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創案例 | 新人類改造老Store:不提供雜貨,只提供鄰裡情

2021-01-07 鳳凰網

 友導讀 

在香港屯門,有這麼一家上個世紀的「老士多(Store)」,不賣汽水,賣故事;不賣香菸,賣人情。這裡是孩子們的童話世界,而家長們也在溝通交流中重拾最為純粹的街坊情。

放下手機,回歸到最原始的本真,一起共學、共建、共享,連人、種情、惜地。不信?跟著小友的腳步,帶你到街角一秒穿越回童年!

(本文的數據和信息來源於桌面研究,不是一手資料。)

本文長度約4382字,閱讀全文大概需要5分鐘

「小朋友在家裡是不是一定要聽大人的話?想不想家裡所有事情都由小孩子決定?

「想!我不想做暑假作業,我不想收拾房間!」

如果小朋友自己管治學校,你會定什麼新規矩?

「少些暑期作業,考完試要即刻放暑假!」

「每天都有體育課!」

面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孩子們正嘰嘰喳喳地表達著自己的見解。可當老師問他們願不願意做財政司司長時,只有一位六年級的小女孩自信地舉起了手。

其他的孩子,都覺得自己沒有這個能力。

也許你會好奇,學校課堂上少有如此開放性的討論,孩子們這是在哪裡上課? 

士多!What?士多不是賣零食飲料的嗎?

其實,這裡是香港屯門的百好繪本士多,只賣故事,不賣汽水。

Aim:

缺乏親子教育空間,自己動手

創造!

說起香港,大家都會想到維港璀璨的燈火,國際大都會的繁華,教育理念先進資源豐富,其實,遠離市區的屯門、元朗和天水圍,又是另一番景象。

從右往左讀的店鋪招牌、賣各種糧油雜貨的舊街鋪、市井味十足的魚菜檔販和茶餐廳……這些舊區裡少有連鎖超市和便利店,也沒有車水馬龍的大馬路,但卻獨有一份溫暖的人情味。

可是這些散落在城郊的舊區,沒有大型圖書館、親子活動和室內遊樂場,想帶著孩子參加親子活動?

那就要花一個多小時山長水遠地跑到九龍、香港島或尖沙咀等中心區,也就是說,為了參加一次50多分鐘的親子活動,要來回搭車兩個小時。

小朋友舟車勞頓過後,已經累的不行,哪還有精力學習玩樂?

既然這裡如此缺乏讀書會、工作坊等親子教育資源,我們能不能自力更生,共創一個讓孩子們聽故事、玩耍的活動空間?

Helen萌生出這個想法後,就和其他家長商量:「附近不乏新型高密度屋苑,但鄰裡之間卻非常冷漠,大家整天都關著門,我們70、80後經歷過的溫暖的鄰裡關係,下一代真的不能有嗎?

是的,他們不僅僅想給基層的孩子一個做親子教育的活動的場所,更想透過空間的營造,將社區裡的人連結起來。

然而,哪裡有場地能給他們長期做活動?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許多業主都是利字當頭,要搞一個非營利空間,難上加難。

但讓Helen意想不到的是,一次舊朋友聚會,就把這個大難題給解決了。

她朋友的父母生前曾在藍地大街盡頭經營一家士多,一做就是十幾年,如今這家店卻一直閒置著。(註:廣東和港澳地區將「小賣部」稱為「士多」,這種說法源於英文’store』.)

