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美軍成功研發病毒快篩

2021-02-15 憑海觀潮A

美軍成功研發阻斷無症狀者傳播快篩。

我們繼續說說美國疫情,除了昨天瑞德西韋引發刷屏外(點擊閱讀:瑞德西韋獲得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今天還有個新消息。

我們都知道新冠病毒有很強的傳播性,特別是其在發病前5天都具有傳染性,這讓人們對它防不勝防。

屬美國軍方的一群科學家成功開發新病毒快篩,能迅速檢測出24小時內已感染但未具傳播性的染疫者,阻截他們對外擴散的機會,研究成果稱準確度達95%以上,預料新技術在5月下旬開始投入使用。

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生物科學家研發一種全新篩檢技術,透過血液分析找出初期染疫者,並將偵測病毒的效能縮小至24小時,意指假若有人感染病毒,在尚未出現病徵前的空窗期24小時內便能被透過檢測發現,並迅速隔離,防堵將病毒傳播的機會

此外,《衛報》也指出,新型肺炎普遍被認為入侵人體5天後才會出現病徵,然而這段時間已具傳播能力。

Darpa項目負責人林根森(Brad Ringeisen)表示,這種技術填補了全球診斷病毒的空窗,絕對會改變目前篩檢的遊戲規則,這項技術已提交至美國食品暨藥品管理局(FDA),預計一周內將可公布緊急批准,預計本月下旬正式使用。


林根森表示這種技術可以加強政府篩檢及追蹤病毒能力,但強調必須等到FDA許可後才能使用到時便能確實知道究竟新技術能多早篩檢出病毒。

準確度95%以上

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旗下設生物研究部門,原為研究細菌或化學戰中毒的生化防護研究。然而隨著新冠疫情爆發,研究所即時轉移研究病毒快篩。紐約西奈山醫院教授海芬(Stuart Sealfon)指出這種快篩原理,是檢測當人體受到病毒入侵時,所產生的對抗反應,「由於人體感染病毒後會立即產生免疫反應(immune response),故比傳統的鼻拭測試尋找病毒的方法可更快獲得結果」。

另一位Darpa科學家範吉森(Eric Van Gieson)表示,技術是檢測RNA病毒(冠狀病毒屬RNA病毒)在人體的反應,觀察血液中是否出現RNA病毒免疫反應的回饋(messenger RNA,mRNA),以了解人體是否正在抵抗病毒,準確度達95%以上。



目前醫護篩檢的方法之一,是利用一支長棉棒,伸進檢測者的鼻腔深處中抹取分泌物,除了令檢測者感到十分不適外,若染疫者體內病毒不足,或病毒尚未感染上呼吸道,將導致沒法檢測從而出現「假陰性」的結果。範吉森表示,血液樣本相對鼻拭抹取更難收集,但卻是更可靠。

美國政府早前表示,不排除疫情會有二次爆發的可能性,故Darpa科學家一直努力研究,以趕及在可能爆發前應用此技術。範吉森表指出,若技術正式應用,美國有能力從5月起每日進行10多萬次篩檢,並有潛力推至每日檢測100萬次。

