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FOUNDRIES推出用於下一代行動裝置的優化的 FinFET 電晶體架構

2020-12-05 華強電子網

GLOBALFOUNDRIES推出用於下一代行動裝置的優化的 FinFET 電晶體架構

來源:華強電子網 作者:—— 時間:2012-09-24 10:40

       近日,GLOBALFOUNDRIES 推出一項專為快速增長的移動市場的最新科技,進一步拓展其頂尖的技術線路圖。GLOBALFOUNDRIES 14 nm-XM技術將為客戶展現三維 「FinFET」電晶體的性能和功耗優勢,不僅風險更低,而且能夠更快速地推向市場,從而幫助無晶圓廠生態系統在保持其移動市場領先地位的同時,開發新一代智能行動裝置。

 

       XM 是 eXtreme Mobility 的縮寫,作為業界領先的非平面結構,它真正為移動系統級晶片(SoC)設計做了優化,能提供從電晶體到系統級的全方位產品解決方案。與目前20納米節點的二維平面電晶體相比,該技術可望實現電池功耗效率提升 40%~60%。

 

       14 nm-XM技術採用模塊化技術架構,完美結合了14 納米 FinFET 器件與 GLOBALFOUNDRIES 公司即將量產的20 納米 LPM 製程技術。運用成熟的 20nm-LPM 技術,能讓想利用 FinFET SoC 優勢的客戶,最快的實現順利遷移。技術研發工作已經展開,測試矽片正在 GLOBALFOUNDRIES 公司設於紐約薩拉託加縣的 Fab 8 晶圓廠接受測試。早期流程設計工具(PDKs)現已面市,並預計將於 2013 年可提供客戶產品流片。

 

       GLOBALFOUNDRIES 首席技術官Gregg Bartlett表示:「GLOBALFOUNDRIES 投入 FinFET 研發已經超過 10 年,我們將以此為基礎讓這項技術得以進入生產階段。我們有信心透過這項深厚的基礎帶領業界實現FinFET的量產,正如我們在高-K金屬柵技術( HKMG)領域的成就。」

 

以HKMG專業技術為架構基礎

 

       FinFET 架構採用傳統的二維電晶體設計,將導電通道置於側面,形成由電流控制柵極包圍的三維「鰭」狀結構。FinFET 技術的最大亮點就是其優異的低功耗特性。三維電晶體設計具有電壓低運行且漏電少的固有特點,即在移動應用中可延長電池壽命,或降低數據中心網絡晶片等插入式應用的耗電量。

       VLSI Research 市場調查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G. Dan Hutcheson 表示:「很多人並不知道 FinFET 的架構基礎與時下推動行動發展的 HKMG 技術相同。HKMG 技術在減少漏電方面實現了重大創新,FinFET 則在此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突破了今後多年的技術發展障礙。但是,要充分挖掘 FinFET 技術的價值,企業需要具備 HKMG 技術量產能力。GLOBALFOUNDRIES 公司在這個方面起步較早,已擁有兩年 的HKMG 大批量製造經驗。」

 

3D電晶體並非皆可一概而論

 

       GLOBALFOUNDRIES 制定了一套新的技術定義方法,並據此開發出經濟高效且功耗優化的 FinFET 技術,成為移動 SoC 市場的理想之選。14nm-XM 架構實現了性能與功耗的完美平衡,並成功將晶片尺寸和成本降至最低。與此同時,其構造方式可帶來最佳的可製造性與設計便利,並允許設計師重複使用上一代產品中的 部分IP。除了電晶體結構外,這項技術還充分關注了 SoC 級的需求,如支持全系統性能和特殊的移動應用需求。

 

       打造全面 SoC 優化解決方案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要會運用整個生態系統的專業知識,包括 EDA 和設計解決方案合作夥伴以及 IP 提供商。FinFET 技術離不開創新思維的支持,特別是來自設計社區的真知灼見。GLOBALFOUNDRIES 的製程研發和技術架構團隊一直與內部設計團隊和設計生態系統合作夥伴保持著密切協作,共同優化技術和設計環境。

 

       GLOBALFOUNDRIES 最近宣布與 ARM 達成一項新的多年合作協議,共同為採用 FinFET 製程技術的 ARM 處理器打造最佳的 SoC 解決方案。在共同優化 ARM? Cortex?-A 系列處理器方面,ARM和GLOBALFOUNDRIES已經積累了多年合作經驗,而新的協議進一步延續了此前的合作,將推動生產IP平臺的發展,促進客戶迅速轉移至三維 FinFET 電晶體技術。

