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與嶺南文化是什麼?了解一下吧

2020-11-28 李中財說文史

大家一定都知道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觀念中,南嶺一直是沒有北嶺重要的。這主要是因為北邊的秦嶺不但自然的將長江與黃河分開,而且還將中原及北方地區與西南地區明顯的區別開來。而歷史上西南地區的巴蜀族及南蠻各族,向來都是不好惹又不安分的民族。所以北嶺秦嶺又是作為中原地區及北方民族天然屏障的存在,其免受南蠻各民族侵擾的重要性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而嶺南歷史上主要居住的就是百越人,百越人歷史上從來都沒有翻起太大的波浪,它在北方及中原地區的人眼裡,從來就是不值一提,更談不上有什麼威脅之說。客觀講這也是南嶺五嶺的客觀地理條件決定了的。熟悉五嶺地形的人都知道:中原及北方地區的人們是可以輕而易舉的通過五嶺到達嶺南廣大地區的,而嶺南廣大地區的人們要想翻過五嶺進入長江流域及中原北方地區卻十分不易。也就是說南嶺五嶺相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本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

這也是為什麼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要繞道東北,先在東三省建立侵華大本營再圖全中國了。因為它如果直接跨海在嶺南地區登陸是沒有任何辦法佔住腳的,只能敗亡的更快。這樣的常識日本扶桑人肯定有。況且日本扶桑人在嶺南地區不斷活動的歷史至少有數百年歷史了,都一直都是從沒有成功的先例,就是小範圍的成功都沒有。其實也怪日本人自己不好好想一下,歷史上嶺南地區原本就是百越族人居住的天下。但是近一兩千年來,百越族人面對中原及北方民族不斷進入嶺南地區簡直是亳無任何阻止的辦法。沒辦法的辦法就是自己不斷南遷西遷,最終到了今天的越南所在的北部灣地區生存。這是歷史的必然誰都沒辦法改變,難道你小小的日本扶桑人就能改變?

其實我們現在說南嶺聽起來真的有點彆扭,因為聽說關於嶺南的實在太多了,現在很少有人說起南嶺了。在此你是不是想說南嶺嶺南難道不是一樣的嘛?這個不用說肯定不是一樣的,雖然只是兩個字的排列順序之差,但南嶺與嶺南是指兩個相鄰但是是有完全不同的地區地域概念。而且目前來說一片地方富有大多發達,而另一片地方還是依然荒蕪貧瘠不說,也許還永無出頭之日。

其中的南嶺得名於地處我們國家的南方地區,它是指湘桂之間的越城嶺、都龐嶺與萌渚嶺,以及湘南的騎田嶺和贛粵間的大庾嶺五嶺的總稱,它們因橫亙在湖南、兩廣及江西之間而史稱南嶺。也就是說南嶺是指以上五嶺所在的山區地區。而嶺南則是指這五嶺以南的廣大地區,嚴格來說嶺南所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但是現在提及到嶺南一詞,可能都是特指廣東、廣西和海南三省區及香港和澳門,其中江西和湖南部分位於五嶺以南的縣市則並不包括在內。

這與這些縣市本身受嶺南文化波及影響有限有關。嶺南地區的地域文化主要就是海洋文化,近40餘年來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給了嶺南這種海洋文化足夠的發展空間和廣度,所以現在的嶺南廣大地區基本都是富有的,或者正在富有的路上。而南嶺五嶺山區地區要想富有基本不可能,但是通過合理的利用發展,人們小康目標的實現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是南嶺五嶺地域文化決定了的。你一定要問南嶺五嶺的地域文化又是什麼?這個當然是我們國家南部的天然屏障,這個文化目的目標任何時候肯定都不能改變,更不能在該地區過渡開發去破壞它。

