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相關製備方法

2020-12-05 第一電動網

追根溯源,從原材料的製備工藝和流程入手,介紹四大主材的製作過程。作為鋰離子電池的「血液」——電解液,它承擔著傳導鋰離子的重任,是鋰離子電池獲得高能量密度、低阻抗的關鍵;本系列就從電解液的製作過程入手,開始逐步的展開,為大家介紹四大主材的製作過程。

1,溶劑的製備:

EC、DEC、PC、DMC等環狀或者鏈狀的酯類,下面以EC為例簡單的介紹一下溶劑的製作過程。

最早製備EC的方法是採用乙二醇以及光氣反應,但是此工藝流程廠,收率低以及成本告,汙染嚴重,已經被淘汰了。

酯交換法反應製備EC,反應速度提高,產率也有所提高。

滷代醇法、乙烯與二氧化碳合成法都具有反應複雜、工藝繁瑣等問題。

尿素醇解法:由於反應簡單,原材料價格便宜,未反應的乙二醇可循環利用,經濟性明顯,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其他的化工原料製備方法與之類似,在此不在詳述。

2,提純:

對於使用的有機原料分別採取提純處理已達到鋰離子電池電解液使用的標準,在此,需要檢驗的項目有純度、水含量以及主含量等等。

3,LiPF6:

目前主要有四種方法製備,分別是氣-固相法、氟化氫溶劑法、有機溶劑法和離子交換法。

氣-固相法產品純度高,但原材料成本高,工序過多,連續生產困難。

氟化氫溶劑法反應速度快,效率高,但是有HF產生,對反應容器的耐腐蝕性有很高的要求。

有機溶劑法避免了HF的產生,操作相對安全,但PF5仍需製備,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離子交換法避免了使用PF6作為原料的缺點,但是使用的醇基鋰和氨會發生反應,原材料價格較貴,難以實現工業化生產。

對於最終的使用的LiPF6,還需要精製,已達到電解液的純度要求。

4,由於電解液的敏感性,所以對包裝桶也需要經過預處理、水洗、氬氣置換等工序,保證其的乾燥和沒有雜質。

5,下一代電解液展望

1)3C領域,由於手機、平板以及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小電池電解液強調高能量密度,向高電壓發展;

2)大型領域,需要兼顧電導率、高低溫、低成本以及長壽命的要求;

3)其他方面,由於能量密度的提升,要求負極材料的高壓實,因此電解液的浸潤性、成膜穩定性、循環穩定性都需要深入考慮;隨著矽材料的廣泛使用,相關適用於矽體系的電解液也逐漸成文研究的熱點;基於安全的考慮,阻燃添加劑、高電壓下正負極表面保護添加劑以及複合功能添加劑成文研究的熱點。