 

       ARM物理 IP 部門副總經理 Dipesh Patel 表示:「在不斷發展中的超級移動時代,FinFET 技術將是下一代智能行動裝置發展的關鍵推手。通過我們與GLOBALFOUNDRIES 多年的接觸與協同優化,我們將為共同的客戶提供先進的系統性能並幫助他們加速過渡以儘早利用FinFET技術帶來的優勢 。這成果將成為基於下一代ARM處理器和GPUs的、面向移動市場的SoC的開發平臺。」(責編:damon)

相關焦點

  • 英特爾全新電晶體技術重新定義FinFET
    GzKEETC-電子工程專輯該公司還公布了Willow Cove微架構和用於移動客戶端的Tiger Lake SoC架構細節,並首次介紹了可實現全擴展的Xe圖形架構。這些創新的架構可服務於消費類、高性能計算以及遊戲應用市場。基於英特爾的「分解設計」方式, 結合先進的封裝技術、XPU產品和以軟體為中心的戰略,英特爾的產品組合致力於為客戶提供領先的產品。
  • 英特爾最新一代10nm重新定義電晶體,Tiger Lake架構性能提升20%
    在英特爾2020年架構日上,英特爾首席架構師 Raja Koduri 攜手多位英特爾院士和架構師詳細介紹了英特爾在六大技術支柱方面的最新進展。全新的 10nm SuperFin 電晶體技術,可實現全擴展的Xe圖形架構,還有下一代 Willow Cove 和 Tiger Lake SoC 架構等最新技術首次亮相。
  • FinFET憑什麼應用於新一代ASIC礦機晶片?
    基於如今挖礦競爭十分激烈的局勢下,隨著比特幣的流行,挖礦的過程出現較大變化,挖礦活動已逐漸轉移到現場可編程門陣列上來,但是通過優化實現哈希速度,使挖礦效率提高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而FinFET的出現有效的提高了挖礦效率和哈希速度。
  • 英特爾推出全新10nm電晶體,重新定義FinFET
    13 日,處理器龍頭英特爾(intel)在「架構日」正式發表與展示新型電晶體技術,這項定名為「SuperFin」的技術以 10 nm製程為基礎,預計能降低通孔電阻 30%,以提高互連效能。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SuperFin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
    最初,10nm工藝安排在2016年下半年,但是,2015年初,英特爾就推遲相關製造設備的安裝部署。當年7月,公司承認大規模量產推遲到2017年下半年,並臨時增加 Kaby Lake(七代酷睿),號稱工藝優化升級為14nm+。
  • FinFET工藝之後 電晶體技術何去何從?
    >FinFET工藝之後 電晶體技術何去何從?  半導體業已經探索了一些下一代電晶體技術的候選者。例如在7nm時,採用高遷移率的FinFET,及用III-V族元素作溝道材料來提高電荷的遷移率。然後,到5nm時,可能會有兩種技術,其中一種是環柵FET,和另一種是隧道FET(TFET),它們在比較中有微弱的優勢。原因都是因為最終CMOS器件的靜電問題,一種是在溝道的四周圍繞著柵極的結構。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性能提升超...
    最初,10nm工藝安排在2016年下半年,但是,2015年初,英特爾就推遲相關製造設備的安裝部署。當年7月,公司承認大規模量產推遲到2017年下半年,並臨時增加 Kaby Lake(七代酷睿),號稱工藝優化升級為14nm+。
  • 英特爾Finfet電晶體架構未到瓜熟蒂落時
    (至少到下一個節點製程時)仍將採用傳統基於平面型電晶體結構的技術。他們給出的理由是,Intel手上只有少數幾套晶片產品,因此Intel方面要實現到Finfet的電晶體架構升遷時,在晶片設計與製造方面需要作出的改動相對較小,而晶片代工商則情況完全不同。
  • 下一代低VCEsat雙極電晶體
    恩智浦最新推出的SMD封裝型中功率電晶體BISS 4充分展示了雙極電晶體的技術優勢,它在為開關應用帶來大功率低損耗解決方案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的應用領域。  關鍵詞:雙極電晶體;電晶體架構;BISS ;VCesat  近年來,雙極電晶體發展勢頭強勁。
  • 射頻前端的一體化設計決定下一代行動裝置
    隨著移動行業向下一代網絡邁進,整個行業將面臨射頻組件匹配,模塊架構和電路設計上的挑戰。直到早期的LTE網絡部署,射頻系統的設計涉及較少數量的前端組件,也因此相對的簡單與直接。當無線網絡開始升級成LTE-Advanced,射頻前端的設計愈發複雜。
  • 英偉達發布新一代GPU架構用於數據中心,遊戲玩家得再等等
