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孩子學琴配的輔助工具,說不定能幫到你 想學琴的家長看過來

2021-01-21 什麼值得買

早上好呀~這是一篇遲到的約稿,聊聊學琴的輔助工具。前段時間大家一直催我的文章我交答案了。▼

作為兩名琴童的家長,我當然也是深有感觸,直到現在我還是需要經常盯著孩子的手型和姿勢。因為孩子年紀小力量弱,不管學琴多久,也容易大毛病小毛病不斷。

所以這段時間我也把市場上各種練琴輔助工具補充完整,也包括我自己自用的還不錯的工具都整理出來了,跟大家一起細細聊一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練琴輔助工具清單

練琴輔助 -鋼琴貼、樂譜夾、鋼琴蓋緩降器、鋼琴護眼燈

音律訓練-節拍器、視唱練耳資源

姿勢矯正 -手型輔助器、指力器、升降踏板、升降鋼琴凳

這些類別基本上涵蓋了學琴方方面面需要,我也對適用人群和使用頻率做了一個歸類。大家可以對應著來看。

本文沒有任何推廣,是否需要這些練琴輔助工具也要看每個孩子具體的練琴需求。涉及的品牌大家可以在淘寶或天貓搜關鍵詞去查看,價格差異比較大,從幾十塊到幾百塊都有,大家可以自行對比選擇哦。

鋼琴貼

適合人群:剛學琴,但對譜記憶能力比較弱的孩子。

使用頻率:過渡期產品,能記譜就要及時撤掉

相信很多初學琴童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到底應不應該給孩子貼鋼琴貼呢?貼了擔心孩子會依賴,不貼孩子經常連中央C都找不到,這可怎麼辦。

其實孩子熟悉鋼琴鍵,就跟我們成年人熟悉電腦鍵盤是一個道理,一開始面對26鍵英文字母鍵盤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經常偷看鍵盤上的字母,甚至會上演單個手指打字的「獨指神功」。

而作為孩子剛開始接觸88鍵鋼琴按鍵的時候,其實也是一樣陌生的。

所以,如果我們能用鋼琴貼給孩子貼上琴鍵位置,對於孩子快速認識琴鍵是十分有幫助的。▼

當孩子對於琴鍵位置相對熟悉,能夠記譜之後,就可以把琴鍵貼撤出,以免孩子對於貼紙形成依賴。

而正因為鋼琴貼是學琴的過渡性產品,所以也建議大家在挑選鋼琴貼的時候,選擇一些不留膠的貼紙產品,以免在之後揭除的時候出現問題。

樂譜夾

適合人群:有自製譜需求的孩子

使用頻率:長期使用,記得做好分類

除了基本的教材以及老師給的譜子以外,我一般還會有額外給孩子加不同譜子的習慣。因為這樣能讓孩子接觸到不同風格的譜子,進一步激發孩子的練琴興趣。▼

因此,所以我需要長期自備樂譜夾。國慶我剛給孩子們囤了一批,並按顏色做了分類,把流行歌曲、哥哥的補充譜子和弟弟的補充譜子都進行了歸類,整齊且不會亂。▼

當然,市面上的樂譜夾還是有很多不同款式和種類的。但我建議大家一定要買帶線圈的,因為好翻頁。另外,建議大家樂譜夾要買豎立著用的,因為會非常穩固,避免了樂譜東倒西歪的糟心。

鋼琴護眼燈

適合人群:有夜間練琴習慣的孩子,或者琴安置位置光線長期不足

使用頻率:長期、每天、高頻

我家孩子最開始是白天練琴,晚上不練琴的。但隨著孩子學習任務越來越多,時間調整之後,晚上我們也安排上學琴了。

但晚上練琴一小時,的確光線效果就是沒有白天好,孩子長期盯著樂譜上密密麻麻的「小蝌蚪」,說不擔心眼睛視力狀況是騙人的。▼

這段時間也非常多家長發現了同樣的問題,也催我開團護眼燈,所以從前兩個月開始,我就跟品牌方買了市面上的兩款經典的護眼燈一起在測評,一臺是明基的PianoLight防藍光頻閃樂譜燈。▼

