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最早的英語全譯本譯者是賽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賽珍珠的父親是傳教士,在她出生四個月後,便被父母帶到中國,在中國生活近四十年。她牙牙學語時首先說的是漢語,在學會漢語和習慣中國風俗後,再由母親教習英語。她將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兒時生活過的鎮江稱為「中國故鄉」。
《水滸傳》是賽珍珠最喜愛的中國古典小說。從1927到1932年,她專心致志翻譯《水滸傳》(七十一回本)。該譯本於1933年在美國紐約和英國倫敦同時出版,書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All Men Are Brothers),在歐美風靡一時,有些國家還根據賽珍珠譯本轉譯成其他文本。賽珍珠表示,她翻譯《水滸傳》不是出於學術目的,而「只是覺得它是一個講得很好的故事」(英文本序言)。她在翻譯過程中的許多處理恐怕都與這個態度有關。
賽珍珠省略了不少內容——《水滸傳》原書七十一回,但譯本卻只有七十回。經對照發現,譯者將原書的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併入《引首》,譯書的第一回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開始。這樣刪節合併有一定道理,因為正是從這一回開始,小說才真正進入正題。此外,賽珍珠將原作中不少詩詞刪去未譯,那些描寫人物外貌、山川景物、打鬥場面以及日常用品等的詩詞歌賦也有省略。不過,與故事情節發展密切相關的詩詞還是被認真翻譯了。
賽珍珠對一些諺語的翻譯頗受好評,比如她將「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翻譯為:
「To extricate yourself from a difficulty there are thirty- six ways but the best of them all is to run away.」
《水滸傳》一百零八將的綽號翻譯也很有趣,比如「及時雨」譯為「The Opportune Rain」、「豹子頭」譯為「The Leopard Headed」、「浪裏白條」譯為「White Stripe In The Waves」、「鼓上蚤」譯為「Flea On A Drum」……
賽珍珠翻譯《水滸傳》時,得到中國友人龍墨鄉的幫助。龍墨鄉向賽珍珠提出許多建議,包括解釋小說中出現的中國的風俗習慣、武器以及當時已經不再使用的語彙。賽珍珠在英文本序言中,對他們之間的合作有如下記述:「首先我獨自重讀了這本小說,然後龍先生大聲地讀給我聽,我一邊聽,一邊儘可能準確地翻譯,一句接一句,我發現這種他一邊讀我一邊翻的方式比我獨自翻譯要快,同時我也把一冊《水滸傳》放在旁邊,以備參考。翻譯完成以後,我和龍先生一起將整個書過一遍,將翻譯和原文一字一句地對照。」
首部《水滸傳》英語全譯本,有哪些有趣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