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系品牌退?本土品牌/門店進?

2020-12-05 C2CC傳媒

美妝市場,正在乘風破浪。

而在破浪中,有的品牌選擇暫停,或退到安全區,有的則堅持在逆風突圍。

那麼,哪些在退?哪些又在進呢?他們的打法分別是什麼?

本篇報導將從財報數據、市場表現、融資及IPO等角度進行分析。

外系品牌銷售迎來下滑,

退至安全區/撤出中國市場?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6月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額同比下降0.2%,其中6月份化妝品類零售總額達326億元,同比增長20.5%,而單月4月轉正、5月增速提升至12.9%就已超19年全年水平。

然,在中國經濟逐漸回暖,並開始不斷突破數據之際,記者從近期國外品牌發布的財報及其在中國市場上的動作發現,外系品牌的表現似乎並不太理想。

1.日韓系品牌遇冷?

比如,7月29日,日本花王集團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

據該財報數據顯示,截止6月30日,日本花王集團淨銷售額同比下降7.5%,營業利潤同比下滑13.8%,淨利潤則同比下滑11.5%。而從化妝品業務來看,今年上半年,日本花王集團化妝品銷售額同比下降21.5%。不論是因疫情,還是其它,數字都反應出一個事實:日本花王集團業績在下滑。

又如,此前央視節目報導的一則消息聲稱,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將在韓國本土關店900家,僅保留10家線下直營的品牌集合店。

雖然,這一報導數據遭到了集團方面的否認,但從其發布的2020半年報數據顯示,集團上半年營業額下降23.4%,營業利潤下降67.0%。

從數據的角度來看,愛茉莉太平洋營業額及利潤雙雙下滑,至於關店,也確有此事。早在7月22日,就有報導顯示,廣州天河區正佳廣場的伊蒂之屋閉店,且店曾進行過「5件5折的清貨大甩賣優惠活動」。除此地之外,廣州天河又一城、西城都薈、上海、武漢等多地的伊蒂之屋也均已歇業關閉。

此前,記者在《單品牌店:你看我還有機會嗎?》報導中,便有提及,囿於疫情,國外的一些單品牌店陸續宣布「閉店」,或退出中國市場。

如與伊蒂之屋同屬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的另一「模範型」的單品牌店——悅詩風吟,在2019年關閉40家虧損門店後,於今年4月份宣布,2020年計劃再關閉至少90家在中國的虧損門店。

另一方面,雖然愛茉莉太平洋在線上仍保持著高速增長,但囿於疫情,線下渠道銷售也出現了雙位數下滑的事實情況。

而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集團雖在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透露,受疫情和產品結構不利的影響,銷售額和營業利潤雙雙下滑,且泊美退出了線下渠道布局,資生堂官方美妝星品館亦關閉平臺所有銷售功能。

但這並不意味著,資生堂要退出中國,只是換了「規劃策略」而已,比如,在持續加碼資生堂旗下悠萊品牌在CS渠道的投入之外,還引進旗下高端護膚品牌悅薇,強勢入駐1000家門店,並依據市場做出相應的加碼政策和措施。

C短評:日韓系品牌不吃香了?或許只是當下的大環境所致,但不可否認的是,被諸多企業當做「範本」的韓系品牌及其門店,在中國市場線下渠道已開始逐漸顯示頹態。

2.歐美系/外資零售大跌

當然,品牌選擇關店/關停的並不只是日韓系,C2CC傳媒記者獲悉,近期歐萊雅集團旗下美容儀品牌Clarisonic科萊麗就發布公告稱,其品牌業務將於2020年9月30日正式關停,且旗下所有產品將在絲芙蘭、Ulta Beauty、亞馬遜以及科萊麗官方網站上五折出售,售完即止。

記者在其天貓旗艦店搜索後發現,其產品詳情頁面上也有「搶半價」、「2件7折、3件5折」、「直逼5折」、「55折到手」等促銷用語,但不全是5折。

而有關品牌關停的原因,科萊麗在官網上解釋則是「我們之所以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是為了讓歐萊雅集團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核心業務上。」