另一臺是柏曼的閱讀護眼落地燈。▼

我想要重點看看孩子的使用體驗和效果,再來決定跟大家推薦哪一款。特別接下來入冬,光線變化更明顯,有晚上練琴習慣的孩子,或者琴所在位置光線不足的話,還是建議備一個。如果大家還有其他牌子推薦也告訴我,我綜合擇優推薦。

鋼琴蓋緩降器

適合人群:沒有安裝緩降器的鋼琴

使用頻率:長期、高頻

鋼琴在各類樂器裡面算是比較笨重的一種,而鋼琴的琴蓋也是「相當有份量」。

所以日常小琴童們在練琴的時候,如果操作不謹慎就很容易被笨重的鋼琴蓋砸傷手,會比較危險,所以我給家裡的鋼琴裝了一個緩降器。

這個不是必備的,因為很多鋼琴本身會額外配置,但如果是本身沒有配置,我還是非常建議大家加裝一個。

鋼琴蓋緩降器是一個很小的加裝裝置,如果鋼琴蓋下來有2.5cm間距,就可以安裝。▼

當鋼琴蓋要降落的時候,液壓的緩降器就會開始工作,使鋼琴蓋在下落的時候緩慢下落,防止夾傷孩子的小手指,可以說是非常貼心了。▼

琴蓋緩慢落下

另外,長期開關閉合琴蓋,時間長了琴蓋就會容易鬆動或者磨損,而緩降器則能夠做到勻速控制琴蓋降落速度,延長鋼琴的使用壽命。

節拍器

適用人群:琴童必備,無論哪個級別

使用頻率:高頻、長期、一直都需要

節拍器的重要性就不用說了,彈琴時想要樂曲好聽流暢,節奏準確特別重要。可是小朋友剛開始的時候,很容易「難的速度慢,易的速度快」,更別提通過節奏變化來表達情感了。

所以節拍器是必備,你可以選擇古典節拍器也可以選擇電子節拍器,其實原理是一樣的。這兩款都是我之前買過的節拍器。

古典節拍器就是我們經常看的那種,豎狀,然後有一個度量尺通過擺動的頻率來體現不同的「嗒嗒」節奏。使用也簡單,調好節拍,上好發條,再撥動指針就可以啦,不用更換電池簡直太貼心。▼

電子節拍器就跟電子手錶一樣,用調整數值的方式來達到調節奏的效果。使用起來也很方便的。▼

節拍器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練琴輔助工具,但是也建議家長們能夠正確引導孩子使用,避免過度依賴。

因為音樂中除了勻速,還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變化,例如rubato、accel、rit等等,如果我們一味糾結速度而忽略了這些變化,音樂就會變得呆板無趣,反而矯枉過正了。

視唱練耳資源

適用人群:琴童必備,無論哪個級別

使用頻率:高頻、長期、一直都需要

視唱和練耳是在音樂學習中兩個緊密相關的概念。無論學習任何一種樂器或是聲樂,視唱練耳都是基礎,兩者相輔相成。

視唱練耳的主要作用就是:發展音樂聽覺,增強音樂記憶力,培養正確的音準和節奏感;從而獲得熟練的讀譜技能及豐富的音樂語彙,在實際的音樂活動中積極地使用聽覺。

所以說,耳朵沒訓練好,節奏聽辨精度低、音準聽辨精度低,手指跑再快,炫技飛得再眼花繚亂,也沒用。之前在給孩子找試聽練耳資源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套非常棒的訓練課程,當時也是第一時間分享給了大家,如果你當時沒有留意到這門課程,可以點擊以下文章(《孩子真是好難,原來練琴還得……磨耳朵》)領取資源哦。

另外,《巴斯蒂安的音樂派對》這套書對於視唱練耳也非常有幫助,推薦給大家入手。

巴斯蒂安是美國當代著名鋼琴教育家,有巴斯蒂安家族編寫的鋼琴教材已經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三大教材品牌之一。

