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起跑線!三星、臺積電相繼動手,中芯的難題也解決了!

2021-01-14 屏幕君科技

在晶片代工領域,臺積電有絕對的話語權,在他的控制之下,國內的手機廠商只能由他生產,就連華為也得自降身價進行談判,以便得到晶片的供貨權。現如今5nm晶片已經實現了成功量產,而臺積電和三星又開始為3nm晶片的首發爭了起來。

作為全球第一晶片代工商,臺積電一直以高研發費用著稱,這也讓他在全世界獲得了不小的優勢。根據最近的外媒報導稱,在今年晶片代工計劃中,臺積電準備投資200億美元,專門用來3nm的量產以及美國5nm工廠的建造。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臺積電的營收和投資開支所佔比重也不小,營收增長超過了30%,資本開支也是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新高,170億美元。在2021年份的投資中,臺積電將用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光刻機的採買中。

根據AMSL的透露,現在正給EUV光刻機進行升級,相信過不了多久,新一代的EUV光刻機就能和大家見面了,升級後的光刻機也將是三星和臺積電突破3nm、2nm甚至1nm的關鍵。

除了在設備上下功夫,最近臺積電又開始了研發準備攻克晶片材料上的問題,主要是致力於突破1nm晶片,未來將會通過改變電晶體的厚度,實現2納米和1納米的研發。有了設備和材料,臺積電最近也在漲二納米的工廠的建造地。通過以上臺積電的重大投資,足以看出他們對3納米的重視,想要保住自己代工巨頭的位置,必須要加大投資,不然很容易就被三星給超越,因為現在能夠正常研發5納米晶片的還有三星。

所以現在三星和臺積電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為了趕超臺積電,三星也是卯足了勁兒,同時採用了比較冒險的GAA工業,將實現彎道超車。要知道這個工藝是臺積電準備用在2納米晶片上的,預計在2023年,兩家公司就能成功突破3納米技術了。

其實除了他們兩個,我們的國產晶片生產企業也是相當爭氣,根據科創板日報的最新消息,中芯國際已經獲得了更加成熟工藝的供貨許可,這主要包括了5納米設備和相關材料的供貨,此前外媒也曾證實了這一消息,這也就意味著現如今能夠量產14納米的中芯國際,也有像3納米工藝衝擊的機會。現如今中芯國際已經成功從20納米跳到了3納米的工藝製程,不過現階段困擾我們的就剩下了EUV光刻機,如果光刻機供貨正常的話,那麼到時候中芯國際也有望實現3納米工藝的量產。

之前,梁孟松被爆出對中芯國際提出了辭職,引起了軒然大波,自2017年開始,梁孟松已經在中芯國際任職期間,帶領著中芯國際的2000名工程師成功突破了從28納米到7納米的研發,實現了晶片五代工藝的進步。根據公開消息,梁孟松依然在中芯國際,職位依然是聯席CEO。蔣尚義將擔任副董事長。

由此可見,之前梁孟松和蔣尚義兩人在臺積電的矛盾已經成功得到了解決,問題也得到了突破,兩個人聯手,一定能比肩三星和臺積電兩家公司。不過光刻機是中芯國際的短板,因此當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後,有報導稱中芯國際不久將與荷蘭阿斯麥洽談引進光刻機。我們希望之前訂購的EUV光刻設備能夠順利安排出貨,因為能否洽談成功,將對中芯國際的未來起決定性作用。