這或許與歐萊雅近5年來,半年度銷售業績首次下滑有關。

據歐萊雅集團7月30日晚間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歐萊雅銷售額同比下滑11.7%;營業利潤同比下滑18.4%。

雖然銷售額及營業利潤雙雙下滑,但歐萊雅在中國市場上通過線上下線結合的方式,比如直播,於中國市場和電商渠道取得了不錯的表現,具體來看,就是中國市場同比增長17.5%,而電商渠道則同比增長64.6%。

另一下滑的國外巨頭集團是強生集團,據悉,其在第二季度營收下跌11%,淨利潤下跌35%。

而從外資零售來看,結果不是下滑就是撤店。比如,廣州首家在CEPA架構下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零售機構萬寧,近期被報導或在2020下半年撤出北京,且因為疫情,萬寧已出現部分商品缺貨的情況。

對此,萬寧中國相關負責人則回應稱,部分北京門店關閉是其持續優化門店的戰略之一。

此外,中國市場上的零售表現,在大部分企業開始恢復時,也有一些連鎖出現下滑的情況,如香港高端化妝品連鎖零售商莎莎國際,截止6月30日的第一季度內,營業額同比下跌67.9%。

據莎莎國際表示,中國內地遊客消費減少是業績下滑的關鍵原因之一。截止2019年12月31日,莎莎國際零售店數目降至265間,而今,失去了內地遊客的它,更加難掩衰敗之殤。

C短評:如果說作為零售企業,門店與商品品類布局需要根據市場與顧客需求,調整均屬於正常的商業操作,但從實際銷售數據來看,外系品牌及零售的確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或退或改策略。

當然,在疫情之下,也有扭虧為盈的企業,如從寶潔集團發布的2020財年數據來看,寶潔淨銷售額同比增長5%,雖然增長數字不大,但這確是自2015年以來寶潔最佳業績,且在2020財年,寶潔淨利潤水平也創了近3年的最高紀錄,即實現234%的同比增長。

本土品牌/門店好消息不斷,

在資本市場上也成香餑餑?

不可否認,2020的疫情,讓世界範圍內的美妝市場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前文中已講了部分外企的例子,接下來,我們看下國內市場,本土品牌/門店的表現。

之於中國線上、線下的經濟,2020伊始爆發的新冠肺炎,無疑是個不小的衝擊。初期即2020年1-2月實體連鎖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美妝全渠道增長-13%,線上增長7%。

但隨著以直播/社群等方式的自救和他救,我們不難發現,在化妝品行業,資本和本土品牌市場上頻頻傳出了好消息。

比如,玻尿酸巨頭愛美克成功闖關IPO、美妝品牌「絲香門第」母公司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近期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受理、旗下擁有THE COLORIST調色師、KKV、KK館等多個連鎖零售品牌的新零售生態企業KK集團於近日完成10億元E輪融資等等。

上文中有提到,KK集團融資的事。其實不難理解,作為新零售賽道的領跑企業,憑藉其與Z世代的高粘性以及集合店業態的創新模式,迄今為止,其已完成了6輪融資,且在2019年10月完成D輪融資時,估值便已經超過10億美元。

此次新一輪融資則由CMC資本領投、Kamet Capital、黑蟻資本、渶策資本跟投,此外等部分老股東也繼續跟投。

之於他們,KK集團的KKV、THE COLORIST調色師等商業業態,疫情後恢復能力非常強,且其產品和運營創新性、快速擴張能力,以及數據驅動的能力,都是業內頂級的。

以彩妝集合店THE COLORIST調色師為例,據悉,其在疫後兩個月內新增了近100家門店,目前仍在加快全拓店步伐,預計到8月底,在全國門店數量將達200+。

另一現象級線下店——完美日記,也是頗受資本青睞。據The Information報導,完美日記已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達20億美元。

此外,其在線下開出的第100家店也已開始營業,且記者了解到,在經歷過疫情後,更堅定了完美日記的發展信心,據悉,其今年的開店計劃是400家,相較於疫情前的規劃可謂是翻了個番。

