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風行」廢棄物創意大獎賽 給了「垃圾」新生命

2020-11-25 浙江在線

 

廢舊飲料瓶做成的「小資檯燈」

二手圓號改成的不插電純物理擴音音響

雞蛋殼迷你盆栽

  浙江在線09月05日訊 「這是一場驚豔的蝶變!」

  由杭州市城市品牌促進會、杭州日報、市環境集團聯合主辦,杭州天子嶺綠色風行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承辦的「綠色風行」廢棄物創意大獎賽,5月30日啟動以來,現已進入如火如荼的專家評選階段,看著一件件美輪美奐的作品,專家不由地發出讚嘆。

  落滿灰塵的舊皮箱,蝶變成時尚清新的沙發、臥榻;廢棄的瘸腿扁凳,蝶變成精緻的小茶几;倉庫裡廢棄的二手圓號,改造後製成純物理擴音機,得以和時髦的iphone聯姻……

  創意,給了它們新的生命。

  倉庫裡的舊物,變成裝置藝術品

  「我們的世界被愈演愈烈的商業化和全球化控制,當越來越迅速的置換和丟棄,成為我們的時代對家具的基本態度之時,我們不得不停下來,重新審視身邊的器物和那些被隨意遺棄的物件。」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系的潘午天和馮藝,給大賽遞交了一組「棄置舊家具再造」作品。這組作品很巧妙地採用了混搭的方式,在構造技術上,作者選取了最近炙手可熱的3D列印技術(光固化樹脂),造型多樣,線條簡約流暢。

  舊皮箱是上世紀的流行產物,不少人對它們很有感情,但是它現在的實用意義已經不大,不大會有人把它作為儲物工具。潘午天他們認為,與其把它囤在家中倉庫或者直接丟棄,不如把它好好利用起來。他們將皮箱重新消毒、整理、再設計,把重新定義作用的舊皮箱與3D列印結合,使其作為坐具(單人沙發、墩椅、臥榻等)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長扁凳是曾經的主要坐具,漸漸與新的審美需求「脫節」,不少老人留著它們,卻發現與家中的裝飾格格不入。他們將其重新設計成為獨特風格的燈具與衣帽架、將兩個瘸腿扁凳製成置物小臺,中間凹槽使得蘋果等圓形水果不易滾動掉落。

  另外,他們尋獲了一個廢棄的二手圓號,通過綠色設計理念,把它改造成純物理擴音機,以不插電的形式,將手機的功放音樂擴音10倍左右,由於黃銅特有的樂器特徵,將音色更加潤化。

  充滿想像力的創意者潘午天同學,即將去德國繼續深造,她說,「審美的意識變革與材料更替,使人們比以往更為頻繁地進行裝修活動,一批批的二手大件家具被閒置,成為雞肋。我們設計的一組作品參加比賽,就是想告訴大家,開動創意,可以讓它們升值為裝置藝術品,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這比家具市場裡買的所有東西都有價值。」

   「拉風」作品都是最常見的廢棄物

  評委專家告訴記者,這次比賽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大部分作品取材自最常見的廢棄物。

  潘培同學設計的「小資檯燈」看起來很「拉風」,可它的前生卻是平日生活中最常被丟棄的各類飲料瓶。「與其苦苦尋找其他素材,不如從實際出發,好好利用最多的廢棄物。各種飲料瓶形態各異,利用範圍廣,造型多樣。」潘培同學說。

  利用空瓶子做成小資燈罩,雖然製作方法簡單,但是效果很出眾。人們會疑惑,當塑料瓶遇見高溫時,塑料瓶會軟化變型嗎?潘培說,「我採用的是質量較好的塑料瓶,以及8瓦的節能小燈泡,而不是白熾燈,所以不會碰到這問題。」

  中國傳媒大學範靜涵利用的東西也很普通,她的作品「雞蛋殼迷你盆栽」利用的是廢棄的雞蛋殼,製作的方法很簡單但很用心,先將水彩顏料在雞蛋殼上塗鴉並且晾乾,然後放進泥土,再將植物栽進蛋殼中。

  據悉,「綠色風行」廢棄物創意大獎賽現在正在緊張評選之中,預計9月下旬將公布名單並頒獎。

  (杭州日報)