不得不說,最近中芯面臨著上市、CEO辭職、阿斯麥洽談的困境,打造純國產晶片產業鏈對中興國際來說至關重要,是繼續追趕臺積電,還是找到自己的一條路,這是中芯國際現在面臨的問題。你們覺得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臺積電2nm大突進,三星慌了
    因此,這種技術可以增加電晶體密度,同時增加溝道的縮放潛力,解決了電壓調節的問題進而降低電壓縮放造成的功耗,同時還能提高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三星的晶片製造工藝由由5nm直接上升到3nm。4nm則被直接跳過了,其目的是為了搶在臺積電之前完成3nm的研發。可見三星與臺積電在3nm領域一較高下的決心。  2020年年初,三星成功試產了3nm晶片。  但三星的3nm之路在隨後被突然打斷,其激進的量產計劃卻因為新冠疫情爆發,被迫推遲到2022年。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而中芯國際則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在全球範圍內雖然只有5%左右的份額,但也排名全球第5名,目前掌握的製造技術是14nm。
  • 中芯國際高層人事巨震,一山難容「臺積電二虎」?
    12月16日,中芯國際宣布迎回技術大牛蔣尚義,卻「逼得」現聯席CEO梁孟松提出辭呈。這兩位曾在臺積電共事多年的頂尖技術大牛,究竟有何恩怨?這場高層人事巨震對中芯國際又會造成什麼影響?12月16日,晶片中芯國際A股開盤暴跌約10%,最終收跌5%。港股方面,中芯國際早間停牌,下午復牌後一度大挫超9%,最終收跌近5%。
  • 臺積電遇「難題」了?3nm製程晶片卡住瓶頸,三星新技術奮起直追
    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廠當屬臺積電,臺積電每年所出產的頂級晶片佔據全球一大半市場,手中更是握有蘋果以及英特爾等超級大客戶,但是面對於今年這種情況,研製新的製程工藝刻不容緩,臺積電「難題」了?3nm製程晶片卡住瓶頸,三星新技術奮起直追。
  • 晶片教父內鬥往事:臺積電師徒反目,來中芯CEO剛烈辭職
    在此前的30多年半導體行業經歷中,梁孟松分別就職過臺積電、三星等知名企業,一直是半導體圈的風雲人物。梁孟松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工程及電腦科學系並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他曾在美國晶片公司AMD工作數年。梁孟松簡介 圖源/中芯國際官網截圖如果梁孟松請辭有轉圜餘地,那麼現年蔣爸74歲,梁先生68歲,兩人耄耋之年的晶片界大拿,將再度相會中芯國際。
  • 三星斷貨EUV機臺! 阻殺臺積電!
    雖然目前ASML開發的EUV機臺造價相當昂貴,但三星已率先在7奈米導入EUV,未來2年包括英特爾(Intel)、臺積電、格羅方德(GF)等也都計劃採用。        根據韓媒引述業界消息指出,三星正與ASML洽談購買10臺EUV機臺,佔今年生產量12臺的8成比重。
  • 7nm+EUV工藝齊投產,三星與臺積電爭雄
    三星與臺積電競爭激烈在晶片代工市場,聯電、格芯已宣布停止研發更先進的7nm工藝,中芯國際目前才剛投產14nm工藝,在晶片製造工藝上證形成三星與臺積電兩強之爭。三星早期的晶片製造業務主要是為自家的存儲晶片服務,在2007年蘋果發布iPhone時,當時蘋果的手機處理器由三星設計和代工,由此三星開始進入晶片代工市場,後來蘋果自行設計A系處理器依然交由三星代工,而三星在為蘋果設計處理器的過程中積累了晶片設計企業,研發Exynos系列處理器同樣由自家的晶片製造業務負責,三星逐漸在晶片代工市場崛起。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強的晶片代工廠,贏得了世界晶片代工廠訂單的55%+。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製造技術5nm。另一方面,中芯是中國大陸最強的晶片代工企業,全球份額只有5%左右,但也是世界第五,製造技術14nm。
  • 中芯國際進步,12nm工藝已經啟動試生產,華為不再完全依靠臺積電
    另一家曾經為華為代工的廠商,中芯國際傳來好消息。在近日財報會議上中芯國際表示,目前已經可以基於14nm的12nm工藝啟動試生產。通過與客戶展開的深入合作,目前進展良好,處於客戶驗證和鑑定階段。2020年4月9日發布榮耀play4T手機,該機搭載麒麟710A處理器,這款處理器不再由臺積電代工,而是中芯國際代工。由於中芯國際與臺積電存在巨大的技術差距,當時無法做到12nm工藝製程,所以使用14nm工藝製程,而且這一工藝也僅與臺積電的16nm工藝相同。
  • 半導體風雲錄》臺積電與三星之爭!張忠謀: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
    三星發展歷史:2005 年,南韓三星電子開始進入 12 吋邏輯晶圓代工領域,2017 年5 月 12 日,三星電子宣布調整公司業務部門,將晶圓代工業務部門從系統 LSI 業務部門中獨立出來,成立三星電子晶圓代工,主要負責為全球客戶製造非存儲器的邏輯晶片,從而與龍頭臺積電進行純晶圓代工市場的競爭。
