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發電,為太陽能汽車帶來新機遇!

2020-11-27 百家號

 

8月25日,上海國際車聯網與智慧交通展覽會暨第三屆APEC車聯網研討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作為專業汽車自媒體的《TFcars》也受邀出席了盛會。聽著主舞臺上一位位意氣風發的領導暢想著我們未來的網際網路車世界,小編也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無人駕駛,車聯網這些離我們很遠的詞彙,在聽了與會分享者的講解後,原來已經不再遙遠。

 

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給了我們更多大膽想像的空間。今天的科技進步讓我們過去的很多相像成為了現實。會飛的汽車、膠囊高鐵以及太陽能電動汽車,有些已經成為了現實,有些則依舊讓我們充滿期待。這次展會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漢能展臺了。不僅漢能Solar系列的兩輛Solar A與Solar O太陽能電動汽車成為了當天會場的焦點,漢能首次公布的專為全太陽能動力汽車開發的智能出行管理系統也獲得了MMC全球大賽創新技術獎。

漢能這次推出的電動汽車和我們往常認識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有著本質的區別,漢能帶來的兩款汽車主要以太陽能為動力源,採用了漢能所擅長的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讓電動汽車最大限度的從太陽光獲得能源,擺脫對充電樁的需求。漢能汽車的出現也為新能源綠色出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解決方案。

漢能做太陽能汽車有著先天的優勢,尤其是漢能多年來對太陽能薄膜發電領域的深耕,形成了獨特的產品技術優勢。漢能公司創造性的解決了太陽能汽車能源獲取與儲存的問題,憑藉著擁有高達31.6%轉化率全球領先薄膜發電技術,漢能的太陽能汽車在業內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與『雲計算』等智慧交通信息技術結合,將薄膜太陽能發電技術成功的應用到了現有的燃油車與電動汽車上,解決了傳統燃油車不環保,以及新能源電動汽車對充電樁的依賴問題。

 

漢能此次推出的全電動太陽能汽車主要解決了兩大問題,第一大問題是碳排放的問題,傳統內燃機汽車通過燃燒化石燃料來獲得能量,碳排放量高,不僅給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還消耗了地球的固有資源,而採用太陽能作為動力源,可以實現100%的綠色環保,將碳排放量降到最低。

 

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新能源電動汽車對充電樁的依賴以及傳統電力獲取方式的問題。電動汽車在發展之初就飽受爭議,尤其是在我國主要以煤作為發電的主要能源,推廣電動汽車對降低碳排放量的貢獻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大。而且目前電動車的發展受到充電樁等硬體條件的限制,所以太陽能電動車的推廣將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

 

漢能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汽車驅動動力,在充足光照5-6小時,就可以發8-10度電,日均行駛80—100公裡,加上儲能電池,最大續航能力可以達到350公裡,年均行駛2萬公裡。邊走邊發電、弱光發電等優勢,有效的延長了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數據顯示,在北京這樣的超大城市,車主的年均行駛裡程也就是1.5萬公裡左右,完全可以滿足城市日常代步的交通需要。

 

為了方便出行,解決消費者對續航裡程的擔憂,漢能專門為太陽能電動汽車開發了一套APP,在車聯網的幫助下,可以在手機上下載漢能全太陽能動力汽車的智能出行APP。通過智能出行APP,無論用戶在任何地點,都可以知道近期天氣情況和太陽輻射光照指數、汽車的充電狀態、汽車儲能電池電量、附近充電站、加油站等信息,解決了出行的後顧之憂。

 

雖然在本次展會上,漢能給我們帶來了一個美好的願景,但是目前漢能的太陽能電動汽車仍停留在概念車階段,離最終的量產還有一定的差距。首先,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目前漢能的薄膜發電的轉化率達到了全球第一的31.6%,但是要想讓太陽能電動汽車實現普及,這個數字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根據漢能公司自己的規劃,到2020年漢能將實現38%的轉化率,到2025年轉化率達到42%。

 

其次,以薄膜發電為基礎的太陽能電動汽車的安全性仍需要經一步論證。汽車作為一個交通工具,安全性至關重要。目前漢能採用的方式是將薄膜覆蓋在車身表面,作為車身覆蓋件薄膜抗腐蝕性與耐久性還需要進一步測試,車輛在發生火災或者發生碰撞後也要足夠保證車內乘員的安全。此外,整個太陽能發電系統與電驅動系統的設計與布置也要充分考慮安全性。

 

最後,漢能作為一家汽車行業的新興企業,缺乏整車系統開發的經驗,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和精力。雖然漢能在太陽能薄膜發電領域擁有其他企業無可比擬的資源與技術優勢,但是在汽車行業如何將這些優勢和汽車這個平臺結合起來,漢能仍需要進行探索。總之,漢能提出的太陽能汽車讓汽車零排放成為了可能,漢能在太陽能薄膜發電領域的技術優勢也為電動汽車的發展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我們也有理由期待未來兩三年漢能推出的量產車型,對於漢能未來的發展我們也會持續關注。

