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這這 這也能獲得諾貝爾獎?

2020-09-21 哆啦外教網最日語

美國的科學雜誌從1991年開始,選出有趣的研究成果,贈送「搞笑諾貝爾獎」。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由美國人馬克·亞伯拉罕斯創辦,此人創辦了一份名為《不可能的研究紀錄》的科學幽默雜誌,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

其目的是選出那些&34;的研究。今年,在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的西村剛國際團體獲得了這個獎項。

西村等人研究了鱷魚是如何發出聲音的。準備一個裝有空氣的水箱和一個裝有氦氣和氧氣的水箱,然後將鱷魚放入這兩個水箱中。

結果,吸了氦氣的鱷魚的聲音變高了。據悉,鱷魚從喉嚨到嘴巴的空氣中搖曳著發出了聲音。這和人等哺乳類動物是一樣的方法。


日本人已經連續14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獎

[恐懼][恐懼][恐懼]

日本68歲教授渡部茂因研究「兒童唾液分泌量」而獲獎

發表獲獎演講時,渡部與孩童時配合自己進行了多項實驗的3個兒子一同登臺。他現場演示了測定唾液分泌量的過程,舉起500毫升裝的塑料水瓶,引發現場爆笑



日本小兒科醫生以坐姿自照大腸鏡獲獎



研究昆蟲是否也能像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一樣交換性別。


他們從人氣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中獲得靈感,該研究團隊在巴西的洞穴裡發現了一種新品種昆蟲,雌蟲也具有類似雄性的生殖器官,並利用其與雄性進行交配。至於為何會出現這種性別逆轉的現象,吉澤一德教授認為是因為這種昆蟲交配時,除精子外,雄蟲還會輸送一部分養分給雌蟲。而雌蟲為了獲得養分,逐漸進化得可控制交配行為



從兩腿之間倒立看風景會有什麼不同感覺?

日本心理學家東山篤規和足立浩對此進行了一本正經的研究,並且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獎的認知獎



共同獲獎者是日本Kimata Hajime 診所的Hajime Kimata和斯洛伐克誇美紐斯大學Jaroslava Durdiaková及同事,他們研究了接吻和其他親密行為,對生理系統的益處或者影響是什麼。



當人踩到香蕉皮時 鞋底與香蕉皮間的摩擦力


一屁股摔倒在地似乎是一個永恆的笑柄,然而日本東京北裡大學的Kiyoshi Mabuchi 教授與同事們卻指出,事實上香蕉皮的摩擦係數迄今仍然沒有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因此他們收集了香蕉皮,皮鞋,油氈布和木地板的樣品,並設置一系列傳感器來測量在正常步速下的摩擦狀況。



發現洋蔥導致人流淚的生化過程比科學家們以前的認識更複雜

既然是諾貝爾獎了,雖然是搞笑的,但各位科學家都可以說是從身邊細微之處開始研究,在看了搞笑諾貝爾獎的創立目的也就不難解釋了。


你覺得哪個是你心裡最搞笑的諾貝爾獎呢?

