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分三六九等?是什麼給了你鄙視別人的權利?

2021-01-14 牧東探索號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一部比較老的電影《高興》。

曾經在看電影《赴湯蹈火》的時候,寫過一篇影評,叫做《貧窮是癌症,一代傳給一代》,但今天《高興》卻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討論了貧窮與快樂的關係。

借用電影《分手大師》裡邊的經典對白:幸福與財富無關,與內心相連。

之所以去看電影《高興》是因為黃渤出演的。有黃渤的電影一般情況下品質都不會太低,特別是老片子。比如《上車走吧》《生存之民工》《鬥牛》《殺生》等等。

這部電影很早以前看過,再拿出來看,有種別樣的感覺。

電影《高興》講述了農村青年劉高興從農村出來進到大城市所帶來的不適困惑以及煩惱,很有意思的是,一般情況下導演見到這樣的題材都無法抑制內心的文藝氣息會把它做成文藝,但是導演阿甘卻拍出了別樣的荒誕喜劇的風格。

電影看完,不僅讓人產生一種疑惑。

離開自己固守多年的家鄉,來到大城市,到處面對的是別人的冷眼和排斥。雖然嬉笑怒罵,但是還是令人覺得難受。

劉高興被塑造成一個內心強大,樂觀向上有原則,有底線的農村四有青年,面對貶低,他拒絕接受,面對城市,他無比自信。這些,很多人是沒有的。

貧窮是所有進城打工的人的通病,它限制了我們的成長,它限制了我們的生活。

貧窮還是一個明確的分界線,因為錢,人被分為三六九等。

前兩天聽說了一個故事,從農村第一次進城給兒子看孩子,去超市買雞蛋,售貨員客氣的說:阿姨,那是貴的!!!每次都說。

後來這位阿姨就急了,跟售貨員大打出手。

這一切都是源自於人對於人的分級,源自於對於自己身份的優勢感。

這種遭遇肯定每個人都會接觸過。

或許是善意的提醒,但卻成為了痛苦的根源。

三代以前,你也是農民。這是電影裡的一句話。也經常出現在我們身邊。

我們缺少對於每個人的尊重。或許這是《高興》要傳達給我們的東西。學會尊重,他或許貧窮,他卻真實的在努力著。只要是努力他就值得尊重。

電影《高興》裡邊有著多種社會下層的縮影,有黃渤飾演的小偷石熱鬧,有郭濤飾演的撿破爛的,有苗圃飾演的水泥工,有田園飾演的按摩小姐孟夷純······等等,這些看起來都是不被人尊重的職業,他們卻在努力打拼著。他們值得尊重。

金錢是一種財富,卻不是唯一的財富,這個時代喪失了對於人性最基本的尊重。

他貧窮,他還是一個人。

你富貴,你還是一個人。

不去用金錢去衡量一個人,不用身份標籤去衡量一個人,去尊重每一個努力向上的靈魂,我們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畢竟,我們是人。

PS:

電影當中仍然有一些美中不足之處。

關於人物塑造:人物塑造比較成功的是劉高興,但是對於按摩小姐孟夷純的塑造就過於扁平化。

關於故事架構:電影最大的缺陷是對於按摩小姐孟夷純的夢想的構造,孟夷純為了上學去做按摩小姐,但電影最終卻沒有交代她的結果。而是用喜獲愛情作為結尾。

關於電影風格:本片的電影風格在華語電影裡屬於比較膽大的,突如其來的歌舞讓人猝不及防。嚴重的割裂了電影的連貫性。電影風格在惡搞,歌舞,荒誕的調性當中來回穿梭,不夠穩定。