你一定要說現代戰爭任何天然屏障都無法阻擋原子核武器的一毀滅性打擊。但是你別忘了,你就算將一切該摧毀的目標都移為平地了,而這些平地終歸還是需要人親自登陸來佔領的。而這天然屏障的存在,可以說能大大的阻止或減緩其實際佔領,甚至還有很大可能將來犯的強敵,永遠的阻擋在嶺南以來。而嶺南以來毫無天險可拒,這就使將來可能的來犯之敵毫無立足之地,只能像歷史上的列強一樣灰溜溜的走了。所以無論從哪方面,南嶺五嶺文化的根基是萬不可動搖的,南嶺五嶺地區只能在保持文化根基的同時,本著合理利用有限開發的角度,盡力促使本地區全民達小康,至於十分的富有,大家就別指望了,畢竟國家以及整個中華民族的安全利益,肯定是高於一切的。你說是不是?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南嶺之魂:承載太多歷史和文化的三條古道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南嶺五嶺作為天然屏障, 阻礙了嶺南地區與中原的交通與經濟聯繫,使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遠不及中原地區,嶺南也因此被人稱為「蠻夷之地」。關於五嶺的險峻,從19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新體中國地理》中可讀到:「南嶺山脈蔓延數幹裡,隨地異名......南北交通,非限於曲似羊腸之河道,即為崎嶇升降之山路,其艱難險阻,蓋可想見。」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漸在嶺間開闢了通道,嶺北與嶺南的交往才頻繁起來。
  • 廣東這條古道穿越南嶺,曾是海陸絲綢之路,但修建竟是為了……
    五嶺逶迤騰細浪,在具有浪漫氣質的革命家看來,橫空出世的南嶺,不過是幾朵小小的浪花罷了。五個山巒集團,五段大地上的障礙,然而又是五條溝通與交流的孔道,這就是南嶺的奇異。自遠古起,無論帝王的意志還是自然的險峻,都無法阻止人類交流與溝通的強烈願望。南嶺,又稱「五嶺」,橫亙於湘粵之間。五嶺之一的騎田嶺,古稱「騎田嶺道」,是古代嶺南北上中原的「五嶺道」之一。騎田嶺南接廣東的路段西京路,後人稱「西京古道」。
  • 還不是因為南嶺!
    那麼,為啥冷空氣一到廣東南部就撲街了呢原來,是因為——南嶺南嶺地區跨越湖南、江西、廣西、廣東四省區東西連綿山脈近1400公裡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南嶺古稱五嶺從古籍中考證凡屬五嶺以南,即為嶺南地區這片南方的山嶺雖然沒有大西北的天山
  • 南嶺:層林盡染秋色斑斕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是廣東最大的原始森林所在地,位於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與湖南省交界地帶。南嶺山脈連綿萬裡,任你從哪方進入,都是一片旖旎景色。國慶時節,這裡已是秋色斑斕,涼意蔓延。  五彩原始森林裡秋水盈盈  驅車到公園內小黃山景區,觸目可見的就是層次分明,五顏六色的彩色森林,一下就讓人明白到物種豐富的原始森林和色彩單調的綠色次生林之差別。曾是一樹白花的野荔枝,已是碩果纍纍,散發出誘人的清香。有「廣東第一松」之稱的華南五針松,開始泛藍,在秋陽的照射下,舒展著其好客的臂膀,笑迎各方遊客,其又稱「廣東迎客松」。
  • 南嶺孔道:兩千年前的「高速路」
    橫亙江西、湖南、廣西、廣東四省之間的南嶺,如同一道巨大的天然屏障,分割了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也是區別江南丘陵與兩廣丘陵的地理因素。 南嶺雖然是一條長達1600公裡的山脈,但並不是一道連續的山體,山嶺之間自然形成的峽谷、隘口便成為嶺南、嶺北人民來往的天然徑道。
  • 南嶺:古道之下,群峰之上
    其中,秦始皇命屠睢率大軍兵分五路,從關中深入嶺南。在擊敗了土著的百越諸部後,建立了南海、桂林和象郡。這是中央王朝勢力第一次遠及兩廣。然而,秦王朝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不久,隨著摧枯拉朽的農民起義,秦朝二世而亡。此時,屠睢手下將領趙佗繼任囂之後,出任南海郡尉。南嶺的存在,不僅使嶺南免於被內地兵火殃及池魚,也讓趙佗看到了割據而王的可能。
  • 佛山「嶺南天地」,名門貴族的聚集地,是《極限挑戰》取景地之一
    摘要:我想所有的佛山都聽過,佛山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很繁榮,同時,這種豐富的「魚米之鄉」一直是嶺南文化的代表之一,而且,在佛山境內也有很多古老的建築,例如,今天提到的嶺南天地。嶺南天地位於佛山市禪城區祖廟東華的中心地帶,嶺南天地見證了明末清初的佛山商業的繁榮,其中也有很多建築類型,也有歐洲風格的洋房,另外,還有傳統形式的嶺南住宅,住在其中的人的身份也很高,在清代時代,嶺南天地聚集了很多名家和商人,很多學士搬到這裡後,在這裡的住宅裡建造了新的建築。
  • 丹霞地貌是什麼?丹霞地貌命名地了解一下!
    它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意義不一般,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窗欞式丹霞什麼是丹霞地貌?什麼是丹霞地貌呢?丹霞地貌自提出以來,其定義始終充滿爭論。但無論分歧多麼大,人們對丹霞地貌的形態和顏色卻達成了共識。丹霞山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南嶺山脈南麓的一個構造盆地,稱為丹霞盆地,約1億年前形成。盆地內長達數千萬年的沉積,形成了厚達3700米的紅色巖層,其上部便是1300米厚的堅硬砂礫巖,也就是馮景蘭教授所稱的丹霞組。丹霞山的群峰、石柱,就發育於這套巖層。由於當時地球的環境高溫、乾燥,因此沉積物被氧化成紅色。
  • 從聚合到整合:南嶺走廊的民族交融發展
    南嶺走廊作為溝通嶺南地區和中原地區的民族走廊,是歷史上兩大區域各民族人口、經濟、文化互動的傳統通道。與其他走廊相比,南嶺走廊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分布最廣、自然環境較為優越的地區。這裡既生活著壯侗語族的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也分布著苗瑤語族的苗族、瑤族、畲族等。從民族遷徙的視角觀察,這裡還曾是漢族、回族、滿族、彝族、仡佬族等民族南下、北上的通衢要道。
