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

2021-01-11 環球精英YOLO

文 | 於伊人

主播 | 於伊人

編輯 | 美齡

佛學中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諸法無我」,那麼,「我」到底存不存在?「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一切為「空」,還是我們賦予一切的「內涵」為「空」?

2500多年前,釋迦摩尼對人性根本狀況做了深刻洞察,體察到自然選擇對於人類思想的限制。2500年後,現代科學對人腦的認識、對進化心理學的理解,印證了佛學的道德主張和精神追求,都是基於和現代科學一直的對人性的洞見。

《洞見:從科學到哲學,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一書將釋迦摩尼的領悟和智慧,轉化為現代心理學視角下的「煩惱」和「苦」,是科學與哲學碰撞後的經典論著,把佛學和進化心理學結合在了一起,用現代進化心理學的理論驗證了古老佛學的正確性。

作者羅伯特·賴特被譽為全球百位最具影響力思想家之一。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進化心理學教授,也是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智囊,他的關於科學、技術和哲學的文章,曾多次獲國家期刊獎。

這本書的創作契機要回溯到2003年,羅伯特·賴特第一次參加了靜默冥修之旅,這次旅行開啟了他隨後十幾年對佛學的系統性研究和對正念自控的不斷實踐,並在此過程中將佛學與現代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現代腦科學之間相互印證。

在羅伯特·賴特看來,佛學的意義是「從一個更高的水平觀察和體驗這個世界」。這也正是為什麼原版的書名是《Why Buddhism Is True》(為什麼佛學是真的),因為它把我們從自然選擇給的局限視角中解放了出來。

當然,賴特在書中所探討的,其實並不以宗教信仰為依附,而是以佛學這種哲學來進行分析,完全剝離了宗教裡輪迴、轉世、功德這些超自然現象的部分,只討論釋迦摩尼最早對於人類狀況最基礎的洞見和理解。

這本書從進化心理學及現代科學角度來闡釋經典佛學理論,比如「四聖諦、無我、無相、空」等的概念以及豐富內涵。書中結合了作者正念冥想的具體實踐,有著豐富翔實的科學證據支撐、觀點論述邏輯嚴密、層層推進又淺顯易懂,讀來非常有趣、令人獲益匪淺。

這本書出版之後,位列《紐約時報》暢銷榜榜首,並迅速風靡全球,連續兩年霸榜各大暢銷榜,開啟了跨圈層、跨語種閱讀奇蹟!

書中,羅伯特·賴特將佛學中的哲學思想和現代心理學、進化心理學、現代腦科學等研究領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證、碰撞與交融,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真正體驗到世界的本源之美。是偉大的沉思與實踐之旅,也是世俗時代精神生活的基礎。

當我們儘可能地擺脫自然選擇初始程序設計的影響,擺脫人類視野的先天局限和狹隘處境,改用宏闊無比的宇宙視野來體驗生活、看待世界,你也許就會發現,世界的本質真相往往出乎你意料。

從某種程度來說,《洞見》就像《黑客帝國》那樣告訴我們,你的世界不是你的世界。但是通過正念自控,你能夠見山是山,然後又見山不是山,最後真實地見山是山!