    黃仁勳在演講中花大量篇幅展示了新的安培架構GPU,以顯示其與前一代伏特架構相比更為強大的性能。作為安培架構首發的NVIDIA A100搭載高達540億個電晶體,是目前當前最大的7納米製程晶片。在滿足AI運算需求上, 新GPU可使AI運算性能提高20倍;在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用途方面,NVIDIA A100相較前一代可提高2.5倍運算量。
  • 電晶體:後FinFET時代的技術演進
    電晶體架構是當今半導體行業的主力軍。但是,隨著器件的持續微縮,短溝道效應迫使業界引入新的電晶體架構。在本文中,IMEC的3D混合微縮項目總監Julien Ryckaert勾勒出了向2nm及以下技術節點發展的演進之路。在這條令人振奮的道路上,他介紹了Nanosheet電晶體,Forksheet器件和CFET。其中一部分內容已在2019 IEEE國際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發表。
  • 後FinFET時代,電晶體將走向何方?
    FinFET:當今最先進的電晶體在每一代新技術中,晶片製造商都能將電晶體規格縮小0.7倍,在器件層面上實現15%的性能提升、50%的面積增益、40%的功耗降低和35%的成本降低。幾年前,業界為了維持這種微縮路徑,從「老式」的平面MOSFET過渡到FinFET電晶體架構。在FinFET中,源極和漏極之間的溝道呈鰭狀。
  • 3D電晶體技術:FinFET
    FinFET的發明人胡正明在中國演講  傳統標準的電晶體—場效電晶體 (Field-effecttransistor;FET),其控制電流通過的閘門,只能在閘門的一側控制電路的接通與斷開,屬於平面的架構。
  • 傳Intel22nm節點製程工藝細節:Finfet+平面型架構
    多年來,出於商業宣傳的目的,Intel一直將自己所使用的垂直型電晶體技術稱為「三柵( TriGate)架構」,不過三柵電晶體與Finfet並不存在本質的區別,均是通過採用溝道被多個柵極圍繞的設計來增強對溝道的控制。假如這則消息屬實的話,那麼5年之後Intel在製程技術方面無疑又站到了業界的最前列。
  • 科學:團隊推出矽上氮化鎵,用於可擴展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
    科學:團隊推出矽上氮化鎵,用於可擴展的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 - 香檳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通過優化構成器件的半導體層的成分,推進了氮化鎵(GaN) - 矽電晶體技術。該小組論文的作者,「在200mm Si(111)襯底上研究AlGaN / GaN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結構的結構,光學和電學特性。沒有這些緩衝層,將在GaN材料中形成裂縫或其他缺陷,這將阻止電晶體正常工作。具體地說,這些缺陷 - 穿透位錯或空穴應該破壞器件中二維電子氣通道的特性。該通道對於HEMT在高頻下傳導電流和功能的能力至關重要。
  • 「芯觀點」3nm:FinFET的最後一舞?
    其花了 10 年左右的時間才將 FinFET 量產化,其增加了刻蝕步驟,將額外生產成本降低到 2%~3%,終於在 2011 年 5 月向世界宣布對 22nm 3D 電晶體進行量產。此後,就有了世人熟知的14nm、12nm、7nm等節點,移動網際網路的時代也在FinFET工藝的輔佐下拉開帷幕。
  • FinFET是什麼? 移動14nm戰鬥正式開始
    FinFET的鰭片結構精細複雜FinFET稱為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ield-EffectTransistor;FinFET)是一種新的互補式金氧半導體(CMOS)電晶體。閘長已可小於25奈米。該項技術的發明人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胡正明教授。Fin是魚鰭的意思,FinFET命名根據電晶體的形狀與魚鰭的相似性。
  • Computex 2019:英偉達推出移動端VR-ready Quadro晶片
    ——它們並沒有專業圖形軟體公司為其進行專門優化的的應用程式或是驅動程序。這意味著工作人員不再需要攜帶一個10磅重的Windows設備或性能較差的MacBook Pro進行現場視頻編輯,同時攝影師也終於可以在Windows系統中使用10 bit的顏色校準了(雖然可能不太便宜)。 傳統上,配備高端Quadro晶片的移動工作站又大又重,而且常常是17英寸的型號,因為對整臺設備的功率要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