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中新網湖州8月23日電(見習記者 李倩倩 通訊員 梁穎睿 張林華)從一個鮮為人知的彈丸之地,到聲名鵲起的「中國鋼琴之鄉」,浙江德清洛舍在黑白琴鍵的飛揚中,以琴為媒,彈奏起小鎮的振興曲。
洛舍,地處杭州北部,境內山清水秀,煙波浩渺,是典型的江南小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等美稱。1984年,國內第五家鋼琴企業——湖州鋼琴廠落戶德清洛舍,開啟了洛舍的「鋼琴時代」。30年來,洛舍鋼琴走過了造鋼琴、打品牌、做文化三個階段。目前,洛舍正致力於把鋼琴產業打造成一張獨有的文化「金名片」。
「現在,國人手中的7架鋼琴有1架就來自洛舍。」在洛舍鎮黨委書記沈月強看來,30年的造琴路上,鋼琴儼然成為了洛舍的代名詞。
為了更好地推動鋼琴企業發展壯大,2002年11月,德清縣鋼琴製造行業協會應運而生。作為行業企業互益性組織,該協會充分發揮溝通政府、企業和市場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打破企業封閉式管理,構建開放的、相互依存的新型生產關係,推動行業企業在生產製造、產品設計、原料採購、倉儲運輸、批發銷售諸方面抱團發展,激發了鋼琴行業活力。目前,該協會已擁有會員企業57家。
在全民造琴的熱潮下,截至2015年底,德清共有鋼琴製造及配件企業79家,其中,規模以上鋼琴製造企業6家,全行業總產值達到4.8億元人民幣,成為長三角地區最大的鋼琴生產基地。
「洛舍『鋼琴之鄉』的稱號從口口相傳到被行業認可,對於我們的鋼琴產業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沈月強表示,在保證質量、提升品牌的同時,洛舍人也積極賦予鋼琴更多鮮活的文化內涵。
「農民不僅造鋼琴,還要彈鋼琴!」沈月強表示,如今,洛舍人已經不再滿足於鋼琴製造大戶的光環,他們開始期待將鋼琴文化融入洛舍人的血液中,開始憧憬「打造世界最好的鋼琴」這樣的夢想。
如今,德清縣學習鋼琴的孩子數以萬計,由洛舍鎮6家鋼琴企業出資20萬元設立的「德清鋼琴普及獎勵基金」也早已啟動。每逢雙休日和寒暑假,洛舍鎮都會邀請鋼琴老師到洛舍鋼琴文化館免費教授貧困卻愛好鋼琴的孩子彈鋼琴。
此外,洛舍還積極培養洛舍本地的鋼琴作曲家、演奏家,甚至編寫了自己的鋼琴教材,洛舍鎮的各中小學課堂也都開設了鋼琴課。
「接下來,我們還將建設『中國鋼琴音樂谷』。」沈月強介紹,音樂谷設有接待中心、樂器博覽館、音樂廳、鋼琴音樂創作基地等,「建成後,將承擔普及鋼琴與音樂知識,傳播鋼琴音樂魅力等功能。」
從曾經簡單的「造琴者」,到如今融鋼琴於骨血中的「彈琴人」,洛舍人的鋼琴之路行穩致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