朋友聽了Helen的想法後,非常認同她的理念,願意以友情價把「士多」租給她辦繪本故事館。

Helen和另一位家長付了兩年租金,把店面租了下來,然後在網上發帖,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一同把空間建起來。

「剛巧去年初自己要動手術,從忙碌的節奏中停下來,忽然覺得大家只是想生活輕鬆一點,溫柔一點,而孩子們的世界也不應只剩下螢光幕。再忙碌,都不要忽略「家」,家不只是關了大門的一夥幾口,更是我們的社區,我們日夜出入的地方,不要讓它變得似近還遠。

Approach:

活化舊士多,共創親子活動空間

2016年9月,Helen和籌委會的家長從零開始,將「百好士多」活化,自己空間自己造

剛開始,只有四、五位家長響應支持,後來通過網絡宣傳招募和媒體的報導,短短幾個月內,就有70多人加入團隊當義工

在清理改造士多的過程中,對那些有著集體記憶的歲月痕跡,他們都一一保留。

「百好士多」這塊老牌子不僅高懸在門面上,還被家長們以新的方式延續,給活動空間起了一個情懷滿滿的名字:百好繪本士多

斑駁的鐵閘門上依稀的「英記」字樣,還告訴大家,「百好士多」的前身是一間單車鋪。算起來,這家老店已在藍地大街上陪伴了居民半個世紀。

「士多」裡的窗花、紅藍相間的老地磚和外牆上殘留的廣告海報,似乎都在訴說著舊日的故事:「如果想給孩子們講以前的事情,就要保留點舊事物,有點歷史故事痕跡。

進駐士多後,家長們先給牆壁刷上新的油漆,看到屋子前面的地面有些凹凸不平,就有忙著研究混水泥鋪地。

既然這是一個繪本閱讀空間,就少不了書櫃。不過,家長們並不打算買現成的家具,而是想到了紅酒箱。

一方面資金不足,另一方面,希望親身實踐『無用之物改造後能再變得有用』的理念。

幾位家長在網上發起徵集後,義工團隊就幫忙把紅酒箱運回士多,再花好幾個星期時間,一個個細細打磨。

恰好這時,一位老木匠路過士多,得知他們正在給孩子們打造活動空間,二話不說就加入了義工隊。

他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把幾十個紅酒箱固定在牆上,做成一排排五尺高的書櫃。老木匠看到還有回收來的卡板等木料,施巧技,就打造出一張張小木凳和一架木頭車

擔心孩子們在士多外空地玩耍時會衝出馬路,家長義工們便找來舊鋼管,砌出一道鐵圍欄,並用從回收場裡拿回來的卡板裝飾。

為了讓這些卡板能夠防水防蟲,家長們就在木匠指導下,將其拆件、打磨、火燒再上色。

兩個廢棄的大車胎,交錯著綁上五顏六色的繩子,就成了小朋友的彈床。

連看起來平淡無奇的黑板和粉筆,也都大有來頭。

籌委會成員之一的Vee說:「院子裡的黑板原本是一位藝術家的畫作,他把木板捐贈給我們後,家長就在上面塗上黑色油漆,而粉筆也是別人捐贈的,用菜渣、馬鈴薯等製成,不含化學成分。」

士多裡的各種玩具、文具和最重要的繪本,也都來自家長、學校、出版社或文具公司的捐贈。

原來只要出聲,就有很多人願意幫忙,社區內好多臥虎藏龍!」各位家長義工們一起使出十八般武藝打造「百好繪本士多」,讓Helen驚嘆,原來閒置資源竟有這麼多,換一種方式,它們就能有第二次生命。

更重要的是,父母一手一腳打造「繪本士多」,孩子們都看在了眼裡。「當他們自小看見父母工作不假手於人,也會相信自己能自理。

對了,還有外牆上的漂亮彩繪,是自閉症障礙人士和社會各界人士在「繪出我本色」活動中,共同完成的哦。

空間打造好了,重頭戲「親子繪本閱讀活動」也在親子閱讀推廣組織「綠腳丫」的幫助下上線啦!

