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的沉船,訴說著500年前西非大象的生活

2021-01-18 知識分子

 

●            ●            ●


1533年3月7日,許多船隻從葡萄牙裡斯本駛出,計劃開展一場連通歐亞非三洲的貿易。茫茫大海,航行更是一場未知的冒險。「偉大耶穌(Bom Jesus)」 號便是其中的一艘商船,常往來於葡萄牙和印度之間,但這次航行沒能讓它到達印度,再次出現已然是將近500年後。

 

2008年,在納米比亞打撈出了迄今為止的非洲南部最古老沉船,40噸貨物包括銅錠、金銀硬幣、還有100多隻象牙。考古學家通過對古金幣分析,證明了這正是 「偉大耶穌」 號,而貨物中100多隻象牙則讓專家們開啟了探索16世紀非洲生態和貿易秘密的新徵途。

 

象牙來自哪裡?這些象群後來發生了什麼?伊利諾伊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古基因組學和同位素分析方法,對提取出來的44隻象牙遺傳物質進行了探究。這一研究12月17日被刊登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1]

 

非洲森林象;圖源:SciTechDaily/Nicholas Georgiadis

 

「這篇研究分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非洲象牙考古貨物,將多個領域分析方法進行互補結合,有力地查明了象牙的起源,為今後世界各地考古研究提供了一個清晰框架。」 第一作者、來自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弗拉明戈·阿利達(Alida de Flamingh)評論道。[2]

雖然這些象牙經歷了將近500年的海底沉寂,但 「金屬錠將象牙壓進海床裡,防止了海流對象牙的物理侵蝕,加上寒冷的海流,使得16世紀該艘沉船中象牙得以完好地保存。」 該研究團隊指出。

 

在62個可獲取的象牙中,研究者成功提取了44個象牙的DNA,利用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分析,發現這些象牙均來自於非洲森林象。

 

現生大象可分為非洲森林象、非洲草原象和亞洲象三種,而非洲森林象(Loxodonta cyclotis )是體型相對較小的一種,平均身高僅2.5米。它們通常生活在非洲中、西部水汽充足的熱帶雨林地區。

 

通過線粒體DNA序列,研究人員進一步確定這批森林象來自於西非。

 

大象種群通常以一名母象為首領,帶領其餘母象和幼象進行群居生活,屬於母系社會 [3],雌性大象往往居住在相對狹窄的地理區域。同時,線粒體DNA完全由母親傳遞給後代。因此,每一象群都有其特殊核外遺傳序列,這通常被用來確定象牙的地理來源。

 

地理上,非洲象的線粒體遺傳信息被劃分為了8個亞組,每個亞組均具有不同序列單倍型,且分布範圍相對固定。該研究發現該批象牙中的線粒體單倍型僅發現於西非分布的亞種,未發現於中非的特異性亞種。

 

從15世紀中期開始,非洲大西洋沿岸便開始了與葡萄牙的象牙貿易,通常認為塞內甘比亞,幾內亞灣和中非的盧安果海岸是葡萄牙進口象牙的三大區域,然而該研究中的線粒體定位結果中,未證實中非的盧安果海岸象牙貿易。

 

非洲象從地理上劃分為了8個亞組,其中,綠色虛線所圈定區域為西非,主要包括西部亞種,中西部亞種,中北部亞種;圖源:[1]

每一隻象牙都是大象生長期經歷的沉澱,不同地區的物質構成會因大象攝取當地食物反應在象牙構成上。因此,通過分析象牙中的穩定碳同位素比(δ13C)和穩定氮同位素比(δ15N)值,與各地大象的數據加以比對,進而能確定這隻大象在生長過程中所吃的食物類別,以及生活的棲息地狀態。

 

穩定碳同位素比值能幫助科學家判斷大象食譜中的植物類別。如果動物在熱帶雨林深處,則以純碳三植物(C3植物,光合作用中碳首先合成三碳化合物的植物,多喜溼潤)為主食,象牙δ13C值為-27‰;而在草原地區,以同等數量的碳四植物(C4植物,光合作用中碳首先合成四碳化合物的植物,需水量較少)為食,象牙δ13C值為-11‰。研究顯示,沉船象牙中δ13C平均值為-20.4‰,列於兩數值之間。


而氮同位素可用來分析環境溼潤度。穩定氮同位素比(δ15N)值通常表示土壤中氮循環,受到了土壤溼潤程度影響,通常水汽豐富地區δ15N值為2‰,而乾燥地區δ15N值為17‰。研究顯示該沉船象牙δ15N值為6.8‰,也處於兩數值之間。