這是一套以音樂啟蒙為目標的鋼琴教程,教程分為A、B、C、D四個級別,每個級別包含3本圖書,分別為「鋼琴派對」「理論與聽力訓練派對」和「演奏派對」,還有一本以獨特方法引導幼齡孩子認識音符和樂譜的《讀譜教程》。

A級主要是幼兒鋼琴的啟蒙要點,像數節拍、認識琴鍵、基本手型認知等;

B級主要是幾個主音調的認識和簡單的曲目彈奏;

C級主要是樂譜的認識及嘗試彈奏出一首完整曲子;

D級主要是學習五指彈奏和更多音調的學習。

四個級別循序漸進,能讓孩子在演奏、讀譜、聽力等方面的技能齊頭並進的發展。▼

教程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思維和認知發展,一開始的內容是通過填色、繪畫等遊戲方式從認數字、認字母等方面,學習這些未來會演變為指法、音名等音樂元素的內容,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了具象,提高了幼齡琴童學習音樂、鋼琴的興趣,非常有意思。所以,想要訓練孩子視唱練耳水平的家長,建議可以直接入手呢。

手型輔助器

適用人群:初學琴童做手型糾正需要

使用頻率:短期過渡需要,孩子手型有改善可撤

手型是我們都很關注的地方,特別是塌手腕這件事情。孩子的手掌偏小偏軟,容易塌陷,這樣會造成手型不對,不但會影響彈奏的準確性,還會讓手指和手腕產生酸痛感,這也是很多孩子覺得練琴挺難,抗拒練琴的一大因素。

抬手腕練習沒有太大的秘訣,其實跟孩子本身的手臂力度是有很大關係的,所以其實最好的糾正孩子手型的是伏地挺身的練習。▼

提高孩子臂力,是長期能夠幫助孩子輕鬆抬手腕的好辦法。所以孩子開始學琴,多讓孩子練練標準伏地挺身,一定有幫助,這是治本的方法。

但如果孩子臂力還沒上去,踏手腕情況又太明顯,那麼可以選擇這款手型輔助器也是有一定幫助的,它減輕了孩子塌手型的情況,但弊端是輔助器是輔助功能,並不治本。

手型輔助器使用起來還是挺方便的,首先是因為「傻瓜式安裝」,按下扳扣接好橫杆就行,不傷琴,也不影響琴蓋閉合。▼

更重要的是因為它能橫跨八個八度,覆蓋全部琴鍵,這樣孩子無論彈到哪個琴鍵都能及時矯正,不用彈到哪挪到哪,反覆拆裝。

而且它的橫杆直徑有1.5釐米那麼粗,承重力強,還不會把娃的手卡出痕。▼

還有超省心的一點是,它適用於市面上各類鋼琴,根本不用考慮型號、長度的問題,閉眼買就行,所以大家如果需要,也是可以看看的,初期可以是一個過渡,中期和後期,使用率就大大降低了,畢竟孩子不可能一直靠這個輔助器來彈琴。▼

握力器和指力器

適用人群:琴童必備,無論哪個級別

使用頻率:高頻、長期、一直都需要

握力器和指力器其實是兩個東西,一個是握圈,一個是練指力,對孩子們都很重要,琴童長期必備,因為手指的力度和靈活性是任何階段學琴都需要鞏固的,繞不開。▼

剛開始練琴時,小朋友的手指頭不夠有力、靈活,特別是無名指和小拇指,簡直是「黑洞」般的存在,只要輪到它們,不是太小聲就是彈歪、彈錯、跟不上節奏,讓人絕望。

為了彌補手指力量、靈活度和跨度的不足,他們會開發出各種奇怪的姿勢,手型也保持不了,一旦養成習慣,就非常難改。

握力器解決的是孩子手指力度大小的問題,市面上握力器其實很便宜,大概也就10塊錢到幾十塊錢左右,而且有不同的重量,孩子年紀越大、 學琴越久,需要的握力器重量越大,就跟舉啞鈴一樣的,慢慢增加重量,讓手的伸展-握拳更有力量。▼