「綠腳丫一直嘗試開發這些平臺,讓更多被視為素人的人,可以籌劃社區活動。希望他們有了這些經驗之後,能夠在自己的社區裡舉辦親子活動。」綠腳丫發起人柯佳列說。

看!一位年輕媽媽正在拉動繪本的開關,給孩子們打開了一片綠色的世界~

Action:

聯結鄰裡情:連人、種情、惜地

「可有一天,森林外來了不少推土機,樹木被一棵棵推倒、連根拔起,森林越來越小,人們和動物都跑光了,只剩下走得最慢的樹懶還在睡。」

媽媽Titania翻開立體繪本,一邊講一邊帶著孩子們「走進」森林裡。當聽到最後一棵樹消失時,原本興致勃勃的孩子們漸漸沉默了。

幸好有人想再看見森林,撒下種子,大家瞧瞧,樹苗長大了!」隨著Titania的講述,小朋友們輕輕拉動繪本的機關,看著各種小樹苗緩緩升起,開心地笑了。

Titania通過這個繪本故事告訴小朋友們,全世界被砍伐的森林面積,相當於5億多個標準足球場,而樹懶等野生動物也頻臨絕種。精美的圖片、生動的講述,讓保護森林的意識潛移默化地在孩子心中萌芽,這比硬生生的課本灌輸有力得多。

在給孩子們講繪本故事時,媽媽們不僅不要求小朋友必須坐著聽,還提醒其他家長,不要擔心小孩聽不懂而一直在他們耳邊說話。

這也正是「百好繪本士多」和外面playgroup親子活動所不同的地方,playgroup學費比較高而且形式單一,家長也期望孩子們能夠每節課都有所收穫。

但在屯門藍地,他們的心態就完全不同了:「百好的親子活動,提倡不只是單向參與,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帶動,而家長本身也再一次感受童年。

還記得開篇中孩子們的踴躍討論嗎?那是綠腳丫創辦人柯佳列在給孩子們上「繪本哲思課」。不同於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在這裡孩子們可以自由發揮。

柯佳列會給孩子們講繪本故事《如果我是市長》,以家庭為出發點,再到學校,引至社會,探討兒童可不可以自治。

打架就一定是負面的嗎?見義勇為而動手,又算不算打架?柯佳列希望能通過探討培養孩子們的批判思考能力,讓他們明白到不能從單方面看待事情,而是要想想,大人講的是不是就一定正確:「孩子也有發聲的權利,他們現在就是公民,不是未來公民。

每一期讀書會,都有不同的主題,從而引導孩子認識不同的社會議題。結束後,孩子們就在士多裡盡情自由玩樂,堆城堡、推玩具車……

以音樂為主題的繪本活動,家長們請來兩位音樂家哥哥,給孩子們義務演奏大提琴和小提琴。聽完音樂,孩子們跟著腦洞大開,用羽毛、棉球等裝飾自己用紙皮做的「小提琴」。

對這些基層孩子來說,音樂廳裡幾百上千的演奏會他們幾乎很少能機會欣賞,而且讓他們一聲不響地坐上兩三個小時也不太現實。

而經典廣東話兒歌音樂會,更是從講故事和小朋友的生活經驗出發,引領孩子們進入不同時期的廣東話兒歌的精彩世界,傳承粵語童謠文化

士多裡的演奏會,反而更符合孩子們的天性,就如在Titania所說:「小朋友純粹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下享受音樂,用眼睛觀察,耳朵細聽,這樣的體驗才立體。

每個月「百記繪本士多」都設立「桌遊日」,父母帶著桌上遊戲來到士多裡和其他人分享,先介紹遊戲,再交換玩。

眼看士多恢復了往日的生氣,Titania更是信心滿滿地說:「以前士多、涼茶鋪等地方,是社區聚焦點,大家都喜歡在這裡聊天,建立人際關係,現在城市的發展反而讓彼此關係疏離,我們很想讓這裡像社區中心似的,令街坊變得如往日般親密。

現在,Helen五歲的女兒更是不時跑到對面找小朋友:「Nana,過來玩吧!」

每一次活動開始前,家長都會提前帶孩子來,一起幫忙準備、布置場地,結束後,孩子們都會主動收拾好玩具,將繪本放好,甚至還懂得將吃完的果皮放進廚餘回收箱裡

「百記繪本士多」的活動多種多樣,而家長們,也在這裡和小朋友們一同成長。

用商家辦完活動捐出的上萬個波波,淹沒整個士多,讓小孩盡情地在這片色彩斑斕的海洋裡浮沉暢遊。

通過「碎念工房」等工作坊,將日常瑣碎的廢物變成美美的東西,回饋社區。

比如聖誕前夕,他們就利用從天水圍撿來的木頭做小樹人,孩子們製作的兩個小樹人,一個帶回家送給最愛的人,另一個則會讓它回歸到原本撿拾的地方,讓更多人關注香港綠化,並將讓這份溫暖的喜悅傳遞給更多人。