根據不同非洲地區的穩定同位素值比較得出,16世紀的這些大象是生活在混合草原和樹木的棲息地中,走出了熱帶雨林。

 

此前,美國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菲奧娜·梅塞爾斯(Fiona Maisels)等人 [4] 曾指出,19世紀和20世紀非洲草原象被大量獵殺,導致西非森林象轉移棲息地,走出熱帶雨林。

 

然而,該研究同位素數據顯示了不同的結論,「西非森林象對草原棲息地的利用遠早於草原象的大量獵殺,至少可以追溯到16世紀。據我所知,目前還沒有關於16世紀大象分布範圍的歷史記錄,這也是我們研究中的最新結論。」 該研究通訊作者、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動物科學副教授阿爾弗雷德·羅卡(Alfred L. Roca)在接受《知識分子》採訪時指出。

 

該圖顯示不同地區的大象的穩定碳同位素比(δ13C)和穩定氮同位素比(δ15N)值。橙色圖標代表在乾燥的熱帶稀樹草原棲息地;綠色圖標代表茂密的森林棲息地;黑色圖標代表來自中間過渡區域,混合樹木和草原棲息地,黑色實心點代表了沉船象牙。圖源:[1]

 

「偉大耶穌(Bom Jesus)」 號上象牙長度和大小不一,小到2公斤,大到33公斤,這表示在16世紀的象牙貿易中,非洲森林象被無差異地獵殺。西非森林象的種群數量驟降,最明顯地影響就是遺傳多樣性的喪失。

 

根據象牙復原的線粒體DNA遺傳世系顯示,這艘沉船上的象牙至少來自非洲地區的17個不同象群,而如今,生活在同一地區的象群僅有4種。

 

而大象作為生態鏈中的一環,數量下降將帶來連鎖反應。

 

羅卡在回復的郵件中指出:「大象數量下降不僅導致了種群對疾病抵抗力下降,還增加了有害基因的表達。森林象還在森林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關鍵角色,許多植物依賴森林象吃它們的果實或種子,從而使植物擴散或發芽。森林象的消失可能會導致植物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象牙貿易直接威脅著大象的生存。近年來,各國均頒布了象牙貿易禁令,而中國也在2016年頒布了象牙貿易臨時禁令,直到2017年底中國所有象牙加工和銷售場所被關閉,中國地區的象牙貿易全面禁止 [5]。雖然象牙貿易禁令頒布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大象生存環境,然而,偷獵行為依然存在,仍是大象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當代大象的地理參考序列和這次研究所獲得的最新沉船象牙序列有利於進一步限制偷獵行為。研究者在文中指出 [1]:「沉船象牙序列,大大增加了西非大象的同位素和基因信息,有可能幫助查獲非法象牙的來源,提高追蹤偷獵象牙行為的能力,便於優化配置執法資源。」 

 參考資料:(可上下滑動瀏覽)

[1] de Flamingh et al., Sourcing Elephant Ivory from a Sixteenth-Century Portuguese Shipwreck, Current Biology (2020),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0.10.086[2] https://www.eurekalert.org/emb_releases/2020-12/uoia-ste121020.php 2/4[3] https://www.shkp.org.cn/articles/2019/08/wx238896.html[4] Maisels, F. et al. (2013). Devastating decline of forest elephants in central Africa. PLoS ONE 8, e59469.[5] Xu Yang et al., A Ban on Commercial Ivory Trade in China: A Feasibility Study Briefing, (2016). https://www.traffic.org/site/assets/files/2758/a-ban-on-commercial-ivory-trade-in-china.pdf