相關焦點

  • 人類知識洞見讓網際網路有了「魂魄」
    中國日報網11月21日電(記者 王旭泉) 從10月24日開始,網際網路問答社區知乎連續邀請了十位科技網際網路領域的頂尖人物,提出十個極具前瞻性的問題,激發全民思考,洞見網際網路未來,並頃刻間引發強烈的關注並超高人氣的回答。
  • 人類所不知的宇宙真相
    長久以來,人類對世界「唯物」還是「唯心」問題爭論不休。人們一直認為,兩者是對立關係,世界只有一種可能。假若神話(唯心主義)是真實的,科學(唯物主義)也是正確的,那麼,我們的宇宙會是怎麼的世界?自然世界裡,耶穌的神跡是如何發生的?
  • 判斷、假設、MECE、框架、假設樹,它們是挖掘真相的邏輯工具!
    邏輯思考,最終是為了追尋並發現真相。發現真相需要一定的邏輯思維,如果具體化一點來講,就是要掌握屬性-概念-內涵-定義-外延-判斷-假設-推理-論證;就是要掌握MECE 、框架、假設樹!這些基礎:屬性、概念直至MECE、框架、假設樹,它們是挖掘真相的思維工具!
  • 《洞見》:科學家告訴你,為什麼佛學是真的
    羅伯特之前的作品中,有兩本很有名,分別是《非零時代:人類命運的邏輯》和《道德動物:我們為什麼如此》,這兩本書已經有中文版,而《Why Buddhism is True》也是上個月剛出中文版,中文版的書名叫《洞見: 從科學到哲學,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
  • 超越人類「認知」的宇宙現象
    對宇宙的探索不能局限於人類的認知。(相關閱讀——)超越「認知」的現象一、波粒二象性。這個現象超越了人類對物質形態存在方式的認知極限。除了主觀意識上的認可,我們無法在大腦中想像出「波粒二象性」的真實狀態。「波粒二象性」超越了人類思維認知的極限,我們無法在大腦中呈現它的真實狀態。但這種「狀態」在宇宙中確真實存在。
  • 豆瓣9.3《海豚灣》:這個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認知
    02這個世界沒有真相,只有認知當悲憫之心能夠不只針對人類,而能擴大涵蓋一切萬物生命時,才能到達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輝。——非洲之父史懷哲同樣的一部電影。有的人看到海豚被大量宰殺非常憤怒,會想著為每時每刻都有的大量物種瀕臨滅絕,做點什麼?
  • 科學洞見刷新人類「宇宙觀」
    前沿科技會帶我們抵達無邊際的「星辰大海」,也會為我們打開一個個極致的「微觀世界」。日前,2019騰訊科學WE大會在北京舉行,今年的主題是「小宇宙」,直擊科技內核:地心秘密、癌細胞破解、類腦晶片、粒子機器人……國內外7位頂尖科學家鑽研「小宇宙」,揭秘前沿科技的每一步「微觀」進展,講述科學探索之路的奇峰險壑。
  • 《洞見》:為什麼我們的大腦在欺騙我們
    吃藍色藥丸,你可以繼續保持現在的生活,吃紅色藥丸你可以看到真相。這跟藥有什麼關係呢?這個尼奧最後選擇吃那個紅色藥丸。當這個藥一吃下去以後,他發現,他原來是被束縛在一個液態的那麼一個包裡邊,他的肉體是完全被控制在那個地方的,然後「母體」把所有人全部掌控了。你現在只是一段程序,你是一個幻象,所以,當他吃下了紅色藥丸以後,他看到了真正的真相。
  • 《認知覺醒》:個人認知能力體系構建的真相
    周嶺在《認知覺醒》在書中寫到的「觸動式學習法」,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建立個人認知體系,增加我們同時兼顧學習多項技能的概率。周嶺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寫道:在沒有覺知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把「學習知識」和「學習認知」混淆,用掌握學術知識的方法去對待別人的知識體系,所以不禁沉迷於全面掌握和全盤照搬他人的體系,甚至感覺如果沒有完全掌握對方的認知體系,就有可能前功盡棄。
  • 為什麼我眼中這些內容是優秀的:有趣有料有洞見
    歷史也是我的個人興趣,坦白講,混子曰的歷史內容,並沒有超出我的認知去。汽車我不太懂,倒是學了很多。 重要的是畫風。他的畫看著很舒服,圖文配的也很好笑。像暴走漫畫這種就只是好笑。 聽說這個號拿了張泉靈的投資,我頗為遺憾自己動作太慢。 40秒 號主是一個前媒體人,我還和他吃過飯。很年輕。
  • 《人類簡史》認知革命
    而從心理層面講,隨著進化的加劇,智人發展出了認知能力,我們創造了語言,開始虛擬實境中不存在的故事,繼而通過這些能力,開始了大規模的陌生人合作。於是,在擁有了認知能力的智人眼中,其他人類物種,不過是和猴子、黑猩猩一樣的動物而已。
  • 科考隊打開550萬年前洞穴,發現「外星世界」,顛覆對生命的認知