『我們的努力,是為了回報  

    你曾關注TFcars的那個瞬間』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解碼漢能太陽能汽車背後的薄膜「芯」科技
    在2014年的時候,漢能將其移動能源戰略落實到4個領域,分別是太陽能汽車、太陽能無人機、可攜式充電產品和可穿戴設備;在太陽能汽車領域,漢能最初與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世錦賽合作,只是將漢能薄膜發電組件置於賽道旁為賽事提供部分清潔電力;在當年11月份上海舉辦的國際汽聯世界耐力錦標賽上,漢能將其太陽能晶片植入到阿斯頓馬丁賽車上,為賽車上的空調等部分電子設備提供能源。
  • 半導體矽晶圓:能為太陽能光伏發電帶來什麼新希望?
    讓我們驚喜的是,科研人員通過創新探索,將晶圓作為材料應用於太陽能發電領域,並且帶來了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新作用。他們利用已廣泛商用的矽晶圓,修改其結構,使它更加有效地吸收太陽能,並且耐高溫,以適應「聚光太陽能」發電廠24小時不停運轉的需求。這項發明的細節發表於4月3日的《應用物理快報》雜誌。
  • 太陽能電池如何發電?30秒讀懂太陽能汽車未來!
    太陽能電池是太陽能汽車的重要部件,也是決定太陽能汽車成為新能源汽車主流的關鍵,那麼太陽能電池是怎麼定義的?你對太陽能電池歷史知道多少?太陽能電池應用難在哪?貓哥為你展開深入分析:1、太陽能電池是什麼?太陽能電池又稱太陽能晶片,是一種利用太陽光直接發電的光電半導體薄片,它只要滿足一定照度條件下的光照到,瞬間就可輸出電壓及在有迴路的情況下產生電流,物理學上成為太陽能光伏,當前以光電效應工作的晶矽太陽能電池為主流,以光化學效應工作的的薄膜太陽能電池尚處萌芽階段。2、太陽能電池歷史知多少?
  • 光伏新技術為半導體薄膜發電帶來新動力
    研究人員發現可克服傳統固態太陽能電池帶隙電壓限制的新方法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方法,可克服傳統固態太陽能電池帶隙電壓的限制,使半導體薄膜材料可產生光伏效應。當太陽能電池吸收來自太陽的光子時,光子的能量會產生電子空穴對,這些空穴對在耗竭區分開,也就是微小的正-負聯接區,然後被收集為電力。 然而,這個過程需要光子穿透耗竭區的物質。他們的能量也必須精確地匹配了半導體的電子能帶隙能量,也就是半導體價帶和傳導能帶之間的差距,這裡沒有電子狀態的存在。 「傳統固態光電器件可以產生的最大電壓等於其電子能隙,」Mr.
  • 薄膜技術入選工信部發展指南,漢能薄膜發電市場被看好
    薄膜太陽電池技術將成行業主流「薄膜太陽電池技術代表了光伏技術的發展方向。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裡,會出現薄膜太陽電池與晶矽太陽電池共存的局面,但是薄膜光伏產品將很快會在市場上擴大份額,並快速增長,最終以銅銦鎵硒等為代表的薄膜太陽電池技術將成為光伏行業的主流。」
  • 漢能控股集團張彬:用薄膜發電技術改變世界
    比如在二三線城市,漢能做的家庭屋頂發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我認為未來薄膜的產品路線應該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讓薄膜發電產品走近人們的生活,從而開啟薄膜的高速發展時代。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在未來,包括建築的表面都可以進行薄膜技術的運用嗎?
  • 為什麼在汽車設計上,不在頂部設置太陽能板呢?
    汽車,最近幾年是我國發展非常迅猛的工業。汽車需要石油,而石油是非再生資源。於是,大家有個想法,就是在汽車頂部設置太陽能板,為汽車提供電力,從而節約了能源,也減少了汙染,這不是非常可行的辦法嘛。轉換率低,動力不足現在最先進的砷化鎵薄膜發電技術,千倍陽光直射,理想轉化率31.6%,現實轉化率也就20%左右。按汽車太陽能板覆蓋面積6平米,天氣晴朗,按太陽照射能量1KW/平米,日照射時間5H,大約可以得到電能6度。當前電動汽車百公裡耗電15度。每天最多可以跑40公裡。
  • 李河君:薄膜發電引領終極能源革命(組圖)
    他認為,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將帶來一場不亞於網際網路的、終極的人類能源利用的革命,它徹底顛覆了人類傳統利用能源的方式,從而使人類工業化流程再造。以前,我們所有的用電都來自集中電網;現在,每個個體,每個工廠,每部汽車都可以通過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變成獨立的發電主體,能源將無處不在!這也是一場道德高地最高的商業模式的革命,隨著人類用能方式從通過燃燒取得能源變成非燃燒方式,直接把光能轉變為電能,汙染物的排放將降低為零。
  • 李河君:薄膜光伏發電將引領新能源革命
    李河君:各位領導和嘉賓大家好,我去年來過,去年講的比較虛,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比較實用,講講我們企業家最關心的事。我的題目是「薄膜發電引領人類新能源時代!」。這個是漢能的發電樓,薄膜發電是什麼東西呢?我給各位年輕的企業家做一個比較簡單的知識的普及,什麼是薄膜發電?一句話讓人類像綠色植物一樣直接利用陽光,這是總概念。
  • 漢能4款全太陽能汽車解碼
    ●四款全太陽能汽車此次發布的漢能Solar系列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分別為:Hanergy Solar O、Hanergy Solar L、Hanergy Solar A及Hanergy Solar R。根據漢能官方信息:這四款漢能全太陽能汽車均大規模使用輕型環保材料,均基於集成漢能6大核心技術打造的自主太陽能汽車技術平臺打造而來。另外用戶還可以通過手機App設置太陽能充電模式,並與電腦、手機等實現互通聯。
