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都知道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文化觀念中,南嶺一直是沒有北嶺重要的。這主要是因為北邊的秦嶺不但自然的將長江與黃河分開,而且還將中原及北方地區與西南地區明顯的區別開來。而歷史上西南地區的巴蜀族及南蠻各族,向來都是不好惹又不安分的民族。所以北嶺秦嶺又是作為中原地區及北方民族天然屏障的存在,其免受南蠻各民族侵擾的重要性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而嶺南歷史上主要居住的就是百越人,百越人歷史上從來都沒有翻起太大的波浪,它在北方及中原地區的人眼裡,從來就是不值一提,更談不上有什麼威脅之說。客觀講這也是南嶺五嶺的客觀地理條件決定了的。熟悉五嶺地形的人都知道:中原及北方地區的人們是可以輕而易舉的通過五嶺到達嶺南廣大地區的,而嶺南廣大地區的人們要想翻過五嶺進入長江流域及中原北方地區卻十分不易。也就是說南嶺五嶺相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本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天然屏障。
這也是為什麼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要繞道東北,先在東三省建立侵華大本營再圖全中國了。因為它如果直接跨海在嶺南地區登陸是沒有任何辦法佔住腳的,只能敗亡的更快。這樣的常識日本扶桑人肯定有。況且日本扶桑人在嶺南地區不斷活動的歷史至少有數百年歷史了,都一直都是從沒有成功的先例,就是小範圍的成功都沒有。其實也怪日本人自己不好好想一下,歷史上嶺南地區原本就是百越族人居住的天下。但是近一兩千年來,百越族人面對中原及北方民族不斷進入嶺南地區簡直是亳無任何阻止的辦法。沒辦法的辦法就是自己不斷南遷西遷,最終到了今天的越南所在的北部灣地區生存。這是歷史的必然誰都沒辦法改變,難道你小小的日本扶桑人就能改變?
其實我們現在說南嶺聽起來真的有點彆扭,因為聽說關於嶺南的實在太多了,現在很少有人說起南嶺了。在此你是不是想說南嶺嶺南難道不是一樣的嘛?這個不用說肯定不是一樣的,雖然只是兩個字的排列順序之差,但南嶺與嶺南是指兩個相鄰但是是有完全不同的地區地域概念。而且目前來說一片地方富有大多發達,而另一片地方還是依然荒蕪貧瘠不說,也許還永無出頭之日。
其中的南嶺得名於地處我們國家的南方地區,它是指湘桂之間的越城嶺、都龐嶺與萌渚嶺,以及湘南的騎田嶺和贛粵間的大庾嶺五嶺的總稱,它們因橫亙在湖南、兩廣及江西之間而史稱南嶺。也就是說南嶺是指以上五嶺所在的山區地區。而嶺南則是指這五嶺以南的廣大地區,嚴格來說嶺南所指中國南方的五嶺之南的地區,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全境,以及湖南及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區。但是現在提及到嶺南一詞,可能都是特指廣東、廣西和海南三省區及香港和澳門,其中江西和湖南部分位於五嶺以南的縣市則並不包括在內。
這與這些縣市本身受嶺南文化波及影響有限有關。嶺南地區的地域文化主要就是海洋文化,近40餘年來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給了嶺南這種海洋文化足夠的發展空間和廣度,所以現在的嶺南廣大地區基本都是富有的,或者正在富有的路上。而南嶺五嶺山區地區要想富有基本不可能,但是通過合理的利用發展,人們小康目標的實現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是南嶺五嶺地域文化決定了的。你一定要問南嶺五嶺的地域文化又是什麼?這個當然是我們國家南部的天然屏障,這個文化目的目標任何時候肯定都不能改變,更不能在該地區過渡開發去破壞它。
你一定要說現代戰爭任何天然屏障都無法阻擋原子核武器的一毀滅性打擊。但是你別忘了,你就算將一切該摧毀的目標都移為平地了,而這些平地終歸還是需要人親自登陸來佔領的。而這天然屏障的存在,可以說能大大的阻止或減緩其實際佔領,甚至還有很大可能將來犯的強敵,永遠的阻擋在嶺南以來。而嶺南以來毫無天險可拒,這就使將來可能的來犯之敵毫無立足之地,只能像歷史上的列強一樣灰溜溜的走了。所以無論從哪方面,南嶺五嶺文化的根基是萬不可動搖的,南嶺五嶺地區只能在保持文化根基的同時,本著合理利用有限開發的角度,盡力促使本地區全民達小康,至於十分的富有,大家就別指望了,畢竟國家以及整個中華民族的安全利益,肯定是高於一切的。你說是不是?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