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鴻溝下的老人:用一次自助結帳 血壓都高了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怕被拋棄,又學不會 數字鴻溝下的老人

  用一次自助結帳 血壓都高了

  沒有電子支付享受不了折扣,不會操作App點不到飯,只靠揮手打不到車……

  網際網路給人們帶來便利生活的同時,有一部分人卻離社會越來越遠——快速發展的技術,正布下一條數字鴻溝——對岸全是被邊緣化、被忽視的老年人。

  對他們而言,「科技改變生活」並不一定是好事,還可能是看不到頭的無奈。

  行動支付

  難倒超市「老油條」

  上午十點剛過,位於南三環外的一家盒馬鮮生內,傳送貨物的鏈條,時不時傳來吱吱嘎嘎的聲音,提醒著顧客這裡的與眾不同。

  超市門口處,是一排自助結帳機,三五個年輕人推著購物車,熟練地刷著商品上的條碼。反倒是一旁的工作人員顯得有些百無聊賴。

  而在自助結帳機的另一側,一頭銀髮的徐女士正在小聲諮詢著什麼——面對年輕的工作人員,她顯得有些過於拘謹,連用詞都非常客氣:「先生,我打聽一下,沒有手機能在這兒買東西嗎?」

  徐女士的小心翼翼,讓工作人員都有些尷尬,忙不迭地介紹著超市政策:「您有沒有手機都能買,不過沒手機的話,就只能找咱們服務臺的工作人員了。」

  盒馬鮮生工作人員進一步介紹,如果徐女士有盒馬鮮生App但不會行動支付,可以用現金支付,找員工代刷;但會員資格與手機App是綁定的,因為徐女士沒有手機或未註冊會員,超市內所有折扣均不能享受:「要不您下次帶個手機來,我給您操作。」

  「謝謝您了啊,我那手機裝不了軟體……」徐女士顯得有些不好意思,衝工作人員連著道了幾聲謝才轉身離開。

  這並非是徐女士第一次來盒馬鮮生,卻是她第一次下定決心「問問情況」。72歲的她就住在超市附近的小區裡,3個月前,聽鄰居說旁邊開了個不錯的超市,她來看過一次:「東西是不錯,可逛了一圈連收款的在哪兒都沒找到。」

  「沒有手機就不能優惠,這點兒讓我們老人挺受傷,辦個卡不行嗎?」徐女士說自己是超市「老油條」,哪家肉好,誰家便宜都了如指掌。沒想到,如今卻被新技術難倒了,與她相似的老鄰居挺多:「來逛了都覺得挺好,特別先進。可就是這行動支付不會弄。帶現金吧,每次都得麻煩人家操作,不太好意思。」

  推行無現金支付與自助結帳的超市越來越多,這讓徐女士有些無所適從:「我之前在永輝超市試過一次自助結帳,我孩子在旁邊教著,弄得我特別緊張,血壓都高了。」

  「現在去菜市場買菜都得刷二維碼,真不適應。」就在前幾天,徐女士去小區附近的菜市場買菜,菜販卻說因為大家都刷卡結帳,找不開零錢,徐女士感到特別受挫,「我還跟人家吵了兩句,都說了不能拒絕紙幣。可人家也挺無奈,現在收不上來那麼多現金。」

  怕被拋棄,又學不會,這種感覺讓徐女士很難受——早就有專家給出了數字鴻溝的定義: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困者之間的鴻溝(或稱差距、落差)——徐女士沒有想到,如今自己也落到了溝的另一邊:「再過兩年沒準連菜都不會買了,怎麼辦?」

  網上訂餐

  老人遇斷頓尷尬

  如果說徐女士買不到菜尚屬對未來的焦慮,那麼80歲的陳娟則在2019年的年初,遭遇了一場午飯斷頓的現實尷尬。

  雖然已至耄耋之年,家住右安門附近的陳娟仍與老伴兒獨立生活。身板不錯的她,尚能承包家裡的大小家務,唯獨這每日做飯是她的一塊心病。每天買菜做飯還得收拾,「別看就我們老兩口,工作量挺大。」

