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和現代科學的終點會在何方,哲學家:沒有答案也沒有盡頭

2020-12-03 科技小麋鹿

「上帝不會擲骰子」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人們把這句名言當作他斷然否認量子力學的證據,因為量子力學把隨機性看作是物理世界的固有屬性,但人們實際上誤解了他。愛因斯坦其實也為量子力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它並不反對量子力學,只不過反對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而且他認為量子力學並非終極理論,它還並不完善。著名的量子糾纏的概念,就是愛因斯坦在他的《論量子力學的完備性》一文中提出的。

首先我們要從不確定性原理談起。

在量子物理學出現之前,物理學的基本理論是描述自然界中的力以及物體對這些力的反應。基本框架都是由橫空出世的牛頓和麥克斯韋建立。在牛頓的經典理論中,他認為物體是獨立存在的,處於一定的位置,遵循一定的運動路徑,可以精確地知道物體在某一時刻的狀態等。甚至於,只要了解物體的組成結構,運用牛頓力學框架以及麥克斯韋的電磁學框架,那麼,只要對物體的各個部分進行嚴格的推算,就一定可以知道未來的狀態。這條寬闊的道路吸引了無數的探索,鼓舞了決定論者的士氣。但是這條路最後還是走不通了,在黑體輻射實驗之後,人們發現這個世界乃至宇宙萬物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和確定。之後量子物理理論引來了春天,量子物理學是給出了理解原子和亞原子在微觀尺度下如何運轉的一個框架。但它也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模型,在這個模型中,一個物體的位置、路徑甚至是過去和未來都無法被精確地確定,這簡直是對決定論者最大的宣戰。這一原理是維納海森堡1927年提出的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主要表示成,我們同時測量某些數據的能力是有限的,比如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例如,根據測不準原理,如果將粒子位置的不確定度乘以其動量的不確定度(其質量乘以其速度),結果永遠不會小於稱為普朗克常數的固定值(H=6.626e-34js)。

根據量子物理學,無論我們得到多少信息,也不管我們有多少計算能力,物理過程的結果都無法準確預測,因為它們不是由確定性決定的。這讓科學家們非常頭疼,這意味著我們只能用概率來研究它的性質。

那麼量子理論比牛頓力學更科學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引力的作用原理無法從量子力學中總結出來,而是由愛因斯坦建立的廣義相對論解釋的,但是廣義相對論也未能從本質上解釋微觀粒子下引力的作用機制。所以量子力學是存在缺陷的理論,這也是為什麼愛因斯坦對量子理論持謹慎態度的原因。

但是在微觀量子世界中,給定一個系統的初始狀態,通過一個根本不確定的過程來確定其未來狀態是很自然的。換言之,自然不會指定任何過程或實驗的結果。它允許出現許多不同的可能結果,每個結果都有實現的可能性。給定一個系統在某一時刻的狀態,自然法則決定其各種未來和過去出現的可能性,而不是明確地決定未來和過去本身。

這個時候薛丁格的貓與意識的作用就不得不談了。

「薛丁格的貓」,這個理論很奇怪,假設在一個封閉的房間裡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它可能衰變並發射電子,也可能不會。在給定的時間內釋放電子的概率是50%。房子裡還有一瓶毒藥和一隻活貓。一旦腐爛,瓶子就碎了,貓也中毒了。在現實生活中,貓有50%的機會中毒。我們可以說這隻貓是死是活。但量子理論不這麼認為。貓既死又活,既不死也不活。它處於中間狀態,它的存在只能用波函數來描述。一旦我們觀察到它,就好像人類的「意識」在工作,波函數就會塌縮,然後我們得到一隻活貓或一隻死貓。為什麼疊加的貓突然變成了一個真實的東西,它的波函數突然崩潰成一個單一的觀測值,所有的不確定性都突然消失了?那麼背後究竟是什麼在工作呢?

