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Intel22nm節點製程工藝細節:Finfet+平面型架構

2021-01-21 CSDN技術社區

據消息來源透露,Intel公司近期可能會公開其22nm製程工藝的部分技術細節,據稱Intel的22nm製程工藝的SRAM部分將採用FinFET垂直型電晶體結構,而邏輯電路部分則仍採用傳統的平面型電晶體結構。消息來源還稱Intel「很快就會」對外公開展示一款基於這種22nm製程的處理器實物。不過記者詢問Intel發言人後得到的答覆則是:「我們不會對流言或猜測進行評論。」

儘管早在2009年Intel高管Mark Bohr便曾公開過其22nm製程SRAM的部分細節和實物,不過按Intel發言人的話說:「我們目前為止一直對22nm製程技術的技術細節守口如瓶。」過去幾個月以來,外界普遍猜測Intel近期會公布其22nm製程的有關技術細節和產品實物,而且Intel的發言人也沒有否認這種說法。

據消息來源稱,Intel這種Finfet/平面型電晶體結構混合的方法可令SRAM部分的電晶體密度更高,且更易於對Vmin值進行控制,與此同時,相對較複雜的邏輯電路部分採用平面型電晶體結構則可降低工藝的複雜性。多年來,出於商業宣傳的目的,Intel一直將自己所使用的垂直型電晶體技術稱為「三柵( TriGate)架構」,不過三柵電晶體與Finfet並不存在本質的區別,均是通過採用溝道被多個柵極圍繞的設計來增強對溝道的控制。

假如這則消息屬實的話,那麼5年之後Intel在製程技術方面無疑又站到了業界的最前列。5年前的2007年1月份,Intel宣布在45nm製程產品中集成HKMG工藝,並同時推出了基於這種技術的多款處理器樣品。

去年舉辦的IEDM大會上,Intel沒有發表任何有關的重要文件,此舉引發外界的廣泛猜疑,許多人均認為此舉表明Intel很快就會推出自己的三柵技術。

假如消息為真,那麼Intel在應用Finfet垂直型電晶體技術方面顯然又一次領先了對手,此舉無疑將對其它晶片製造公司製造一定的壓力,有可能會促成這些公司對自己的20nm/14nm技術發展路線圖進行一些修改。預計一些公司未來將使用Finfet技術,比如臺積電便是Finfet工藝的倡導者之一。而另外一些公司如意法半導體等則明確表示將在14nm製程節點啟用平面型的全耗盡型SOI技術(FDSOI)

去年6月份,臺積電高級副總裁蔣尚義宣布公司將於14nm製程節點轉向使用Finfet技術,並對有關的設計工具,技術體系等進行重新設計。有消息來源表示臺積電若想如期在14nm製程轉向Finfet技術,需要作為其客戶的晶片設計廠商從現在起就開始變更晶片設計方法,這樣屆時其產品才能用上14nm製程的Finfet技術來製作。因此這位消息來源認為臺積電在14nm製程應用的初期會首先推出一款基於平面型體矽製程的工藝,然後才推出基於Finfet技術的高性能製程。

IBM方面則表現得有點「腳踩兩隻船」,他們在往屆大會上發布的文章既有涉及Finfet,也有涉及FDSOI工藝。而GlobalFoundries則在其舉辦的2010年的一項會展儀式上明確表示22/20nm製程節點會繼續使用平面型電晶體技術,不過HKMG製造工藝方面則會從現用的Gate-first改為Gate-last,他們還將繼續同時提供基於體矽和SOI兩種製程的產品。不過GlobalFoundries目前為止並未透露其14nm製程節點的有關動向。

2009年,Intel曾展示了基於22nm製程的SRAM試製產品,當時他們宣稱其22nmSRAM包含有3.64億個記憶單元,並稱其SRAM單元電晶體採用了兩種不同的尺寸設計,一種為0.108x0.108平方微米結構,另外一種則為0.092x0.092平方微米結構,前面一種結構的單元電晶體據稱專為低電壓條件下的操作優化,而後面一種結構的電晶體則專為提高電晶體密度而優化,Intel並稱這塊試製晶片內含29億個電晶體。