  最近這一年多,陳娟經鄰居介紹,吃起了養老餐——離她家不遠,有家國安社區的門店,平日裡購物、洗衣乃至訂飯,都能解決。

  按道理講,國安社區也需要手機App下單,不過有了門店的工作人員,每次充值、下單的操作,陳娟都請人家幫忙,點好的飯菜,則會每天定點兒送到家中:「每過幾天去一次都行,人家挺熱情的,點完菜還能在那坐坐歇會兒。」

  點了近一年的養老餐,給陳娟省了不少心力,然而好景不長,就在2018年年底,門店傳出消息,由於業務調整,附近的門店關門遷址,所有業務轉移至天壇附近的店面。本來走路五分鐘不到的路程,這下變成了坐車也要三四十分鐘。

  「人家跟我解釋了,手機還能照常充值,可是我不會。」與陳娟一樣被難住的,還有社區裡的其他幾位老人,而一些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鄰居,仍能繼續操作下單:「人家在樓下還幫我點過幾次,有人學會了,我還是弄不了。」

  據國安社區工作人員解釋,業務調整完畢後,養老餐充值仍能通過手機App操作,老人也可以致電門店選擇具體餐食。但如果老人不會手機充值步驟,僅靠電話無法操作。對於業務調整後,門店減少帶來的不便,工作人員也予以了默認:「老人可以讓孩子幫忙充值,然後打電話訂餐就可以。」

  眼看著到手的便利成了負擔,陳娟頗為失落,「誰讓咱不會呢」。

  「會不會手機,現在差別真挺大的。」陳娟坦言不會網際網路的新應用,生活質量已慢慢與別人拉開差距。在線上服務琳琅滿目、日漸豐富的同時,許多曾經的線下門店紛紛轉型線上,除了訂餐,家政、購物等一些服務亦是如此。這讓老年人面臨著不會訂,甚至不知道從哪兒訂的尷尬:「原來胡同裡有好幾個家政,現在只剩一個了。經常看到鄰居約小時工來收拾屋子,我問過年輕人從哪兒訂的,人家說過什麼『幫』,我都聽不懂。」

  「希望不要什麼都一下子換到網上,老法子也留一留。」陳娟建議,類似老年餐、家政服務一類老年人需求較多的服務,應在加入「網際網路+」大軍的同時,也保留一些傳統渠道,例如電話訂餐、實體家政服務,至少在周邊的居委會等機構中留有接口,「指著老人們都學會上網不太現實,哪怕實體貴一點都行。」

  互聯金融

  櫃檯取款遭白眼

  享受不了折扣、不會網絡訂餐,除了這些物質上的差距,數字鴻溝之下,老人們還會時不時受到「精神層面」的打擊。

  「每次去銀行取錢,少不得挨幾個白眼。」武先生每個月底都會雷打不動地去趟銀行,取養老金的同時,還會打聽打聽最近發售的銀行理財。73歲的他,並非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時微信聊的挺順暢,唯獨這手機銀行,他一直沒有玩轉。

  「不是學不會,是覺得錢的事弄錯了麻煩,還是櫃檯辦比較踏實。」因為還要詢問理財,武先生每次在櫃檯操作的時間較長,常常引發等待者的不滿:「尤其是年輕人,一看我問半天就取一千塊,白眼就甩過來了。」

  而每次走進銀行,眼看著自助機器越來越多,窗口越來越少,他就多了幾分牴觸:「一問什麼,人家就說您可以手機操作,感覺我們老人就不應該買理財似的。」

  然而金融產品日漸豐富,尤其是理財產品、基金產品種類繁多,櫃檯介紹無法比擬網絡瀏覽亦是現實。在受訪老年人眼中,傳統業務的處理方式,更多是心理層面的「踏實」。這也是新老兩代人,觀念上的鴻溝。

  實際上,白眼到底是現實嘲諷還是「自作多情」,武先生自己也說不清楚,但他還是堅稱曾親耳聽到後來者說「這麼點錢還在櫃檯取」。

  武先生的心態,在老人中並不鮮見——一面是猶疑在現代技術與傳統觀念的罅隙間,一面則是面對新事物的焦慮與自卑感——學不會的背後,往往還有不敢學,不願問。在受訪老年人中,「不好意思」、「怕麻煩人家」等成為主流心態:「別說手機銀行了,業主群聊天我都不願意參與。轉幾篇文章就有小年輕的諷刺你了,什麼謠言吧,你又不懂了吧,看著心裡煩。」

