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生家長說,學校每年換教師,來的老師待一兩年就走了,這個學還怎麼上?
這個現象確實存在,而且越來越多,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表現得較為突出。這是怎麼造成的,又會給學生學習和教學質量帶來哪些影響呢?
一、哪些學校教師換得勤、走得多
人往高處走。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生活水平提高,人群向城鎮聚集已成趨勢。縣管校聘的推行,又加大了教師的跨校跨區域流動,教師更換越來越頻繁就成為必然。
以下幾類學校教師變動居多:
一是城區周邊學校
這些學校雖然屬於街道管轄,但是,因為離城市中心近,機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多,居住生活方便,被定性為城區,自然學校和教師也多。其中多數教師以往較為穩定,流動和更換的主要是以下幾部分:
1、隨夫妻一方工作變動而調動的,或因兩地分居正常調走的;
2、縣(市)教育局或街道教管辦上調(借用)和下派任職的教師多;
3、新招聘教師分配到城區的多。
4、鄉鎮及以下學校教師通過調動進城,一般被安排到這些城區學校;
5、被選聘城鄉輪崗交流的鄉鎮學校教師。
二是離城區較近的、或規模較大的鄉鎮駐地學校
因離城區較近,交通及環境條件相對較好,是不少教師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有的把這些學校當作過渡跳板,一旦有機會隨時想辦法進城。主要是下列情況的教師:
1、統一招聘選崗時,城區學校崗位已滿,不得已選擇這些鄉鎮學校暫棲身;
2、城區學校被選聘到鄉鎮輪崗交流的教師;
3、定向委培師範生和「三支一扶」畢業生。
4、因申報高級職稱須有一年以上鄉鎮教學工作經歷,個人主動要求到鄉鎮學校「鍍金」的城區學校教師。
三是鄉鎮以下片區學校
因距離城區偏遠,交通、生活不便,環境條件相對較差,學校規模小、層次低,所以不管是組織原因,還是個人原因,教師流動更頻繁些。
1、學歷層次低、業務能力弱的教師;
2、被鄉鎮教管辦做工作,指派暫時頂崗頂編的教師;
3、個別支教扶貧教師。
此外,還有在縣管校聘過程中落聘,跨鄉鎮、跨區域、跨學校競聘的教師。
二、哪些教師容易走,調動得快
1、學歷高、業務能力強,或者有持長的專業教師,往往被城區或鄉鎮重點學校選調。
2、大齡和婚嫁前後的女教師。
3、有關係、有門路,不願紮根基層鄉村,只把所在學校崗位當作臨時跳板的教師。
三、教師頻繁更換對學生及教學質量的影響
傳統觀念認為,學校頻繁更換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學習不利,會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其理由是:
第一,學生接觸新面孔,有種生疏感,對前任老師已經習慣和適應,新任老師從說話、講課到教學套路、方式方法等,學生都要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熟悉、適應過程。有一部分學生可能最終適應不了,或調整不過來。所以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很大影響。
第二,新教師對學生也有個熟悉和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有的教師來說,可能不是一年半載短時間內實現的。特別是那些不夠安心、隨時準備調離的教師,不去主動熟悉和適應學生,師生之間很難達到交融的程度。學生和老師這種兩相背離的現象,必定影響到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
以上擔心不無道理。但是從長期看,尤其在現代教育科技手段日益發達的形勢下,適當更換教師,對於學生全面發展和個人素質的提高,對於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避免了教學俗套,減少了倦怠,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單一老師上課,雖然熟悉,但學生容易產生倦怠感。特別是智力基礎好、有自控力,學習較主動的學生,遇上不對路的老師,老俗套的教學方法,本身就是一種折磨。有時吃不飽、不滿足。換一下老師,換換教法,調整一下學習習慣和方法,有種新鮮感,更容易激發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成績。
對於學習成績一般或較差的學生來說,很大一部分或在很大程度上,與任課老師的性格特點、業務水平能力、教學方法有關。換一下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適應,可能就對了路、順上套,學習成績和各方面表現就不一定繼續落後,甚至會迎頭趕超。
所以換換老師,未嘗不是好事。
其次,不同性別的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對學生性格習慣的形成或改變,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
由於種種原因,目前學校教師隊伍中,男女比例失調嚴重。男教師少、女教師多的現象,短時期內難以改變。一般認為,男性果敢、堅毅,具有陽剛之氣;女性溫柔、細膩,有種柔弱之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當然喜歡兩者兼備。
不同性別的教師,對不同性別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是深刻的。長期被單一性別的老師教著,男學生更趨堅強,女學生更趨柔弱,性格意志容易走偏,對學生成長和今後的發展是不利的。
教師的更換,自然涉及到男女教師的互換。這樣便在現有師資條件下,彌補了因教師性別不同帶來的短板和不足,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最後,現代開放社會,複雜而多變,需要高素質、善包容、有廣泛適應能力、能應對複雜工作環境、經受各種鍛鍊和考驗的複合型人才。學生從小、從學校開始就學會這種師長(領導)更替的適應和歷練,將為今後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積累經驗、打下基礎。
因此,對於學校更換教師,學生和家長們不必大驚小怪。當今新時代,人才大流動已是常態,是現代化快速發展的一個標誌。學生們也要改變傳統思維,學會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變化,開啟新思維,探索新方法,隨時應對教師流動帶來的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