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患癌症?基因測序揭開答案:基因突變數遠小於其他哺乳動物

2020-11-24 騰訊網

眾所周知,年齡體重是癌症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年齡越大、體重越重,患癌症的風險就越高。鯨魚體型巨大,壽命也很長,例如藍鯨,體長可達33米,體重僅200噸,壽命約100年。

這應該意味著鯨魚這種地球上體型最大和壽命很長的動物,具有患癌症的巨大風險。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鯨幾乎不會患癌症,同樣體型巨大的大象也是,體型巨大的恐龍早已滅絕,它們會不會患癌症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恐龍的親戚鳥類,也很少患癌症。

2019年5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雜誌發表了題為:Return to the sea, get huge, beat cancer: an analysis of cetacean genomes including an assembly for the humpback whale (Megaptera novaeangliae)的研究論文。

該論文研究了鯨類動物的潛在癌症抑制機制,研究結果揭示了座頭鯨以及其他九種鯨類的基因組,以確定它們的癌症防禦是如此有效。這項研究不僅讓人們更好地了解癌症,也為開發癌症療法揭開新視角。

在生物體中,細胞分裂時刻都在發生,細胞分裂時伴隨著DNA的複製,因此也伴隨著基因突變,大多數時候,這些突變要麼無害,要麼細胞能夠修復這些突變,如果有害突變沒有被修復,就可能會導致癌症。

年齡和體型是人們眾所周知的患癌危險因素。年齡增大,對有害突變的修復能力隨之降低。體型越大,意味著細胞數量越多,細胞分裂的總數也就越多,也就更容易出現有害突變。

因此,壽命越長,體型越大的生命,患癌風險也就越高。

然而,體型巨大、壽命很長的鯨魚卻並沒有高的患癌風險,這種現象也被稱為佩託悖論(Peto's Paradox),佩託悖論是由英國牛津大學的流行病學家Richard Peto於20世紀70年代提出,他發現有些大型長壽命動物患癌風險並未升高。他據此猜測: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體型的變大,動物體內可能存在防止癌細胞生成的內在生物學機制

左上:小鬚鯨,重約7.5噸,最長約10米,壽命約50年;

左下:座頭鯨,重約30噸,最長約16米,壽命約95年;

右上:海豚,重約0.2噸,最長約4米,壽命約52年;

右下:虎鯨,重約4噸,最長約8米,壽命約90年。

為了研究鯨魚的防癌機制,研究團隊從美國麻薩諸塞州海岸的一個名為Salt的成年雌性座頭鯨身上獲取皮膚樣本。然後對它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和組裝,獲取長約27億個鹼基對的基因組(與之相比,人類基因組長約31億個鹼基對)。研究人員還測序了RNA,這有助於找到基因位於基因組中的精確坐標。

該團隊隨後將座頭鯨基因組與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組進行了比較,包括其他海洋巨頭,如藍鯨、長鬚鯨、和抹香鯨。以期望看到差異及相似之處。

該研究發現鯨魚基因組的某些部分比其他哺乳動物進化得更快。鯨魚基因組的這些部分包含控制細胞周期、細胞增殖和DNA修復的基因,這些基因對正常細胞功能至關重要。在人類癌症中,通常情況下這些基因是突變了的。而且鯨魚基因組中的腫瘤抑制基因中進化出許多重複序列。

鯨魚中特有的高拷貝基因

這些研究表明鯨魚在哺乳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儘管這些癌症相關的鯨魚基因進化速度比其他哺乳動物更快,但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鯨魚在基因組中累積的DNA突變數量遠遠少於其他哺乳動物,這表明鯨魚的突變率較低。

這項研究建立在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團隊在大象身上發現較低癌症發病率的研究的基礎上,大象體型巨大且長壽,但大象與鯨魚在遺傳上沒有多少共同之處。

該團隊的下一步將是使用鯨細胞系進行實驗,以更好地了解癌症抑制表型,這將為團隊的基因組結果提供重要的功能驗證。這也是開發鯨魚來源的人類抗癌藥物的第一步。

此外該團隊還在研究陸龜鱷魚等長壽動物究竟是如何抑制癌症的。

這項研究表明,大自然在生命之樹中以無數種方式擊敗了癌症,研究人員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來幫助找到預防人類癌症的潛在新靶點,比如使用可以阻止細胞增殖的鯨魚特有蛋白來開發抑制人類腫瘤的藥物。

作者認為,他們的目標不僅是讓我們了解更好的癌症療法,而且讓公眾了解癌症的新視角,鯨魚和大象進化為擊敗癌症的事實,以及恐龍也遭受過這種疾病的事實,這表明癌症已經成為數百萬年進化的選擇性壓力,它一直伴隨著我們。這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生物多樣性,目前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生命大滅絕,我們需要保護更多的生命。