  本報記者 吳楠 插圖 宋溪

相關焦點

  • 觀察| 當老年人遇到數字鴻溝
    視頻中,一位老人在家人陪同下來到某銀行一網點辦理社保卡相關業務。因為需要進行人臉識別,家人只好將老人抱起來。人臉識別所需時間並不長,但從老人彎曲的膝蓋和撐在櫃機上的雙手可以看出,過程體驗並不舒適。第二天,涉事銀行登門道歉。連日來網上網下的討論,則將公眾的注意力從事件本身轉移到了老年人普遍遭遇的「數字困難」、數字鴻溝上。
  • 用智慧軟體結帳 掃碼掛號 視頻聊天……這是智能生活?不,老年人...
    但我不太會用,總是忘記要按哪個才能操作。」宋大爺說。  根據宋大爺反映的情況,記者分別在南坪商圈、大坪商圈和觀音橋商圈的部分超市看到,收銀區分為自助結帳區和人工收銀通道兩個部分,可以明顯感覺到自助結帳區的速度要比人工收銀通道快很多,但要想使用自助結帳就必須使用規定的軟體進行操作。  「我身邊都是年輕人在用,不只是優惠,還有就是方便。」
  • 自助結帳時故意「漏刷」是盜竊!一主婦因此被判刑!
    自助結帳時故意「漏刷」是盜竊!一主婦因此被判刑!嘗到「甜頭」,貪念萌生潘大姐和其丈夫來杭打工多年,平時一些生活用品都是由潘大姐去附近的某超市採購。2020年6月,超市新增設了自助結帳服務,潘大姐來超市購物經常通過這個平臺自助掃碼結帳,平時都會有工作人員在旁指導操作。幾次操作下來,潘大姐發現,趁超市工作人員忙碌無暇顧及之時,自己故意漏刷商品也沒有人發現。嘗到「甜頭」後,她便開始萌生貪念。
  • 數字時代 不能落下老年人
    《方案》針對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拿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涵蓋疫情防控、交通出行、看病就醫、消費支付、辦事認證等,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數字時代 老年人遇到的煩心事  在快節奏的智能生活中,老年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會遇到哪些困境?《西海都市報》記者隨機採訪了數位老年人。
  • 填補「數字鴻溝」,為老年人數字生活鋪平道路
    近日,北京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發出智慧助老行動倡議書,呼籲社會通力合作,幫助老人跨過「數字鴻溝」。(據《北京日報》11月06日報導)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從字面來看並不難理解,就是指老年人與年輕一代人在信息獲取與使用上存在的差距。現如今聯網科技飛速發展,數位化已經涉及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如何破除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國家這樣...
    近日,「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和「94歲老人被抱起做人臉識別」兩條短視頻在網上流傳,引發網友熱議。 智能時代,怎能拋下老年人? 我們又該如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新聞1+1》連線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為你解答。
  • 老年人「數字鴻溝」有多深?專家:智能科技發展要有溫度
    近期網上報導的一名老人為了激活社保卡,被家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以及一名老人冒雨去醫保局用現金交醫保被拒的兩則消息不僅讓人感嘆,老年人該如何面對這個數字世界?疫情期間,還發生了多起老年人因不會使用健康碼而寸步難行的問題,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 老人血壓高,可以吃魚油、大豆磷脂
    >老人血壓高,可以吃魚油、大豆磷脂2019-03-15 12:03:5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我媽差不多六十歲,這兩年體檢都是血壓高,降壓藥一直沒斷過。最明顯的就是血壓,我媽之前降血壓的藥一天要吃兩三顆,吃了半年魚油和大豆磷脂後,她說血壓穩了,降血壓的藥一天只吃一顆就好了,還有高血壓的人血管容易硬化,魚油還有軟化血管的作用,最好一起吃。   現在魚油的選擇很多,但不是每種魚油的效果都一樣的,一定要選擇哪種無汙染深海水域的冷水魚類,像挪威和冰島這些地方的深海都很純淨的,魚油也很優質。
  • 能計價能稱重,亞馬遜線下超市推出智能購物車,免去排隊結帳煩惱
    亞馬遜宣布,該公司即將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的伍德蘭希爾斯商店推出一款新的智能購物車,當你推著它逛超市時,購物車會自動記錄下你正在購買的東西,並在離開時直接向你的信用卡收費。亞馬遜的智能購物車伍德蘭希爾斯是洛杉磯的頂級富人區,這個超市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向顧客開放,該超市將不會像亞馬遜的Go超市那樣完全無人結帳,但是仍將讓購物者免於排隊等候結帳。當然,要做到這點,顧客們需要一個App和一輛智能購物車。
  • 加快彌合鄉村數字鴻溝
    數字鄉村既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此後,有關部門相繼印發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文件,為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指明了方向。 對數字鄉村的報導很容易讓人以為我國全部鄉村皆是如此。事實上,數字鄉村仍在起步階段。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跨越「數字鴻溝」 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服務
