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在道東街道附近的居民們來說,華府春天菜市場承載了太多的記憶,十多年前,商場、超市不發達,逢年過節時,菜市場幾乎就是大家買菜的首選。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菜市場逐漸暴露出環境衛生較差、划行歸市混亂、安全隱患較多、現代化功能落後等「老大難」問題。
在創建工作的推動下,2018年6月,華府春天菜市場完成改造升級,曾經「髒亂差」的集結地,如今成為了「高大上」的文明之窗。
談起華府春天菜市場近幾年的變化,做了多年鮮肉生意的王淼有著太多的感觸。從一開始的露天流動攤位到現在有了固定攤位,她見證了華府春天菜市場改造的點點滴滴。「現在變化可大了,到處都比較乾淨,以前衛生沒人打掃,很亂,現在水產那邊都沒有什麼異味了,殺雞的也被專門規劃到一個區域,真是比原來好多了。」
菜市場門口,新劃的停車區域車輛擺放整齊。市場內,曾經惡臭難聞的活禽區已經不見蹤跡,市場內設置了70個攤位、內外鋪面共115間,水果區、鮮肉區、蔬菜區等分區明晰,整潔有序。從防水地面牆壁的文化標識,從地漏、排水到燈光,每一個細節都彰顯著以人為本的「溫度」。
「好多顧客來我們這買菜,第一反應就是現在市場環境乾淨了,不像老菜市場髒亂差,他們到這裡買的舒心,也開心,買的菜也多,我們掙得當然也多了。」正在招呼顧客的攤主張豔笑著說。
此外,隨著時代變遷,傳統菜市場在改造之後,功能也逐漸趨於現代化、智慧化。
採訪時,攤主張福華告訴記者:「安全方面,現在我們菜市場外面都裝了監控,丟東西也能找到,顧客對我們這個市場都比較放心、滿意,買菜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與此同時,市場內還配備了專門的農殘檢測和肉菜追溯系統,在市場出入口的電子顯示屏上,商戶的個體戶工商信息、當天菜品的抽檢信息全天滾動顯示,市民可以隨時監督。
果蔬農殘快檢員丁玉坤介紹說:「我們每天8點之前到市場,檢測18組,包含蔬菜、肉類,非法添加,蔬菜隨機抽取兩家,肉類一家,非法添加一家,蔬菜檢測有機磷、氨基甲酸脂;肉類檢測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非法添加檢測吊白塊甲醛,檢測完進行公示,並上傳安徽省食品安全資料庫。」
地面乾淨整潔,行區劃分合理,菜品源頭安全,既扮靚了「面子」,又做實了「裡子」,消費者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這菜市場真是比以前好很多了,以前露天菜市場,冬天冷夏天熱,氣味難聞,年輕人都不願意來,現在搬到室內,衛生方面有專門的保潔員負責,規劃的像超市一樣,年輕人也願意來這裡買菜了,方便了我們周邊的廣大群眾。」剛買完菜的市民馬德標這樣說道。
農貿市場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事關群眾「菜籃子」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菜市場提升改造,折射出了一座城市的發展與內涵。如今再逛華府春天菜市場,無論是外在顏值還是內部管理,全都「脫胎換骨」,換新姿、亮新顏、更便民!(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