  • 魔術師走進廣州永慶坊 創新演繹嶺南文化
    ,把嶺南文化與魔術糅合在一起,讓市民可以更好地體會歷史文化街區內極具嶺南傳統文化內涵和非遺手藝的「粵味」。  本次活動由廣州荔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辦,荔灣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荔灣區文化商旅發展中心、多寶街道辦事處協辦,活動旨在通過互動式體驗,充分展現荔灣在嶺南文化上的保護和活化,讓大眾能夠走進歷史文化街區,認識嶺南文化。
  • 用時尚魔術「打開」嶺南文化
    &nbsp&nbsp&nbsp&nbsp28日,西關正當潮——嶺南文化之「粵趣魔坊」活動在廣州永慶大街、鄉愁廣場、荔枝灣湧邊以及古樹廣場舉行(上圖),把嶺南文化與魔術糅合,讓市民遊客以別樣方式體會歷史文化街區內極具嶺南傳統文化內涵和非遺手藝的「粵味」。
  • 理論升華是嶺南文化研究的立身之本
    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先行一步的廣東迅速崛起,令嶺南文化為世人矚目的話,那麼近年再掀高潮的嶺南文化熱實是對廣東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新的文化自覺與選擇。文化自覺是一種對文化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深刻思考、廣闊境界和執著追求。
  • 科普視頻·國家公園丨走進廣東南嶺:一座博物館,一部南嶺史
    一座博物館,一部南嶺史▲博物館,濃縮南嶺精華在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一座白牆紅柱的小樓在重山掩映下格外顯眼,這裡就是剛剛布展完成的南嶺博物館。館中展示著粵北生態研究的豐碩成果、保護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西京古驛道悠久的歷史和瑤族群眾獨特的文化,這裡不僅引來了許多遊人,也是中小學生開展自然教育的寶貴課堂。植物展廳中陳列著形態各異的種子,它們有的通過風傳播,有的依賴動物攜帶,播撒在南嶺的土地上。
  • 究竟什麼樣的冷空氣才能翻過南嶺?
    中國天氣網訊 「翻過秦嶺的冷空氣不算強,能翻過南嶺的才算真的強。」長途跋涉到達南嶺還要「爬山」,究竟要多強的冷空氣才能翻過南嶺?目前有冷空氣正在努力翻山,前鋒已越過南嶺影響廣東,此次冷空氣將推動廣東省的入秋進程。
  • 宗族、族群意識是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
    每到清明,嶺南地區回鄉祭祖的人要比春節假期回來的人還多,甚至一些遠在海外的人也會懷著對故人的無限懷念之情,千裡迢迢地往回趕。  清明,不僅是對逝者的思念,更是情感的延續與傳遞。又值清明時分,記者走進極具地域特色的嶺南地區清明祭祖。  「宗族、族群意識是嶺南文化的一個重要元素,具有世襲性強、穩定性高、凝聚力旺等特質。」
  • 嶺南地區是如何形成的,南越國的前身,其實就是嶺南地區的雛形!
    中國百越部族: 談到中國古代的嶺南地區、嶺南地區的鄒形、嶺南地區的起源,就應該先談一下古代中國的「百越部族」和「百越地區」。其實所謂的 "百越",並不是「百越族」,而是「百越部族」。即「百越」是一個統稱、泛稱,而不是一個單獨稱謂,是先秦時期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多如牛毛的各個部族的統稱,謂之為「百越」。
  • 領讀者盛慧:走讀嶺南 ——粵港澳大灣區古村落文化尋根
    2020年領讀者邀請到佛山市藝術創作院副院長盛慧,帶您走進嶺南的古村落,探索嶺南傳統文化之美。領讀題目:走讀嶺南——粵港澳大灣區古村落文化尋根時間:2020年12月5日上午10:00地點:佛山市圖書館一樓報告廳主講嘉賓:盛慧盛慧,男。
  • 廣東十分低調的縣城,位於神秘的北回歸線上,還是嶺南文化發源地
    我國也有這樣的城市,那麼,這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呢,它就是嶺南地域土著文化的發祥地,封開縣,這個縣城位於廣東省境內,從方位和文化方面來看,實在是太不起眼了。封開縣是「西江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珠三角地區」和大西南的交匯處,這座城市曾經是嶺南與中原地區的交匯點,在漢朝時已經作為該地區的首府,佔有非常高的地位,這個縣城所在的區域,屬於山地丘陵區,東邊是高山,西邊是丘陵,裡面比較低,整體的回歸線經過街道,陽光充足,氣候溫暖,冬短夏長,降水量多,這裡的礦床非常豐富。
  • 廣東「最低調」縣城,位於北回歸線上,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源地
    廣東「最低調」縣城,位於北回歸線上,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源地 我國也有位於北回歸線上的領土,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座位於北回歸線上的縣城,是嶺南土著文化的發源地,它就是封開縣
  • 廣東南嶺要建生態旅遊公路
    全長約626公裡,連通89個特色景點新快報訊 記者許力夫報導 為促進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日前,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印發《廣東南嶺生態旅遊公路規劃(2020—2035年)》(下稱《規劃》),作為廣東南嶺生態旅遊公路建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規劃期限為2020年至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