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達蒙拍《火星救援》的地方,睡球球帳篷觀星河,還落地籤

2021-01-09 那敢情好了

《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約旦》中寫道:約旦是一片紛爭不息的地區裡安定的避風港,數個世紀以來,這裡的世界遺產、友好的城鎮和壯麗的沙漠景觀令遊客心曠神怡。瓦迪拉姆有遍布風化砂巖和紅色沙丘的土地,壯觀的沙漠景觀讓旅行者痴迷不已。

在約旦的第三天,我和朋友離開南部港口城市亞喀吧,一路驅車向北,目的地即是十天行程中最令我難忘,也是來約旦第一推薦的瓦迪拉姆沙漠(Wadi Rum Protected Area)。

那天,萬裡晴空沒有飄著白雲。車開出市區沒多久,就被警察攔下了,我以為出了什麼問題,原來是查車上有沒有帶出亞喀吧買的貨!約旦大部分商品都從亞喀吧進出口,它也是約旦唯一的免稅城市,很多人來這兒買電子產品帶走,所以在亞喀巴的交界處會有簡易的警察崗看後備箱。亞喀巴的計程車只能在亞喀巴開,不可以出城。

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瓦迪拉姆沙漠

去往瓦迪拉姆沙漠的路暢通壯麗,面前的山,兩旁的沙漠,即將展開的畫面我始料未及。

車停在沙漠入口的停車場,拿著約旦通去遊客中心刷二維碼。車繼續前行,到了另一個停車場,轎車是無法進入沙漠的,所有客人必須在這裡換乘酒店自有的皮卡。酒店在預訂後發郵件告訴我們有熱氣球、騎駱駝、3小時的Jeep Tour等項目可玩兒,我們選擇了吉普車衝沙。

你可以中途把行李放到酒店辦入住(上廁所),也可以直接上路完成遊覽再回酒店。其實所有人的行程從接站就開始了。坐在室內的是你的行李,遊客坐在露天的鬥兒裡,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藍色的130長鬥兒車。年輕瘦瘦的貝都因人司機21歲,長得像大眼兒李菁,沒幾分鐘就在一個巨大的碎石山前停住了,好幾位歐美客吃力地往上爬,據說這座山上有神奇的泉眼,馬特達蒙在拍攝《火星救援(The Martian)》的時候就爬上去過。

約旦80%以上的土地被沙漠覆蓋,瓦迪拉姆是其中最壯觀的一處,寧靜沉寂如月球表面,月亮谷的名號實至名歸。眾多的電影人也看中了它的獨特,從1962年的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開始,《紅色星球》、《沙漠豹人》、《木乃伊2:歸來》、《乳香之路》、《普羅米修斯》、《變形金剛2》、《夏之五月》、《火星上最後的日子》、《印度超人》、《希布》、《火星救援》、《阿拉丁》,到剛剛過去的2019年12月上映的《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至少13部大片都在此取景(歡迎補充糾正)。

車在一個不起眼的沙坡前停下了,看來又是個「景點」。經過了縝密的思考,決定下車。要爬這個沙坡必須光腳,但你無法踩在沙子上,因為一踩就陷到了沙子裡。也就百米的長度,我愣是沒爬上去,走一步退半步,爬了半天如同沒走。

當我到了半坡石山下,再打量一旁的山崖,愈發紅褐,熾熱的蒼茫。這一刻,只消靜靜地坐在石臺上,跟自己說,我怎麼在這兒。

上車,被風吹,被日曬,被起伏的道路顛到飛起來。我牢牢抓著鬥兒邊,一手收緊身上的衣縫,走到哪兒都要備一條的圍巾,屢屢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透過偏光太陽鏡能看清世界,透過神器口罩才能安全呼吸。

第三個停車點,只有近看才能發現它的不同。巨大的磚紅色山體,經過風化的巨大巖石,層層疊疊,好似正在融化的巧克力,漿流到半路被定格在了那個瞬間。

燥的惡劣條件中,草木依舊頑強地在巧克力山腳下生長。遊人順著一條狹窄的天然大裂谷,爬上石臺進入山間,就會看見巖壁上12000年前,人類在這裡居住時留下納巴提亞古銘文。

