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學習是一個痛並快樂著的漫長路途。但好的教學和練習之道可以事半功倍,趙曉生教授《鋼琴演奏之道》為鋼琴朝聖者圈點好了路標,以及到達下一路標可能努力。這是教琴學琴必備tips和參照。
文︱趙曉生
鋼琴學習可以分為啟蒙、初級、中級和高級四個階段,各階段的學習內容通常包括基本練習、練習曲、復調作品和樂曲幾大板塊。作為基礎練習,目前仍然是車爾尼的作品最為系統,如《鋼琴初步教程》599,《24首左手練習》718,《鋼琴流暢練習曲》849,《鋼琴快速練習曲》299,《鋼琴練習曲50首》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車爾尼是19世紀上半葉維也納鋼琴演奏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所寫的大量練習曲是針對古典作品演奏技術,即「古典技術」訓練的,主要是手指的顆粒、均勻、快速,對左手的訓練較為薄弱,因此期間必須增加各類作曲家的練習曲目作為補充。這些教材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穿插進行,不能一味的依次逐條彈下去。
兒童的啟蒙階段
在目前較流行的兒童啟蒙教材中大致可分為三種五線譜入門型,即高音譜表入門法、中央c入門法、多音入門法。傳統的啟蒙教材《拜爾鋼琴基本教程》用的就是高音譜表入門法,目前在國內廣泛應用的《湯普森淺易鋼琴教程》1-5冊用的是中央c入門法。
李斐嵐,董鋼銳編著的《幼兒鋼琴教程》採用了以中央c為主的入門法,突破了以往此類教材的音域局限,這種從3指開始學重量落下,逐步擴大到其餘各個手指的方法已被公認為最好的方法。
馮-德-魏爾德:《陶梅格-露絲》系列。這一幼兒系列較注意引起幼兒的興趣,從小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樂感。
柯達依:《鋼琴學校》第一冊。
巴託克:《小宇宙》。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入門課本。因為它的五指位置包括種種非大調或小調結構的五指排列,有助於學生及早接觸黑鍵及各種調式,含有許多復調模仿及對位因素。
齊格勒:《鋼琴教本》第一冊。該書的特點是先聽後彈,耳朵領先。
勳格勒:《鋼琴教室》第一冊。
狄貝阿里:《二十八首聯彈練習曲》中較容易的,越早讓學生進行四手聯彈訓練,越有利於養成用耳朵聽辨聲部與互相配合的習慣。
鋼琴教學的初級階段
鋼琴教學初級階段的練習曲
這個階段的學習內容相當於從車爾尼的《鋼琴初步教程》599到車爾尼的《鋼琴流暢練習曲》849。
1、車爾尼的《鋼琴初步教程》599這是我國鋼琴初級階段教學運用極為廣泛的教材之一。
全書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57首以前,這部分是鞏固手型,訓練手指獨立性的練習,要求彈奏放鬆、自然、練習速度以慢速、中速為主。
第二部分是58—79首。58首到70首是訓練快速練習,這裡的快速是針對前階段而言的,在學生奏法正確的基礎上要求初步加快速度。71首—79首是帶裝飾音與不帶裝飾音的旋律練習。練習時先慢速,把節奏彈準確,彈平均,雙手對齊,再稍微加快。這部分又是旋律練習,要注意樂譜上的表情術語及力度術語,注意分句、呼吸、旋律的連貫與歌唱。
第三部分是80首到結束,是綜合性的練習,無論音型、節奏型、音階琶音類和雙音練習都比前面豐富,練習時不僅要彈準確,還要注意音樂起伏,作出力度、速度變化。
2、車爾尼《鋼琴簡易練習曲》139。這是從599過渡到849的教材之一。139的教材編排不如599集中,可以選擇與599不同類型的曲目。在599到50首左右就可以交叉使用。
3、車爾尼《24首鋼琴左手練習曲》718。這是全部為左手而寫的練習,內容有音階,琶音型、五指型、分解和弦等,學習順序要靈活掌握,對於手小的學生,可以先學音階型或五指型的曲目,八度練習暫緩。