相關焦點

  • 《起跑線》人人生而平等,可不能分三六九等
    富貴者鄙視普通人窮酸,文人鄙視富人滿身銅臭味,目不識丁者鄙視文人酸溜溜,反過來又被鄙視沒文化,長得漂亮的鄙視長得普通的,老實人的善良被鄙視活該被人欺,自私的精利主義者鄙視別人活該窮一輩子,吃瓜大眾鄙視網紅博取同情心……算來算去,鄙視可不是單向的,而是針對某一類人,如此看來,大家卯足勁頭住上爬也是鄙視心理作崇,只有站得高,
  • 【名家說法】羅培新:只要把人分為三六九等,什麼碼什麼分都不行...
    然而,民眾似乎不買帳,認為這是將民眾分為三六九等,甚至有人認為,文明碼就是良民證。如果一切都可以用 「碼」來量化,以後是不是所有行為都要掃碼驗證?例如,南京、福州、宿遷、杭州等城市相繼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信用分,如蘇州「桂花分」、福州「茉莉分」、廈門「白鷺分」、杭州「錢江分」、宿遷「西楚分」,唯一的不同在於,它們沒有取名為「文明分」或者「文明碼」,沒有獲得這麼高的關注。萬變不離其宗。對人設定分值,區分三六九等,總難逃脫有欠周延且深陷認知黑洞的危險。
  • 網際網路鄙視食物鏈大全:玩豆瓣的鄙視玩天涯的
    雖然,包括嵇康在內的竹林七賢個個是翻白眼的高手,他們鄙視名教、鄙視假道學、鄙視俗人。但是,倘若他們看到如今的「鄙視鏈」,怕是也要羞愧萬分,自嘆不如吧!不過,在正常情況下,很多人會說,鄙視是沒有道德可講的。芸芸眾生皆平等,身為現代都市的一員,自然是不會隨意地豎起修長的中指,或者是無意中讓眼睛流露出睥睨的餘光,更不會雙手呈「八」字「掐死」別人的尊嚴。
  • 人也要分類?河南一小區物業把業主分兩類引眾怒
    要說最近什麼最火?「垃圾分類」絕對當之無愧!據說還衍生了一種「垃圾」社交,見面第一句就是你是什麼樣的垃圾。當然了,這句話有歧義,大家可千萬別這麼問啊,太不尊重人!這不最近有個小區物業就做了一件非常不尊重人的事,他們把小區裡的人也進行了分類,這是要幹啥呢?
  • 為什麼要尊重動物權利?
    尊重動物權利意味著什麼?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個國家出臺了有關反虐待動物的法案,德國國會甚至通過了一項驚人的決議,要用憲法來保障動物作為生命存在的權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動物權利寫進憲法的國家。這可以說是人與動物關係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
  • 高校鄙視鏈大曝光!你可能在最底層……
    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在這個怪圈中,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而它正在校園圈子裡以你想像不到的速度蔓延著並形成全新的鄙視群體學校鄙視鏈一直有報導說世界前500強都存在招人「潛規則」:非985畢業生簡歷直接扔垃圾桶!
  • 看到「樂夏」隊員的「鄙視」,終於理解了《一人我飲酒醉》的心酸
    節目組提供了「網友好喜歡」的幾首「網絡神曲」,規則是要讓樂隊們從中選一首來改編。而對於玩兒搖滾的人來說,要唱《愛情買賣》《套馬杆》《倍兒爽》簡直就是降維打擊。五條人的仁科在看到這個歌單的時候,眉頭逐漸深鎖、表情逐漸無法控制。實在忍不住了耿直地問了句:「這批歌單是故意整我們吧。」
  • 你我之間隔著一條鄙視鏈
    之前《吐槽大會》上,嘉賓臧鴻飛說音樂圈鄙視鏈,大體的邏輯是: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流行的,所有人都瞧不起玩說唱的。 有人說音樂圈鄙視鏈的存在多半是因這屆聽眾不行,急於用標籤彰顯優越。可在年輕人對音樂喜好越來越多樣化的當下,小孩才做選擇呢,成年人是——我都要。
  • 音樂鄙視鏈沒有解藥
    音樂審美不可能是客觀的,每個人都在鄙視他人的審美,以及被他人鄙視,每個人都在鄙視鏈上移動,攀爬,墜落。    在內層的搖滾圈:英文鄙視中文,重金屬鄙視朋克,朋克鄙視流行朋克……  不只是音樂,甚至連音樂播放器都有鄙視鏈:用網抑雲的鄙視用QQ音樂的……  無論哪條鄙視鏈,都發生在不同群體之間。因為人性中總有兩股相反的欲望:跟別人一樣,以獲得安全與確定感;跟別人不一樣,以獲得差異與優越感,當它們糾纏在一起,就誕生了「鄙視鏈」——只跟一小部分人一樣。
  • 為什麼你對別人好,別人不一定對你好?
    為什麼你對別人好,別人不一定對你好?所以,我們要懂得:對人,七分好,且留三分陪著自己慢慢變老吧,,,俗話說得好:飯吃七分飽,對人七分好。對身邊的人,不管是同事,還是朋友,還是親人,我們儘量要對他們好。但是,對人,百分之百的好,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不管對方對你怎樣,我們都要給自己留有一點「私人定製的好」。也就是說,對身邊的人,我們只要保持七分好即可,剩下的三分好,還是留給自己,陪著自己慢慢變老吧。比如,對身邊的同事,我們對他們七分好,就是最好了。身邊的同事,只要對你沒有惡意,我們對他們好一點,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 質疑是每個人的權利,但是請保持你的善良!
