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王星和地球的位置對換,它能變成宜居星球嗎?

2020-12-06 奇點使者

在1846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們偶然發現在太陽系的邊緣地帶,還存在一顆行星,不過因為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有限,所以一直到半個世紀之後,伴隨著美國旅行者2號探測器在太陽系中遨遊,人們才真正了解到海王星的存在,並且對它有了更為詳細的認識。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一共擁有八大行星(2006年之前是九大行星,後來冥王星被除名,改為矮行星),而海王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遠的一顆行星,不過在體積上,海王星的位置可是排名第四,並且質量上排名為八大行星中的第三位。當時人們發現的時候將它命名為Neptune,在羅馬神話中的意思是一位海神,而翻譯成中文,人們便稱呼它為「海王星」。

說起來,海王星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7倍,雖然海王星上也擁有大氣層,不過與地球不同的是,海王星大氣層中的氣體大多是甲烷、氫氣和氦氣,所以在太空中觀測海王星,就會發現它是一顆非常顯眼的藍色星球,同時,因為距離太陽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海王星上的溫度極端嚴寒,可以瞬間將人凍成冰塊。

那麼,如果將海王星與地球之間調換一下位置,海王星又會擁有生命嗎?我們知道地球上之所以在34億年之前就誕生出了生命,都是因為地球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首先距離太陽的距離適中,讓我們常年的溫度都非常的舒適,此外大氣層可以為我們隔絕太空輻射和紫外線,確保我們可以安全地繁衍生息,再則就是地球上擁有充足的水資源,這也是生命誕生的必備條件。

根據科學家們的介紹,34億年之前,一顆彗星光臨地球落入海洋,並為地球帶來了第一顆生命的種子。那麼,我們假設當時海王星處在地球的位置上,這顆生命的種子也會發芽嗎?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情況是非常有可能發生的,因為當海王星處於宜居帶中,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會讓它變得適宜生命繁衍。而地球因為被流放到了太陽系的邊緣,荒涼無比,可能永遠都與生命無緣。

這是因為科學家們通過天文望遠鏡的觀測,發現宇宙中有一個迷你海王星的存在,並且它所處的位置正是主星的宜居帶上,隨著與主星越來越近,迷你海王星大氣層中的氫氣將迅速的消失,最終如果溫度等各方面適宜,它會變成一顆適宜生命誕生的行星。因為它與地球一樣都是巖石星球,所以科學家們認為通過對迷你海王星的研究,很可能會揭開地球誕生的真相,並且了解到地球上生命出現的全部過程。

如今雖然人類已經進入了「科技文明」時期,但是我們對於宇宙的了解還非常片面,可以說遠遠不夠,所以我們還需要繼續加大力度對宇宙進行探索掌握,這樣我們才會揭開更多的謎團。你說呢?