4、車爾尼《160首八小節鋼琴練習曲》821。本教材不僅技術類型較豐富,而且難度跨度大,包含了從初級程度到高級程度的練習。每一首隻有8小節,技術課題非常集中,尤其適合一些其他課業多,練習時間較少的學生使用。
5、萊蒙《鋼琴練習曲》37(又譯為「勒穆瓦納」)全書共50首,由淺入深。他的特點是較多的左手練習,雙手比較均衡。可以彌補車爾尼練習曲中偏重右手的不足之處。
6、布格繆勒《簡易練習曲25首》作品100,《練習18首》作品109。這兩集練習曲都是有標題的小曲,形象鮮明,手法簡潔,旋律優美動聽,音樂性較強,非常適合初學者學習。在599到50首左右時,可以逐步選用作品100的曲目。作品109在技術上比作100難,篇幅也大些。在進入車爾尼的849後可以選用。
7、車爾尼的《流暢練習曲》849。
從599到849是初級階段的前期進入到初級階段的後期。849共30首,每一首的技術內容基本上不重複。在選用時要具體分析每首練習的難點,考慮技術的「過渡」問題。
849與599,139不同之處是每首曲子有了速度標記,根據849教材的標題,應當做到演奏流暢,儘可能按要求的速度去彈,為下一步中級階段作準備。
8、赫爾契伯格編《趣味鋼琴技巧》。從預備到第五冊,由淺入深。編者從幾十位作曲家的作品中選擇了一些旋律優美而短小的練習曲,每首都有標題,並在標題下給予明確的提示和要求。技術類型比較全面,又由於作曲家各自不同的風格特點,因此,曲目豐富多彩,是一套生動有效的教材。
初級階段的復調
復調作品的特點,是左右手不同聲部、不同旋律同時進行,在節奏、重音、力度、句法、旋律、起伏等方面既有內在的聯繫,又各自獨立。對於訓練大腦的多維思維,節奏感、左右手的獨立性等都是很好的教材。
1、巴赫《初步鋼琴曲集》。這本教材共28首,是巴赫為其妻子安娜-瑪格達蕾娜寫的練習小曲,是初級階段必學的內容。
2、巴赫《小前奏曲與賦格曲》。這是適用於巴赫《鋼琴初步曲集》與《創意曲集》之間的教材。
3、中國作品。中國作品中有一些較簡單的復調作品,採用了廣大群眾熟悉的民歌作為主題,比如王震亞的《沂蒙山小調》,陳靜薺《瀏陽河》,黎英海《盼紅軍》、《花鼓調》、陳銘志《子弟兵與老百姓》等。
鋼琴初級階段的樂曲
1、湯普森《現代鋼琴教程》。這是一套內容極為豐富的教材,由淺入深共五冊。除了簡易的鋼琴曲外,還精選了大量歌劇、芭蕾舞劇、交響樂等世界名曲的改編曲,其中包括巴赫、莫雜特、貝多芬、蕭邦、李斯特等著名音樂家的作。在每首作品前,或介紹作曲家,或介紹樂曲特點,或講解音樂常識,或支練習要點,使學生在學每一首曲子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音樂素養。由於樂曲形象生動,深受學生的喜愛。
2、威爾《世界兒童鋼琴名曲集》。這是一本深受國內外兒童喜愛的曲集,其中都是簡化了的世界名曲,在訓練技術的同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表達能力。
3、《鋼琴小奏鳴曲大全》。小奏鳴曲是我國鋼琴教學中運用較為廣泛的內容之一。這本大全收入了海頓、克列門第、庫勞、莫雜特、杜舍克、貝多芬、迪亞貝裡、卡巴列夫斯基、格季凱等大師的小奏鳴曲共48首。程度相當於599後部,849前部到299。
4、《少年兒童鋼琴曲選》(1949—1979)。1979年,為了展現建國30周年我國音樂創作的成就,中國音樂家協會在國慶前選編出版了兩套中國作品集,這本《曲選》是器樂作品選中的少年兒童鋼琴曲專輯。
5、中國風格《兒童鋼琴曲選》由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編的這本曲集共91首,有適合啟蒙階段程度的小曲。
6、少年兒童《鋼琴四手聯彈曲集》。四手聯彈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形式,可以訓練學生的聽覺與合作能力。並且因為四隻手彈比兩隻手彈更豐富,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練習的積極性。本曲集所選的19首曲子,都是以兒童熟悉的歌曲及樂曲改編而成的。