    科考隊打開550萬年前洞穴,發現「外星世界」,顛覆對生命的認知科學尊重事實,服從真理,而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童第周世界之大充滿神奇的事。儘管人類發展到如今,已經探索出許多事物,然而這是遠遠不夠的,地球擁有太多的神奇之處,還有很多未知領域等著我們繼續去挖掘。一方面這有利於人類好奇心的滿足,另一方面這也是為了人類能夠擁有更好生活的努力。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致力於四處探索,發現新事物。曾經,科學家們為了找尋一個地方來建造核電站,在黑海附近,就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洞穴。
  • 人類的秘密太空計劃,揭露了哪些事關人類發展的信息?
    在前面的文章中,講到了美國人科裡古德,在電視臺揭露了關於美國的秘密進太空計劃,講到了鮮為人知的,遠遠超出普通人認知範圍的真相。也就是說等到人類大部分的人,認可宇宙的基本框架,並且在靈性上有所提升,智慧和境界有所提高,不再只關注於物質層面,而轉而深入精神意識開發時,到那時就是巨人外星族群與人類接觸的時刻,人類也適合接受更高文明種族的交融和互洽,接受來自於各種外星高等文明,更先進的技術以及更適合人類進階的理論體系。
  • 《洞見》作者羅伯特賴特,講了些什麼?你看懂了嗎?歡迎一起探討
    《洞見》—色即是空到底講什麼?從丹尼爾卡尼曼的《思考快與慢》開始,我明白了我的大腦經常會被欺騙,有很多你覺得壓根就是直覺的東西,它卻錯得很離譜。後來又陸續的看了《窮查理寶典》、《認知天性》、《正念的奇蹟》等書籍,慢慢的理解到了一種東西叫做非理性,然後為了提升自己,又去了解思維模型,了解自控力,也自然而然的接觸到了元認知的概念,進行了很多修煉,很多思考,到今天遇到了這本書《洞見》,仿佛有了一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類似於書中所說的開悟一樣,這所有的知識點和我的思想在腦海中大量的浮現,進而串聯在一起,我明白了這是一種神經突觸連接的感覺!
  • DeepMind重大突破:DNN具有人類行為,認知心理學破解黑箱
    隨著我們的神經網絡在一些特定任務上接近人類水平,認知心理學中的一些方法和黑箱問題的關係越來越緊密。為了展示這一點,我們的研究報告包括了一個案例研究:我們設計了一個實驗,來闡明人類認知,從而幫助我們理解深度神經網絡是如何完成一個圖像分類任務的。我們的研究顯示,認知心理學家觀察到的行為,同樣出現在深度神經網絡中。
  • 推演洞見未來
    書名《推演:讓決策更具洞見》  作者:楊霄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洞見未來本來就是戰略研究的根本使命。能否從微茫的跡象中撥雲見日,準確判斷未來事態,是判斷戰略研究是否成功的根本標準。關於一個歷史階段的戰略指導,必然包含預見與預置。沒有超前預測和判斷的研究,不是戰略研究。科學預見必須以對客觀事物因果關係的正確認識為基礎。
  • 漏洞百出的創世神話繼續束縛著人類的認知
    人類世界各地的神話,聽上去是神話,但是對比起來看,都有相似之處,因為確有其事,一切神話傳說都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之上的,當時的人們把事件記錄下來,後來由於間隔的年代越來越久遠,在流傳的時候有所缺失和變動,這是因為後人們根據自己的認知與理解,對遠古事件進行修改,這樣代代相傳,不斷的加工改造後,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神話故事。
  • 缺乏修行,累世都無法洞見佛教的心要
    缺乏修行,會成為一種障礙,使我們累世都無法洞見佛教的心要。因此,修行就如大皮箱的鑰匙,若手上有正確的鑰匙——禪修之匙,則無論鎖有多緊,當拿起鑰匙打開它時,鎖就會應聲而開。若我們沒有鑰匙,就無法開鎖,將永遠不知道箱子裡有什麼。事實上,有兩種知識。覺知「法」的人,不會只憑記憶說話,他或她說的是實相。
  • 洞見2021:跟著大唐財富探尋新時代財富路徑
    大唐財富特別策劃洞見2021專欄,為廣大投資者梳理影響今年宏觀走勢的若干節點,探尋2021年投資的康莊大道。圖注1:洞見2021:跟著大唐財富探尋新時代財富路徑回顧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貿易遭受重創。據世界貿易組織去年10月6日發布的《全球貿易數據與展望》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萎縮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