  • 日韓互懟,三星躺槍臺積電受益!
    市場則高度關心,韓國半導體大廠三星(Samsung)是否會因此受到打擊,而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或將從中受惠。業內專家分析,短期內應不會發生轉單效應,但長期來看,這將打亂三星在發展先進位程的腳步,臺積電可望再拉大與對手之間的距離、讓其領先地位更加穩固。
  • 英特爾將宣布委外大單,臺積電、三星也難為!
    事實上,由英特爾先前所釋出的製程與平臺藍圖來看,除先行確立委外已是既定決策外,另則是按產品所需,不只臺積電,三星、格芯(GlobalFoundries)及聯電都可能是代工夥伴。 半導體業者表示,英特爾自製或委外,以及誰承接訂單都各有利弊,其實晶圓代工廠對於英特爾訂單是又愛又怕。
  • 不用頂尖光刻機,中芯國際一樣能製造7納米晶片,臺積電已實現
    中芯國際的光刻機到底怎麼樣?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國內半導體行業的龍頭,說起它的發展,也很不容易。被譽為「中國半導體之父」的張汝京先生放棄掉所有臺積電的股份,帶領自己的好兄弟,跑到上海張江創辦中芯國際。
  • 為了先進位程,三星與臺積電進行肉搏戰了
    前言:由於在過去5年裡,英特爾在工藝技術進度方面的不給力,一再延誤,使得臺積電和三星已經奠定了業內兩強的地位。近兩年來,三星與臺積電在更先進晶片製程上,你追我趕,競爭十分激烈。而夢回現實,三星先進位程發展落後給臺積電,有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三星集團還有記憶體部門需要發展,因此分散了研發能量。三星因為並非如臺積電專精於晶圓代工,因此在產能的分配上,以及滿足各種客戶不同IC設計規格的需求,三星就沒有臺積電這樣快速調整的本事。
  • 三星與臺積電的工藝之爭再掀高潮:盤點兩家10納米以下工藝及EUV方案
    臺積電則認為,高通的5納米晶片還沒確定是否由三星獨家代工,之前的7納米是兩家共擔,驍龍865給臺積電代工,7nm EUV工藝的驍龍765則是三星代工,而且相信高通明白,與三星共舞,就是與蛇共舞。ODyEETC-電子工程專輯 ODyEETC-電子工程專輯之前,芯思想已經在《三星目標高遠,爭當全球第一:存儲晶片,晶圓代工,CMOS圖像傳感器,還有營收》和《晶圓代工:三星力拼臺積電有幾多勝算》兩篇文章中,對三星的代工情況進行了分析。
  • 難題終於被解決!中芯傳來好消息,國產晶片迎來轉機
    為了解決晶片製造過程中的難題,中芯更是委任了蔣尚義為董事會副董事長。但此舉卻引起了連鎖反應,梁孟松因此遞交了辭職申請。能否成功留下兩人,是中芯未來在晶片代工領域,能否迅速完成崛起的先前條件。畢竟這兩位技術人才,都是晶片製造行業內的大牛。梁孟松遞交辭職申請的這一個難題,終於在近日得到了解決。難題終於被解決!
  • 中芯梁孟松自曝離職,內部指其是誇大功績
    文|AI財經社 周享玥編輯|孫靜因為一則委任公告,中芯國際再度被捲入內訌風波。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一則委任公告,宣告了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將重返中芯國際任職的消息。公告顯示,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任命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
  • 張汝京創立的中芯國際本可以是華為的最好幫手
    放眼望去,晶片生產臺積電一家獨大,其次是三星、英特爾,再後面我國臺灣的聯電,美國的格芯,下面就我國大陸的中芯國際了。但中芯國際目前的技術工藝以及產能都還達不到華為的要求,其次是仍然使用到美國的設備,所以同樣不能為華為代工生產。有網友說因為中芯國際是有外國資本股份,所以不能為華為代工,真實的原因不是這樣。
  • 中芯國際量產14nm,相比先進工藝仍差兩三代
    目前,臺積電、三星已經演化到最新一代5nm工藝製程,成為主流中高端移動端處理器首選,下一代4nm、3nm也在穩步推進之中,未來5年有望將技術演進到2nm工藝製程。而中芯國際最先進、最成熟這也僅有14nm工藝製程,第三季度為其帶來76.38億元收益,環比增長13%、同比增長31.7%,處於其歷史最高水平。
  • 3天即交卷,中芯國際回復科創板首輪問詢:14nm製程在手訂單充足
    製程領先的公司,通常在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根據中芯國際首輪問詢函回復,目前全球範圍內有技術能力提供14nm技術節點的純晶圓代工廠有4家,而有實際營收的僅剩3家。其中,臺積電於2015年實現16nm量產(與14nm同一節點),格羅方德、聯華電子分別於2015年、2017年實現14nm製程量產,而中芯國際則於2019年開始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