樂曲的範圍很廣,相應的教材也很多,如老柴的《少年鋼琴曲集》、舒曼的《兒童組曲》《少年曲集》。全音樂譜出版社出版的《您喜愛的鋼琴百曲集》第1、2集(共6集),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編的《少年兒童外國鋼琴曲選》第1、2集,(共6集),都可以廣泛的選用。
各階段手指基本練習
1、李斐嵐編著《兒童鋼琴手指練習》。(李斐嵐: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兒童鋼琴手指練習》是專為兒童而寫的練習。本書充分考慮到兒童的特點,左右手的練習都在兩個8度以內,篇幅比較小,要求精確,易於兒童掌握。
2、哈農《鋼琴練指法》C-L-哈農(1820——1900)法國風琴家,鋼琴家。哈農《鋼琴練指法》是我國使用極為普遍的手指練習教材。
3、什密特《鋼琴五指練習》作品16。G-A-什密特(1821—1902)德國鋼琴家、作曲家。這本手指練習,分不帶保留音和帶保留音的五指練習。
以上三本教材適合於啟蒙階段,初級階段及中級階段使用。
4、科爾託《鋼琴技術的合理原則》
5、馬格麗特-朗《鋼琴技巧練習》
6、李嘉祿《鋼琴基本技術聯繫》
以上的練習曲主線仍然是以車爾尼為主。要知道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到目前為止,竟然還未出現過一位在整體上超過車爾尼的基礎練習曲作者。
趙老師提醒注意:為了避免誤解,有幾點必須強調:
1、儘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重複作功。即不必按部就班練習車爾尼的每一首練習曲。最好的辦法是集中技術課題,提高訓練質量,減少重複數量。寧可少些,但要好些。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斷地熟悉新的練習曲上。
2、重點練習曲要盯住不放,反覆的練,甚至練上很長的時間。比如,299的第36首(綜合),740的第三首(五指),第34首(雙音),第49首(八度)。。。。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弱點「保留」幾首練習曲,不壓隨便扔掉。最好各種類型、左手右手都有一、兩首保留著,天天練習。
3、盡一切可能用第一流作品中的技術性片斷代替車爾尼練習曲中的同類技術。例如,五指型的練習或音階琶音一類的練習,可以從莫扎特,貝多芬奏鳴曲中抽出相應的片斷,反覆練習。有時只抽技術艱難的部分出來練先不練全曲。
4、多練巴赫。無論《帕蒂塔》、《託卡塔》、《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平均律曲集》中許多序曲和某些賦格,都是第一流的手指技術練習,但它們又首先是技術珍品。寧可多花時間多練些巴赫,也不要把車爾尼當做唯一的教材。
5、集中的手指練習必須天天練習。從初級的哈農、到中級的什密特手指練習,到高級的畢許納、科爾託的手指練習,還有「霍洛維茨」練習,「拉赫馬尼諾夫練習」等等,倘若每天都集中一段時間(比如一小時)練習,又可少練好多練習曲。集中的手指練習可以事半功倍。但它太機械,總是一個樣式的在模進,與實際在樂曲中的技術片斷相差太遠,也不一定從中取得應變的經驗。所以手指練習固然重要,但還不能完全代替練習曲。相反,練習曲對提高技術再重要,也不能代替從第一流作曲家作品中抽出的片斷進行練習。因為只有它們才真正是藝術與技術的最完美無缺的結合------既有技術又有難度,又有音樂內涵。對這些片斷就不應該採取對付練習曲甚至手指練習的純機械態度。因此,最好再進行技術訓練時將純手指練習、練習曲、名曲中的困難片斷練習三者結合起來,同時進行練習,就一定能獲得更佳的效果。
總之,不要把技術練習孤立起來。永遠要把技術作為音樂表現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文章節選自: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上海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