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量子力學效應,多少人同時撞牆才能穿過去一個?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傳說茅山術可以穿牆而過,當然大家肯定會一笑置之,畢竟現實中沒有一位茅山道士可以做現場演示一番!但作為最嚴謹科學的量子論,卻是支持這種觀點的,量子論認為:當我們不去觀察時,組成物體的一大堆粒子就會按照波函數的模式彌散開去,它會變成概率波擴散到周圍的空間裡,所以從理論上來看,一個物體它是有可能穿牆壁的,不過一個人卻不行!

關於量子論和波函數坍縮

關於量子論的發展,簡直可以寫一本精彩的小說,但下文仍然得簡單敘述一下量子論的發展過程,要說量子力學的創始者,不得不說兩個人!

  • 愛因斯坦和普朗克是量子論的創始者,但也是最大的絆腳石

當然要說他們是絆腳石其實是有點過分,其實兩位大佬對量子力學的貢獻同樣是常人難以企及的!普朗克在解決黑體輻射的過程中無意中以輻射最小的單位量子的的不連續性解決了全波段輻射的計算問題,和實際觀測非常貼合,因此量子的概念開始逐漸深入人心,但比較滑稽的是,作為「始作俑者」的普朗克,連自己的量子概念也僅僅用在黑體輻射計算上,其它地方能不用就不用。

赫茲在電磁波實驗中發現了光電效應卻沒有引起重視,但這個問題在愛因斯坦的光電論文中才得到了解決,一定能量的光子才能打出電子,這和連續的概念完全不一樣,而普朗克的E=HV的公式揭示了其中的秘密,愛因斯坦雖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但除了光電這個量子效應以外,似乎愛因斯坦對於連續性是著了魔一般的追求,而且為之奮鬥了一生。

  • 玻爾的原子模型和量子世界的隨機性

玻爾是盧瑟福的學生,盧瑟福以α粒子散射發現了原子核後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但根據經典電磁理論,盧瑟福的原子模型不會存在超過半秒鐘,但玻爾認為盧瑟福的原子模型有可取之處,所以將量子化的電子帶入了原子世界,提出了玻爾自己的半量子化原子模型。

玻爾無法解釋為什麼各個電子都有自己的軌道,但泡利提出的不相容原理為玻爾解決了一個大難題,不過玻爾認為盧瑟福的有軌電子中電子的躍遷是隨機的,在理論上沒法計算出電子的躍遷條件,但愛因斯坦認為連續性是物理世界的基本,不認可這個觀點!

玻色子同一基態,費米子不相容

  • 海森堡的矩陣力學和薛丁格波動方程、波恩的概率論解釋

為了解決電子的位置和動量中的問題,海森堡引入了複雜的矩陣來解決這個看起來似乎很簡單的問題,取得了去巨大的成功,但比較可惜的是矩陣對於任何一位科學家來說,都是一種晦澀難懂的數學,不過薛丁格波動方程的出現,為大家解決了這個大難題,兩個都是從經典的哈密頓函數發展而來,兩者數學意義上完全是等價的。

但薛丁格的波動方程中有一個無法解釋的波函數Ψ無法解釋,薛丁格認為是電子的電荷在空間中的實際分布,但波恩不怎麼認為,它認為是一種隨機的概率,Ψ的平方,代表了電子在某個地方出現的概率!

  • 海森堡的不確定性解釋,以及玻爾的補充

當然電子的概率論已經讓大家崩潰了,而海森堡隨後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更是讓大家徹底目瞪口呆,不確定性原理認為電子動量和位置是不可能同時確定的!而玻爾則以互補原理即:及將光的粒子性和波動性總結性結尾

至此量子力學的基石,哥本詮釋的三大基石都已經交代完畢,當然是不是毀三觀就不知道了,但至少接下來的推論肯定會讓大家昏倒!

為什麼一個物體有可能穿過牆壁,但一個人卻不行呢?

物體能穿過牆壁嗎?當然不是用茅山技啦,而是正統的量子力學,根據正統的量子力學解釋,理論上是存在的!