而一個由外行人,(即沒有化妝品、零售方面從業經歷的人)於2018年1月推出首家門店的NOISY Beauty(中文名:聲名大噪),截至目前,這一互動與服務型兼具的連鎖店,已經引進了300個左右的日韓人氣彩妝、國產新銳品牌,SKU達5000個。

雖然在美妝零售界,這一僅擁有20多家門店的連鎖,尚屬於「新人」。但是其在疫情期間,獲得了千萬級投資,據悉,這是其第二輪融資,由真格基金領投、復星銳正加注跟投。

疫情期間獲得融資的除了本土連鎖,還有新銳國貨個護品牌——BOBORE(波波瑞),據悉,此次千萬級投資主體是專注化妝品產業投資的磐締資本,這不僅是其2020年的第一筆投資,其還與幾大頭部MCN機構合作設立的流量賦能基金。這也就意味著,這一品牌將獲得資金和平臺流量的雙重支持。

C短評:雖然疫情對多數線下商業都是很大的挑戰,但挑戰總是與機遇並存的,從資本方的態度來看,這或許是線下連鎖商業的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這與入局早晚無關,發展規模也可不視為首要因素,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更為重要的莫過於連鎖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實際上,從資本對於本土連鎖/品牌的青睞,我們也不難看出本土經濟的回暖之勢,但若因外系品牌銷售下降,有撤出或關店的動作,就斷定外系品牌已「頹廢」,這不免顯得有些片面。

雖然,在疫情之下,在這乘風破浪的美妝行業,銷售數據有所降,是大環境所致,但「縱有浮雲遮蔽日,陰霾亦只是須臾。」

在後疫情時代,真正擺脫「疫情」之困,不應該過於關注「數字」,而應該結合實際做調整,在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讓企業步入發展正規的同時,找到屬於自己的能講新消費轉化為推動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鋪就「超長雪道」,方是正解。

