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晝流星》:別用刻板的真實束縛詩性的飛揚

2021-01-09 眯眼看Q

《我和我的祖國》是期待很久的電影了,二刷之後,最愛的段落從徐崢的《奪冠》,變成了陳凱歌的《白晝流星》。

總的來說,7個故事都很精彩,從個體的小角度觀照祖國的大事件,不僅記錄光榮,也寫下遺憾,充滿況味,也相當動人。

電影的大部分人物是重大歷史事件或直接、或間接的參與者,《白晝流星》是唯一一個從旁觀者視角講述的故事。兩個社會底層甚至可以說是邊緣的少年,與神舟11號飛船著陸本來毫無關係,他們近乎意外地與大事件邂逅,受到震動,人生的軌跡因此而發生改變。《白晝流星》的人物和切入點對另外6個故事構成了非常精彩且必要的補充,展現出「我和我的祖國」的完整的關係圖譜,讓人明白,對祖國來說,再普通、再邊緣的人物,也同樣是中華兒女,祖國的發展會以一種類似蝴蝶效應的方式,與每一個中國人發生關聯,看似偶然,其實必然,用電影的話說,飛船與少年,「都是回鄉的人」。

《白晝流星》的巧妙在於,在飛船著陸的故事中嵌套了精準扶貧的主題,作品通過老李的愛、寬容、善良、責任感和循循善誘,浪漫而詩意地表達了扶貧的關鍵是扶人心、扶精神的觀念。兩位牧民少年經歷的精神蛻變,與《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有相似之處,又頗為不同,其差異表現在《白晝流星》有著更加深廣的歷史背景。

在祖國70年來所取得的諸多成就中,讓人們物質、精神雙重脫貧,是堪稱偉大的一個。電影將白晝現流星和過上好日子並置,皆屬祖國發展所創造的「奇蹟」。而老李知青的身份,又賦予作品以厚重的歷史感——他曾從這片土地獲得滋養,而後終其一生,以生命回饋這片土地,他對素不相識的少年的愛,正源自於此。兩位牧民少年決心留在家鄉、建設家鄉,他們何嘗不是下一代老李?這一代又一代傳遞著的,是中華民族精神與美德的薪火,或言精神原鄉。至此,短短的《白晝流星》所展現出的深邃意蘊、宏大格局和歷史抱負,早已不是尋常作品可比。而作品傳達主題的姿態,又是那樣舉重若輕,以少量的人物、簡單的故事,完成對歷史的確證和致敬,的確是大家手筆。我看完電影已經感慨了多次:薑還是老的辣!

耐人尋味的是,《白晝流星》始終是不少職業影評人的心頭好,但在普通觀眾那裡卻小有爭議,甚至有人認為它拉低了《我和我的祖國》的總體評分。幸好,從微博、豆瓣等平臺的點評來看,《白晝流星》的口碑逐漸反轉逆襲,一度成為不少人二刷、三刷《我和我的祖國》的動力之一。對此,一句郭德綱常說的話適合表達我的心情:這麼多人愛看,我很欣慰啊!

我認真看了網上對《白晝流星》的負面評價,概括起來就是三個字:「不真實。」大約對一部分觀眾來說,完全符合生活真實,是評判好電影的唯一標準。可是,如果你只想看完完全全的生活真實,你應該站在馬路邊、街市中,免費就能看,何必要花錢買票到電影院去呢?電影是導演率領一眾主創,為觀眾造的夢,這夢中有心靈的關懷、精神的高度、思想的張揚,夢中的真實有其獨特的標準,以單純的生活真實衡量,以發現那些所謂的「瑕疵」而沾沾自喜,實在有些無聊。拿絕對的生活真實衡量,世界名著大多沒得看,與其認為千百年來的作家、文學史家瞎了眼,不如反思:是不是部分受眾的趣味有待擴展、有待糾偏、有待提升。

我以為,電影的真實性應該在類型和風格的框架下探討。《白晝流星》不是紀錄片、文獻片,不負責呈現飛船著陸時的絕對真實的現場情境。從茫茫的大漠到聖潔的心靈,從高遠的天空到飛揚的少年,《白晝流星》的表達是詩意的、浪漫的,它的真實是詩性的真實、人性的真實,而不是枝節的真實、刻板的真實。如果你能理解周星馳的無釐頭,因而不去計較《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華夫人組團推銷毒藥是否真實,那麼同樣的道理,就也應該能理解陳凱歌的詩意,從而接受牧民少年目睹飛船著陸,幫忙抬一下太空人,並沒什麼不可以。所謂《白晝流星》,豔陽之下怎麼可能看到流星?片名本身就充滿了象徵色彩,提示著:對愛、詩意、高貴與偉大的表達,原本就比不解風情地以生活真實打天下重要得多、可愛得多。

