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廣水一位94歲高齡的老人為激活社保卡被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卻被工作人員以「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的理由拒絕……
接連發生的類似事情,在暴露工作人員服務不到位問題的同時,也引發全社會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這一問題的關注。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這種深刻的改變對人們接受新的智能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老年人由於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生活中遇到種種不便。
對於老年人遇到的「數字鴻溝」等問題,一些地方選擇用立法方式加以破解。11月13日,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安徽省老年教育條例》,期望以此來加快推動老年教育發展,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記者注意到,在此之前,已有天津市等地對老年教育進行了專門立法。
全國人大代表、民革廣東省委會主委程萍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多地以地方立法形式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權利,有助於解決老年人遇到的「數字鴻溝」問題,建議及時總結地方成功經驗,儘快在國家層面開展老年教育立法工作,對老年大學和其他老年教育機構的法律地位等內容作出明確,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提供法治保障。
科技發展不應將老年人排斥在外
隨著我國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智能化服務得到廣泛應用,深刻改變了生產生活方式,提高了社會治理和服務效能。但同時,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不少老年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在出行、就醫、消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諸多不便,無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日益凸顯。
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召開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劉紅宇專門就「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提升老年群體生活質量」進行了調研。
電費、水費基本上都在網上繳納;在醫院掛號很多已轉移到網上掛號,線下門診排隊不僅人多還經常掛不上;去銀行辦事經常被要求註冊網銀,線下窗口排成長龍;到政府窗口辦事會被要求先關注公眾號、安裝App和掃描二維碼……很多老年人向劉紅宇反映,因為不熟悉網際網路,這些對年輕人來說很方便的事情,反而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線上服務快速發展,使得這一問題進一步凸顯。
「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應將老年人排斥在外,老年人也有權利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必須有效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劉紅宇說。
為推動老年人更好適應智能技術、更好融入智慧社會,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對於社會聚焦的「痛點」,《實施方案》及時作出回應,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要求,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細化了面向老年人的各項服務措施。
大部分老年人缺少繼續學習機會
人口老齡化是今後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2019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54億,佔總人口的18.1%。
讓智能技術與老齡化發展相協調,是一項長期任務。為了讓老年人更好融入智慧社會,《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
《實施方案》要求,將加強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能力列為老年教育的重點內容,通過體驗學習、嘗試應用、經驗交流、互助幫扶等,引導老年人了解新事物、體驗新科技,積極融入智慧社會。推動各類教育機構針對老年人研發全媒體課程體系,通過老年大學(學校)、養老服務機構、社區教育機構等,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老年人提高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和水平。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是,老年教育的推進需要克服不小的困難。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2019年12月27日發布的《中國老年人生活質量發展報告(2019)》顯示,在社會參與和文化生活方面,大部分老年人關心社區事務,老年人普遍參加各類休閒娛樂活動,但大部分老年人缺少繼續學習的機會。
程萍認為,當前老年教育事業發展存在投入難以保障、管理欠規範、認識存在偏差等諸多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專門法律法規的缺失。
「我國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實施和發展,有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的有效保障。而老年教育由於缺乏專門法律法規的規定和保障,致使其發展中的許多棘手問題難以解決,嚴重製約了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步伐。」程萍說。
建議立法明確老年大學法律地位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七十一條規定,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國家發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鼓勵社會辦好各類老年學校。各級人民政府對老年教育應當加強領導,統一規劃,加大投入。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為,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上述規定有積極意義,但在現實生活中落實起來很難,「因為這一原則性規定,尚不足以應對技術進步給老年人帶來的挑戰」。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針對老年教育作出的原則性規定,為老年教育法律法規的完善奠定了一定基礎,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老年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與完善仍遠遠滯後於老年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程萍說。
程萍建議,在國家層面開展老年教育立法的準備工作。通過立法明確老年大學和其他老年教育機構的法律地位、規劃、編制、預算以及辦學宗旨、功能定位、領導職責、管理體制、投入保障、發展規劃、評價問責等方面內容。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通過制定相關地方性法規促進老年教育事業規範健康發展,在老齡事業相關政策措施中重視支持發展老年教育。
劉紅宇說,推進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注意因地制宜。在城鎮地區,可以充分發揮老年大學的作用,開闢專門的班級和課程,擴大招生規模;而在農村地區,則建議定期組織巡迴講座的形式,為農村老年人群體提供相關培訓。
朱巍認為,老年教育不是學歷教育,而應該是網絡媒介素養教育。對老年教育進行專門立法,要聚焦提升老年群體網絡媒介素養這一目標,從產品設計、政府監管、平臺責任等方面作出規定,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可操作性,依法促進老年教育規範健康發展。
(原題為《拿什麼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