  • 山東恆力天能石墨烯太陽能光伏發電薄膜項目投產
    3月31日上午,在山東省菏澤市高新區石墨烯高新技術產業園,山東恆力天能新技術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了石墨烯有機太陽能光伏發電薄膜(OPV)項目竣工投產慶典暨戰略合作夥伴籤約儀式。菏澤市副市長侯婕、菏澤市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楊東波、恆力國際控股集團中國區執行總裁錢東偉等出席儀式。
  • 漢能薄膜發電發布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
    中證網訊 (記者 蔣潔瓊) 7月29日,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發布薄膜太陽能新產品漢瓦。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漢能一直圍繞住、行兩大領域,進行重點產品布局,讓建築的屋頂、牆面都裝上薄膜太陽能,一直是我們的目標。今天發布的漢瓦無疑是一次全新的突破。
  • 發電玻璃:為你吸光發電才是全新的意義
    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材凱盛科技集團總經理、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表示,能發電的玻璃已經誕生,未來將在建築等行業嶄露頭角。太陽能已家喻戶曉。經歷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化石能源發電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後,光能發電開始為人青睞。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內興起光伏發電熱,一些地區的屋頂上排列的光伏板一度成為「新風景」。
  • 首富李河君和漢能薄膜發電產業
    在之後短短幾年,李河君在國內建造九大薄膜太陽能產業基地,國外則收購了德國索力比亞、美國米亞索能以及全球太陽能公司。如今,李河君的漢能已經打通太陽能薄膜發電全產業鏈,從上遊光伏電池和組件的生產線裝備,到中遊電池、組件生產,再到下遊薄膜電站發電。
  • 復盤漢能薄膜發電(00566)停牌的1252天
    可漢能薄膜發電(00566)卻能停牌1252天之久,而無法取得港交所另眼相待。在停牌的日子裡漢能曾多次發布復牌進展公告,但都被證明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直至2018年10月23日漢能薄膜經歷的這場曠日持久的停牌史詩「大戲」終於有了重大轉折。
  • (新科技@你)發電玻璃:為你吸光發電才是全新的意義
    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材凱盛科技集團總經理、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院長彭壽表示,能發電的玻璃已經誕生,未來將在建築等行業嶄露頭角。太陽能已家喻戶曉。經歷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化石能源發電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後,光能發電開始為人青睞。進入二十一世紀,國內興起光伏發電熱,一些地區的屋頂上排列的光伏板一度成為「新風景」。
  • 【薄膜太陽能新聞發布會】《薄膜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建築一體化規程...
    一般用作發電或者為熱水器提供能源。在化石能源日趨減少的情況下,太陽能已成為人類使用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不斷得到發展。太陽能的利用有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是一種新興的可再生能源。為深入貫徹落實《可再生能源法》,按照《市政府2020年工作報告》提出的「 加快推進薄膜太陽能發電產品與建築一體化推廣應用 」工作部署,我市從去年率先在建築上開始試點應用薄膜太陽能
  • 漢能薄膜發電市值超港交所 機構看好技術前景
    儘管薄膜發電技術本身應用範圍遠不如晶矽技術廣,特別是歐美主要光伏企業很少採用薄膜發電技術,漢能薄膜發電本身前期也曾遭遇媒體對其財務等狀況的質疑,然而近期有多家機構開始看好薄膜發電技術以及漢能應用該技術的前景,漢能在公司層面也傳來利好,這都對其近期股價構成支撐。
  • 新能源汽車界的「永動機」!漢能發布太陽能概念車—Solar R
    張彬:見過這輛實車的人很好奇是非常正常的,因為這輛車在全球來說是第一臺正真商業化、量產的太陽能汽車。說起太陽能,很多人都會想到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光伏,我們這個車用的是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張彬:我們Solar R搭載的太陽能薄膜,有4種新技術,4項世界紀錄;通過太陽能的照射,使薄膜內的電子產生共振,進而生產出直流電。它的能源轉化率達到了31.6%,咱們火電廠燒煤的轉化率才38%,我們靠曬曬太陽就能得到差不多的電能,而且太陽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將為這個產業帶來巨大影響
    「天問一號」的巡視器心臟使用的是太陽能電池板供電方式,採用能適應火星環境的三結砷化鎵太陽能電池陣列,這個技術是我國最先進的實用性太陽能電池陣列,也安裝在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北鬥三號」導航衛星、「玉兔號」月面巡視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