指力器解決的是孩子單個手指力度大小的問題,而且也對手型矯正有幫助。價格差異就比較明顯了,幾十塊到幾百塊都有。

指力器的摁壓力度可調節,通過替換兩種不同磅數的彈簧,孩子就可以練習不同的指力。▼

使用時,手指就像玩遊戲一樣,我家Eric每次一玩都愛不釋手。

升降踏板

適用人群:年紀小或高度不夠的孩子

使用頻率:高頻、長期、一直都需要

升降踏板價格也差異很大,我選擇的是200-300元價位的這款,因為它能夠支持跟鋼琴的延音系統打通,就是當孩子在升降踏板上踩延音鍵時,也能同步到鋼琴上,而且對型號沒有任何要求,這對孩子學習來說,很方便。▼

如果孩子平時練譜比較少用到延音效果,普通的一個小凳子去支撐腿的高度,也是可以的。如果家裡有合適的凳子,其實一分錢預算也不用花。

但如果孩子有學到,但又高度不夠,為了讓孩子演奏更完整,升降踏板備著,也是極好的。平常基本不需要維護,穩定性還蠻好的。

像我之前選的那個款,可升降的幅度多達14-28釐米,而且靈活可拆卸,倆孩子如果身高差距比較大,交替練琴時調整起來也很簡單。

升降鋼琴凳

適用人群:年紀小或高度不夠的孩子

使用頻率:高頻、長期、一直都需要

孩子的練琴高度和姿勢也很重要,有時候塌手腕不是因為孩子姿勢問題,而是凳子比較低,孩子就是得塌手腕練琴,所以孩子坐在凳子上,抬手,手臂是剛好和琴鍵水平高度,才是標準的座位高度。

以這個高度為基準,升降鋼琴凳是避免不了的。我家買的鋼琴是自配了升降鋼琴凳,但是電鋼琴沒有,所以也因此多看了市面上的升降鋼琴凳的品牌。一般是可以選單人或雙人,我建議大家選雙人,方便陪練。▼

實木材質的升降凳會更持久用,外層有一層綠色環保的薄膜,還可以防水防潮,潮溼的雨季也不怕。

今天的文章來自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作者萌芽是兩個男孩的媽媽,也是世界心理學大師約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創辦了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研發了孩子的第一門百科動畫課、0-5歲的早教啟蒙課、正面管教課、情緒管理課等針對孩子或父母的系列課程,在各大知名育兒平臺均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同時也是噹噹排名第一的育兒暢銷書《教養力》的作者。