相關焦點

  • 日本咖啡品牌NO COFFEE首家海外門店落戶上海
    「no coffee no life」的咖啡文化也早已殺入中國,各式各樣的連鎖咖啡品牌、獨立小眾咖啡店、優秀國外咖啡品牌不斷湧現。     首家海外門店:咖啡+甜品+酒吧     2019年12月31日,NO COFFEE 在上海TX 淮海一樓開出品牌首家外海門店「NO COFFEE SHA CHINA」。這既是一家咖啡店,也是一家甜品店,還是一家酒吧。
  • 電子菸線下門店路朝何方:是品牌專營,還是集合銷售?
    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各電子菸品牌不得不加大對線下渠道的支持力度,紛紛拿出補貼資金爭奪渠道資源,一時間各品牌線下專營門店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範圍內湧現。而進入2020年後,隨著新冠肺炎的影響,各電子菸品牌的線下競爭也將會愈發激烈,線下渠道的發展成敗將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 本土高端精品咖啡品牌M Stand估值7億,CMC資本領投A輪融資
    【獵雲網北京】1月15日報導獵雲網近日獲悉,被譽為「2020年度最大黑馬咖啡品牌」的中國本土高端精品咖啡連鎖品牌M Stand正式對外宣布完成超1億元A輪融資,由CMC資本領投,挑戰者資本跟投,品牌估值達7億元。
  • 13個本土服飾品牌業績亮了 他們都是誰?
    今天,贏商網為大家盤點13家中國本土服飾品牌2017年的業績,並分析了它們去年在改革上做了哪些變化,以及它們2018年的發展策略與目標。以億元入股被稱為「中國ZARA」的快時尚品牌UR;以6.60億受讓英氏嬰童用品有限公司44.0039%股權,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與天貓正式籤署新零售戰略合作,旗下5000家線下門店將全面升級為新零售「智慧門店」。
  • 國潮和本土意識:從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
    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本土品牌線上市場佔有率已經達到72%。當下中國年輕一代對國貨的接受度、喜愛度可以說是過去幾十年來最高的,從文化自信到品牌自信。目前,中國品牌無論是在本土消費市場,還是全球競爭格局當中,都發生著深刻變化。
  • 三星卓越品牌戰略管理給本土品牌的啟示
    ——三星卓越品牌戰略管理給本土品牌的啟示  價格低廉的大路貨能脫胎換骨成長為全球強勢大品牌?這對於本土品牌來講無異於天大的奢望、異想天開的白日夢!然而這個夢想卻被韓國三星電子用不足6年光景變成了現實!
  • 運動品牌收縮陣線 美津濃關閉在華虧損門店
    面對零售業績下滑,日本最大運動品牌——美津濃不得不關閉在中國的虧損門店。  對於此次整合,美津濃方面表示,這是在中國發展策略部署的一部分。「我們主要把提高坪效(單位面積銷售額)作為一項很重要的考核指標,精簡店鋪,把無效或坪效過低的店鋪(淘汰)是必然的。」
  • 國貨突圍記:本土品牌這樣吸引和徵服年輕人
    消費者在大疆門店了解產品。  品牌方提供鍾薛高上海市黃浦區來福士廣場門店。  天津「90後」劉耀光說,他是「米粉」,除這款空氣淨化器外,手機、掃地機器人、淨水器等許多數碼產品和智能家居,用的都是小米。「價格不高、性能不俗」是他對小米產品的整體印象。「時下年輕人注重生活品質,也更會甄選產品。米家空氣淨化器產品線發展至今,已經基本涵蓋用戶絕大多數使用環境,仍保持著一貫的超高性價比。
  • 美特斯邦威、森馬們本土時尚品牌式微,中國還有可能誕生ZARA式快...
    但實際上,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認為國內本土快時尚品牌的創造基因並沒有丟失之後美邦主推線下店,2012年美邦已經開出了5220家線下門店。但之後,美邦便陷入關店的下坡路。 彼時,國內電子商務領域已經風起雲湧。僅淘寶網,當年的平均每月交易數據就超過了100億。
  • 13個本土服飾品牌業績亮了 他們都做了哪些變化?
    今天,贏商網為大家盤點13家中國本土服飾品牌2017年的業績,並分析了它們去年在改革上做了哪些變化,以及它們2018年的發展策略與目標。  以億元入股被稱為「中國ZARA」的快時尚品牌UR;  以6.60億受讓英氏嬰童用品有限公司44.0039%股權,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  與天貓正式籤署新零售戰略合作,旗下5000家線下門店將全面升級為新零售「智慧門店」。
  • 本土品牌喜歡日立、外資品牌喜歡海爾 這是日本用戶的選擇
