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衛星

2021-01-07 中國天氣

    氣象雷達是專門用來探測大氣中雲雨的分布和變化、降水強度、雲層的高度和厚度、不同大氣層裡的風向風速和其他氣象要素的雷達。主要有測雨雷達、測風雷達和測雲雷達。

    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被目標物所散射而被雷達接收機接收到的那部分電磁波,在雷達顯示器上可顯示出反映雷達回波特徵的信號或圖像。不同的天氣系統或天氣現象的回波特徵不同,雷達正是根據這個原理實現氣象探測的。

    天氣雷達回波強度取決於某些雷達參數,降水體的散射特性,散射體至雷達的距離以及波束在傳播路徑中受大氣介質的衰減。從天氣目標的回波強度及其分布,可以推斷天氣系統的性質;此外回波強度是雷達測量降雨量的基本數據。因此,在雷達觀測中對回波強度的分析至關重要。

    雷達回波強度越大,回波顏色越亮表示大氣越不穩定,容易產生雷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的可能性越大。現在你會看雷達回波圖了嗎?

相關焦點

  • 我國迎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時代
    隨著高分三號衛星的發射成功,「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建設邁出了堅實一步。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了解到,該衛星的成功發射和應用,標誌著我國低軌道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研製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雷達成像衛星全面服務國民經濟建設時代來臨。
  • 為什麼要把雷達放到氣象衛星上?
    這些功能,我國正在研製中的「風雲三號」降水測量雷達衛星就可以具備。  而與之相比,降水測量雷達則顯得更加「積極主動」一些。它工作時,會主動向大氣發射電磁波。一道道電磁波穿透雲雨,與雨滴相互作用後,就能帶著降水量信息,反射回到衛星上了。  雖然微波輻射計可以測量降雨量,但是其收集到的輻射信息容易受到地表輻射的幹擾,所以精度不是很高。
  • 雷達 + 衛星,最佳天氣預報伴侶?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在應對惡劣天氣時,通過利用先進的地球同步衛星和傳統的氣象雷達,科學家們目前已經找到了一種可以更早預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象與大氣科學系的助理教授Yunji Zhang表示:「一般而言,衛星對於預報的及時性具備它的優勢,而雷達對於雲層位置和雷暴的移動方向把握性則更大,我們發現如果將這兩種觀測結果結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補,從而更好的對極端天氣進行預報。」
  • 中國計劃在2017年發射「夜光遙感衛星」 以驗證雷達衛星多角度成像...
    據中新網2月8日報導,記者8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計劃在2017年發射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珞珈一號」01星,在2019年發射「珞珈一號」02星,用以驗證雷達衛星多角度成像模式。 「珞珈一號」科學實驗衛星由武漢大學多位院士領銜研發。
  • 「威馬遜」登陸時的衛星雲圖以及雷達回波圖像
    "威馬遜"登陸時的衛星雲圖以及雷達回波圖像   中央氣象臺:超強颱風「威馬遜」登陸時的衛星雲圖以及雷達回波圖像。20140718/n402432652.shtml report 2472 "威馬遜"登陸時的衛星雲圖以及雷達回波圖像
  • 空客「哥白尼哨兵-1C」衛星雷達天線首次展開雙翼
    【民航事兒】2020年8月11日,腓特烈港:通過模擬零重力環境並固定在特殊裝置上,哥白尼哨兵-1C衛星的12.3米寬、860公斤重的合成孔徑雷達(SAR)的雷達天線,首次成功的在位於德國腓特烈港的空中巴士綜合技術中心展開雙翼。
  • 全球天氣雷達(NOAA World Radar):專業的雷達和衛星雲圖服服務APP
  • 我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開始業務化運行
    據中國自然資源報消息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獲悉,近日,我國珠海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化運行。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地面系統建設定標場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繼美國哈維斯特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科西嘉島定標場、希臘加夫多斯島定標場和澳大利亞巴士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全球首顆P波段雷達衛星「生物量」將於2022年發射
    全球首顆P波段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生物量」將由歐洲空間局於2022年發射。18日,記者從在重慶召開的中歐科技合作「龍計劃」第四期2019陸地遙感高級培訓班上獲悉,該衛星能遙感測量目前森林的數量和高度,將極大幫助全球在森林生物量上的研究。
  • 中國已發射10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美國航母將無處遁形
    中科院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長期工作在科研一線,主要從事微波成像技術和大型遙感地面處理系統的研發工作,發明了稀疏微波成像算法等一系列微波成像新體制、新方法;主持了我國遙感衛星地面系統的研製,突破了遙感衛星地面系統中數據管理、傳輸、處理等方面的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近十年又大力推進國家航空遙感系統的建設,系統推進了超越國際現有水平的航空對地觀測系統的研製。