而回收的木頭,還可以打造成「街坊漂書車」,讓圖書更好地共享。

有的活動更是鼓勵孩子走出士多,滿大街找紅色的東西體味新年氣息,或指引他們畫下自己眼中的社區地圖。

「百記繪本士多」每逢二、三、五,士多都會舉辦寶寶讀書會,而周末則會不定期舉辦音樂會、棋會和工作坊等。每場活動,會象徵性地收取10-50港幣的費用,用來支持士多的日常運營。

分享故事、食物,體味自然,學習美感,一場場活動或工作坊,讓孩子們以豐富多彩的方式看世界。而家長們也在一次次陪伴中,找回了往日濃濃的街坊情

如今,不僅僅是屯門,連元朗、天水圍等地的家長帶著孩子慕名而來當義工,做活動。

在Helen看來,希望透過繪本士多,透過繪本作媒介,能將養分給予孩子,讓生活正面一點,友愛一些。

就像一位士多義工所說:「我們常說,我們服務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我們參與得越多,收穫就越大。我們還在親子共樂的同時,嘗試如何帶出一點點社會價值。

相關焦點

  • 南通崇川:「鄰裡+」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於從文 攝北濠東村社區「90後」黨委書記肖瀟說,是鄰裡制度讓城市裡的老百姓找回了久違的「鄰裡情」,找到了家的感覺。鄰裡,延伸基層社區治理的觸角肖瀟所說的「鄰裡」不僅是樓上樓下左鄰右舍的「群體代稱」,更是崇川首創的基層自治的「最小單位」。
  • 亞馬遜停止提供Prime Pantry送貨服務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月8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亞馬遜近日宣布已停止提供其雜貨和家庭必需品送貨服務Prime Pantry。  2014年,亞馬遜推出Prime Pantry項目,主要運送體積大且運費高的耐儲藏雜貨(包括食品、零食、清潔產品等)。
  • 基層智慧在閃光 50件鮮活案例集中展示上海社會治理創新亮點
    為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上海各部門各單位在決勝全面小康、疫情防控、「兩張網」建設等過程中的創新成果,在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中共上海市社會工作委員會)、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的指導下,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網連續三年組織開展「中國(上海)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案例徵集活動」。
  • 精緻雜貨 繽紛生活!2021寧波雜貨展將於3月17日精彩亮相
    2021寧波國際雜貨展將於3月17-19日在寧波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作為國內首個以「雜貨」命名的展覽會,寧波雜貨展和第18屆寧波文具展同期舉辦,總面積達到51700平方米。寧波國際雜貨展:搭起製造企業展示、溝通、貿易的橋梁寧波雜貨展是致力於為家居用品、禮品雜貨行業供應商尋求外貿出口及批量訂貨的B2B貿易展覽會,定位精準,優勢突出,正在「以專業之力,助企業向好向強發展。」1、為外貿製造企業對接渠道,更多訂單精準匹配寧波雜貨展具有以寧波為中心的外貿資源優勢,主辦方有近二十年專業展覽經驗,積累了龐大的海內外買家數據。
  • V社:不只是小黃油 不違法不抄襲任何遊戲都能上架Steam
    今日上午,Valve發表了一篇博客《Who get to be on the steam store?》,對之前沸沸揚揚的「小黃油下架」事件做出了回應。這個消息引起了大量開發者和玩家的關注和抗議,多家廠商表示V社如果要下架這些遊戲,它們將會選擇離開Steam。而當時推特上已經有數個國外數字遊戲平臺表示他們會為這些受影響的遊戲和開發者提供新的遊戲平臺,再輔以大量玩家的聯名抗議,給V社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