相關焦點

  • 如果海王星與地球互換位置,它會變成宜居星球嗎?
    引言:海王星除溫度極低外,似乎無其他明顯缺點,若將它與地球互換位置,它會變成生命星球嗎?它是否也能如地球一般孕育眾多生命?太陽系內有多少顆行星?看到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會斬釘截鐵地回答,太陽系內有八顆行星。
  • 如果地球不適宜居住了,地外行星能宜居嗎
    很遺憾,如果地球環境不能讓人類居住了,人類除了進行權貴間的冷凍,像生化危機那樣外,大部分人都會成喪屍,NASA所公布的有可能宜居的星球離地球都遠得離譜,而且這其中還有一個誤區,宜居星球是指:「適合生命誕生的星球,哪怕是單細胞也算!」咱們就先假設成人類也適合吧,就算這樣,先來說說太陽系外的天體吧。
  • 假如海王星跟地球在同樣的位置,它會經歷什麼樣的命運?
    它的存在,讓宇宙變的不可思議,打破除了地球以外由大氣層中一片海洋和一片陸地構成。打破了八大行星中由單方面組成的格局。其實,遠遠看過去,海王星外觀有著熒熒發光的淡藍色,像是給一大片海洋包裹著。這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那為什麼在宇宙中稱得上稀罕星體?迷你海王星的大氣層主要是由氫和氦為主,也被認為是一種過渡形態的天體。
  • 科學家發現比地球更宜居的星球,可惜人類永遠無法到達
    對於一個行星來說,在一個星系中所處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直接決定了它是否處在恆星系統的宜居帶中,是否能夠獲得恰到好處的光熱,表面是否能夠保存液態水。以地球為例,我們的地球就處於太陽系中的宜居地帶,溫度適宜,表面能保存液態水,而且地球有自己的大氣層和磁場,能夠抵禦宇宙射線,最後地球有自己的天然衛星—月球和太陽系的鄰居—木星為自己遮風擋雨,由於木星的質量很大,太陽系中的很多隕石和天體會被吸引過去,從而不會砸向地球
  • 有顆和原始地球很像的星球,它就是土衛六,它能夠變為宜居星球?
    土衛六雖然只是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但卻是太陽系中最為獨特的一顆衛星,因為作為一顆衛星,它竟然擁有大氣層。是的,土衛六是太陽系之中唯一一顆擁有大氣層的衛星,而這一重要的特性使得土衛六呈現出顯著區別於其它衛星的自然條件。土衛六不僅有大氣,大氣之中還有雲層,在雲層之下,星球的表面存在著和地球相似的大面積海洋,只不過這些海洋液體的成分和地球上的海洋有著一定的區別罷了。
  • 太陽變成紅巨星將吞沒地球,太陽系中哪個星球可代替地球供居住呢
    根據恆星的演變過程來看,總有一天我們的太陽會變成紅巨星,到時候它的體積會變大三四百萬倍,其半徑由中心向外延伸的距離相當於現在太陽半徑的一二百倍,所以到時候太陽能吞併到水星,金星和地球的軌道,甚至將靠近火星。
  • 海王星適合人類居住嗎?為什麼?
    我們先說結論,海王星上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其實原因很簡單,即使不考慮海王星上是否有大氣以及磁場存在,海王星本身並不在太陽系內的宜居帶上,所以,海王星不適合人類居住。其實,判斷一個星球是否適合人類居住,在天文學上有一個宜居帶模型,任意一個星球只要滿足這個條件,就適宜人類生存。下面,我們簡單看一下宜居帶模型包含哪些條件。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嗎?
    什麼是宜居星球?這個問題暫時還沒有定論,但科學家們以地球為模板對其他星球進行對比。宜居星球的可能性有很多,它或許是衛星,或許是行星,而宜居行星則一般為巖質行星,因為地球也是一顆巖質行星,生命需要在堅實的星球表面上生存,像木星、土星這些氣態巨行星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 「光年」之外,每個宜居星球的發現,都能牽動地球的神經,值得嗎
    經常看到天文學家又找到某「宜居星球」,跟地球相似指數多少?但是一看距離,樂了!人類目前連出太陽系的能力都沒有,你談多少「光年」外的事,這不是有點扯嘛!事實果真如此嗎!而地球人類群體,也害怕人類是宇宙的唯一,一直在尋找,證明人類不孤獨的證據,在這一過程中,人類內心矛盾的,既想證明宇宙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又怕一但真的存在,遭受毀滅的打擊如果一個星球被證明適合宜居,那麼只要時間足夠,那個星球上很大概率會誕生生命,以至於進化出高級智慧生命,誕生出文明。
  • 太陽的紅巨星時代,木衛二和土衛六會變成宜居星球嗎?
    數十億年後的未來,太陽的紅巨星時代,太陽將膨脹到地球軌道附近,地球和火星早已一片火海不再適合生存,此時木星和土星的衛星將是太陽系裡最後一片宜居之地,大約持續多久呢,大約數千萬年!當前木衛二和土衛六明顯不適合生存,那麼紅巨星時代適合嗎?咱先來說說木衛二,這是一顆含有大量水體的星球,在宜居時代將會變成一顆水球!
  • 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如果兩者位置互換,火星會有生命出現嗎?
