?近幾日,美國的法院作出一項最終判決,天津大學的教授張浩,被判了18個月監禁!這個教授本來是國內一家晶片公司的創始人,他在國內學習期間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霸,後來又去美國留學。留美期間張教授就成績斐然,拿到了美國的七項專利,成為全球晶片領域的領軍人物!
  • 天大教授張浩在美被定罪,美國打擊國產晶片的又一張黑網!
    最近,天津大學教授張浩被美國加州聖何塞法院裁定竊取商業機密罪,最終判決將在8月底發布。事情起因於15年5月,天津大學教授、諾思微系統首席科學家張浩受邀前往美國參加學術研討會,剛落地美國便遭到逮捕。美國為何不遺餘力抓捕一名中國教授?
  • 美國裁定天津大學張浩竊取FBAR濾波器機密等3項罪名成立
    司法部在一份聲明中說,庭審過程中提交的證據顯示,從2010年至2015年,張浩和龐慰從聘用他們的半導體大廠串謀偷取機密,後來又雙雙回到中國天津大學執教。兩人利用竊取的資料改進了無線電濾波器技術,在美國和中國申請專利,並通過在加勒比海地區開曼群島的一家空殼公司出售這些信息。報導稱,張浩涉嫌竊取的FBAR濾波器技術可以被用於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和其他聲學儀器。
  • 美國指控華人科學家:竊取美國晶片技術
    引言我們都知道,我國在晶片科技領域上落後於美國。其實之前我國是有機會在晶片上領域上追上美國的腳步,但是一切都被美國扼殺了。張浩就是我國專攻晶片的一位科學家,並且和他的團隊在這塊領域上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張教授在一次參加美國學術會議邀請時,剛到美國,一下飛機就被美國方面逮捕了,並污衊張教授涉嫌盜取美國的晶片技術。
  • 美國瘋狂迫害我國科學家,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現在的美國就像一條瘋狗一樣,對我國可是拼盡全力地打壓:軍事挑釁,幹涉臺灣、香港、新疆和西藏問題,大打貿易戰、科技戰。最近幾年,他們更是發動了對我國人才的迫害和絞殺,無所不用其極,讓人感到齒冷。2020年8月28日,美國逮捕了中國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員關磊和身在維吉尼亞州的中國籍研究員胡海周。
  • 天大教授、諾思微首席科學家張浩案判了
    天大教授、諾思微首席科學家張浩被定罪美國聯邦法院裁定中國天津大學教授張浩竊取美國高科技商業機密、經濟間諜罪等3項罪名成立。9月1日美國法院作出最終判決,——18個月有期徒刑,並賠償47.7萬美元(約330萬人民幣)。
  • 天大教授張浩被美國指控竊取晶片技術,到底誰才是「技術小偷」?
    2015年5月,美國逮捕並指控張浩「串謀經濟間諜活動」,認為張浩與其同事龐慰在美國工作時竊取了行業巨頭安華高科技公司的濾波晶片相關資料,把其帶回天津大學並以此為創建合資公司諾思微系統,接下來,諾思生產的晶片被出售給中國國家機構和一些公司。
  • 楊振寧徒弟張首晟,幫華為突破5G晶片核心技術,暴斃美國疑點重重
    如今談及華為就會和5G、晶片、美國制裁等聯繫在一起。華為之所以被美國打壓制裁就和5G技術有關。華為經過多年的研發,掌握了5G核心技術,成為行業標準的領導者。任何國家或人對美國產生威脅,美國都會想辦法打壓。
  • 天大教授、諾思微首席科學家張浩被定罪
    2015年,張浩在飛往洛杉磯參加一次學術會議時落地被捕,隨後他被美國政府指控「串謀經濟間諜活動」,認為張浩與龐慰在美國工作時竊取了行業巨頭安華高的濾波晶片相關資料,將其帶回天津大學並創建了諾思微系統,並將生產的晶片出售給中國國家機構和國有企業。
  • 美國晶片技術能夠領先全球,靠的是中國人的專利!