  • 【世界城市日】2020《上海手冊年度報告》全球首發,20個全球案例入選
    它以「提升社區和城市品質」為主題,遴選了20個生動翔實的全球案例,闡釋了社區和城市對人類生活的價值。向鄰居開放小院,並多次舉辦社區導賞和鄰裡交流活動,原本陌生的鄰居因此有了認識交往的機會。又因同屬SEEDING社群,張永梅得以結識居住在同一社區的一對建築師夫婦,他們商議著邀請鄰居一起動手改善小院前的公共綠地。
  • 海爾願景—創物聯網時代新增長引擎-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
    除了海爾洗衣機和乾衣護理機組合,還有智能晾衣架、智能洗鞋機、洗衣凝珠、洗衣液等相關生態方的產品,其中不乏晾霸、博洛尼、箭牌等行業頭部品牌產品。今年5月份,海爾衣聯網又啟動了"一天改造一個陽臺"的智慧陽臺場景計劃,整合迪卡儂、晾霸、箭牌等等資源方一起,通過提供基礎施工、全屋定製、家具和家電的全套打包服務,最快只需1天就能換新一個智慧陽臺。
  • 「現代鄰裡中心」迎來100周年,你有沒有鄰裡生活?
    打造鄰裡中心是當今國際城市建設的潮流。鄰裡中心是指社區中集合了多種生活服務設施的綜合性場所,為居民提供商業、社交、醫療、教育等一攬子服務。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社區(Complete Community)應當有積極的地區感(Sense of Place)。
  • 海光芯創CEO胡朝陽:高速光電子集成IDM平臺 為新基建提供產品支撐
    ,包括SiOB、PIC、OEIC、SiPho等平臺以及海光芯創打造高速光電子集成IDM平臺,實現在光通信行業的應用價值。其中,晶片級評估能力涵蓋了光晶片老化、光晶片測試、光晶片可靠性分析、光晶片失效分析等;在設計與仿真方面,新平臺具備了光學設計與仿真、器件級3D-strcture高頻設計與仿真、高頻電路和信號完整性設計等能力;在工藝平臺方面,新平臺部署了可批量生產的自動化工藝機臺,可完成高精度、高可靠性和Die Bonding、Wire bonding和光耦合工序。
  • 亞馬遜停止提供Prime Pantry送貨服務 優化用戶體驗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月8日消息,據外媒報導,亞馬遜近日宣布已停止提供其雜貨和家庭必需品送貨服務Prime Pantry。2014年,亞馬遜推出Prime Pantry項目,主要運送體積大且運費高的耐儲藏雜貨(包括食品、零食、清潔產品等)。
  • 安貞街道有15位「鄰裡規劃師」,讓自己的老舊小區設計的更美
    今年,安貞街道聘用了15位「鄰裡規劃師」,與第三方組織、社工共同參與老舊小區改造。他們既是家住安貞的居民,又擁有規劃、景觀、園林等方面的專業背景,有的還是建築設計界的大咖。幾個月來,鄰裡規劃師們問需求、摸底細、提倡議、定方案,如今已有裕民路6號院、安貞西裡口袋公園等20餘個項目完工。
  • 適應新環境 零售商的「基因改造」浪潮
    或者說,基因論最大的問題,是否定了基因可以被改造這個事實。尤其在瞬息萬變的今天,企業們被倒逼不斷進行自我改造,9年前對那些相對遲緩的企業們的論斷已經不適合當今環境。作為新消費領域長期的觀察者,「螳螂財經」更關注「基因論」對現在如火如荼的零售變革浪潮影響幾何?是否有參考價值?
  • 【酒店改造項目】首厚·大家設計案例展示——功能轉換與流線如何...
    然而目前全國註冊登記的養老機構只有2.9萬個,各類養老機構提供的床位數總計約714.2萬張,相較於到2020年達到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5-45張的目標,缺口依然很大。既有酒店改造為養老設施的優勢主要在於可有效緩解我國嚴峻的養老問題,而且可以延長建築的使用壽命,對實現社會閒置資源的價值重塑和建築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曾經沒落的南投老茶廠,藉助文創轉型,大搞有機茶重獲新生!