幹有駱駝、人物和羊等25000個巖畫和20000個石刻藝術作品,考古遺蹟,也記錄了遠古人類的生活場景,保存了當地遊牧業、農業和城市的演化歷程,追溯了人類思想演化史和字母文字的早期發展歷程。也因此,740平方公裡的瓦迪拉姆沙漠,成為了約旦唯一一個自然、文化世界雙遺產。

三小時的行程大約停5個點,有時要爬很陡峭的石頭山,嚮導要在前邊拉著你才行,下山的難度更大。這個地方就是空心的天然拱門。大家排隊站在拱門上方,嚮導在側面山體幫忙拍照。但我要告訴大家,這樣並拍不出月亮灣,因為背景還是沙漠。只有站在地上拍才是背景的藍天。

瓦迪拉姆是貝都因人的家園,貝都因在阿拉伯語中意為「荒原上的遊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他們是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信奉伊斯蘭教。景區是封閉的,很安全,每個停車地點都能有休息的地方。

貝都因人特別喜歡喝茶,就一直給你喝茶。所有的酒店只有早晨是咖啡,其他時間都只供應茶。Jeep Trip行程中有一次tea time,嚮導從燒著火的土地上提起水壺,詢問你要有糖還是無糖的。一杯紅茶,帶著異域的味道煙火,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喝過從水壺裡做出的開水了。

瓦迪拉姆沙漠重要提醒

1、門票:景區遊客中心刷Jordan Pass,遊客自己去要再交5JD稅,我們的當地司機去幫刷就免了

2、沙漠項目:車只能開到停車場,換酒店的接駁車進去,如果訂了Jeep tour,皮卡吉普就來停車場接,行程直接開始,結束送到酒店。你想中途到酒店放行李然後接著也行。可以在酒店訂,提前發郵件,也可以在遊客中心現訂。價格貌似不同,網上有寫50的。另外,這種吉普車不是非洲Safari那種,也不是以色列敞篷的路虎,而是皮卡鬥兒車,抹高倍防曬霜,多穿,戴口罩,眼鏡,圍嚴實點兒。

3、重要一定要看!!!

不要交給任何人現金,我們訂了60JD仨小時的吉普Tour,不論司機怎麼推銷100五小時,還在停車場就要求交現金,都要堅持在酒店前臺刷卡交費。

沙漠星空帳篷酒店

我不是以上任何影片的迷妹,對於自然文化雙遺產也只是來過就好,風沙、寒冷、疲憊驅趕著我,快點兒向我真正的目的地進發——瓦迪拉姆沙漠星空帳篷酒店!

沙漠裡的酒店很多,大致分成三個等級,黑白道道的簡易帳篷,這個最廉價,設施就不用想了,黑布隆冬的啥也看不見。中等的則相對寬敞,如圖中右側沙黃色的帳篷,內部較美觀,衛生間、洗浴設施完備。但是我想說,來都來了,一輩子可能就來這一次,貴也要訂躺在床上就能看星空的球球或泡泡酒店。

網紅一生必體驗系列最火的透明泡泡屋星空帳篷(Wadi Rum Bubble Luxotel)太火了,據說要提前半年,我們就沒訂上。退而求其次,琳琳選了艾沙記憶豪華帳篷酒店(Memories Aicha Luxury Camp),外圍景觀最好的球球225JD一晚。這也是很多網上的美照大片拍攝的酒店。

空調、熱水器、好看的民族風家具,寬敞的衛生間提供死海泥礦物洗浴用品。一張超大床是兩張單人床拼起來的,床品帶有濃重的約旦風格的花色。白天的時候球球是被電動窗簾遮蓋的,為了防止室內成蒸籠。到了傍晚才會打開。球頂同樣可以通過按鈕控制一個小窗戶,通風換氣。

又累又餓的我們想吃方便麵怎麼辦,就用膠囊咖啡機解決。面對被夕陽照紅的大山,手捧的方便麵,即是人間至味。而我們都不敢相信自己怎麼在這裡。飯飽後她去室外的平臺上看風景,我怕冷,鑽出去拍張照片又縮了回來,只留她一個人觀沙漠,獨自看蒼涼。