研究成果未來將會向公眾發表,讓其他國家科學家參考使用此技術。

快速篩檢除了讓醫護找出染疫者,阻截無症狀患者傳播病毒,同時亦免去那些沒有受感染卻要進行隔離的人士呆在家中浪費時間,數天內便能返回工作崗位。

加州生技公司流達公司(Fluidigm)執行長林斯韋特(Chris Linthwaite)表示,隨著進行更多病毒測試,可以加快人們重新上班。

相關焦點

  • 美研發快篩 染疫24小時能辨識
    隸屬美國軍方的一群科學家成功開發新病毒快篩,能迅速檢測出24小時內已感染但未具傳播性的染疫者,阻截他們對外擴散的機會,研究成果稱準確度達95%以上,預料新技術在5月下旬開始投入使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的生物科學家研發全新篩檢技術,透過血液分析找出初期染疫者,並將偵測病毒的效能縮小至24小時,意指假若有人感染病毒,在尚未出現病徵前的空窗期24小時內便能被透過檢測發現,並迅速隔離,防堵將病毒傳播的機會。英國《衛報》報導,新型肺炎普遍被認為入侵人體5天後才會出現病徵,然而這段時間已具傳播能力。
  • 加速15倍,中研院成功開發新冠快篩只要15分鐘
    中央研究院3月8日宣布,成功研發出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快篩試劑,主要是這個檢測抗體「六親不認、只辨識新冠病毒」,比照流感快篩,能將檢測時間從目前的核酸檢驗方式大約需要4個小時,縮短至15~20分鐘。若能如期在3~4個月內量產,將可快速提升檢疫需求。Facebook文中提到,基因體中心研究員楊安綏帶領團隊,針對新冠病毒核蛋白(N protein)抗體試驗。
  • 臺灣交大發表全球獨創的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
    打開APP 臺灣交大發表全球獨創的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 微流控 發表於 2020-11-16 17:39:22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確診人數突破4千萬,眼下新疫苗開發尚在途中,第二波疫情可能捲土重來,大家對疫情敏感度神經緊繃,連每年例行施打的流感疫苗都造成缺貨局面。
  • 重大突破!澳洲成功人工培育出首例新冠病毒!
    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家生物醫療實驗室在今天上午成功人工培育出新冠病毒澳大利亞是除中國外,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成功人工培育出該致命病毒的國家。這意味著,澳洲科學家團隊可以在短期內研製出針對該病毒的測試套件,可以在患者尚未出現症狀前就確診,避免了潛伏期傳染的危險。
  • 廣東自主研發可檢測13種激素類非法添加成分的快篩快檢技術
    新華網廣州8月5日電(記者金悅磊)廣東自主研發非法添加快速篩查方法又增加新種類,現在通過測試試紙,就可以很容易發現到被測產品中的13種激素類添加成分。這是近日記者在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抽檢情況介紹會上獲悉的。
  • 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團隊發表全球獨創的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
    打開APP 臺灣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團隊發表全球獨創的全定量快篩檢測系統 MEMS 發表於 2020-11-10 09:43:02
  • 【中國科學報】我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獲重大突破
    記者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以下簡稱FDS團隊)牽頭的「麒麟一號」中國鉛基快中子反應堆研發工作近期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設計研發的世界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鉛基堆冷卻劑技術綜合實驗迴路」和「鉛基堆冷卻劑氧測控技術」日前通過成果鑑定。
  • 我國組合動力發動機首飛成功!空天飛機又取得重大突破
    筆者戍天九思認為,這是我國9月4日至6日成功發射並回收空天飛機之後又一舉世關注的重大突破!標誌著中國正加速進入屬於自己的空天飛機時代!這種空天組合發動機研發難度最小,因為渦輪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都有成熟的技術,只需要解決發動機循環點火起動問題,但是還是效率相對較低。 從報導情況看,筆者認為:這次首飛成功可能還是火箭基組合循環發動機!還不是最先進的渦輪基組合循環發動機!
  • 54歲女院士新冠疫苗研發獲重大突破,美坐不住了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新冠病毒累計確診患者超過1200萬,其中死亡超過55萬,近段時間每日新增病例更是突破20萬,疫情上升之勢迅猛,眾多國家疫情都出現反彈。為儘快戰勝疫情,世界各國不僅加強疫情防控,還在全力開展疫苗研製工作,我國戰勝疫情後仍然堅持全力投入疫苗研發,就是為能夠幫助世界人民早日戰勝病毒。最新消息顯示,我國疫苗研發近日取得重大突破,54歲女院士成功研製出新冠病毒剋星,外媒震驚不已,紛紛報導稱東方大國這次或將拯救全球。
  • 德國宣布成功研發疫苗!最快年底上市
