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特別是關於臨終。(悠悠茶舍)

2021-01-10 一閒書舍

昨天悟空問答裡看到一位87歲的老人提問:如何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很多熱心網友也做了積極的回答。

但是內容大概就是建議老人:想開點,誰都有一死,逃也逃不掉;都87歲了,已經很好了,應該知足了;或者舉一些自己親人去世的例子等等。

感覺起來,這些內容不但不會減輕老人對死亡的恐懼,反而可能還會加重其情緒上的壓力。所以才想起來這麼句話: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悠悠茶舍 茶蘊中年

死亡是每個人都會面臨到的境況,而貪生怕死又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動物的通性。所以,每當遇到威脅生命的狀況時,逃命一定是首位的。

每個人都害怕死亡,就像這位老人一樣。但奇怪的是,每個人又都覺得「死亡」是別人的事情,離自己很遙遠。以為不去想,它就不會來。既然對死亡的恐懼無法感同身受,那麼關於死亡問題的回答也就顯得事不關己,隨便答矣。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去考慮「死亡」這麼一件如此讓人糟心的事情呢?

悠悠茶舍 茶蘊中年

有兩點

首先會讓我們更加珍惜時間。其實我們大部分時候都是渾渾噩噩的,對時間沒有什麼感覺,得過且過。吃一吃、喝一喝、玩一玩、樂一樂,就在這不經意當中,時間嗖嗖的就過去了。我們潛意識裡還會告訴自己:以後有的是時間。其實它過一點就少一點,直到終點。所以好好想一想如何利用自己剩餘的時間,很重要。

其次會讓我們深入思考生命。之前看到有人問:為什麼老年人喜歡回憶過去而年輕人喜歡面對未來?因為老年人看的是生命的層次,而年輕人看的是生活的層次。只有當生命臨近終點之時才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本無好無壞、無善無惡、無美無醜、無對無錯。所爭過的,愛過的,惱過的,恨過的都如浮雲一般毫無價值。世間的真理竟然如此簡單。

