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微信公眾號開始試行亂序推送,為了讓您在第一時間獲取學術圈新聞資訊,請將「科研圈」設為星標,並常點文末右下角「在看」。
「科研圈日報」主要關注科研圈與研究者個體、科研圈與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重要互動。點擊這裡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學術糾紛
付向東就楊輝致歉聲明發聲:避重就輕、文過飾非
2017 年在中科院某所作報告的付向東。圖片來源: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今日,公眾號「知識分子」發表了對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教授付向東的專訪。這是付向東首次在公開場合,對和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楊輝之間的學術爭議做出評論。
付向東還在採訪中表示,楊輝發表第二次聲明前曾私下表示:「我確實是聽了您的報告,我才知道 PTB 這個基因」。「現在才真正了解到您是多麼可敬的學者。」 「這些文字...只是希望能表達我真實的感受和歉意。」對此,付向東認為:「看到這些,我覺得我能原諒他,實事求是就行。其實,在整個事件過程中我給了他多次糾錯的機會,但是他在第二次聲明出來時味道又變了,明顯避重就輕、文過飾非,估計是他本人也受到了多方的壓力或指使。」
目前,中科院神經所尚未公布對付向東與楊輝之間學術糾紛的調查結果。
在專訪中,付向東還談及了科研領域的「灰色地帶」、如何看待科研競爭等問題。點擊此處查看「知識分子」對付向東的專訪全文。(公眾號「知識分子」)
· 天體物理
首張完整的日冕磁場圖誕生
圖片來源:論文
太陽周期性的活動受其磁場影響,在此之前,科學家對太陽磁場的觀測只集中在太陽表面。而對於最外層的稀薄大氣——日冕區域,儘管其動態的磁場對太陽大氣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我們對其觀測較為有限。在一項發表於《科學》的研究中,北京大學參與的一支國際團隊通過近紅外成像光譜測量日冕中的電子密度和磁流體動力波速。結合這些數據,研究團隊得到了首張完整的日冕磁場圖。這項進展將有助於增進對太陽活動周期以及太陽噴發事件的認識。(環球科學)
· 地質演化
中國華北地區發現地球第一塊超大陸的誕生痕跡
古代全球大陸板塊衝撞示意圖。圖片來源:論文
在採集和匯總了該地區 609 個地震記錄儀的信息後,研究團隊發現該地塊結構特徵與喜馬拉雅前陸褶皺衝斷帶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該結構的形成時間更加久遠。他們認為,這個區域有可能是地球最早形成的超大陸—— Nuna 超大陸的形成痕跡之一。它的存在表明了早在 18 至 20 億年前,地球就已形成了全球聯動的板塊構造系統。該研究於 8 月 5 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Science Advances,The Conversation)
· 新材料
化學家創造出有史以來最明亮螢光材料
用新螢光材料 3D 列印的網格。圖片來源:Amar Flood
螢光染料進入固態時會產生「淬滅」和耦合的問題,使得材料螢光強度逐漸降低。根據 8 月 6 日細胞出版社(Cell Press)旗下期刊Chem上的一份報告,研究人員成功克服了該障礙,創造出有史以來最明亮螢光材料。
氰星(Cyanostar)是一種星形的大環分子,它可以形成類似棋盤格的構建塊,通過防止螢光分子在混合物凝固時的相互作用而保持其完整的光學特性。在本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一種有色染料和含有氰星的無色溶液混合,凝固成一種名為小分子離子隔離格(SMILES)的新型材料,使化合物燦爛的光芒可以無縫地轉化為固態結晶狀態。研究人員只需在格子中插入一種染料,無需進一步調整,結構就會呈現出它的顏色和外觀。
該論文作者之一 Amar Flood 表示,「這些材料在任何需要明亮螢光或設計光學特性的技術上都有潛能,包括太陽能收集、生物成像和雷射。」 (Cell Press)
· 物種演化
食草動物可能面臨更高的滅絕風險
印度犀。圖片來源:walkthroughindia.com
食肉動物一直被認為是最易滅絕的動物。但是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研究可能顛覆這一假設:食草動物特別是大型食草動物可能更易滅絕。
研究人員整理了 40000 餘種現有和已滅絕的動物物種的信息,比較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the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認證的有危險的食草動物,雜食動物和食肉動物的物種比例。結果表明,食草動物具有更高的滅絕風險,約佔物種總數的 25%,比雜食動物高 8%,比食肉動物高 10%。即使在不同研究方法中,如按分類類別(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地理區域或棲息地進行分類,食草動物都是最易滅絕的。此外,研究人員研究了 IUCN 列出的過去 500 年歷史上的滅絕事件以及文獻中記錄的更新世晚期的滅絕事件後,也發現食草動物比雜食動物或食肉動物更可能滅絕。(Science Advances,The scientist)
· 疫情通報
內蒙古包頭出現 1 例鼠疫死亡病例,當地衛健委啟動鼠疫 III 級預警
根據「第一財經」報導,8 月 6 日,內蒙古包頭市衛健委發布達茂旗鼠疫疫情Ⅲ級預警,預警將從 8 月 6 日持續至 2020 年底。
8 月 6 日我國內地新增確診病例 37 例,其中本土病例 27 例
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通報,8 月 6 日 0—24 時,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 37 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 10 例(上海 7 例,遼寧 1 例,江蘇 1 例,四川 1 例),本土病例 27 例(新疆 26 例,北京 1 例);新增無症狀感染者 14 例(境外輸入 4 例)。截至 8 月 6 日 24 時,我國內地累計報告確診病例 84565 例,累計死亡病例 4634 例。
根據世衛組織通報,截至歐洲中部時間 8 月 6 日 10:00(北京時間 8 月 6 日 16:00),過去 24 小時內全球新增確診病例 259 344 例,新增死亡病例 6 488 例;全球累計確診病例 18 614 177 例,累計死亡病例 702 642 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世界衛生組織)
編寫:賀紫宸、梁珏瑜、劉平平、魏瀟
編輯:魏瀟
——END——
點個「在看」,及時獲取最新學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