    我想說:質疑是每個人的權利,但前提是請你善良。  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每個人都享有話語權,那麼每個人都可以被質疑,也可以質疑別人。但是,質疑別人之前,請先想好要質疑的主體是什麼。  拿這次演員沈佳欣質疑鍾院士事件來說,你質疑的是此次疫情中鍾院士有什麼研究成果,發明過什麼藥,治好過幾個病人,提出什麼合理化建議,在武漢呆了幾天,做了什麼貢獻。
  • 「鄙視鏈」這個東西,到底科不科學啊?
    儘管「存在即合理」,但大眾對於這些「鄙視鏈」的存在仍有所非議。那麼這些"鄙視鏈"的成因以及背後的邏輯是什麼呢?HenryTajfel在1986年提出的社會認同理論似乎可以為我們提供一種思路——Tajfel和他的同事將數位十四五歲的男孩作為參與測試者帶進實驗室,讓他們觀看了名叫Klee和Kandinsky的兩人畫作幻燈片。
  • 凸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表示鄙視,看不起對方
    凸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表示鄙視,看不起對方時間:2020-06-26 20:06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凸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表示鄙視,看不起對方 形似國際通用手勢,中指,見於彈幕,表示鄙視,看不起對方。
  • 央視員工薪酬有多少:分三六九等 月薪平均8161元
    每每有知名主持人離開央視,就有人唏噓不已,不明白外人削尖腦袋想搶的金飯碗,為什麼還有人扔掉。其實,能進央視的人一定厲害,而厲害的人在乎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最大。當得到或者得不到這個訴求,都會考慮離開,去尋找更廣闊的天空,尋求更多的可能。
  • 央視員工薪酬分三六九等 編制內外待遇懸殊
    某媒體日前解析了央視員工的薪酬水平,發現央視員工薪酬分三六九等,編制內外待遇較懸殊。  央視員工薪酬有多少?  央視調薪傳聞傳出後,央視內部人士闢謠稱全員降薪三成降的是獎金。還有小道消息稱央視要求所有頻道傳達「央視系統全員降薪30%」一事純系造謠,「央視沒有減薪,至於增收節支獎或績效獎,每年都根據收入進行調整,與減薪無關」。
  • 「為什麼別人說什麼你都信,我說什麼你都不信?」
    突然,有個人在底下評論:「你什麼玩意兒;你裝什么正人君子;你這麼惡毒的人,老天爺遲早收拾你」.短短幾句話,令本來很相愛的小兩口產生了隔閡。小黑妹不知道為什麼那個女生要這樣說他,更不敢想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就這樣,小黑妹一直憋著。
  • 鄙視鏈無處不在,音樂界的鄙視鏈引人爆笑
    比如,上大學,985的鄙視211的,221的鄙視普通一本的,一本的鄙視二本的,二本的鄙視三本的,三本的鄙視專科的,專科的小哥哥小姐姐都是自黑(此處應有狗頭保命)。但是,音樂界其實也是有鄙視鏈的。聽古典音樂的基本站在金字塔頂端,睥睨蒼穹。古典音樂是一個獨立的流派,藝術手法講求洗鍊,追求理性地表達情感。比如: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 「搖滾看不起流行,流行看不起說唱」,你在音樂鄙視鏈第幾層?
    原來,網友的群嘲,源自於一個叫做「音樂圈鄙視鏈」的東西。「鄙視鏈」其實是網絡社會中反映出的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現象。「鄙視」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在這個怪圈中,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
  • 『什麼人玩兒什麼鳥』,俗話講大道理
    很多俗話說著世間大道理,各個方面都有,即便看似並無專指什麼,你就拿來去思考你的行當就會覺得恰如其分。別說俗話就俗,好多就像是把古文翻譯成白話文的樣子。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俗話說『挨金似金,挨玉似玉』。石濤說『我之為我,自有我在』,於是人們追捧,太給勁了,太有啟發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