    文/玉濁清火星和地球十分相似,如果兩者位置互換,火星會有生命出現嗎?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正是因為地球人類才得以生存,世界上才會有如此之多的生命存在,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他也是八大行星中唯一一個孕育出生命的星球,而在八大行星當中,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正是因為如此巧妙的位置,地球才有了適宜的溫度和大量的液態水。
  • 比地球更宜居!科學家找到24顆「超宜居星球」,上面會有生命?
    人類搜尋地外宜居星球已經長達70年的時間,之所以要花如此長的時間去尋找宜居星球,是因為人類始終相信茫茫宇宙中應該還存在著和地球擁有類似自然環境的星球,科學家們將這類行星稱為「類地行星」。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一千顆行星,那麼這些行星有哪些是適合居住的呢?
  • 地球位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但如果沒有水會怎麼樣?
    如果在某個母恆星附近存在這樣一個區域,它擁有滿足以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那麼我們可以說,這顆母恆星擁有一個宜居帶或宜居區。在這個宜居帶裡滿足以上條件的行星是宜居行星,它擁有產生生命的最基本前提。太陽系的宜居帶我們都說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內,這個宜居帶是以地球以及太陽的特徵為條件來進行基本判斷的。能量來源是對生命的絕對要求,在此基礎上,一顆行星的可居住性意味著它在產生生命之前,必須滿足許多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天體物理學標準。
  • 這個星球比地球大三倍,在宜居帶,人類的下一個「目標」是它嗎?
    這個星球比地球大三倍,在宜居帶,人類的下一個「目標」是它嗎?你是否暢想過一個問題,有朝一日我們能「移民」?當然,筆者這裡的移民加了雙引號,指的可不是我們在地球所說的國家之間的移民,而是星際移民,簡單來說,你想去其他星球生活嗎?
  • NASA 發現宜居星球,距地球約 100 光年
    IT之家1月7日消息 1月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行星獵人」(TESS)衛星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名為TOI 700d,距地球約100光年,該星球上可能存在液態水,這也是TESS發現的第一個潛在宜居星球。
  • 太陽宜居有多寬?位於宜居帶的地球距離太陽遠一點和近一點會怎樣
    因此最好的位置還是距離火爐不遠不近,這樣既不太冷又不會太熱。太陽就像一個大火爐,溫暖著周圍的行星。水星和金星就距離太陽太近了,因此它們表面溫度太高了。火星和火星以外的四顆行星就距離太陽太遠了。這些星球又太寒冷了。特別是海王星已經絲毫感受不到太陽的溫暖了。地球就是太陽系中的幸運兒。它到太陽的距離不遠不近剛剛好。
  • 宜居行星真的能「宜居生命」嗎,是否可以產生類似地球的生物?
    這顆行星名為克卜勒-22b,體積約為地球的2.4倍,表面溫度約為華氏70度(相當於21攝氏度),適合生物生存。此外,這顆星球上也可能有液態水。在大小和軌道上,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它每隔290天就環繞「太陽」一周。你可能會問,「克卜勒-22b」是「宜居星球」?如果你找到了一顆「可居住的星球」,離在宇宙中找到另一顆「地球」還有多遠呢?
  • 科普:真實的海王星及其發現歷史,人類能徵服海王星嗎?
    ,包含了與現在已知的海王星位置相吻合的點。對於一天的時間而言,實際上比它的孿生兄弟天王星要快,因為它一天的時間約為16小時。這是一個難題,因為如果我們要去海王星,那裡的日子會更短,不過這並非不能調整,但你會嘗試適應一年的周期是人類平均壽命的兩倍嗎?雖然我相信你們中的一些人會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這得需要一些時間。第八、海王星的四季交替。
  • 太陽變為紅巨星 宜居帶將外移
    不過,美國康奈爾大學卡爾-薩根研究所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隨著太陽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熱,就可能會逐個吞噬水星和金星,並將地球和火星變成熾熱的、不可居住的巖石星球,土衛二和木衛二這兩顆冰冷的衛星反而變成了更適宜生命生存的理想家園。天文學家在搜索系外行星時,如果發現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時,經常會使用「宜居帶」(綠色)這個詞彙。
  • 如果用天狼星替換太陽,地球將會變成怎樣?
    天狼星是夜空中肉眼可見最為明亮的恆星,如果用它替換太陽,那麼,地球上將會出現什麼變化呢?地球生命還能繼續生存下去嗎?如果太陽變成天狼星,地球上將會變得完全無法宜居。天狼星的質量比太陽更高,前者是後者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