    現代科技發展到今天的,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中國的科技水平也從一開始的弱後於人,到現在中國的科技水平逐漸追平很多的發達國家,儘管跟美國相比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但是畢竟能夠有這樣快速的發展本就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我們也沒必要過於苛刻。
  • 美國如此打壓中國晶片,卻忘記先進光刻機研發離不開中國三項技術
    現在哪個國家手中所握有的技術比較先進,所握有的專利比較多。那這個國家的話語權自然而然就更多一些。中國的華為這一家私人企業這些年來的發展是極其迅猛的,讓很多的國企都望其項背。當然了,正是如此迅猛的發展,造就了華為被美國看作是眼中釘,肉中刺。對於華為的打擊,美國是不遺餘力。
  • 美國打壓華為事件十問:為什麼我國半導體行業不必悲觀
    A(主持人):大家擔心華為產業鏈收到衝擊,首先強調 120 天的緩衝期,華為可以調整設計,我們認為會加大國產晶片的使用比例,同時為海思找備胎。比如說海思原來做很多電源晶片、手機處理器的 PMU,本來是海思自己做,接下來來會加大聖邦這類企業的佔比,協助其做一些更有替代意義的晶片。短期內肯定會有衝擊,等庫存消耗完,前後銜接的過渡期會略難,但之後肯定會對國產替代有推動。
  • 中美博弈的犧牲品:屠刀下的華人科學家,FBI的狩獵對象
    濾波器就被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更是射頻器件的重中之重。沒有濾波器,電子設備就很容易被幹擾。但這個市場,已經被三家公司瓜分完畢,分別是美國的博通(前身為安華高科技)、思佳訊、科沃以及日本的村田。但當時的張浩,正一門心思在公司謀求更好的發展,所以這次沒成,但也留下了一個契機。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張浩和龐慰下定決心,辭去了美國公司的職務,回到祖國,擔任天津大學教授。回國後的兩人,更是專心科研,只用兩年時間,兩人就在FBAR技術上,申請了200多項專利。
  • 中國科學家前往美國開會,剛下飛機就被捕,美媒:竊取晶片技術
    近期,美方對於中國的制裁活動開始從暗地操作到如今光明正大的壓制。美方政府對華為的晶片禁令,和對孟晚舟的囚禁陷害,代表著他們已經徹底不再顧忌兩方的關係交流,做好了和中國冷戰的決定!而美方這樣做的原因非常的明顯,就是害怕中國科技超越美國,畢竟中方這些年的發展就好像開了加速器一樣!
  • 華為晶片沒了!任正非:低端製造外流,高端被打壓!盤點那些關乎中國...
    2018年中國晶片市場超過4000億美元,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核心集成電路國產晶片佔有率多項為0,貿易逆差高達1657億美元,晶片之痛是中國製造難以抹去的陰影。 儘管我國正在加大攻關晶片技術的力度,但中國企業在全球晶片產業格局中仍處於中低端領域,目前中國能自主製造類比、分離等低端晶片,但邏輯、存儲等高端晶片目前都無法自給。
  • 國產替代5G系列之射頻晶片發展前景
    《每日財報》還是用實際的例子來說明,4G宏基站主要採用4T4R方案,對應的射頻PA需求量為12個,而5G基站以64T64R大規模天線陣列為主,對應的PA需求量高達192個,也就是說,5G基站PA的數量將增加16倍。
  • 他60歲創業,用14年造出5納米晶片蝕刻機,打破美國壟斷
    目前荷蘭是光刻機設備的主要製造商,中國在IC製造上,所持有的設備是蝕刻機設備,而我國現在掌握的蝕刻機設備技術在世界上都屬於數一數二的水平。我國的刻蝕機設備技術的成功要發要從尹志堯創立的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有限公司說起,當年,尹志堯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在美國的企業任職,他主要從事的職業便是和電漿蝕刻有關,同時,在國外工作的幾十年,他在半導體領域獲得了高達60多項的專利。
  • 84歲科學家不退休造國產晶片,一舉打破美國壟斷,為國家省上萬億
    在現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中,晶片已經成為很多工業產品的核心部分,它被廣泛應用於計算機、交通、醫療、軍事、通信以及製造業等各個領域,我國也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但因為種種原因,在起步階段,七國對於晶片技術的掌控程度非常有限,大量的專利技術都被西方國家壟斷,但晶片技術是科技發展之路上必須攻克的一個難關,大量的中國科學家投身其中,「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實現了從二極體、三極體到大規模集成電路
  • 荷蘭媒體:晶片禁令對華為效果有限,中國光子晶片助華為脫離險境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擅長的科技領域,也都會優先發展對自己有益的尖端科技,在各自的不懈努力下,每個國家都築起了高高的科技壁壘,一般來說,現代科技的壁壘已經越來越難以被打破,幸好我們國家這些年的科技發展也是不慢,在各類科技領域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