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用眼護眼需要專業指導,以防進入誤區。
眾所周知,少看電視,多外出對於保護眼睛至關重要,然而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知識被我們忽視,等到孩子長大再回首才會後悔莫及。
如何正確檢孩子的視力狀態呢?
眼科專家認為,兒童視力檢查,應該從嬰兒期就要開始。
1、3歲以下嬰幼兒的視力檢查:
主要是觀察其眼睛對光的反應和眼的注視運動。比如:
出生的嬰兒,對強光應有閉目反應;
生後1-2個月就能明顯地注視目標和追蹤目標;
3-4個月以後,可以觀察嬰兒的視動性眼球震顫:用一個畫有縱行黑白相間條紋的圓筒在其眼前旋轉,如果孩子有視覺,眼球將追隨圓筒的轉動而做水平運動。
6個月的時候,嬰兒可以通過視覺識別並分辨不同的物體了。
另外,用手掌遮擋住幼兒的一隻眼睛時,如果引起孩子的反感,則提醒你被遮擋的眼視力較好,反之。則不會拒絕。這是一種用來判斷單眼視力的好壞的方法。
2、3歲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的視力檢查:
可配合一定的檢查,如用專供兒童使用的圖形視力表進行檢查。
圖形視力表是用一些大小相當的日常用品圖案或小動物圖案作視標,如椅子、貓、狗等,如能說出這些圖案的名稱,就說明他們看清了這個圖案的輪廓和細節。
檢查時要耐心細緻,與幼兒溝通感情,爭取得到孩子的信任及配合,從而獲得較為準確的視力。
查出近視怎麼辦呢?
人在不同年齡時期,屈光狀態是不同的。
孩子剛出生時,眼球很小,眼球的直徑(即眼軸)也很小,只有16-18mm,而出生嬰兒的屈光力和成人相差不大,所以物象通過新生兒眼的屈光系統都成像在視網膜後,都是遠視眼。
隨著眼球不斷變大,眼軸也在變長,視軸也逐漸接近正常。成人眼軸為23-24mm,為正視眼。
當孩子進入幼兒園時常被要求去正規醫院做詳細視力檢查,此時家長的任務就來啦:
首先,必須鄭重更正以下常見的認識誤區:
誤區1:散瞳驗光對小孩眼睛有害。
散瞳驗光學名叫調節麻痺性驗光,12歲以下兒童和遠視眼一定要用。
調節麻痺性驗光就等於測量山的高度必須從海平面算起一樣。藥物對眼睛無害且有時是用作治療的一種方法,用時應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誤區2:200度以下的近視眼就是假性近視,假性近視不需要戴鏡。
判斷是否為假性近視必須經過散瞳驗光程序才能決定,是否需要戴鏡必須經過專業醫生診療後才能決定。
誤區3:裸眼視力低就是近視或者弱視。
裸眼視力和近視無關,弱視一定用驗光矯正視力作標準。
5歲兒童矯正視力低於0.5,6歲低於0.6,8歲以上兒童低於0.8才稱得上弱視。
誤區4:散光是治不好的。
眼球不呈球型,呈橄欖球型變得沒有中心了,就是散光。
橄欖球橫放著叫順規性散光,豎放逆規性散光,斜著放叫斜向性散光。兒童順規多,老人逆規多。順規性散光有減少和治好的可能。
誤區5:青少年近視只要戴眼鏡就好,無需治療。
錯。配眼鏡只能抑制近視發展的速度。家長還要做的是採取正確有效的矯正方式預防和控制孩子近視度數的增長。
誤區6:戴上眼鏡,度數就越來越深。
錯。只要導致近視的誘因還在,近視度數就會不斷加深,這與是否戴眼鏡沒有直接關係,一旦發現孩子近視,要儘早就診,並在醫生的幫助下,為孩子驗光配鏡。
預防近視最簡單的辦法是什麼?
就一招!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北京市疾控中心選取12000名6~18歲中小學生和家長針對學生的用眼環境、用眼行為、視力保健相關行為等進行了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北京市近視學生佔78.96%,其中高度近視佔7.09%。寶媽們一定要做到防患於未然。
除了眾所周知的護眼和用眼衛生常識外,此處只強調一點:戶外活動是唯一全球公認可以預防近視的最有效的方法。
充足的陽光有助於眼球鞏膜的「加固」,還能夠刺激視網膜分泌多巴胺,有效預防近視的發生,控制近視的發展。
每天至少1小時戶外運動,能夠2~3小時更好,不是夜間運動,而是在日光下,這是非常有效的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