  • 我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
    總臺央視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近日,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運行。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繼美國Harvest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Corsica定標場、希臘Gavdos定標場和澳大利亞Bass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我國首個衛星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
    總臺央視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了解到,近日,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觀測系統通過現場驗收,標誌著萬山定標場正式開始業務運行。據悉,萬山雷達高度計海上定標場是繼美國Harvest石油平臺定標場、法國Corsica定標場、希臘Gavdos定標場和澳大利亞Bass海峽定標場之後,全球第五個、我國首個業務化運行的衛星雷達高度計定標場,主要為我國自主海洋觀測衛星雷達高度計的在軌絕對定標業務服務。
  • 中國成功發射環境一號C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圖)
    中國軍網記者頻道太原11月19日電今天6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將「環境一號」C衛星發射升空並送入預定軌道。同時,成功搭載發射了一顆新技術驗證衛星和蜂鳥試驗載荷。「環境一號」C衛星是一顆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將與2008年9月成功發射的「環境一號」A、B衛星組成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形成對我國大部分地區災害與環境情況的動態監測預報能力。
  • 雷達課堂:合成孔徑雷達原理
    , 從而獲得較高解析度的成像雷達,可分為聚焦型和非聚焦型兩類。與其它大多數雷達一樣,合成孔徑雷達通過發射電磁脈衝和接收目標回波之間的時間差測定距離,其解析度與脈衝寬度或脈衝持續時間有關,脈寬越窄解析度越高。經過近60 年的發展,合成孔徑雷達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各國都建立了自己的合成孔徑雷達發展計劃,各種新型體制合成孔徑雷達應運而生,在民用與軍用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 日媒:中國或在華陽礁建雷達設施 衛星圖曝光(圖)
    美國智庫對衛星圖分析稱,中國有可能正在南沙群島的華陽礁(Cuarteron Reef)新建雷達設施。原標題:日媒:中國或在華陽礁建雷達設施衛星圖曝光【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2月23日報導稱,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22日透露,根據對衛星圖片的分析,中國有可能正在南沙群島的華陽礁(Cuarteron Reef)新建雷達設施。
  • 日媒:中國或在華陽礁建雷達設施 衛星圖曝光
    美國智庫對衛星圖分析稱,中國有可能正在南沙群島的華陽礁(Cuarteron Reef)新建雷達設施。 日本共同社2月23日報導稱,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22日透露,根據對衛星圖片的分析,中國有可能正在南沙群島的華陽礁(Cuarteron Reef)新建雷達設施。 華陽礁(Huayang Reef,西方一些書也稱為「Cuarteron Reef」),位於尹慶群礁的東端。
  • 揭秘雷達工作原理:靠異頻雷達辨識飛機!
    【PConline 技術分析】馬航失聯客機MH370的搜救工作引起了公眾對於如何追蹤飛機的諸多疑問,除了上期我們提到的衛星《中美衛星馬航失聯客機搜救陣容全解析》,追蹤飛機方位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就是雷達。雪梨大學航空航天、機械與機電一體化工程學院的格雷厄姆·布魯克博士表示,雷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問世,隨後一直不斷進化,性能也得以提升。
  • 日本邁出重要一步,向越南出口雷達衛星,終於破航天出口零的記錄
    越南的航天機構如此一來,日本航天邁出重要一步,按合同日本將向越南出口一枚雷達衛星,終於破航天出口零的記錄,對日本的意義非常重大,建立了衛星監測站,已成功發射多顆衛星,早在2011年時,越南就與日本達成了涉及二枚衛星的協議,分別命名為:蓮花一號和蓮花二號。
  • 合成孔徑雷達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呂孝雷、雷斌聯合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處理得到第一幅高分三號衛星雷達時序幹涉(TSInSAR)地表形變測量圖,實現我國衛星雷達時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該成果首次將國產雷達衛星地表釐米級形變測量提升至毫米精度,標誌著我國在衛星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氣象雷達與氣象衛星
    氣象雷達,屬於主動式微波大氣遙感設備,是專門用於大氣探測的雷達。氣象雷達是用於警戒和預報中、小尺度天氣的主要探測工具之一。氣象衛星是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的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廣,觀測次數多,觀測時效快,觀測數據質量高。 氣象雷達真能定量估測降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