當然了,從美學的角度,詩意是比無釐頭更加複雜的審美形態,理解起來更加不容易一些。這樣一想,《白晝流星》的口碑低開高走、後來居上,倒令我愈發高興:我們的電影市場、我們的電影觀眾,終究是更成熟了、更聰明了。

相關焦點

  • 陳凱歌《白晝流星》:依舊熱愛,依舊少年
    《白晝流星》構思精巧,應該分兩面來看:一面是見證了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這一重大歷史瞬間,展現了氣勢恢宏的視聽格局。另一面是,聚焦兩個叛逆少年的轉變與成長,這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觀眾。為了真實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的重大歷史時刻。
  • 解讀《我和我的祖國》之陳凱歌《白晝流星》
    其實陳凱歌這次真的很用心了,執導的《白晝流星》本應是七個單元中最具有深度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卻沒有處理好。七個故事中,只有《白晝流星》將故事定在了祖國偏遠地帶,其他六個故事全發生在大城市。一邊是航天英雄從太空歸來,一邊是貧窮少年從少管所出來。
  • 看這個,膽大妄為地為《白晝流星》重寫了劇本!
    片名「白晝流星」,詩意又美好,讓我好不容易治好的「文藝病」再次復發。電影用草原上有關「白晝流星」的傳說,把紮根土地的扶貧和漫步天際的神舟十一號巧妙地連結在一起,實在是天才的構思啊!然而《白晝流星》卻飽受爭議,甚至被網友群嘲是《我和我的祖國》中最爛的片段。
  • 《我和我的祖國》「細節」打破主旋律的刻板印象
    畢竟歷史不是傳奇,再多的為傳奇做鋪墊,也需要最後用一點一滴的努力來使之最終圓滿完成。黃渤在被圈定的時間和空間範圍內,對人物把握得絲絲入扣,沒有刻板地所謂再現英雄人物,而是從小人物、小細節逼真地再現了一段傳奇。除了歐豪騎在屋簷放高音喇叭那段有點刻意和彆扭,其他各個角色都完整且到位,完全可以讓不同年齡段的觀眾一同陷入到對共和國開國瞬間的激動之中。
  • 《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愈華麗而愈樸實的中國夢境
    故事的片名為《白晝流星》,但是在故事中何為「白晝流星」,它最為普遍可以被大家接受的理解,可能就是從一個草原的傳說開始變成了一對貧苦少年對於夢想的追求。在這部故事中最直接的視角是陳飛宇與劉昊然飾演的兩個玩世不恭,剛剛從少管所釋放的兩個貧困潦倒的男孩子了。他們倆以一身乞丐般的造型登場,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的姿態,整天遊手好閒甚至是有著偷盜搶劫的犯罪行為。
  • 《白晝流星》:一個爭議最多,也最耐人尋味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國》由七個年代故事組成,其中爭議最大的,也最耐人尋味的故事,恐怕就是《白晝流星》了。這一電影單元的導演是陳凱歌,主演田壯壯(飾扶貧辦李主任)、劉昊然(飾哥哥)、陳飛宇(飾弟弟)、江姍(飾李主任妻子)。
  • 《白晝流星》:陳凱歌的少年志與英雄夢
    《白晝流星》單元由陳凱歌執導,講述見證了神州十一號著陸事件的流浪兄弟倆重新生活的故事。許多網友在觀影后都對七個故事做過排名,不少人覺得《白晝流星》拖了後腿,其實不然。純真坦然的少年信念早年看《無極》,不知所云,被網友戲稱「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 陳凱歌的白晝與流星,第五代導演的高光與錯位
    有意思的是,在剛剛過去甚至餘溫未退的國慶檔,因擔任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並親自操刀了其中一部短片《白晝流星》,陳凱歌被推上風口浪尖:喜歡的人稱《白晝流星》為當代電影的一首抒情詩,不喜歡的人卻直呼它邏輯上失控、脫離現實。
  • 我和我的祖國《白晝流星》,迷茫時,所有的微光都是希望
    在七個單元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引發網友熱議。《白晝流星》的故事,從「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這一歷史事件提取智慧與精華。事件回顧: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宛若白晝中的流星,震撼了戈壁和守候在屏幕前的每個人。故事單元講述了劉昊然和陳飛宇飾演的一對戈壁灘流浪兄弟,當兩個人迷茫落魄時,遇到扶貧辦退休主任,生活發生改變。
  • 《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我最喜歡「白晝流星」?