  • 物體就是一堆不確定疊加態概率雲的粒子,理論上它是可能穿過牆壁的

  • 其實這裡涉及到了一個觀測問題,量子論認為電子的雙縫實驗中電子同時穿過了兩條狹縫,但當我們一開始觀測,這個處在概率雲模式的本來會同時通過兩條狹縫的電子就會坍縮,而至穿過一條狹縫。那麼是誰觀測呢?是機器還是人?當然必須是人,因為是機器的話會有一個馮·諾伊曼指出的無限復歸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中也引申出了的一個經典的薛丁格的貓問題:

    將一個殺死貓的裝置和一個原子的衰變結合放到一個封閉的箱子裡,不觀測時,有一半的概率原子會衰變,一半的概率不衰變,所以貓可能死,也可能活,但不觀測就不知道結果。

    本來只是一個量子世界的觀測和坍縮問題,結果薛丁格的貓這個假設將其和宏觀世界聯繫了起來,我們不觀測時貓可能又死又活,但我們也知道這不可能,所以哥本哈根詮釋無法解釋這個問題,儘管後來有比如多世界或者退相干等多種解釋,但哥本哈根詮釋寧願認可那種又死又活的疊加態解釋。

    所以從正統的哥本哈根詮釋個物體、當我們不觀測時,它的就是一堆不確定疊加態概率雲的粒子,而這些不確定的、疊加態概率雲的粒子會可能因為波恩的概率雲模式隨機出現在另一個位置,所以當你不觀測時、那個物體在撞到牆時,確實有可能化為一縷概率雲的模式穿過牆壁,出現在另一端!

    • 為什麼物體能穿過牆壁,一個人卻不行?

    其實這仍然是一個與觀測相關的有趣結果,因為關於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還有一個加強版,被稱之為「維格納的朋友」,當薛丁格的貓在箱子裡瑟瑟發抖時,尤金·維格納的朋友則做好了防護措施同樣呆在箱子裡觀測這隻貓,理論上這個朋友將會觀測到一隻處在生死疊加態的貓,也就是又死又活的貓,但事實上這個結果不會發生!

    因為貓無法觀測自己的,所以我們會認為貓可能處在生死疊加態,但人則完全不一樣,他是一個能觀測自身以及貓生死、有意識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在他的不斷觀測中,貓的波函數不斷坍縮,所以他要沒看到活的貓,要麼看到死的貓,絕對不可能看到疊加態的貓!

    同樣道理,當這個人跑過去打算穿過牆壁時的同時,他也在不斷的觀測自己,因此他在跑動到撞到牆上的過程中,一直都在不斷觀察,最終直到他撞在牆上,這個人的全身粒子也沒法變成疊加態的概率雲,因為他一直在坍縮中!

    那麼把他的眼睛蒙起來呢?對不起,他仍然有手腳可以觸碰!那麼把他的手腳捆起來丟過去呢,抱歉他仍然有知覺!將麻醉了失去一切知覺丟過去呢?SORRY,請問他此時和一個物體有什麼區別?當然我們說的是當前的狀態,而不是他的公民性質!

    所以無論多少人撞牆,都不可能有人穿過牆去!