原文連結:Intel May Adopt Hybrid FinFET/Planar Technology for 22nm MPU Rollout

譯文連結: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37979.htm

相關焦點

  • 探秘:英特爾22nm tri-gate電晶體技術
    全面啟用tri-gate技術與之前人們猜想的情況有所不同,Bohr在發布會上稱Intel的22nm製程處理器中所有的電晶體均採用tri-gate製作,而此前人們猜想的情況是僅有SRAM部分採用了tri-gate,而邏輯電路部分仍採用傳統的平面型電晶體結構。
  • 什麼叫「製程工藝」?超微縮的意義是什麼?
    什麼叫「製程工藝」?超微縮的意義是什麼? 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在半世紀前提出的摩爾定律,是指每代製程工藝都要讓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翻一番。縱觀晶片每代創新歷史,業界一直遵循這一定律,並按前一代製程工藝縮小約 0.7倍來對新製程節點命名,這種線性微縮意味著電晶體密度翻番。因此,出現了90nm、65nm、45nm、32nm—每一代製程節點都能在給定面積上,容納比前一代多一倍的電晶體。
  • 英特爾Finfet電晶體架構未到瓜熟蒂落時
    自從Intel正式對外公布22nm製程節點將啟用Finfet垂直型電晶體結構,吸引了眾人的注意之後,臺積電,GlobalFoundries等晶片 代工廠最近紛紛表態稱晶片代工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內
  • 英特爾intel i3-10300追平i7-7700還是i7-7700再就業
    英特爾intel十代10th架構i5和i9被曝光,分別是6核心12線程6c12t和10核20線程10c20t。今天i3-10300也出現在UserBenchmark資料庫,4核心8線程4c8t,主頻3.7Ghz,最大睿頻4.2Ghz。
  • Intel放棄FinFET電晶體轉向GAA電晶體 GAA工藝性能提升或更明顯
    7nm之後的5nm工藝更加重要了,因為Intel在這個節點會放棄FinFET電晶體轉向GAA電晶體。 隨著製程工藝的升級,電晶體的製作也面臨著困難,Intel最早在22nm節點上首發了FinFET工藝,當時叫做3D電晶體,就是將原本平面的電晶體變成立體的FinFET電晶體,提高了性能,降低了功耗。
  • 22nm和3-D電晶體記錄下一代核心革命
    1Ivy Bridge處理器工藝走進22nm    正值英特爾IDF 2012峰會召開之際,研發代號為Ivy Bridge的第三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正式掀開了神秘面紗,英特爾此次繼續追隨摩爾定律的步伐,將處理器的製程工藝從之前的
  • 我們常聽到的22nm、14nm、10nm究竟是什麼意思?
    Fabless(無廠半導體公司)則是指有能力設計晶片架構,但本身無廠,需要找代工廠代為生產的廠商,知名的有ARM、NVIDIA、高通、蘋果和華為。Foundry(代工廠)則指臺積電和GlobalFoundries,擁有工藝技術代工生產別家設計的晶片的廠商。
  • FinFET逐漸失效不可避免,英特爾研發全新設計的電晶體GAA-FET
    隨著製程工藝的升級,電晶體的製作也面臨著困難,英特爾最早在22nm節點上首發了FinFET工藝,當時叫做3D電晶體,就是將原本平面的電晶體變成立體的FinFET電晶體,提高了性能,降低了功耗。 FinFET電晶體隨後也成為全球主要晶圓廠的選擇,一直用到現在的7nm及5nm工藝。 隨著製程技術的升級,晶片的電晶體製作也面臨著瓶頸。
  • FinFET是什麼? 移動14nm戰鬥正式開始
    在傳統電晶體結構中,控制電流通過的閘門,只能在閘門的一側控制電路的接通與斷開,屬於平面的架構。在FinFET的架構中,閘門成類似魚鰭的叉狀3D架構,可於電路的兩側控制電路的接通與斷開。這種設計可以大幅改善電路控制並減少漏電流(leakage),也可以大幅縮短電晶體的閘長。
  • ...Intel將在2023年推出5nm GAA工藝-Intel,5nm,GAA,電晶體,工藝...