    作者:王小東乘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的東風,《我和我的祖國》火遍了大江南北,電影中的七個故事各有千秋,每個人心中都有評判,對我來說,《白晝流星》則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很多人會說《白晝流星》在故事的銜接上有硬傷,看不懂它,因此對它的評價很低。
  • 陳凱歌的《白晝流星》你真看懂了嗎?史航怒斥:有人只能白日見鬼
    其中,總導演陳凱歌的《白晝流星》題目最為詩意和抓人眼球,講的是,神舟十一號著陸返鄉時,白晝看到了流星後,不良少年劉昊然和陳飛宇的成長和涅盤。這原本是七個故事中,觀眾期待值很高的一個。然而,點映反饋很多人把它排在了最後,就目前觀眾口碑來看,大家口耳相傳的最好的故事,也幾乎看不到這個名字。
  • 《白晝流星》看不懂?騎上駿馬追趕時代,陳凱歌的解讀太浪漫!
    不過,相對其他六個故事,大家比較公認的是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有點難懂。在這個小故事裡,陳凱歌的鏡頭依然非常華麗,雖然劉昊然和陳飛宇兩個英俊少年都塗上厚厚的黑粉來扮醜,可他們策馬揚鞭追逐「白晝流星」的畫面還是震撼了無數人。可是故事本身呢?
  • 《我和我的祖國》豆瓣評分下降 白晝流星差評最多 卻有特殊含義
    很多觀眾對電影中的7個短片,各自給出了自己的排名,基本都認為陳凱歌導演的《白晝流星》最差,不符合邏輯,過於浪漫主義。香港光頭警長劉澤基受邀觀看《我和我的祖國》,看往後感慨萬分,其中,對於陳凱歌導演,受到廣大觀眾口誅筆伐的《白晝流星》這一小短片,印象特別深刻,深有感觸地發微博表達自己的感想:「我們香港需要一個「李伯伯!」,李伯伯用自己僅餘生命的時間,以生命影響生命,將兩個像脫韁野馬一樣的年輕人導回到人生正軌上!」
  • 精彩瞬間《白晝流星》:那是你們的星星,去追吧!
    2016年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宛若白晝中的流星,震撼了戈壁和守候在屏幕前的每個人。壯美邊塞,三人策馬,奔向流星…… 「那是你們的星星去追吧!」 這道流星之於這對流浪兄弟意味著什麼?
  •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
    《白晝流星》成為「眾矢之的」,為什麼又是陳凱歌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片子?如今《我和我的祖國》七個故事同題競賽,偏偏又是《白晝流星》被評為「最差一環」,令很多觀眾更加不解——怎麼陳凱歌又拍了一部口碑兩極的影片?
  • 《白晝流星》的失敗和陳凱歌的尷尬
    目前來看,陳凱歌的《白晝流星》是七部短片中評價最差的一部。當然,作為中國導演唯二最具有解讀意義的導演(另一位是姜文),已經有很多影評公眾號,對《白晝流星》進行了解讀,為陳凱歌進行了辯護,比如「幕味兒」公眾號的《陳凱歌真的老了嗎?》、「MOVIE木衛」公眾號的《關於陳凱歌,我有話要說》、「電影幕後故事」的《我為什麼喜歡<白晝流星>》。
  • 【聚焦高坪】青年幹警胡雅茹:白晝流星 燦若啟明
    【聚焦高坪】青年幹警胡雅茹:白晝流星 燦若啟明 2020-09-18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執導概念大片《白晝流星》,田壯壯全場最佳
    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篇章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將精準扶貧與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相關聯,呈現出了最為疏離並極具概念性的意識流大片,也因此成為觀眾爭議較多的一個篇章。
  • 白晝流星,劉昊然完美詮釋回家主題
    尤其是最後的白晝流星,堪稱畫龍點睛,主演劉昊然潸然淚下,引發觀眾熱議。白晝流星從電影劇情來看,白晝流星的故事發生在2016年。白晝流星白晝流星故事,意境深遠,從平常大眾的平實敘事風格切換到教育青年的浪漫主題,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和我的祖國,
  • 瀋陽人目擊到「白晝流星」!視頻曝光!
    別擔心其實是一顆隕石準確的說是一顆火流星流星??想像中的流星而現實的在吉林松原這顆巨大的火流星所帶來的亮光讓夜空瞬間亮如白晝!不少網友都感受到了!整個流星墜落的過程還被拍了下來!說了這麼久不少小夥伴要問了啥是火流星啊火流星火流星是較大的流星體隕落時產生的流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