這一期的身體軀殼終將老去,我們每個人也都會踏上新的輪迴徵程。在這一聚一散之中,學會珍惜生命,善待死亡。

悠悠茶舍 茶蘊中年
悠悠茶舍 茶蘊中年

相關焦點

  • 阿聯宣布新規:未經同意拍攝他人照片屬於侵犯個人隱私權
    據阿聯《海灣新聞》報導,近日阿聯聯邦公訴機關宣布新規,未經同意即給某人拍照,共享和保存這些照片,是對個人隱私權的侵犯,在阿聯可處以50萬迪拉姆(約合87.9萬元人民幣)的罰款和監禁。△圖片來自阿聯《海灣新聞》阿聯聯邦公訴機關提醒阿居民要學習網絡犯罪法。
  • 我國天才數學家陳景潤的數學之路:未經他人苦,莫妒他人績!
    因為陳景潤生來性情就比較孤僻,不喜與他人交往,做事情也是獨來獨往的,很多同學都不是很了解他,而他在學習成績上的格外突出,又成為同學們嫉妒的重大事件。久而久之,陳景潤逐漸被同學們孤立,後來甚至遭遇了一些出格同學的毆打。面對這樣的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無助的陳景潤只有將一切的委屈向數學傾訴。
  • ​阿聯宣布新規:未經同意拍攝他人照片屬於侵犯個人隱私權
    據阿聯《海灣新聞》報導,近日阿聯聯邦公訴機關宣布新規,未經同意即給某人拍照,共享和保存這些照片,是對個人隱私權的侵犯,在阿聯可處以50萬迪拉姆(約合87.9萬元人民幣)的罰款和監禁。 根據阿聯2012年關於打擊網絡犯罪的第5號聯邦法令第21條,侵犯他人隱私的方式包括:攔截記錄、竊聽、傳播對話的音頻或視頻材料。阿聯當局強調,侵犯他人隱私的方式還包括未經同意即拍下他人照片,轉讓、披露、複製或保存這些照片的行為也是違法的。
  • 寂天菩薩告訴我們:罪業極強善法極微,一定要修死無常和三惡趣苦
    ;由觀三惡趣苦了知,我們無數世來所造惡業的力量非常強大,因為每作惡時,前行、正行、結行都很圓滿。  不說別的,就殺個蟑螂蚊子,前行是覺著這個東西非常可恨,以極大地瞋恨作為殺它的動機;加行是以最殘酷的方式去殺,手段兇狠;置於死地後感覺「太好了,這回我就舒服了」,心裡有個特別的滿足感,那麼結行也圓滿了。
  • 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 :關於禁止侵害他人姓名權或者...
    《民法典》將該條內容拆分成三條內容,將其中關于姓名權內容的規定納入第1012條,關於法人、非法人組織名稱權內容的規定納入第1013條,關於禁止以幹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姓名權或者名稱權的規定納入本條。
  • 《他人世界末》結局怎麼觸發 全結局觸發流程詳解
    導 讀 他人世界末全結局劇情觸發一覽,成人的選擇和心中怎麼觸發,不留結局劇情怎麼查看,郵差結局內容怎麼獲取,下面一起了解下他人世界末wiki吧。
  • 辛龍缺席演唱會,難走出喪妻之痛,吳宗憲:哀莫大於心死
    不過話是這麼說,吳宗憲還是心軟了,私下裡一直找辛龍說話:「哀莫大於心死,女朋友要走的話不用留,如果你是個有膽識的男友直接轉身,祝福你,她想在你身邊,她永遠都會在」。當有「辛龍辭職」的消息傳出後,吳宗憲也沒有明說,只是很無奈心痛的說了一句:「唯一能讓自己走出來的只有自己,我講了比其他人更多的話,真心的關愛溢於言表,還能再說什麼,知道越多,能說的越少。」
  • 什麼是感知他人的情緒?
    感知他人情緒的能力是指主體基於對他人基本情況,比如年齡、文化程度、家庭狀況等等的了解,在活動中對他人的情感世界與活動相關的外部表現,以及意義的客觀反應的能力,它是一種理性的認識能力,屬於非智力的因素,是情緒智力的基本內涵之一,人際關係的實質是人與人的情感關係
  • 《金剛經》:於此經中、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注釋:「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 【大家】窺視他人的生活 動機何在
    [摘要]窺視他人,與被他人窺視,都反映了人們潛在的心理動機。我們每個人都有著關注他人以及被他人關注的需求,「他人的生活」固然令我們好奇,而「我們的生活」或多或少也同樣需要別人的關注。9年前,一部名為《他人的生活》(The Lives of Others)的德國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影片講述了一名奉命監視他人生活的特工維斯曼,在秘密窺視他人生活的過程中,漸漸地對他人的生活產生了興趣,並暗中給予被窺視者以幫助。
  • e案e審 | 教育機構隨意使用他人肖像「打廣告」,這樣的「安排...
    二、被訴侵權文章侵害了鄭某某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姓名權,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決定、使用、變更或許可他人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有權通過授權他人使用自己姓名獲得報酬。肖像權,是指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他人不得使用肖像權人的肖像。本案中,根據鄭某某提交的證據可以印證被訴侵權文章中使用的圖片與鄭某某肖像具有同一性。
  • 如何自查和防範家用攝像頭被他人入侵?
    【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日前,有媒體爆出許多家庭監控攝像頭遭破解,家中的一舉一動都被他人一覽無遺。家庭監控真的如此不安全嗎?進行了走訪調查。市民該如何自查和防範家用攝像頭被他人入侵?網絡安全專家也給出了建議。
  • 即在人我關係上,如何對待自己和他人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一個事物為人所不睹和為人所不聞有兩種可能性。 《中庸》特別強調了慎獨。獨是孤獨。它是指人從社會共同體的關聯中分離出來,失去了各種人倫規範的約束。當人和他人在一起的時候,他需要考慮他人的眼睛的注視和耳朵的聽聞。他要麼是誠實的,要麼偽裝是誠實的,欺騙他人。但當人是一個人的時候,他沒有他人的監督,而只有自身的守護。他當然也可能誠實,但也有可能不誠實。此時,他不用欺騙他人,而只用欺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