相關焦點

  • 生物學家查明16世紀沉船中象牙的DNA
    科學家通過古基因組學和同位素分析,確定了16世紀沉沒的葡萄牙商船上象牙的來源,重建了這些象牙所屬的大象的遺傳和生態歷史。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當代生物學》雜誌上。來自納米比亞、南非、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們研究了從沉船中打撈的象牙。 象牙放在銅錠和鉛錠的下層,因此,它們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科學家從44隻象牙中提取了DNA並進行了基因組分析,從而可以確定大象的種類、地理起源以及它們棲居的場所。所有的象牙都屬於生活在西非的森林象。對只能通過母系遺傳的線粒體DNA的進一步研究,使得確定更精確的地理起源成為可能。
  • 波羅的海現500年前「幽靈」沉船,專家表示:就像昨天沉沒一樣
    不過,這並不代表所有沉船都會如此,因為考古學家發現一艘500年前的沉船就像幽靈一樣完好現身波羅的海。由於人們對海底存船知之甚少,所以最近,一支由MMT海洋考古學家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海洋考古中心(CMA)組建的探險小組對波羅的海沉船進行了探索,一艘沉沒於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船隻完好出現在水下機器人的面前,在燈光照耀下,就像幽靈船一樣。
  • 波羅的海發現500年前古代沉船 幾乎未遭任何損壞
    北青網訊 一艘500年前沉沒的船在冰凍的波羅的海海底被發現,狀況幾乎完美無缺。這艘船是由考古學家和科學家組成的團隊發現的,南安普敦大學科學家在內的一組考古學家說,這艘在李奧納多·達·文西在世時航行於海洋的船具有重大的考古和歷史意義。
  • 沙漠中心發現一艘500年前沉船,載著6300萬金幣,咋去的至今成謎
    不過納米比沙漠除了各種奇觀之外,最引人注意的,還是沉沒在沙海當中古代沉船,上世紀末,德比爾斯公司為了開採鑽石請來了一些地質學家,地質學家在勘探時,在沙漠當中發現了一些古代遺蹟。他們起初猜測可能是一座被掩埋在沙海當中的古代城市,但是就在德比爾斯公司清理時,卻發現並不是古代城市遺蹟,而是一艘古代沉船,根據船體風化的程度來看,這艘沉船應該沉沒於15世紀晚期到16世紀初。
  • 500年前「幽靈」船完好現身波羅的海,就像昨天沉沒,原因在調查
    不過,這並不代表所有沉船都會如此,因為考古學家發現一艘500年前的沉船就像幽靈一樣完好現身波羅的海。由於人們對海底存船知之甚少,所以最近,一支由MMT海洋考古學家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海洋考古中心(CMA)組建的探險小組對波羅的海沉船進行了探索,一艘沉沒於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船隻完好出現在水下機器人的面前,在燈光照耀下,就像幽靈船一樣。
  • 800年前沉船謎團終解開!美媒:陶器上的漢字幫大忙
    800年前沉船謎團終解開!美媒:陶器上的漢字幫了大忙  參考消息網5月18日報導 美媒稱,一件有著800年歷史的陶瓷幫助考古學家將關於一艘在印度尼西亞沿海沉沒的中世紀船隻的有趣新細節串了起來。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5月16日報導,這艘在爪哇海沉沒的木船早已解體,但其貨物提供了關於這艘船的重要線索。
  • 它們留下了500年的象牙,卻沒有留下後代
    2008 年 4 月,在一次鑽石礦的搜尋活動中,人們意外發現了一艘來自 475 年前的沉船。沉船裡有數千件文物,除了精美的金幣、銅錠、餐具,還有上百根象牙。但當科學家試圖為象牙溯源時卻發現,當年的那些象群,大多已經找不到後代了。
  • 芬蘭潛水員在波羅的海的黑水中發現400年前的沉船
    來自芬蘭的潛水員在探索波羅的海深處時發現了一艘保存完好的沉船,其歷史可以追溯到近400年前。非營利組織「巴德瓦尼」的志願潛水員經常會遇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海戰中沉沒的20世紀沉船殘骸,因此,發現一艘看似基本完好無損的17世紀荷蘭商船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 西非海牛:「愛哭」的溫泉愛好者了解一下
    西非海牛曾經廣泛的分布在西非沿海和尼日河等西非河流中,但如今已經難得一見。海牛經常單獨行動,或是成對旅行,最多也只有6頭一起活動,而不會像其他動物一樣喜歡成群結隊的生活。海牛基本的社會單位為母子對。海牛媽媽的孕期大約為1年,海牛寶寶也是直接出生在水中。小海牛出生後會花大約1年的時間學習本領。人們對其叫聲沒有詳細的研究資料,但推測西非海牛母子間可能會以高音的「軋軋」聲彼此聯繫。
  • 在非洲的熱帶雨林裡,還生活著第三種大象——非洲森林象
    如果問:大象分幾種?多數人都會回答:兩種,亞洲象和非洲象。但除了這兩種之外,還有第三種,那就是非洲森林象。大象是對象科物種的統稱,象科是長鼻目現存唯一的一科,分為兩屬三種。非洲象屬分為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簡稱草原象和森林象。
  • 英媒:MH370水下搜索沒找到飛機 卻找到了135年前沉船