相關焦點

  • 「撿垃圾」的博士李東:賦予廢棄物新生命
    李東的研究方向為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從事畜禽糞汙、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工業糟渣等有機廢棄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飼料化的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和國際援助等工作。他常常自嘲,自己就是個「掏大糞、撿垃圾、拾秸稈」的人。別人眼裡的「廢物」,他卻像對寶貝一樣,甚至賦予其新的「生命」。
  • 中國的固體廢棄物(垃圾)狀況
    隨著中國化學工業的發展,有毒有害廢棄物也有所增長。有毒有害固體廢棄物都未經過嚴格的無害化和科學的安全處置,成為中國亟待解決並具有嚴重潛在性危害的環境問題。中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城市人均年產生活垃圾440公斤(已高於一些歐洲國家的人均垃圾產生量),但能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還不到10%,垃圾圍城現象較為普遍。
  • 第三屆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在珠海啟動
    中航文化有限公司展覽中心宋曉冬總經理介紹了活動方案,大獎賽技術組組長王英勳教授介紹了比賽規則規程。最後中航工業董事長、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先生、中航文化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計紅勝共同按下了第三屆大獎賽的啟動球。  第三屆大獎賽將於2015年8月在北京舉辦,大賽將在繼承前兩屆大獎賽活動內容的基礎上有更大的創新和突破,比賽任務設置更富挑戰性。
  • 六盤水市:垃圾處理綠色高效 助力循環經濟發展
    六盤水市:垃圾處理綠色高效 助力循環經濟發展北極星固廢網訊:近年來,六盤水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守生態底線,全力提升生活、建築垃圾處理水平和資源化利用能力,全面助力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創建。突出生活垃圾處理終端設施建設。全市投入使用生活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達5個,日處理能力達2300噸。
  • 100城市方案⑥|固體廢棄物:從垃圾發電到行為改變
    迄今為止,發電廠已經投入了超過200萬美元的社會投資,用於新幼兒園、多功能社區中心、人行步道的修建,和廢水處理系統的建設,並在垃圾場周圍種植2,500株樹木——所有項目都把社區參與納入其中。 波哥大垃圾填埋氣發電廠,為國家電網供電。
  • 東城首個城市生態島投用 「大小垃圾」在這裡變廢為寶
    當天,在城市生態島內,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轄區居民、青少年兒童等匯聚於此,實地參觀了大件廢棄物處理生產線演示、廚餘垃圾轉化產品展示、垃圾分類科普微展廳。參觀過程中,居民實地了解了大件廢棄物處理流程,目睹了廚餘垃圾轉化有機肥及其它副產品用途,並實地參觀學習了垃圾分類科普知識。地區分類達人還現場分享了自己參與垃圾分類的心得體會,向大家傳授分類小妙招。
  • 新冠疫情致塑料垃圾暴增 義大利「限塑」努力或功虧一潰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8月17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日前,義大利環境保護研究所發布環境調查報告指出,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一次性口罩和塑料包裝等廢棄物大幅暴增。環保人士警告,這或將阻礙人類為遏制塑料廢棄物流入海洋所做出的努力。
  • 垃圾分類創意展 | 原創童謠,有效有趣地認識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創意展 | 原創童謠,有效有趣地認識垃圾分類!>可以減少汙染、節省資源讓孩子學會垃圾分類培養孩子樹立綠色環保意識對垃圾分類意義重大關於垃圾分類東城的小朋友們用童謠的方式為我們呈現了不一樣的「垃圾分類」快來看看他們的作品吧
  • 海洋廢棄物=海洋垃圾?錯!聽聽生態環境部怎麼說
    他明確表示: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公報》,中國海洋廢棄物2018年的傾倒量為20067萬立方米,相比於2017年的15771萬立方米,增長約27.24%。   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
  • 國貨現鋒芒 風行電視U1斬獲2017德國紅點獎
    德國紅點獎於 1955 年創立,經過 60 餘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創意設計大獎,是全球最大也是最有影響力的設計獎項之一,被稱為「產品設計界的奧斯卡」,與德國iF獎、美國IDEA獎並稱為世界三大設計獎,由德國歷史最悠久的工業設計機構——漢諾瓦工業設計論壇(iF Industrie Forum Design)每年定期舉辦。
  • 枯樹葉屬於什麼垃圾 易腐的生物質生活廢棄物
    枯樹葉屬於什麼垃圾 易腐的生物質生活廢棄物時間:2019-07-06 09:16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樹葉屬於什麼垃圾 易腐的生物質生活廢棄物 【導讀】:到了秋冬季節,我們會發現樹上的樹葉開始往下落,地面會鋪蓋著很後一層的枯樹葉。那麼枯樹葉屬於什麼垃圾?下面來看一下。