    而在臺灣「9·21」大地震後,臺灣農林公司整建老茶廠,改名「日月老茶廠」,這使得老茶廠重獲新生。老茶廠的發展軌跡鼎盛時期是臺灣的茶葉生產基地。在隨著產業沒落的同時,結合時代新的需求變化,尋找到了新的發展突破口,賦予傳統行業新的元素。
  • 一部電影帶來的溫情 融創鄰裡暖冬行動
    如果這些人都是你的鄰居,那一部電影更有助於傳遞鄰裡間的溫情。     12月16日,融創2017鄰裡計劃重慶站,《奇門遁甲》專享觀影會順利舉行,這是一場甜蜜溫暖的觀影活動。透過影片,融創業主可以面對面進行交流互動,用愛與陪伴凝聚冬日暖情。
  • 和諧鄰裡節走進海興社區 暖心社區展現耕讀文化
    本場活動由市委文明辦等單位主辦,廈門晚報社、海滄區委文明辦、海滄區海滄街道共同承辦,海滄街道海興社區、海興社區書院協辦。  傳頌老黨員模範故事 小學生詩朗誦感動居民  在海滄的社區裡到處活躍著熱心的志願者,他們熱心公益的故事被居民口口相傳,甚至改編成詩歌、舞蹈等。
  • 中山街道生活日記——「樂居中山」小小睦鄰點,濃濃鄰裡情
    為了讓更多的老年人從家裡走出來,跟更多的人交流,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了架起政府與居民、居民與居委會、居民與居民之間溝通的橋梁,方西社區開設了花藝情、雲間情、空竹情三個睦鄰點,帶動社區老年居民共同進步,共享美好生活。
  • 共建互助互愛,鄰裡和諧社區
    因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現場只邀請了10多名社區居民代表參與活動。然後,來自掛點新元社區的肇慶市紀委監委黨員志願者王燕,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社區參與防疫工作的鄰裡和諧故事,她圍繞「鄰裡互助 和諧共處」為主題,分別向參與活動的人員闡述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鄰裡互助的實例,用真實事例解讀社會主義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給大家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同時還向社區居民詮釋了鄰裡相處之道,宣傳引導大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 亞馬遜關閉其早期在線雜貨項目Prime Pantry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月8日早間消息,據報導,亞馬遜近日已經關閉其雜貨和家庭必需品送貨項目Prime Pantry,這項服務是這家在線巨頭進軍食品網售領域的早期嘗試之一。Prime Pantry項目於2014年推出,可讓消費者購買那些體積龐大、運費高昂的耐儲藏雜貨產品(包括食品、零食、清潔產品等),這些產品將裝在一個大箱子中進行運送。最初,這項服務只提供給Prime免費送貨計劃的成員,後來亞馬遜在2018年增加了每月5美元的該項服務訂購選擇。亞馬遜發言人說,那些仍在支付月費的消費者已在去年12月收到了服務關閉通知,並獲得退款。
  • 53個項目籤約 「三社聯動」成社區治理新魔方
    3月27日,長沙雨花區東塘街道舉行首屆「三社聯動」社區服務供需對接會。紅網時刻長沙3月27日訊(記者 胡芳 通訊員 彭佳玉)如何強化社區治理,實現「三社聯動」?為全面打通供需匹配障礙,3月27日,長沙雨花區東塘街道舉行首屆「三社聯動」社區服務供需對接會。本次對接會吸引了街道10個社區、17家社會組織(社工機構)參與,現場有53個項目成功籤約,項目涉及養老、助殘、環保等領域。雨花區推行「一街一創、一社一品」,在社區中探索「三社聯動」機制,形成較為系統全面的分類治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