    參考消息網5月4日報導 英媒稱,世界耗資最巨的搜尋迄今尚未找到馬航MH370航班飛機,但卻意外解決了一個135年前的英國海事之謎。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5月3日報導,搜尋人員在尋找丟失的飛機過程中找到了兩艘19世紀船隻的殘骸。
  • 科學家發現500年前文藝復興時期古船!
    前不久,科學家們宣布在波羅的海找到了沉沒500年的古船,該船可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並且保存完好,而這艘船也將會帶領世人重新回到那個黑暗與復興交織的時代。1、波羅的海的飛翔的荷蘭人號7月22日,科學家突然宣布,在波羅的海找到沉沒500年的古船。
  • 黑海底發現距今2400年古沉船 幾乎完好
    -考古學家近期在黑海水底發現60多艘古沉船,且年代約在1300年前至2400年前,是世界上保存良好的、最古老的「完整沉船」,該發現振奮了所有考古人員,認為對古代世界造船術和航海業有重大認知改變。圖為古希臘沉船藏「全球最老電腦」(圖/達志影像/美聯社)研究人員表示,過去只在書本和草圖上見過古船,現在古船真貌首現,且古船的樣貌曾出現在一個古希臘陶器「海妖花瓶」(Siren Vase)的圖案上,推斷這是一艘貿易船
  • 來水下博物館,探索古代沉船吧
    這艘船是古典時期(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最大的商船之一,從古希臘城市門德和皮帕瑞圖斯出發,載著貨物:4000個葡萄酒罐(雙耳大酒罐),還有黑釉碗、杯子、盤子和餐具,這些都是當時奢華宴會上的必備物品。 這艘船很可能是雅典人的,在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時被毀。這是雅典和斯巴達兩個強國之間的戰爭,持續了幾十年。
  • 500年前西歐人的海洋意識和實踐
    哥倫布  16世紀的葡萄牙裡斯本  中世紀後期歐洲人的海上冒險精神  有許多事實能說明中世紀西歐人的航海風氣之盛。正是得力於這些探險,在約13世紀末和15世紀中,歐洲人陸續發現或重新發現了大西洋上的馬德拉、加那利、亞速爾、維德角群島,熟悉了歐洲到美洲之間大約2/5的海路。在15世紀下半葉,這幾個群島的主要島嶼、西非海岸,與英吉利海峽兩岸及北海沿岸各港口間發生了頻繁的貿易,當代西方學者稱之為「大西洋地中海」。
  • 「西非漫談」西非——非洲大陸一體化的先驅
    以後的50年裡,他在西非各地進行宣傳鼓動。他在獅子山創辦了《尼格羅人報》,並為《拉各斯星期紀錄報》和其他西非民族知識分子辦的報刊雜誌撰稿,討論非洲的古代文明、伊斯蘭教的影響、非洲的教育事業和黑人獨立的前途等社會問題,為西非的民族獨立運動在輿論上作了重要的準備工作。
  • 戰爭大象:古代世界的軍事「坦克」消亡史!
    戰爭大象是在戰爭期間受過訓練並由人類指導的大象。戰象可分為兩類:參與戰鬥的和用於後勤目的的。作為一個戰鬥單位,這個戰象已經被不同地區的人所採用,從北非到印度。大象遍布每個戰場!誰首先使用戰爭大象?據說4000年前印度人就已經使用大象。最初,這些動物的強大力量被用於體力勞動,例如清理建築或農業的地面,以及運輸貨物。
  • 行走慶陽:生活在熱帶乾旱草原的大象竟然在黃土高原上被挖掘出
    一具大象的骨架,穿越了時空的隧道,訴說遠古的故事。黃河古象,是滅絕最早的一種動物,人們都說,有象生活的地方,就一定有人類,就如同現在一樣,如今的大象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陸棲哺乳動物。它們與人類和睦相處,在共同的進化中,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宿命。合水,位於甘肅東部,是一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
  • 深海沉船裡,物理學家最愛的不是寶藏,而是這種常見金屬
    而就在他收到郵件的前一年,普林斯頓大學的榮譽教授 Frank Calaprice了解到,一艘400或500年前在新澤西州沿海沉沒的西班牙船上裝滿了鉛。全球各地都在挖掘和煉製鉛金屬,但這種擁有幾個世紀的壽命,在深海的船骸中發現的鉛具有稀缺的價值。數百年前,這些鉛就已經沉在了深海中,其天然的放射性已經衰變至無法再釋放出粒子的程度。對粒子物理學家來說,這些鉛具有重大的價值。「它就像是金子做的土。」Ghag表示。生活中的大量物體,從陶瓷、玻璃到金屬,甚至是香蕉都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
  • 野生大象曾遍布中華大地,現在卻只剩下不到500頭,原因何在?
    目前,世界最大的陸生動物是大象,而大象又分為非洲象和亞洲象,曾廣泛的分布在歐亞大陸,但是隨著人類的活動,大象的範圍極速縮小,目前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以及亞洲南部,數量目前也下降到不到50萬頭。,而且數量已經不足500頭,更重要的是由於棲息地的不斷縮小,人象衝突更是愈演愈烈,僅1991到2004年,西雙版納野象肇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1496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