相關焦點

  • 按量子力學來說,一個人撞牆,有多大概率能穿過去?
    微觀粒子有一種特殊的穿牆術,叫做隧道效應。太陽內部的核反應,就要依賴於隧道效應。我們知道原子核都是帶正電的,核聚變需要兩個原子核相接近。它們距離靠得越近,相互的斥力就越大。根據量子力學,微觀粒子的能量會有一個波動、起伏,當然這個能量起伏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如果這個隨機產生的能量起伏,加上粒子的動能恰好能夠克服這個勢壘,粒子就會穿越這個障礙碰在一起,就會產生核聚變反應。這取決於兩個條件,一個就是這個隨機波動的能量的大小,還有一個就是粒子本身具有的動能。
  • 可怕的量子力學:人真的可以穿牆而過嗎?需要多長時間?
    曾經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有個人找到茅山道士想拜師學藝,而這個人其實是心懷鬼胎的,他想學穿牆之術,然後利用這個去做壞事,當然了最終肯定是沒有學成,這個故事提到的穿牆之術真的存在嗎?這在很多人看來只能在科幻電影才能實現了,事實上量子力學告訴我們,人是真的可以穿牆而過的。
  • 可怕的量子力學:人可以穿牆而過嗎?需要多長時間?
    文/行走天涯可怕的量子力學:人可以穿牆而過嗎?需要多長時間?什麼是量子力學?和牛頓先生曾經提出的經典物理力學有著非常根本的區別。量子力學也就是說物體發生瞬移,幾乎是體現在看不見摸不著的程度。不得不讓人逐漸開始正式解量子力學究竟是怎樣的一門物理學?小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有看過一部童話故事,講的是茅山道士,有個人想要拜師學藝,為的是去學習穿牆之術,這個人是不懷好心的,因此最終並沒有成功的穿牆之術!
  • 利用相對論效應,提高速度可以前往未來,那如何才能回到過去呢?
    根據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中所描述的時間膨脹效應,不同個體的時間流逝速度是不同的,而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在於兩個方面,一是速度,二是引力。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其時間流逝就越慢,物體所受的引力越大,引力源越近,時間流逝速度就越慢。廣義相對論中所描述的時間膨脹效應已經在現實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科學之窗|量子力學中的觀察者效應是什麼?
    在我們理解觀察者效應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學領域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第一個支柱是量子化特性,量子化屬性給出了粒子的位置、速度、顏色和其他屬性,這些屬性只能在一定的時間和實例中出現。這與公認的經典力學領域的信念正好相反,即一切都發生在一個光滑連續的光譜中。這是科學家們發現的非常新穎的東西,最終把這些粒子命名為量子化粒子。量子力學的第二個支柱是光的粒子性質。
  • 至少要多少人才能延續文明?孤島效應或正在扼殺人類文明
    許多科幻災難電影,都會有一個災後重建的設定。全球人類的命運,最後總會落到一小撮人的身上。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肩負著重建整個人類文明的使命。那麼問題來了,劫後餘生最少需要多人才能維持現有文明?在人類學研究中,就有了這麼一個細思恐極的名詞——塔斯馬尼亞島效應(tasmanian effect)。在沒有外部技術輸入,且人口過低的情況下,某些地區的技術水平不但會被永遠鎖死在某一水平,甚至還會發生倒退。
  • 五個已證實的科學理論,卻很難讓人接受,因為太反直覺了!
    量子力學中有許多神奇的現象,已經被實驗證實,宇宙大爆炸也是一門反直覺的理論。這並非量子力學的數學技巧,而是量子力學描述這樣的疊加態真實存在,否則量子力學就是不完備的;這樣就導致了很多有趣的結果,比如在雙縫幹涉實驗中,一個粒子就同時穿過了兩條縫,在「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中,貓居然處於「生」和「死」的疊加狀態。
  • 量子力學的困境與精神力,念力,意念的科學證明之路!
    量子力學的困境量子力學之所以人盡皆知,除了不可理解的試驗結果,還有無法科學證明的觀察者效應,它的形成機制與原理一直是個漏洞,所以這個120歲的量子力學,至今還在被人猜疑反駁。幸好量子力學有實際可以被科學證明的量子糾纏作為成果來站穩腳跟。
  • 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說明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
    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說明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中國古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萬物皆有靈,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同時存在著物質的一面和精神(意識)的一面,物質與意識是統一的。而這個中國古代科學和修煉界早就認識的概念,正在被西方哲學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重視。2015年,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被科學家證實是真實存在的。「超距作用」是指分別處於空間兩個不毗連區域的兩個物體彼此之間的非局域相互作用。
  • 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說明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