    撰文/藍科技不得不說,日本人對本土品牌的忠誠度之高,在亞洲甚至全球都排名靠前。但是,現在日本消費者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尤其是日本年輕人,對品牌的偏好和父輩那一代人出現了偏差。這些偏差體現在:一是日本品牌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選擇,他們以更加開放的視角嘗試接受日本以外的品牌;二是日本年輕人追求時尚、科技感更強、更符合他們調性的品牌;三是日本年輕人認為日本品牌在技術、設計和智能化方面甚至比其他品牌要慢一些。正是這種心理預期,撕開了日本年輕消費者的一道口子。
  • 樂扣樂扣:韓國保鮮盒巨頭,一度被誤認為是中國本土品牌
    樂扣樂扣,大家對這個韓國品牌應該都不會陌生。該品牌火到什麼程度?讓許多消費者一度誤認為這是中國本土品牌。在密封容器和保溫杯領域,其連續8年獲得中國品牌力指數(C-BPI)大獎。有意思的是,相比於韓國本土市場,樂扣樂扣的產品是在海外市場先火起來的。大概在19年前,樂扣樂扣5000套庫存在一次電視購物推廣中,瞬間被搶購一空。在這之後,它開始在美國、德國等市場熱銷。根據了解,樂扣樂扣是在16年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憑藉豐富的經驗,再加上已經被海外市場反覆驗證過的優質產品,在我國取得了快速發展。
  • 李寧品牌危機溯源 本土名牌的沒落
    李寧品牌一方面誕生、成長於本土,另一方面又要打破本土的拘束成為一個世界級品牌。2010年之前,受益於經濟發展,李寧公司保持高速增長。2008年成功的奧運營銷,將公司推向巔峰。2011年,公司的發展出現明顯的轉折。公司高管離職、庫存積壓、盈利預警、股價下跌……這一系列危機引發市場對李寧發展策略的質疑,危機的源頭是什麼?李寧公司又該如何走出危機?
  • 七彩雲南:讓中國文化成為品牌的奢侈基因
    董莉莎說,建立標準的好處在於能讓消費者對翡翠品類一目了然,敢於消費,「消費者選擇有品牌的專賣店購買這類產品,圖的就是放心,當他們發現,在七彩雲南門店購買的產品比『淘寶』的品質更高,價位更合理,會漸漸趨於理性、減少投機,回歸品牌。」
  • 服飾品牌難獲資本青睞?那這些品牌是怎麼拿到融資的?
    最近,本土無性別服飾品牌bosie完成2億元A+輪和B輪融資,引發廣泛關注。 長期以來,服飾行業被認為是被資本遺忘的行業,相比金融業、網際網路行業等動輒幾億、十幾億的融資規模,服飾行業「太慘了」,融資難,金額少,是大家的共同心聲。
  • 小鎮裡的服裝生意:一線品牌來了!
    但在老城區的核心地段十字街,海瀾之家(600398,SH)、安踏體育(02020,HK)、森馬服飾(002563,SZ)等品牌的街鋪已開了多年。事實上,除了上述早期便進軍三四線市場的品牌,潮流前線、以純等發源自三四線的本土品牌同樣深耕當地市場。此外,拉夏貝爾、優衣庫等在一線城市做得風生水起的服裝品牌,也想開拓新市場。
  • 德國天然植物護膚品牌Dr. Dralle’s入駐萬寧門店
    在諸多進口品牌中,擁有87年發展歷程的德國國寶級護膚品牌 Dr. Dralle’s 深受消費者喜愛。近日,Dr. Dralle’s與萬寧達成戰略合作,正式進駐萬寧,開啟了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全新戰略。強強聯合,Dr. Dralle’s與萬寧達成深度戰略合作自2019年4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Dr.
  • 深度:渠道變革/多品牌策略催生10億元級中老年女裝品牌
    1.淘系下滑,微信、快手崛起:中老年女裝電商渠道重構 淘系中老年女裝收入下滑嚴重,低水平競爭難覓出路AgeClub一直密切監測主流電商平臺中老年消費品的最新市場變化,通過數據分析和專家調研發現,主流電商平臺上有一大批專門做中老年女裝的玩家,但市場份額多年來一直很分散,而且很少有長期穩定佔據前列的品牌。
  • 透過九個品牌看四大趨勢
    《華麗志》通過對過去一年全球高端羽絨外套市場上 9個代表性品牌的品牌升級、市場拓展和融資動向進行匯總,總結了以下四大趨勢:一、中國:高端羽絨服品牌無可爭議的戰略高地二、羽絨服品牌升級關鍵詞:跨界聯名、門店升級、產品創新三、中國本土羽絨服品牌的成長與轉型四、資本助力小眾品牌躍上新臺階
  • 深圳代表性購物中心11月新進品牌大匯總
    以下為新進品牌簡要介紹(可能包含個別上月末開業但10月份披露的品牌)華潤萬象城Q&CUTEaojo成立於2013年,系國內知名生活眼鏡品牌,擁有框架、太陽鏡、老花鏡、PC鏡等眼鏡品類,全面覆蓋市場需求。目前公司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成都、天津、重慶等地不斷拓展業務,國內店鋪已超過400家,2017年成功進軍海外市場,在東南亞地區開拓全新業務。朝著世界級生活眼鏡品牌方向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