論文連結:

https://academic.oup.com/mbe/advance-article/doi/10.1093/molbev/msz099/5485251

相關焦點

  • 有些動物不患癌症的秘密:大象有抑癌基因19個,人類僅1個
    有些動物不患癌症的秘密:大象有抑癌基因19個,人類僅1個 陸靜怡 翻譯/科技日報 2017-07-28 15:19
  • 蘇博&溯遠揭開基因測序新篇章
    蘇博&溯遠揭開基因測序新篇章 2018年11月21日 16:54作者:王動編輯:王動 一系列基因測序新品的璀璨上市,不僅填補了國內在一代測序儀及八色STR螢光檢測試劑盒領域的空白,也為我國精準醫療的發展注入活力,標誌著我國基因測序領域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 為何要基因測序?從猩猩得麻風病說起,論哺乳動物基因庫的必要性
    該項目圍繞著哺乳動物,將展開全面的基因測序、破解DNA基因的遺傳密碼!也是生命科學中,有史以來的最大的一次基因測序工作,他們的目標不僅鎖定了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的基因,甚至包括了跨越1.1億年,地球上所能獲得的進化物種。聊起基因、DNA和突變,它就像造物主掌控這個世界的生命密碼本。
  • 做中國人原創的基因測序產品
    2013年,中國的新一代癌症基因測序技術還處於起步階段,遠在加拿大的邵陽和團隊決定將自主研發的、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癌症基因測序技術帶回國內創業,當時,他們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如今,6年過去了,他們在南京創辦的世和基因已經成長為國內腫瘤基因測序精準醫學領域的佼佼者,公司融資超過5億元,並於2018年入選南京首批「培育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
  • 人類功能性基因佔比遠小於80%
    人類功能性基因佔比遠小於80% 基因組研究可能需要重新「聚焦」 2017-07-18 科技日報 聶翠蓉 【字體:大 中當時的結論認為,人類基因組中80%的區域具有一定的生化功能。  最新研究中,休斯頓大學生物和生化教授丹·格拉烏爾和同事利用功能性基因組中有害突變的發生率以及人口出生水平等數據,開發出全新模型,通過新模型能夠計算出有害突變導致的人口出生比例下降,進而推算出功能性基因組的比例。結果功能性基因只有10%到15%,最高也只有25%,其他的基因都是所謂的「垃圾DNA」,即無用甚至有害的DNA。
  • 基因測序聚焦200歲弓頭鯨
    這是首次對一頭大型鯨類進行的基因組測序。> 弓頭鯨(Balaena mysticetus)棲息在北極海域,已知其壽命可以超過200歲,然而它們卻幾乎沒有顯示出困擾其他動物
  • 單細胞基因測序市場分析
    2013年,自然雜誌把年度技術授予了單細胞基因測序(Single Cell Sequencing),認為該技術將改變生物界和醫學界的許多領域。  我們為什麼要進行單細胞基因測序?每一個細胞的譜系和發展的狀態又決定了每個細胞如何和周圍的細胞和環境如何反應,把基因測序應用到單個細胞層面,對於我們理解細胞的起源,功能,變異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於二代基因測序已經詳細在我們的前期兩篇深度報告中進行了介紹,在本篇報告中,我們將詳細解讀單細胞基因測序,以及該技術對癌症,輔助生殖以及免疫學等領域帶來的新的突破。
  • 蘇博&溯遠揭開基因測序新篇章
    一系列基因測序新品的璀璨上市,不僅填補了國內在一代測序儀及八色STR螢光檢測試劑盒領域的空白,也為我國精準醫療的發展注入活力,標誌著我國基因測序領域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南京溯遠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高端生命科學儀器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及維修為一體的高科技創新型企業。
  • 探秘癌症基因「沉默」機制—新聞—科學網
    探秘癌症基因「沉默」機制 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陳峰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曾指出,斑馬魚具有繁殖能力強、體外受精和發育、胚胎透明、性成熟周期短、個體小易養殖等特點,使其成為功能基因組時代生命科學研究的重要模式脊椎動物之一。 Bogdanovic團隊的研究始於DNA「讀取」——他們著手對胚胎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變化的保持進行了研究,這些表觀遺傳變化控制了DNA「讀取」方式。
  • 鴨嘴獸為什麼奇怪-它的基因是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一部分
    除了尖銳的針ech蟲外,這兩隻澳大利亞動物還屬於高度專業化的哺乳動物群體,稱為monotremes,它們不僅產卵,而且還用乳汁餵養幼仔。兩者的基因都是相對原始且不變的,揭示了幾種脊椎動物的奇異混合體,包括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乍一看鴨嘴獸似乎與眾不同,正是這些差異揭示了我們與地球其他脊椎動物的相似之處和共同的血統。
  • NEJM綜述告訴你,如何在癌症治療中應用基因組測序