    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說明宇宙就是一個大人體?關於宇宙的整體論觀點,不僅需要哲學的邏輯,還需要一些數理邏輯來支持。中國古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萬物皆有靈,宇宙中的萬事萬物,同時存在著物質的一面和精神(意識)的一面,物質與意識是統一的。而這個中國古代科學和修煉界早就認識的概念,正在被西方哲學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重視。2015年,量子力學的「超距作用」被科學家證實是真實存在的。「超距作用」是指分別處於空間兩個不毗連區域的兩個物體彼此之間的非局域相互作用。
  • 量子隧道效應——真穿牆術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宏觀世界是不可能有穿牆術這種怪事的,所以在上世紀60年代以前我們一直以為粒子不可能越過,比它能量更高的勢壘,就好比我推一個石頭上山如果坡度小,我比較有勁,我的動能會大於坡度的勢能,然後我使點勁就過去了,但是如果坡度很高的話,推了半天我沒勁了,我的動能小於坡度的勢能,
  • 時間是人的幻覺嗎?量子力學解釋時間的本質
    例如,圍繞原子軌道運行的電子在特定的固定軌道中被發現,並且當它們的能級發生變化時不會從原子核更近或更遠地滑動,而是從一個離散的量子態跳到另一個。即使是光,我們知道它是一種電磁波,也是由光子的量子或粒子組成,因此光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性質,有時它表現得像波浪,有時候它表現得像一個粒子(波粒二象性)。那麼,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時間可以被劃分為離散量子嗎?
  • 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到另一個宇宙,是真的麼?
    國外專家說:量子力學顯示:人死後意識會轉移到另一個宇宙,那麼這是真的麼?被紐約時報評選為「我們時代裡三位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的美國再生醫學和先進細胞技術科學家羅伯特·蘭扎博士,研究認為:人死後生命不會結束,而會永遠活下去。
  • 量子力學的顛覆性究竟有多大?
    所以決定論者一般都相信存在一個最終終極的理論,可以描述整個宇宙的運行規律。其實,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相信,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最終可以解釋所有的現象,這其實就是決定論。這裡多補充一句,決定論是不帶任何貶義的,它是一種觀念,任何人都有權力相信或者不相信。其實愛因斯坦就是一個堅定的決定論支持者,除了他之外,還有薛丁格,德布羅意等人。
  • 量子隧穿效應被發現,人類可能實現穿牆術,物理學家感到頭疼
    但是,如果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科學家們通過最近觀察到的量子隧穿現象,將來還是可以讓科幻小說照進現實的。事實上,量子隧穿現象對物理學家而言,並非新鮮事,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一位物理學家在研究分子光譜時,發現了一個偶對稱的量子和一個奇對稱的量子之間的量子,一旦出現這種量子疊加,就會產生很強的非定常波包,這種現象在當時被稱為「雙阱位勢」。
  • 量子隧穿效應被發現,人類可能實現穿牆術,物理學家感到頭疼!
    但是,如果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科學家們通過最近觀察到的量子隧穿現象,將來還是可以讓科幻小說照進現實的。 事實上,量子隧穿現象對物理學家而言,並非新鮮事,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一位物理學家在研究分子光譜時,發現了一個偶對稱的量子和一個奇對稱的量子之間的量子,一旦出現這種量子疊加,就會產生很強的非定常波包,這種現象在當時被稱為「雙阱位勢」。
  • 量子力學和現代科學的終點會在何方,哲學家:沒有答案也沒有盡頭
    之後量子物理理論引來了春天,量子物理學是給出了理解原子和亞原子在微觀尺度下如何運轉的一個框架。但它也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模型,在這個模型中,一個物體的位置、路徑甚至是過去和未來都無法被精確地確定,這簡直是對決定論者最大的宣戰。這一原理是維納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主要表示成,我們同時測量某些數據的能力是有限的,比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
  • 量子力學到底還有多少自然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
    量子既可以是波、也可以是粒子,量子比特可以同時處於「0」和「1」的狀態,這也是最近大火的量子計算機的原理。量子的疊加態可以讓我們剛起步的量子計算機一臺的算力超過全球計算機總和還要強大成百上千倍。第二次試驗,人的「意識」決定量子的行為,「精神文明」時代入口呈現。
  • 多地鳥兒集體撞牆離奇死亡,是吃得太飽還是視力太差?
    同時,研究者發現鳥類的習性也與之相關。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可憐的是,不少鳥類早起時在較高的位置飛行,進而使其很容易撞上高層建築的玻璃。還有研究發現,鳥類撞擊的建築周圍往往植被豐富,草坪面積較小,對鳥類來說是十分理想的棲息地[2]。但因為玻璃的反射,窗戶裡會呈現出周圍環境的鏡像,可能讓鳥產生誤會,一股腦地衝過去。
  • 量子力學與上帝的骰子
    如果放到宏觀世界,人能不能穿牆?按照量子隧穿,宏觀物體也能發生隧穿效應。人也可能穿過牆壁,但要求組成這個人的所有微觀粒子都同時穿過牆壁,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從概率上說,人可以穿牆。愛因斯坦對於這樣的概率說嗤之以鼻。概率的存在,只是量子力學理論不完整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