小結:本文主要介紹了的電解液在工業上的生產方法,以及一些原材料的合成方法,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電解液的製作過程看起來相對比較簡單,但其中對環境、溫溼度、雜質的控制是有嚴格要求的,在實際生產中往往有這種情況的發生,幾個電解液的成分是完全一樣的,但是電性能卻差的很遠,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原材料純度不純或者電解液中含有一定量的雜質,所以在實際生產中,一定要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控制。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鋰電聯盟會長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kol/62237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www.d1ev.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註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註冊會員登錄後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繫方式,便於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huanghe@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鋰離子電池還能用水做電解液?水系電解液鋰離子電池全面解讀
    相比於有機電解液(主要是碳酸酯類電解液)水系電解液具有無毒無害、不可燃、成本低和對生產環境要求低等優點,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水系電解液的離子電導率要比有機電解液高2個數量級,極大改善了鋰離子電池的倍率和快充性能,也使得超厚電極的應用稱為了可能。
  • 專利:能在零下60℃正常工作的超低溫鋰離子電池的製備方法
    易絲幫訊近日,江蘇大學丁建寧等人通過磷酸鐵鋰包覆介孔碳作為正極材料,利用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的富含介孔結構的硬炭材料作為負極材料,雙三氟甲磺醯亞胺鋰鹽LiTFSi鹽和DIOX( 1 ,3-二氧雜環己烷)+EC(碳酸乙烯酯)+VC(碳酸亞乙烯脂)溶劑配成的電解液組裝成的鋰離子電池。
  •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超全面介紹
    我們知道,常規的鋰離子電池採用的都是非水有機溶劑,當電池由於內部短路而發熱時,電解液受熱分解產生氣體,輕則電池膨脹,重則導致電池爆炸。那麼「神秘「的電解液到底是什麼呢?小編通過搜尋各方資料整理了關於電解液的相關知識,接下來就聽小編來一一解析。
  • EES | 高電壓穩定的氟代碸電解液,有望用於5V鋰離子電池
    在電動汽車領域中,鋰離子電池的應用受限於其安全性、價格、以及能量密度無法滿足續航需求。為提高電池能量密度,一種方法是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另一種策略是提高工作電壓至 5V。這類材料包括橄欖石型 LiNiPO4 和 LiCoPO4,以及尖晶石型 LiNi0.5Mn1.5O4  (LNMO)  和  LiCoMnO4。
  • 固態鋰離子電池的相關知識詳解
    你了解什麼是固態鋰離子電池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的固態鋰離子電池也在快速發展,那麼你知道固態鋰離子電池的詳細資料解析嗎?接下來讓小編帶領大家來詳細地了解有關的知識。所謂「全固態鋰電池」是一種在工作溫度區間內所使用的電極和電解質材料均呈固態,不含任何液態組份的鋰電池,全稱是「全固態電解質鋰電池」。
  • 鋰離子電池隔膜的製備、性能測試、技術要求及研究基本現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一、鋰離子電池隔膜概述鋰離子電池由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4個部分組成,圖1為鋰離子電池該隔膜是一種具有微孔結構的功能膜材料,厚度一般為8~40μm,在電池體系中起著分隔正負極、阻隔充放電時電路中電子通過、允許電解液中鋰離子自由通過的作用,可在電池充放電或溫度升高的情況下有選擇地閉合微孔,以限制過大電流、防止短路,其性能的優劣直接決定了電池的整體性能。
  • 鋰離子電池鋰枝晶生長:影響因素和抑制方法
    鋰負極在充放電循環的溶解沉積過程中,枝晶會不斷形成和斷裂,斷開的枝晶變成「死鋰」不再貢獻容量,而刺穿隔膜的枝晶會引起電池短路甚至引發電池爆炸。鋰枝晶還會增加負極的表面積,導致新暴露的鋰不斷與電解液反應,從而降低電池的庫倫效率。另外,鋰與電解液反應生成的固態電解質膜穩定性差,極易破裂使得內部的新鮮鋰 又暴露在電解液中,持續消耗電解質,縮短電池循環壽命和降低電池的庫倫效率。
  • 【乾貨】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超全面介紹
    事後三星電子中國區稱,在中國地區銷售的Galaxy Note 7供應商是ATL,採用的並非是由供應商三星SDI製造的會發生爆炸的電池。據SDI內部人士的評論分析,手機電池起火的原因是由於電池R角位出現了導致正負極短路的問題,電池採用卷繞工藝製作,使用的是常規的液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好了,關鍵來了!
  •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分解產氣機理詳細解讀
    鋰離子電池高電壓的特性賦予了其無與倫比的高比能量的特性,但是也導致了常規的碳酸酯類電解液分解的問題,我們以常規的EC溶劑為例,其在負極表面會發生還原分解,產生C2H4氣體,電解液中殘餘的H2O則會在充電的過程中發生分解,產生H2,電解液的分解會導致鋰離子電池在循環過程中產氣,產氣不僅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發生鼓脹和變形,還會導致鋰離子電池極片之間貼合不緊,引起鋰離子電池性能的衰降