    二代測序,又稱「高通量測序」,可以同時對患者的腫瘤組織樣本和正常組織樣本(通常是血液)進行測序,從而識別出腫瘤中的基因變異。基因測序在腫瘤醫學中的臨床實踐最初只針對大約300-600個已知的致癌基因,或只測序編碼蛋白質的基因(通常佔整個基因組的大約1%,也稱為」全外顯子組測序「)。這種只對基因組中特定重要區域進行測序分析的優點是成本比較低。
  • 基因測序(視頻+課件),輕鬆學會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2、基因組學_電子書3、蛋白質組學分析技術4、蛋白質與蛋白質組學實驗指南基因晶片技術1、雙端測序介紹2、基因晶片與功能基因組_電子書3、基因晶片檢測技術4、基因晶片技術-電子書5、高通量測序的應用與進展6、單細胞測序在表觀遺傳學中的應用基因測序(視頻+課件)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助長癌症
    難以確定的「跳躍基因」 在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跳躍基因」被隨機整合到人體的基因組中,據不完全統計哺乳動物體內一般卻含有幾十萬數量的跳躍基因DNA。由於跳躍基因並不等同於突變,它們不能被傳統的癌症基因組測序所識別,所以人們很難判斷「跳躍基因」的存在,或者是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 Nature子刊:「跳躍基因」或助長癌症
    難以確定的「跳躍基因」在漫長的人類進化過程中,「跳躍基因」被隨機整合到人體的基因組中,據不完全統計哺乳動物體內一般卻含有幾十萬數量的跳躍基因DNA。由於跳躍基因並不等同於突變,它們不能被傳統的癌症基因組測序所識別,所以人們很難判斷「跳躍基因」的存在,或者是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 聽這位曾發現最多人類基因的中國科學家,告訴你基因測序的未來
    基因組是的信息是靜態的,人在被賦予基因那一刻,就註定了伴隨一生的生命信息。換個說法,可以將其理解為,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其實是一個程序,是一個受基因組控制的生化與物理過程。唐元華認為,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甚至是人類的理性、人工智慧都是同源的,都可以歸納到信息科學:「這就是為什麼信息技術的研究在計算機科學和生命科學界都有意義。」
  • 鴨嘴獸為什麼如此奇怪-它們的基因是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一...
    除了尖銳的針ech蟲外,這兩隻澳大利亞動物還屬於高度專業化的哺乳動物群體,稱為monotremes,它們不僅產卵,而且還用乳汁餵養幼仔。 兩者的基因都是相對原始且不變的,揭示了幾種脊椎動物的奇異混合體,包括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 乍一看鴨嘴獸似乎與眾不同,正是這些差異揭示了我們與地球其他脊椎動物的相似之處和共同的血統。
  • 華大基因單細胞測序新方法為癌症研究開闢新路
    據悉,此新方法解決了此前在用組織樣本測序時無法解決的腫瘤高異質性難題,為從單核苷酸水平深入研究癌症發生、發展機制及其診斷、治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並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此外,這一新方法還可被廣泛用於其他重要的生物研究領域,如組織器官內細胞基因組的異質性研究、幹細胞的異質性研究、生殖細胞的遺傳重組研究、胚胎的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研究等。
  • 基因測序概念是什麼意思?基因測序概念股有哪些?
    ,預測罹患多種疾病的可能性,如癌症或白血病。  序號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最新價 漲跌幅 關聯原因 所屬其他概念 1 002030 達安基因 健康中國,醫藥 3 002642 榮之聯 8.52 -1.05% 依託華大基因布局「生物雲」,基因測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 揭密基因測序巨頭 Illumina:如何讓基因技術走進千家萬戶?(下)
    上篇主要為讀者介紹了 Illumina 是如何在基因測序領域確立自己的地位,下篇則將為大家揭密目前 Illumina 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基因組學的重要性和價值將得以挖掘,勢必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為了測試該理論,Taft 著手找出與 Masimo 類似基因的其他孩子,並測定他們的序列。在調查完 MRI 生物銀行基礎數據之後,Taft 和 Massimo 一家找到其他九個分別來自美國和歐洲有類似症狀的兒童,並最終確診孩子得了一種被稱為 HBSL 的新型疾病。Taft 現在竭盡全力牽頭一個公司內部在特殊病例下的臨床試驗和與罕見疾病研究人員的臨時合作項目。
  • 與飽受疼痛折磨的人類相比,這種動物既不患癌症也沒有疼痛
    ,人類與疼痛、癌症的鬥爭一直在進行中。不過,世界上有一種動物,既不患癌症也沒有疼痛,這就是長相有點醜陋的裸鼴鼠。 非典型的哺乳動物 裸鼴鼠在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齧齒目,主要分布在非洲東部的肯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等乾燥炎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