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在原始社會,人類群體而居,日常成群結隊地外出打獵。那時候尚未有現代烹飪食物的方法,扛著獵物回來,即時將之宰殺,然後把血淋淋的肉塊放在口中。直至有一天,一道雷電從天而降,劈中一顆樹木,導致森林火災,許多動物葬身火海。火災熄滅後,原始人找到了一些被燒熟了的肉塊,嘗試之後發生這才是美味。自此開始,他們開始注意到一種名為「火」的物體。
火焰在人類發展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鑽木取火,摩擦生熱,逐漸使得原始人擺脫了原始人的狀態,朝著新的進化方向發展。至此至今,很多時候我們還是用火來烹飪食物,若是沒有火,很多事情都無法做得下去。
對於火的屬性,你又了解了多少?觀察一道火焰,其外層是金黃色的,其核心層是淡藍色的,假如你用手去握住一道火焰,給你的感觸感覺的順序是:首先感到非常燙手,接著疼痛感會有所減弱,最後會感到非常溫和。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手已經被燒熟,而是說明了火焰的外層溫度最高,核心層的溫度比較溫和。
其實,火焰的這個屬性同樣適用於太陽。自小開始,我們便明白太陽對於地球生物的重要性,其內部核聚變反應強烈,釋放出熱量,然後再以電磁波的方式傳送至太陽系的每一個角落。現在,我們必須關心起太陽,因為它一旦發生什麼狀況,地球必定受難。
科學家如此形容太陽:火球。我們在電視或其他網際網路平臺時,看到的都是一個正在旋轉的、被熊熊烈火圍繞著、燒得通紅的大火球。目前為止,雖然人類已經在航天領取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先後對月球和火星進行了探測,但還沒有哪枚衛星和探測器是可以接近太陽的。並不是人類沒有嘗試,而是鋼鐵之軀難以抵擋太陽的高溫,探測器會馬上化為貼水,然後迅速蒸發。
太陽的大氣結構總共分為三層,由內至外分別是光球、色球以及日冕。日冕的溫度最高,保持數百萬華氏度,其高溫可想而知。最近,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向世界各地發起了邀請,希望可以組成一個國際團隊研究太陽磁波。
該邀請剛剛發出不久,便有來自五個國家的十幾名科學家和超過十間的研究所表示願意參與此場計劃,其中便包括歐洲航天局、諾森比亞大學以及義大利航天局、還有西班牙天體物理研究所等等世界頂尖機構。他們所組成的聯盟名為「低層太陽大氣波(WaLSA)」。
在諸多專業學者的操作下,他們首先使用超級望遠鏡觀測太陽最新的情況,然後分析太陽的磁波,他們認為這些磁波動有助於他們解開問題的答案。另外他們還發現,諧振腔的厚度是控制此波動特徵的重要因素,類似聲學吉他,撥動一根弦,就會傳出不同的波動。
此項實驗如今仍在進行途中,WaLSA聯盟的專家認為,只要可以解開的這個謎題,就能知道為什麼太陽日冕的溫度比內部高的真正原因。此實驗預計在2025年完成,屆時一切將會真相大白。
我們確實應該對太陽多加關注,它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的生死存亡。正如《流浪地球》中的設定那般,假如太陽真的化為了紅巨星,人類要從此開始流浪嗎?對此,朋友們你們有什麼看法嗎?不妨留言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