相關焦點

  • 小孩學琴學得很痛苦,是因為你沒有讓他先愛上音樂就學琴
    現在家長讓孩子學一樣樂器,已經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但是送孩子去學琴前,你認真思考過學琴的目的是什麼嗎?學琴是為了考級嗎,好像考級並不能給未來找工作幫什麼忙。學琴是為了考試加分嗎,現在應該沒有加分這一項了。學琴目的就是為了成為名家?好像家長都不會有這個奢望,畢竟這個是鳳毛麟角的事。
  • 小演奏家|李星瑤學琴小記
    我教琴從來不是只教琴,我看重的是音樂背後的教育,瑤瑤的父母在關鍵時刻敢於放手,對孩子的教育有信念,這點是特別可貴的,好孩子加上好家長這是教育的重要基礎。」編者按:像瑤瑤這樣有天賦的孩子不在少數,但能像瑤瑤父母這樣敢於放手孩子的家長並不多見。有天賦的孩子加上有智慧的家長是孩子成才的重要條件。
  • 初學鋼琴買什麼琴-鋼琴怎麼選購-家長不得不看的良言!
    有的時候有些人非要強調說要「初學」,其意基本上就是說不想買太貴的~大部分家長的解釋是「不知道孩子能堅持多久」「不知道孩子有沒有天分」;吶第一點「不知道孩子能堅持多久」;這是家長該問的問題嗎??你們難道覺得孩子能堅持多久靠的只是孩子嗎?
  • 孩子適不適合學鋼琴,不看手指長短,而看家長有無決心!
    手的大小、節奏感、視譜、聽力、樂感,常常作為評價孩子是否具有音樂天賦的5個參考因素,但天賦不是決定孩子是否學習鋼琴的絕對因素。孩子的能力除了與生俱來,更重要的是後天塑造。作為一個想給孩子學習鋼琴的家長,在最開始抉擇時,通常有著各種躊躇。
  • 俄羅斯「小莫扎特」,三歲學琴五歲作曲,環境與天賦造就完美天才
    據他媽媽說,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對琴很感興趣,聽到琴聲就主動去學習,還能哼出自己的曲調,彈出自己的風格。 看到孩子有這樣的天賦確實很難得,所以就讓孩子拜師學藝,鼓勵他學習慢慢地到了五歲就能作曲,進而一步步走上世界舞臺。
  • 關於電子琴初學者學習難不難的問題和購琴選擇問題
    昨天有很多的網友問我「我想買電子琴,買什麼牌子的什麼型號的比較好,學習電子琴到底難不難,能不能學好」等問題。那麼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下,其實關於學習電子琴難不難的問題我上次就已經說過了。一關於學習電子琴難不難的問題首先你要弄清楚幾點,自己是一時興起,還是早就想學習電子琴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自己是不是小白有沒有樂理知識做鋪墊,如果有樂理知識的話就容易多了,這點很重要。如果是小白的話就要從最基本的樂理知識開始學習,建議買一本關於電子琴入門的書籍,上面就有入門的識譜知識。一步一步按書上的來完成。那麼說到這裡問題就 來了,有的人說那樣太麻煩了。
  • 學音樂這麼棒的事,為什麼好多人都沒有堅持住呢?
    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孩子想學琴還是家長想孩子學琴如果是孩子想學琴,家長就讓他學,孩子不想學琴了,家長就說:算了吧,不勉強他了,就由他不學了。這樣一來,就前功盡棄,前面的時間和金錢就白白浪費了。如果是家長想要孩子學琴,那就要讓他堅持下去,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貪玩的,學什麼東西都是三分鐘熱度,大人不管他,他學一段時間就不想學了。但是,大人讓他學,多數小朋友都能堅持學下去。
  • 「琴葉榕」應該都見過,那「琴葉櫻」呢?美麗卻有毒哦
    (007按:圖片拍得可能沒那麼好,但我希望你看後能學到一些基本的植物學常識。)「琴葉榕」Ficus pandurata是這些年非常流行的網紅植物,所以很多人應該都見過。琴葉櫻」。圖源百度百科小編我搞了大半天,也沒弄懂。算了。琴葉櫻也不是一種櫻花,而只是花朵長得像櫻花。
  • 學音樂的孩子是讓父母驕傲的孩子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學壞」,就是這個道理。學音樂的孩子能吃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哪個學音樂的孩子不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除了身體上吃的苦,還有精神上不斷「重複」帶來的折磨。能扛住精神肉體雙重苦的孩子,將來在人生的逆境中,也能從容應對。
  • 成長兔英語怎麼樣:報課能學到什麼?寶媽使用感受分享!