量子理論解釋說,我們不能把觀察的對象看作與對象無關的「旁觀者」,因為任何事物只有與特定的觀察方法結合起來,才能具有具體的意義。一旦被觀測到,觀察者必然會對被觀測對象產生幹擾。因此,作為主體的人與物的世界必須理解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薛丁格的貓」的思維實驗中,一隻未被觀察到的貓並沒有某種狀態。一旦有人觀察,由於任何觀測都不可避免地會干擾被觀測對象,所以觀測者必須與被觀測對象相結合,仍然是波函數來描述的,即觀察者和被觀測對象都沒有一個確定的整體狀態,處於「中間態」。這就像是一種鏈式反應結合,而這個觀察者的鏈條會隨著更多觀察者的加入而延伸下去,最後成為一個系統,被某個波函數來描述。

但薛丁格的貓究竟怎麼解釋,誰也說不清楚,有人還套用多宇宙的概念試圖去解釋這個貓的狀態,即波函數塌縮就產生一隻活貓宇宙和一隻死貓宇宙。看起來是在胡說八道,但我也沒有證據。

現在想想許多理論經不起推敲,僅僅只能從宏觀現象中得到合理結論,就比如我們現在知道在所有自然過程中,熵總是沿增加的方向變化,這表明所有物理過程都是不可逆的。自然界中的每一個過程,不管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都被這些定律支配,但這些定律僅僅也只是從公式上證明的,但是微觀的核心解釋是什麼,對不起全世界的科學家都沒有告訴我們。

人類從蘋果掉落研究出各種定律,再從原子研究到量子,從量子又研究到宇宙黑洞,現代科學的終點究竟會在何方,物質又是否是無限可分的,這顯然都成了一個哲學問題,沒有答案也沒有盡頭。