  • 新型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製備和性能研究
    一個是原位聚合法製備鋰離子聚合物電池,通常先配製一種含有液態電解質溶液、聚合物、交聯劑以及引發劑的混合溶液,然後把此混合溶液注入電池內部,並通過加熱、微波,或者輻射的方法引發聚合反應,在電池內部形成凝膠態聚合物電解質,製備得到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另一方面是先製備多孔聚合物膜,然後以此為隔膜組裝電池製備聚合物鋰離子電池。
  • 什麼樣的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這麼牛?
    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受到溫度的影響非常大,低溫下電解液的粘度上升,電導率下降,同時正負極材料的動力學特性也會出現明顯的降低,因此鋰離子電池低溫下性能會出現顯著的衰降。傳統的碳酸酯類溶劑電解液通常具有較低的燃點,因此採用傳統電解液會導致鋰離子電池通安全風險增加。不採用碳酸酯類溶劑是改善電解液安全性的有效途徑,但是為了形成良好的SEI膜,EC溶劑又是必須要添加的。
  • 循環老化對於鋰離子電池中鋰和電解液分布的影響
    鋰離子電池在循環的過程中持續的界面副反應,會引起電解液消耗和活性Li的損失。同時在鋰離子電池內部由於溫度、電流和壓力等因素的不均勻性,會導致在鋰離子電池內部的副反應也存在明顯的不均勻性。近日,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M.J. Mühlbauer(第一作者)和A.
  • 【乾貨】高壓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詳解及應用舉例
    由於PFA的這一特性,ZHU等嘗試將全氟烴基(下圖中TEM-EC、PFB-EC、PFH-EC 、PFO-EC)取代的碳酸亞乙酯添加到高壓鋰離子電池電解液中,對於Li1.2Ni0.15Mn0.55Co0.1O2石墨電池,當加入0.5% (質量分數)的PFO-EC後,電池在長時間循環過程中性能明顯提高,這主要是因為添加劑在循環過程中形成了雙層的鈍化膜,同時減少電極表面的降解與電解液的氧化分解。
  • 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更容易製備
    水性可充電電池由於使用了不可燃且價格低廉的水溶液(即用水作溶劑的溶液)作為電解液,不僅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製備。但由於受到水分解電壓的限制,目前水性可充電電池的能量密度遠低於鋰離子電池。
  • 電解液在鋰離子電池充放電過程中的行為研究
    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以及結構件等部分組成,在鋰離子電池的外部,通過導線和負載等,將負極的電子傳導到正極,而在電池內部,正負極之間則通過電解液進行連接,在放電的時候,Li+通過電解液從負極擴散到正極,嵌入到正極的晶體結構之中。
  • 新宙邦:添加劑是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重點研究方向
    公告顯示,目前,添加劑的開發是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其可以針對性的解決當前鋰離子電池普遍存在的循環壽命較短和安全隱患等行業共性技術難題,公司研發的電解液添加劑能非常有效的改善電池循環和高低溫等性能。
  • 新型鎳鋅電池或可取代鋰離子電池
    ­  (編譯 / 魏昕宇)­  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於手機、筆記本電腦等可攜式電子產品。雖然具有眾多優點,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一直為人詬病,也不時引發消費者的擔憂。因此,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在致力於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或者尋找鋰離子電池的替代品。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種以鋅為電極的新型電池或有望取代鋰離子電池。
  • 2020年中國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行業回顧與展望
    1、行業運行情況回顧 1.1電解液出貨量受電池端影響:上半年低迷,下半年復甦超預期 按應用領域分類,鋰離子電池主要分為汽車用動力電池(EV Lib)、小型類鋰離子電池(Small Lib)和儲能用鋰離子電池(ESS Lib)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和應對方法
    其中,負極是引起電池容量衰減的主要因素。本文總結了電池使用過程中負極衰減的主要原理,並提出了幾種減少容量衰減的方法。 電池容量衰減的機理已被廣泛研究和報導過。電池容量衰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主要因素是電極表面副反應引起的可循環鋰量的減少;次要因素是活性物質的減少(如金屬的溶出、結構的破壞、材料的相變等);電池阻抗的增加。
  • 電化學活性隔膜增加鋰離子電池容量
    【引言】商業化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受限於正極材料的理論容量。目前,研究人員主要通過開發新型正極材料和改良電極工程技術來提高電池的充放電容量,很少有研究關注在通過改善電池中電極材料之外的部分來改善電池的容量。隔膜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著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