    關注琴媽能為你帶來什麼;1,優質試聽課推薦2,英語機構揭秘評測3,各類機構的真實上課體驗跟蹤現在的英語機構廣告打得火熱,很多家長們在給孩子選擇課程的時候就犯難了,這麼多的品牌應該如何甄選呢?其實一家機構的好壞,琴媽從三個維度就能夠看出來。一是課程體系、二是師資力量、三是授課情況。這三點決定著一家機構的真實「水平」琴媽大大小小做個上千家機構的測評,對於各類少兒品牌的情況了如指掌。
  • 想讓孩子更聰明,至少讓他學兩年音樂,培養的關鍵期在七歲以前
    在重慶的一個偏遠山村,有一個青年大學畢業了,被分配到了邊遠的山村,那裡環境非常艱苦,孩子的母親異常憂慮。「孩子,到了那裡,你是要吃苦的啊!」這位孩子母親語重心長又心疼地說。「媽,您放心,我年輕,而且我還有一把小提琴。」
  • 考上中國音樂學院的孩子每天練琴多久?學鋼琴靠堅持和刻苦沒有捷徑!
    一位考上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鋼琴系的孩子每天需要練琴多久呢?她會是那種天賦異稟,別人眼中神童嗎?今天的文章或許能給我們一個不錯的參考,雖然是一篇舊聞,但像這樣詳細對琴童學習生活的報導還真很少見。大家不妨來了解,學鋼琴是靠堅持和刻苦還是天賦和捷徑?
  • 孩子愛上鋼琴,不是因為好聽,而是體會到了每首曲子的內涵
    我的孩子是從6歲開始學琴的,到現在已有2年半了。兩年前的一天,孩子放學了,他拿出一張宣傳頁遞給我說:「媽媽,我要學鋼琴,你給我報個鋼琴班吧!」孩子一本正經的樣子引得我好一陣子笑。我對他說:「你知道鋼琴是最難學,也是最枯燥的一種樂器嗎?」
  • 浙大鄭強教授:凡是家長不擁有的,都想讓孩子擁有,大家怎麼看
    在我小的時候,夏天能吃上冰棍那就是幸福,每天放學的時候大家都左一幫右一幫地玩耍到天黑。童年十分快樂,也給自己留下很多樂趣。而現在的孩子承擔著更多的各種學習任務,在中小學階段國家進行減負,而家長卻衝了上來,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慢慢的,這其中也有很多客觀原因,但主觀居多,我們來簡單談談吧。看看孩子現在所擁有的是真正應該做的嗎。
  • 學音樂沒有適不適合,只有努不努力,不要迷信「天賦說」
    因此,很多家長在孩子準備學音樂時,總會問到這樣的問題:我和他爸都不懂音樂,孩子能學嗎?我家孩子手很小,學鋼琴是不是不好啊?不知道孩子有沒有音樂天賦,能不能學音樂……難道天賦不好的孩子就不能學音樂嗎?天賦的多少與能不能學音樂完全無關!
  • 《X戰警:黑鳳凰》劇情分析,琴最後沒有死,死的是琴的克隆體?
    可以想像到的是,基於漫威宇宙的粉絲群體,《X戰警》可能將重新煥發之前的光彩。很多人對這部電影並不滿意,確實,就劇情邏輯和角色設定來說,這部電影並不算出彩。對於系列電影,我認為最不能接受的是個人電影和整個電影宇宙存在邏輯上的漏洞。這會給人一種「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的感覺。漫威在處理漫威電影宇宙時間線的時候做得還算是比較精細的。
  • 我為什麼堅決要讓孩子學音樂?因為有這10個理由!
    看土著小姐姐反彈尤克裡裡表演的時候,米粒秒變迷弟,興奮的手舞足蹈。如果給他一把琴,絕對立刻跳上去跟著彈。夏威夷最不缺的就是尤克裡裡,到處都是琴行。米粒同學看見一個鑽一個,恨不能全買下來~(還好老母親捂住了錢包)試琴的時候,邊凹造型邊衝我嚷嚷:媽媽,我之後要學吉它。
  • 什麼樂器最好學?無基礎最易入門的樂器盤點!
    古箏看過一組數據,95%的人可以學會彈琴,然而只有5%的人能堅持學完學好。如果說學古箏只是一時興起,想玩一玩的話,挑一臺1000到3000左右的練習琴足矣。而且古箏可以說是成年女性學樂器的首選,既不像鋼琴小提琴那麼難和費錢。
  • 從排斥到積極甚至主動教弟弟,陪孩子學高頻詞,我都做對了什麼?
    而當小葉子慢慢會讀課文了,從磕絆到流利,我幾乎也是每一次,都正向鼓勵她,還會把爺爺奶奶、下班的老公都單獨「召集」過來,圍觀孩子的「成果」。小葉子現在會讀啥了,甚至喜歡主動讀給大家聽,大概學習了兩周不到,我就注意到她有主動拿起教材,不再是我提議學,而是自己在那讀,內心也是很感動。
  • 可以彈卻不能碰的琴:特雷門琴
    人們好奇地聚集過來,特爾門意識到自己面前的儀器可以搖身一變,變成一種新樂器。簡而言之,特雷門琴演奏的原理是靠演奏者的手和天線來構成電容,手的位置變化,電容大小就變化,從而改變感應到這一變化的振蕩器產生的頻率和大小——進而改變聲音的音高、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