    德國生物技術公司BioNTech於11月9日宣布,其與美國輝瑞公司(Pfizer)的新冠疫苗研發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德國聯邦政府科學顧問對於新冠疫苗的成功研發充滿信心。德國倫理委員會主席Alena Buyx指出,即便疫苗順利上市,初期供應量必然十分有限,距離大規模接種仍需要數年時間。因此必須考慮為部分人群優先接種。老年人、基礎疾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接種,關鍵部門從業人員也應成為優先防護對象,例如警察、醫護人員和教師等。
  • 墨子號新突破!這一成果有何重大意義?這是美軍極為渴望的技術
    尤其是在2016年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成功升空,中國科學家率先向星地量子通信發起挑戰,期間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完成了多項實驗。最近墨子號又完成了一個重大突破,這是美軍夢寐以求的技術。這一成果究竟有什麼重大意義呢?
  • 氮化鎵快充研發重大突破,三大核心晶片實現全國產
    充電頭網近日從供應鏈獲悉,國產氮化鎵快充研發取得重大突破,三大核心晶片實現自主可控,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一、氮化鎵快充市場規模氮化鎵(gallium nitride,GaN)是下一代半導體材料,其運行速度比舊式傳統矽(Si)技術加快了二十倍,並且能夠實現高出三倍的功率,用於尖端快速充電器產品時,可以實現遠遠超過現有產品的性能,在尺寸相同的情況下,輸出功率提高了三倍。
  • 研發海洋潮流能技術 獲重大突破
    林東團隊研發的世界首臺「3.4兆瓦LHD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成功實現發電併網,為人類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清潔能源探索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科學路徑,屬於新能源領域世界級重大突破。參觀結束後,Rob先生感慨地說了以下兩點意見:一是英國作為世界海流能技術強國,多年來投入巨資,科學家和企業界通力合作,目前研發的成果是1.2兆瓦,正在研發突破的是1.5兆瓦,計劃到2025年可能可以做到2兆瓦。而貴國公司研發的起點就3.4兆瓦,太不可思議了;
  • 黑幕:研究新冠病毒的美華裔科學家被殺疑雲密布,真相或涉美軍!
    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37歲學者劉彬,一位正在研究新冠病毒並且接近「非常重大發現」的美國華裔科學家,突然被爆在家中遇害身亡!頭部、頸部和身體都有致命槍傷!劉彬任職的部門發表悼念文稱,劉彬生前致力於新冠病毒研究,且即將有重大突破,未料卻突然遇害喪命。
  • 墨子號新突破!這是美軍極為渴望的技術,北鬥不再擔心美軍幹擾
    尤其是在2016年世界首顆量子衛星成功升空,中國科學家率先向星地量子通信發起挑戰,期間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完成了多項實驗。最近墨子號又完成了一個重大突破,這是美軍夢寐以求的技術。這一成果究竟有什麼重大意義呢?
  • 《自然》雜誌社:我國禽流感病毒研究獲重大突破
    我國科學家在禽流感病毒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從原子水平上揭開了禽流感病毒的「心臟」——核糖核酸聚合酶PA亞基的工作機制,為相關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靶標。2月5日,《自然》雜誌社在線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並專門配發新聞。
  • 東南大學毫米波CMOS晶片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東南大學毫米波CMOS晶片研發取得重大突破!取得重大突破現在,就跟小編一起了解詳細內容吧!,多項關鍵技術屬首創;在矽基CMOS毫米波技術路線取得重大突破,在大規模相控陣天線集成度方面國際領先;成果在5G/6G毫米波和寬帶衛星通信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該領域「卡脖子」技術上取得關鍵突破,已在相關應用部門得以成功推廣應用。
  • 新塑化工漿液催化劑研發成功!繼茂金屬聚乙烯催化劑之後又一重大突破
    2020年8月8日,淄博新塑化工有限公司技術研發工作再傳捷報——漿液催化劑研發成功,成為繼茂金屬聚乙烯催化劑之後,新塑化工研發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非洲豬瘟疫苗研發有重大突破,離疫苗上市還有多遠?
    ,進一步篩選出一株非洲豬瘟雙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現階段已經完成了實驗室研究,突破了以原代骨髓巨噬細胞實現疫苗規模化生產的重大技術瓶頸,完成了獸藥GMP條件下的中間產品製備和檢驗,近期已經提出生物安全評價申請。
  • 重大突破!高死亡率的兒童常見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將「有藥可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世界範圍內約有6400萬兒童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有近350萬兒童因RSV感染較重而入院,是流感的16倍,更是有20萬5歲以下的兒童,每年因感染RSV病毒而死亡,是世界範圍兒童住院和死亡的的一大因素。RSV 感染是至今為止沒有藥物可治的重大兒科疾病。一個人如果在幼年時期感染了RSV,日後可能會發展為兒童期氣喘或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