歡迎在留言區評論

了解更多日本有趣好玩的

請關注公眾號

哆啦日語

相關焦點

  • 饒毅:我國這2人能獲得諾獎,卻都不是院士,這眼光太準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屠呦呦的這個獎項耗費了她的一生,其中的坎坷與辛酸無數,作為第一個中國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屠呦呦的成功彰顯了在未來中國科學界的美好前途。中國籍的科學家要想獲得諾貝爾獎是很難的,饒毅在他的新書中談到了屠呦呦先生的這段諾獎之路,在書中饒毅寫道,2011年獲得拉斯克獎對於屠呦呦的諾貝爾獎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正是這個獎讓屠呦呦在國外的知名度提高了。
  • 饒毅:中國這2人能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這眼光也太準了
    1895年,諾貝爾逝世了,他立下遺囑宣布將用自己的遺產成立諾貝爾獎,給予那些在各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 現如今,諾貝爾的權威性早已不言而喻,它的含金量更是有目共睹,各個國家都以國民獲得諾貝爾獎為榮。不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有中國籍人士獲得過諾貝爾獎。
  • 饒毅:中國這2人能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這眼光也太準了
    現如今,諾貝爾的權威性早已不言而喻,它的含金量更是有目共睹,各個國家都以國民獲得諾貝爾獎為榮。不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沒有中國籍人士獲得過諾貝爾獎。直到2012年的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止,我國在這個領域都始終是一片空白,也因此像莫言、屠呦呦這樣的諾貝爾獎才尤為珍貴,那麼,他們有什麼貢獻使得他們獲得了這一殊榮呢?
  • 副省長獲得了中國的諾貝爾獎,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故事
    以色列建國時,人們就建議愛因斯坦出任以色列第一任總統,畢竟愛神是古往今來最出名的猶太人嘛,不過愛神覺得自己不是那塊料,婉拒了盛情邀請,但是要是說某一個總統獲得了除了和平獎之外的諾貝爾獎,這就就真不可能了,想想國事操勞就已經耗費了一個人的大部分能力,哪還有心情去做科學研究呀。
  • 這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厲害了!
    這屆諾貝爾獎獲得者厲害了!1953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似乎有點意思,比如某位二戰時期盟軍的最高領袖之一,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這期有幾個獲此殊榮。澤爾尼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澤爾尼克於1915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 這4位中國科學家做出巨大貢獻,本應獲得諾貝爾獎,卻留下遺憾
    對於無數優秀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等人才,都希望能獲得含金量高的獎項,這不僅可以帶來經濟上的效益,而且還是一項榮譽,是對自己成就的認可。提到世界上含金量高的獎項,就一定會想到諾貝爾獎。我國目前獲得諾獎的人並不多,其實還有一些優秀的人才因為種種原因錯失獲了獎項。
  • 5名殺人兇手居然獲得了諾貝爾獎!這也太搞笑了吧?
    你聽說過「搞笑諾貝爾獎」嗎?諾貝爾獎全世界都知道,代表著人類智慧與文明的巔峰。但「搞笑諾貝爾獎」還真不是人人都了解!這個聽起來不太正經的獎項事實上是有年頭、有歷史的。要知道中國有史以來僅出過五位諾貝爾獎得主。而中國人在「搞笑諾獎」裡顯然是很爭氣的!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小翼君就與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度的「搞笑諾貝爾獎」得主,與他們的神奇「研究課題」吧!
  • 細數11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這才是我們真正的榜樣!
    不知道大家最近應該都被日本十八年裡拿十八枚諾貝爾獎的消息給震驚了。進入21世紀以後的這18年裡日本誕生了18位諾獎得主,平均年均一人。除歐美諸國之外,日本是獲得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國家。達到「21世紀前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幾無懸念。而相信大家看到這裡心裡多少也會納悶,既然日本有這麼多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那麼中國呢?
  • 這所神校今年拿下2個諾貝爾獎!校長卻愁壞了,你猜這是為什麼?
    2020年10月,加州大學伯克利(UC Berkeley)接連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2020年10月7日,詹妮弗·杜德納因「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2020年10月6日,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至此,伯克利大學已累計獲得諾貝爾獎人數達109位,在大學諾貝獎人數排名中居第三位,僅次於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是什麼讓伯克利大學得此傲人的成績?說出來也非常的有趣。很多人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伯克利大學的NL預留車位。
  • 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如何在「香味」這件事上放飛自我?
    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如何在「香味」這件事上放飛自我?,但小夥伴們有沒有聽說過「搞笑諾貝爾獎」(IgNobel Prizes)呢?
  • 這是一個泡妞高手的開鎖專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故事
    他在物理學上做出重大的貢獻,獲得過諾貝爾獎。他是個密碼專家,憑興趣隨手翻譯的瑪雅文水平超過了大多數組織。費曼一生都在拒絕各種榮譽,甚至是諾貝爾獎。1965年,費曼接到了正式獲得諾獎的通知,他卻沒有表現出興奮的情緒,對他來講,這是很多年前取得的成績,早就是過去式了,並沒有什麼值得高興的。
  • 憑著研究睡眠這回事兒 這仨科學家拿了諾貝爾獎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開獎周又來啦
  • 發現一顆行星也能得諾貝爾獎?評委組:這顆行星的價值巨大!
    近日,在全球範圍內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諾貝爾獎了。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具權威性,最受關注的獎項,自然吸引了世界人民的目光。現在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已經公布,今年得獎的一共有三個人。這三個人分別是吉姆·皮布爾斯、迪迪埃·奎羅茲和米歇爾·邁耶。
  • 饒毅:我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貝爾獎,都不是院士
    饒毅曾經就說過,我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他們分別是屠呦呦和張亭棟。敢做敢言獨一人「如果每個人都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麼樣子。」每個人都不必一樣,因為我們生而不同。除此之外,饒毅自己研究的領域是神經生物學,經常能在《自然》,《細胞》等刊物上看到饒毅的名字,可以說他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上,一直有著突出的成就,即使沒有通過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但這不是衡量他價值的唯一標準。
  • 縱覽2020年諾貝爾獎,看這一篇就夠了!
    值得注意的是Ghez是自1901年頒發第一個諾貝爾獎以來獲得物理獎的第四位女性(另外三位分別是分1903年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另外還獲得1911年的化學獎)、1963年的Maria Goeppert-Mayer,以及2018年的Donna Strickland。)。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 ——黑洞。
  • 免疫療法憑什麼獲得諾貝爾獎?這10個問題先搞清楚
    隨著諾獎謎底揭曉,以下這十個問題你有必要了解下。1:James Allison和Tasuku Honjo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但對於中國患者,主要考慮已經中國上市或能在中國參與臨床的療法,答案則簡單得多:對於多數實體瘤患者,現在需要關注的就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PD-1/PD-L1抑制劑,CTLA-4抑制劑等。這類藥物對部分實體瘤,比如肺癌、黑色素瘤、腎癌、膀胱癌、頭頸癌等效果不錯。
  • 一生中兩獲諾貝爾獎,全世界只有這四個人!
    迄今為止,全世界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四位,包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各一次的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和平獎各一次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以及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
  • 伯克利又拿下兩個諾貝爾獎!校長卻愁壞了,你猜這是為什麼?
    2020年10月7日,詹妮弗·杜德納因「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2020年10月6日,因在銀河系中央發現超大質量天體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至此,伯克利大學已累計獲得諾貝爾獎人數達109位,在大學諾貝獎人數排名中居第三位,僅次於哈佛大學和劍橋大學。是什麼讓伯克利大學得此傲人的成績?說出來也非常的有趣。很多人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伯克利大學的NL預留車位。
  • 為什麼是這三名科學家,拿下了2019首個諾貝爾獎?
    如果把這段DNA序列安插在其他基因附近,那麼在低氧的環境下,這些基因也能被誘導激活。也就是說,這段DNA序列其實起到了低氧環境下的調控作用。後續研究也表明,一旦這段序列出現突變,生物體就對低氧環境無所適從。後續研究發現,這段序列在細胞內調控了一種叫做HIF-1的蛋白質,而這種蛋白由HIF-1α與HIF-1β組合而成。
  • 諾貝爾獎故意不給中國?這4位中國人本應該獲獎,卻被忽視
    五年前,屠呦呦作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當她被諾貝爾獎宣布的那一刻,舉國沸騰,轟動國際,因為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