  • 垃圾分類新時尚,綠色環保我先行——2020大珠山環保公益活動
    為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增強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加快城市生態文明的建設,6月5日上午,由青島西海岸旅遊投資集團主辦,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市政管理公司協辦的「垃圾分類新時尚,綠色環保我先行」2020環保公益行主題活動在青島大珠山景區圓滿落幕。活動提前進行網絡招募,並組織景區員工積極參加,更好地普及垃圾分類知識,逐步掀起垃圾分類新熱潮。
  • 神秘黑水虻成為垃圾處理新技藝?——專吃餐廚垃圾
    垃圾是人類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由於排出量大,成分複雜多樣,且具有汙染性、資源性和社會性,需要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和社會化處理,如不能妥善處理,就會汙染環境,影響環境衛生,浪費資源,破壞生產生活安全,破壞社會和諧。城市垃圾處理也一直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
  • 巴陵石化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喜獲中國工業大獎
    巴陵石化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喜獲中國工業大獎。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現場。紅網時刻12月28日訊(通訊員 何潔 徐亮亮 邱旭)12月27日上午,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和提名獎名單正式出爐。
  • 微生物技術處理固體廢棄物的研究進展
    固體廢棄物處理的最終目標是無害化、減量化和資 源化。現今對固體廢棄物處理方法有填埋處理、 焚燒處理、粉碎處理、生物處理及各種化學方法等, 其中生物處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對固體廢棄物分解的處理技術,以其低成本、綠色環保、不會有二次汙染等優點一直以來受到許多研究者的關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微生物處理技術也不斷成熟,在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日本311海嘯廢棄物在海洋中漸成「垃圾島」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7月22日報導,隨著太平洋垃圾問題越來越嚴重,科學家最新發現,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送大量廢棄物進入海洋,恐將成為永久的「人工垃圾島」。研究人員在北太平洋環流(North Pacific Gyre)、也就是所謂的「太平洋垃圾帶」附近進行30天考察,並用無人機拍攝全景畫面。
  • 巴陵石化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獲中國工業大獎
    巴陵石化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獲中國工業大獎挺起民族「脊梁」 領先世界同行(12月27日,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發布會在京舉行。)華聲在線12月28日訊(通訊員 何潔 徐亮亮 邱旭)12月27日上午,第六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和提名獎名單正式出爐,巴陵石化己內醯胺綠色生產成套新技術項目獲評中國工業大獎,是中國石化唯一獲獎單位。該技術打破了70年來國外對己內醯胺生產技術的封鎖壟斷,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綠色成套技術,樹立了中國自主創新技術的品牌形象。
  • 加大垃圾分類軟硬體設施投入 創新宣傳推廣活動載體 垃圾分類倒...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河東區選取嘉華小區、晨陽小區等6個社區設置全鏈條智能回收設備,高標準配置廚餘垃圾等4個垃圾桶,合理分布、統一標識,方便群眾使用,建立垃圾分類積分制,引導群眾通過手機APP積累環保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在河東區唐家口街道嘉華小區,整套的垃圾智能投放設備和垃圾分類宣傳欄已經投入使用。
  • 垃圾分類新時尚 綠色生活我先行
    昨天,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客運段在京津城際高鐵列車上開展「綠色環保、垃圾分類——京津城際伴您同行」主題活動,乘務人員向旅客講解垃圾分類常識和投放方法。 本報記者 龐劍 通訊員楊寶森攝 昨天,「發動『紅色』引擎,共建『綠色』家園」主題宣傳活動在和平區勸業場街南京路社區舉行。圖為居民觀看垃圾分類演示,了解垃圾分類常識。
  • 風行進化論,新風行品牌之夜閃耀北京——型色先鋒風行T5 EVO震撼登場
    【環球網汽車綜合報導】11月17日,東風風行在北京水立方隆重舉辦「風行 進化論——新風行品牌之夜」活動,正式向外界發布新風行「智慧空間 享你所想」的品牌價值理念,全面推進設計理念、技術理念、服務理念三大進化。通過價值驅動,技術賦能,新風行面向新時代,開啟「設計+技術+服務」強強聯合的出行體驗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