    但同時,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也給眾多老年人帶來一道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4.5%,但60歲及以上網民佔比僅為6.7%。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19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54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8.1%。
  • 2.5億老人能否生活在數字社會之外?談適老服務偏差與破局
    11月23日,網傳視頻顯示,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時,工作人員稱「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24日,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當時老人沒有相關證件,後續聯繫了她的子女,子女已幫忙繳費。該話題引發網民熱議,微博上#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閱讀量超過4.9億,討論超過8.2萬。
  • 血壓高?別慌!看看血壓計是什麼計量單位
    「  kPa(千帕斯卡)和mmHg(毫米汞柱)都是血壓的計量單位。  「大夫不好了,最近我的血壓太高了,一直降不下來」,一位表情焦慮的患者一邊說一邊拿出他自己的血壓記錄本。  「我的血壓每天都200多,這可怎麼辦?我每天測血壓,血壓計上的數字都是200多,好奇怪,這200多的數字裡還帶著一個小黑點」。  我接過患者的血壓記錄表仔細查看,並詢問「您的血壓計帶來了嗎?
  • 東方衛視節目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本報電 (文納)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日漸改變,不少老年人因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而面臨著難以跨越的「數字鴻溝
  • 早讀社︱不讓老人被高科技拋棄 國家出招解決「數字鴻溝」
    詳情》》不讓老人被高科技拋棄 國家出招了! 近期相繼發生的多起「老人被高科技拋棄」事件,引發高度關注。在11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改委、央行等部門進行了回應。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如何解決?有哪些實招?
  • 如何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代表建議在國家層面推進老年教育立法
    近日,湖北廣水一位94歲高齡的老人為激活社保卡被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卻被工作人員以「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的理由拒絕……接連發生的類似事情,在暴露工作人員服務不到位問題的同時,也引發全社會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這一問題的關注。
  • 消減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 產業發展迎來巨大藍海
    一位高齡老人獨自冒著大雨到櫃檯交醫保,卻因工作人員不接受現金而被拒絕。在信息科技和智慧城市大力發展的同時,如何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數位化帶來的好處,而不成為「被遺忘的角落」,這需要相關部門和產業界共同努力,尋求解決方案。
  • 郭華東:構建「數字絲路」縮小數字鴻溝
    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科院遙感地球所所長郭華東說,我們正在進入數字時代,從談數字革命到數字文明,從構建數字中國到建設數字地球,可以說數位技術在全球蓬勃發展。但是,數據的短缺和方法的滯後也給我們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 貨幣數位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 要重視數字貨幣與數字鴻溝問題
    數字貨幣在提升支付、撥付效率、打擊洗錢犯罪、降低貨幣製造管理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空間。張野同時認為,在數字貨幣的設計上,要堅持幾個原則。一是貨幣的主權性,二是使用上的便利性,三是安全性,四是匿名性。
  • 老人如何安享數字時代生活? 網際網路甄別能力待提高
    讓老人安享數字時代的幸福生活,就應該構建老年人友好型網絡社會,讓老人不掉隊。  網際網路生活很「潮」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發現,父母如今愛上了智慧型手機,不僅會上網衝浪,而且會玩直播、錄小視頻、玩遊戲。智慧型手機以及移動網際網路正迅速改變老年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