夜幕完全拉上,營地的路燈亮起,星星點點,通往每一個異星球,通往遠方的白色母星。每天5點半到8點半是晚餐時間,我們穿上房間裡的兩件駱駝皮長袍,攙扶著探索著,走向營地最亮的星。

晚餐很豐盛,騰騰的烈焰溫暖了異鄉人,阿拉伯的燈飾營造著氣氛。這天,我們才遇見一些中國遊客,看樣子他們是跟團以及公司團建來的,像我們倆這樣的散客,一律沒有。

晚上8點,營地的免費觀星活動開始了,客人們都準時雲集在入口處,工作人員向每組發放一隻好似火把的燈。講解的嚮導個子特別高,估麼著得有一米九吧,他說從營地走到觀星地需要15分鐘。我將信將疑,跟著大部隊出發了。

純沙沙漠你知道有多累嗎,剛有一點摻雜著石頭的路都覺得幸福。我倆一米六幾的個兒,穿著齁兒沉齁兒沉又不能不穿的駱駝皮長袍,足足走了至少半個小時才到。

每個人手中的燈都滅了,包括手機。大家席地而坐,而我選擇躺著。當望向星空,一陣陣驚嘆之聲此起彼伏,漫天繁星,肉眼可見的銀河,對於長期生活在都市的人來講,我們甚至早已忘了還有抬頭看星星這麼個事兒做。

嚮導一邊講著神話的故事,一邊用雷射筆指著對應星座,講著宇宙大爆炸……黑板是蒼穹,這是多麼偉大的課堂。

地上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楚門《True Man》,仿佛會有一天,不知何時就從天上墜落一盞燈,打破真實的夢境,提醒我們,你我其實都是宇宙更高等生物投放在地球的基因工程而已,正有無數個觀眾看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也會有似曾相識的人出現在生活中。你是否能發現通往真實世界的大門,是否勇於邁出那一步,擁抱陌生。

兩個小時的沙漠觀星結束了,我們花了比半小時還多的時間走回營地,累得我,什麼頭髮裡的沙子,只摩挲把臉就一秒入睡。

清晨,我躺在床上就看見對面的山被太陽照得發紅,影子像逃遁的怪獸,慢慢退縮。新的一天開始了。

吃早餐的時候,貝都因服務員完成了工作,幾個男的竟然手拉手跳起了舞,外國的老頭老太太也加入了進來,這是一個多麼特別驚喜的場面。

旅行中的快樂多為不期而遇,多為人與人之間友好的聯誼,此生只見一次的緣分,也能親如舊友或兄弟。

沙漠酒店Tips:

1、8點免費觀星活動,並非每個營地都有,想參加在訂的時候諮詢好酒店,是個不錯的體驗,值得

2、5點半-8點半晚餐,630-9點早餐。好的營地房費含早晚餐自助,品質不錯。廉價的需另付。

3、8點半和10點半有兩趟接駁車出發去停車場

4、比較熱的季節比如5月9月,一定不要訂泡泡酒店,蓋上窗簾也蒸籠。

5、早晚溫差大,飲食差異大,飽拿乾糧熱拿衣,多帶衣裳多帶國內順口的吃的,尤其是中東。我打算下次出門帶迷你一體鍋。

作者:那敢情好了

文藝範兒獨立攝影師,旅行、美食、生活方式撰稿人

多平臺認證、籤約旅行家,美食達人

圖文未經許可,禁止任何主體轉載或商用

相關焦點

  • 在《火星救援》拍攝地,帳篷裡看星空,帶你睡進火星
    酒店位於約旦佩特拉古城《火星救援》拍攝地,這家酒店爆火一定是有原因的,獨一無二的泡泡設計,還有如果你是《火星救援》的電影迷,想要體驗睡在「火星」的感覺,那這裡絕對值得打卡!連「火星」都睡過,足夠你吹一輩子牛嘍!
  • 《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把核電池放在身後取暖,安全嗎?
    《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把核電池放在身後取暖,安全嗎?2015-12-10 16:56 來源:澎湃新聞 【寫在前面】在最近熱映的技術流硬科幻《火星救援
  • 吐槽《火星救援》中的科學性到底多大?
    馬特達蒙飾演的主人公在火星上開始猶豫電磁風暴從而遭到遺棄,獨自生活了450天最終獲救的故事。據報導這部影片的導演親自向美國NASA進行了資深的探討,從而確定是否符合科學性。今兒小編就吐槽下,火星救援中的科學性到底有多大?
  • 娛樂知乎:像馬特達蒙一樣被丟在火星怎麼辦?
    這是《火星救援》主人公馬克的處境。這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執導、馬特-達蒙(Matt Damon)主演的獨角戲科幻電影。  對,雖然這只是一部電影,但天有不測風雲,說不定哪天你也可能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要在外星求生。想要成為火星上的倖存者,《火星救援》裡的一些技能點你應該馬上學起來!  要在火星生存,首先,你得是個理科生。
  • 《火星救援》:我們這個時代的魯濱遜漂流記
    《火星救援》的故事很簡單:一組太空人到火星上開始任務,卻因為突如其來的沙塵暴不得不緊急撤回地球。其中一位植物學家兼機械師負傷,被誤認為死亡而留在了火星上。結果,他奇蹟般地生還了下來。聽起來有沒有很耳熟?對了,這就是影片的別名《我們這個時代的魯濱遜漂流記》,或者《全世界最handy的男人標杆》,這兩個我取的名字都可以充分表現影片的主題思想。
  • 2020最該爆火的冷門國度,去的人比摩洛哥還少,白本落地籤就能飛
    東南亞、日韓這些地方,去的國人實在太多,就連神社裡的神官都快講中文了,照片雖美,但多少缺了點新意。如果你對神秘的中東充滿嚮往,又覺得紙醉金迷的杜拜、阿聯沒什麼意思,那裡還有一個白本落地籤的國家,即便是在旅遊大熱的幾年,依舊很少很少有國人去過。
  • 福利|《火星救援》-火星王馬特達蒙(百度下載在線)
    《火星救援》(The Martian, 2015)光是演出陣容就相當有趣,曾參與《星際效應》的馬特達蒙和潔西卡雀絲坦再次聚首,而且這個太空船上還坐了三個超級英雄電影的演員,包括酷寒戰士賽巴斯丁史坦、蟻人的好朋友麥可皮納和隱形女凱特瑪拉
  • 【免費搶票】11月28號 《火星救援》星際救援,刻不容緩~!開始搶票啦~
    然而,馬克卻幸運地活了下來,然而他發現自己孤單地置身於異星球。面對貧乏的生命補給,馬克必須用他的聰明才智和頑強的精神存活下來,並找尋向地球發出「他還活著」求救信號的方法,而地球上的人也面臨著是否前往火星去拯救他的分歧。影片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科幻小說。
  • 知道了這些,你可能更想去看《火星救援》|CBNweekly
    它還曾給不少電影提供科學顧問,跟電影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95年,當年與朗·霍華德合作的《阿波羅13號》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剪輯獎,之後又頻繁在《太空牛仔》、《 世界末日》等電影中露面。NASA還與SEE一起評選過史上七大最荒誕科幻電影和最合理科幻電影 ,通過講解這些電影中的科學現象來給公眾科普。
  • 【解碼】在觀看《火星救援》之前,這幾件事你需要了解
    這是一部讓批評過《星際穿越》的NASA將原著小說列為NASA員工必讀書目的電影,這是一部掛著雷德利·斯科特的名字就讓影迷們將其列為年度必看的電影,這是一部好萊塢花費最多人力物力去救馬特達蒙的電影……那麼關於這部電影背後的邊角料你知道多少?本文梳理了一些《火星救援》背後的故事,文章轉載自公眾號筆戈科技。
  • 《火星救援》:學好數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好萊塢最難救的人——馬特達蒙。據業餘人士統計,從他1996年出演的《生死豪情》到2015年的《火星救援》,馬特達蒙一共拍了8部需要被人救的片子,還有一次花了5000億美元救他——在《星際穿越》中斥巨資救援他。