    7nm之後的5nm工藝更加重要了,因為Intel在這個節點會放棄FinFET電晶體轉向GAA電晶體。隨著製程工藝的升級,電晶體的製作也面臨著困難,Intel最早在22nm節點上首發了FinFET工藝,當時叫做3D電晶體,就是將原本平面的電晶體變成立體的FinFET電晶體,提高了性能,降低了功耗。
  • 5納米製程是個坎,半導體先進工藝製程路漫漫
    5納米製程是個坎,半導體先進工藝製程路漫漫 莫大康 發表於 2019-07-02 09:59:44 摩爾定律象一盞明燈推動半導體業進步,特徵尺寸縮小立下汗馬功勞。
  • W901周報:這就是最底層的FinFET原理
    於是intel首先在22nm上採用了FinFET技術。我們首先看一下3D的FinFET和2D的傳統MOS有啥區別。左邊是傳統的2D plannar結構,右邊是3D的 FinFET結構。首先,原來2D結構時,電子只在一個平面來運動,就是Si的表面,從source到drain。但是在3D結果中,由於高出來了,多了兩個側面來運動,所以相同時間內,電子的轉移量是2D的3倍,所以飽和電流理論上也是2D結構的3倍(其實不是啦,只是為了好讓大家理解)。正式因為飽和電流變大了,我可以不需要這麼寬的線寬就能達到我想要的電流。
  • 全新22nm架構:Intel四代i5/i7權威評測
    從CPU背面元件排布也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全新CPU架構,不僅僅是元件排布不同,元件的數量也比Ivy Bridge架構少了許多。>22nm22nm22nm22nm接口LGA1155 ■附加測試:內存帶寬  雖然Intel在產品更新細節中沒有提及內存帶寬,不過既然是最新架構,對 應8系列主板也強化了
  • 詳解先進的半導體工藝之FinFET
    在傳統電晶體結構中,控制電流通過的閘門,只能在閘門的一側控制電路的接通與斷開,屬於平面的架構。在FinFET的架構中,閘門成類似魚鰭的叉狀3D架構,可於電路的兩側控制電路的接通與斷開。這種設計可以大幅改善電路控制並減少漏電流(leakage),也可以大幅縮短電晶體的閘長。發展狀態在 2011年初,英特爾公司推出了商業化的FinFET,使用在其22nm節點的工藝上。
  • 22nm後電晶體技術 FD-SOI與FinFET
    22nm後電晶體技術 FD-SOI與FinFET
  • 晶片製程工藝知識,FinFET技術發展,晶片製程如何越做越小的
    MOSFET可分為 NPN型和PNP型。NPN型通常稱為N溝道型,PNP型通常稱P溝道型。對於N溝道型的場效應管其源極和漏極接在N型半導體上,同樣對於P 溝道的場效應管其源極和漏極則接在P型半導體上。我們知道一般三極體是由輸入的電流控制輸出的電流。
  • 「芯視野」finfet的「終結者」來了?
    隨著製程工藝的升級,電晶體的製造愈加困難。1958年的第一個集成電路觸發器僅由兩個電晶體構建而成,而如今晶片已包含超過10億個電晶體,這一動力來自於摩爾定律指揮下的平面矽製造工藝的不斷進階。而當柵極長度逼近20nm大關時,對電流控制能力急劇下降,漏電率相應提高,傳統的平面MOSFET結構看似走到「盡頭」。
  • 7nm工藝延期股價暴跌,英特爾組織架構大調整,首席工程師下月離職
    Murthy 的離職與組織架構的變動,昭示著英特爾領導層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上周,英特爾 2020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原定於 2021 年底推出的 7nm CPU 晶片將推遲 6 個月。其主要原因在於當前 7nm 製程存在問題,實際生產進度比內部目標落後了一年。這一宣布震驚了華爾街。
  • Omdia:28nm將在未來5年成為半導體應用的長節點製程工藝 | 網際網路...
    如2007年達到45nm,2009年達到32nm,2011年達到22nm。28nm工藝處於32nm和22nm之間,業界在更早的45nm(HKMG)工藝,在32nm處引入了第二代晶圓上平面設計的極限在28nm可以達到最優化成本。相對於後續開始的16/14nm需要導入FinFET工藝,晶圓製造成本會上升至少50%以上,只有類似於手機這種有巨大體量的應用領域可以分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