  • 馬特•達蒙談《火星救援》拍攝:好像就我一人在那拍
    中新網北京11月20日電(宋宇晟) 今日,電影《火星救援》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演員馬特•達蒙、塞巴斯蒂安•斯坦和陳數當天亮相發布會現場,分享拍攝過程中的趣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說,《火星救援》最打動他的是「人類精神十足」。而馬特•達蒙回憶起拍攝該片的經歷時表示,他的拍攝過程基本都是在對著攝像頭或者馬鈴薯說臺詞。
  • 「馬特達蒙、馬克沃爾伯格」常被搞混!
    就合計:「這不是演《決戰猩球》那個小子麼?恩,演的不錯!」隨後又看了《生死阻擊》,又合計了:「這不就是演《諜影重重》的那個小子麼,厲害,他演的片子都不錯啊!關注一波!看看演員叫啥名?」一查,懵圈了!咋還兩個名字?還都姓「馬」!改名了?難道不是一個人麼?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火星救援丨附資源
    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抵達火星,誰知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向太空人們襲來,阿瑞斯3號被迫中斷任務,緊急返航。撤離途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於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並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出乎意料的是,馬克以極低的概率活了下來。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
  • 這是《火星救援》最強科普文|火星|電影資訊|馬特達蒙|鈽238
    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新片,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滿足的就是這樣一種想像:從無到有,一切都靠科學和雙手。視頻:《火星救援》終極預告 馬特達蒙變身毒舌傲嬌小達人,時長約2分1秒騰訊娛樂專稿(文/胡曉 編輯/三替)上中學的時候,我總拿著一本《SAS生存手冊》翻來覆去地看。
  • 《火星救援》究竟符不符合現代科學,專業人士給你解讀
    《火星救援》改編自一個計算機阿宅的同名小說,這本小說和電影受到了NASA科研人員的高度好評,可以說是富有想像力卻又硬又科學的好科幻。雖然大溼覺得這部片子角色刻畫不足,但是在科幻方面的確是非常精彩的。這篇是外網NASA工程師寫的關於《火星救援》的科學性評價,他從幾個角度分別打分,並且從每個角度描述片中好的設計、壞的設計和最令他感覺到奇幻的設計。
  • 直擊《火星救援》中國首映禮
    《火星救援》的頭號明星馬特·達蒙今年成了中國影迷的好朋友,他先是花了半年時間輾轉中國多地拍攝《長城》,今天跟故地重遊為《火星救援》造勢。在上午的新聞發布會現場,達蒙還為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充當翻譯,儼然是半個中國通。
  • 馬特達蒙為何總被救 揭秘"火星"哪位大咖最受寵
    很多人稱這是《異形》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最輕鬆的作品,火星上務農種土豆、太空海盜,最後還開著敞篷飛船入太空,笑點和梗都很多,沒想到雷德利·斯科特拍出了一部科幻喜劇;也有人說,馬特·達蒙在片中貢獻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演出,自帶傲嬌屬性吐槽技能全滿,全片開啟逗比毒舌模式,還施展十八般技能,用科學在火星幹出一條生路;還有人說,這部電影是部顏值片,為什麼呢,因為有馬特·達蒙、還有塞巴斯蒂安·斯坦(384,冬兵),
  • 這可能是在《火星救援》上映前唯一與馬特 達蒙和其他主創私密溝通...
    那個在火星上獨自生存了500多天的馬特 達蒙(Matt Damon)終於回到了地球,並將於本月底來到北京。與達蒙一起降臨北京的還有《火星救援》(The Martian)的導演雷德利 斯科特(Ridley Scott)、製作人西蒙 金伯格(Simon Kinberg)、主演塞巴斯蒂安 斯坦(Sebastian Stan)和陳數等。
  • 火星救援,什麼才是逃離火星的正確姿勢?
    為了驗證這個方案,小哥還用超級計算機演算了一遍。這一段還真是槽點滿滿的,且不說未經申請個人電腦就能接入超級計算機太扯淡,NASA小哥用的引力彈弓方法也只是一種飛行器加速常用的方法,而且還要用讓5個本來正常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冒著極大的風險去拯救一個基本會要狗帶的太空人。真不知道該說這是美國的英雄主義特色,還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爾是個白蓮花呢。引力彈弓到底是什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