相關焦點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
    導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我敢保證大家絕對不是第一次聽到了,神學和科學有什麼聯繫嗎?這句話是如何誕生的呢?有人說這是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的,但是又有人表示這個鍋愛因斯坦不背,這句話變成這樣很有可能是因為翻譯問題,他們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科學的盡頭是神的領域。不過有人認為科學根本就沒有盡頭,這是一個偽命題。大家在這個問題上為何一直爭論不休呢?
  • 宇宙有沒有盡頭?盡頭會怎樣?宇宙有限還是無限?科學告訴你答案
    宇宙有沒有盡頭這個問題我猜很多人都想過,反正我有想過,小的時候覺得宇宙挺不可思議的,它是無窮無盡的嗎?在我的小腦袋裡是理解不了無窮無儘是一種怎樣的狀態的……那它是有盡頭的嗎?那假如我走到宇宙的盡頭會怎麼樣?會看到什麼?……這個問題那時的我怎麼想也想不通……現在看來,宇宙當然是沒有盡頭的,萬一有盡頭,走到盡頭怎麼辦?撞牆嗎?還是一腳踩空?
  • 有沒有盡頭?到了盡頭會怎樣?科學告訴你答案
    宇宙有沒有盡頭這個問題我猜很多人都想過,反正我有想過,小的時候覺得宇宙挺不可思議的,它是無窮無盡的嗎?在我的小腦袋裡是理解不了無窮無儘是一種怎樣的狀態的……那它是有盡頭的嗎?那假如我走到宇宙的盡頭會怎麼樣?會看到什麼?……這個問題那時的我怎麼想也想不通……現在看來,宇宙當然是沒有盡頭的,萬一有盡頭,走到盡頭怎麼辦?撞牆嗎?還是一腳踩空?
  • 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中)
    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上)》一文是衝著傳聞中愛因斯坦說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來的,而我在上文中已經判斷了,愛因斯坦是不太可能說這句話的。 1949年,愛因斯坦在「The World As I see It」(《我的世界觀》)一文中,解釋了他對宗教信仰和宇宙的看法:「我無法想像一個會對自己的創造物加以賞罰的上帝,也無法想像它會有像在我們自己身上所體驗到的那樣一種意志。」這更明確表明了,愛因斯坦從不相信上帝,甚至認為所謂的上帝只不過是一場「謊言」而已,他更願意用科學揭示整個世界的結構和人類的發展。
  • 宇宙最終會走向何方?科學家給出幾點答案,你認同嗎?
    那麼,再讓我們思考一個新的問題:宇宙的未來會走向何方呢?關於宇宙,幾乎很多物理學家都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比方說牛頓,在提出萬有引力之後,表示宇宙是無限大的,也就是說,宇宙未來會一路膨脹下去,並不會擁有一個終點。牛頓認為,宇宙最初從一個點出發,一路在力的作用下不斷地延伸,並且狀態並不是穩定的。
  • 時間有沒有終點?讓我們一起和時間做場旅行!
    第一次讀《時間簡史》是在大學期間,當時慕名找來的書,對書裡面的學術名詞和理論似懂非懂,只是作為一個類似於《大學物理》的課本看看。最近又從書櫃裡翻出來重讀,對《時間簡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時間是如何開始的、時間的本質是什麼、時間有沒有終點等等,下面讓我們一起和時間做場旅行。
  • 宇宙存在盡頭嗎?如果抵達宇宙邊緣會看到什麼?
    雖然在公元前5-6世紀的時候,就已經有哲學家猜測,地球可能是一個圓形,理由是因為在幾何形體中,只有圓形是最完美的,不過,因為這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所以,人們也不曾相信這個說法,人們仍然相信「天圓地方」,甚至在麥哲倫環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果然是圓的之前,很多人,特別是那些冒險家、航海家等等
  • 科學的盡頭,哲學的盡頭
    總聽人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我知道這世上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這世間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但還是簡單的覺得,所謂神學只是人類還沒有認知的事物總和,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細化出來,不要太多啊。哲學就是這頭和那頭的辯論,大和小的辯論,寬和窄的辯論,直與彎的辯論,空與實的辯論,宏與微的辯論。
  • 人類沒有解開的未解之謎實在太多了,基礎科學已經走到了盡頭嗎
    >  現代物理學越走越艱難的原因,幾十年來基礎理論上沒有重大突破。  相信很多人聽說過19世紀末物理學界的「兩朵烏雲」,當時的科學界認為人類對科學的探索已經完成了,沒有什麼可探索發現的了,因為牛頓的經典力學理論可以「上天入地」,同時還有偉大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統一了電磁學,於是科學家不會發現什麼重大理論了,只需要在現有理論上進行修補工作就行了!
  • 科學是一種現代觀念,哲學家以獨特的思想,建立了西方的科學
    中世紀基督教世界的思想領袖將精力投入神學,幾乎沒有時間系統地研究自然。然後,文藝復興和科學革命使古代科學的目標和理想重獲新生。雖然伽利略、波義耳和牛頓等17世紀的人的科學理論在內容上有別於之前的任何東西,但這些人被認為是本著與其希臘先輩同樣的精神來研究自然的。這些傑出人物為科學奠定了新的基礎,此後一代代科學家的非凡成就都建立這些基礎之上。
  • 沒有盡頭的路:一個人的路,要走多遠才是盡頭
    一個人的路,要走多遠才是盡頭?一個人的路,我想永遠也沒有盡頭。一個人從出生之日起,就註定將孤獨一生。一個人活著,是活在別人的印象裡。沒有別人的印象,就沒有這個人的生活,也沒有這個人人生的意義。如果一個人不懂得經常反觀自身,留下的就只有他人的印象,而沒有自己的思想。就像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晝夜飄蕩在茫茫宇宙間,不僅孤獨,而是無盡的寂寞,永無盡頭。然而,我卻感到,如果一個人養成了反觀自身的習慣,他註定將更加孤獨,孤獨得更無盡頭。反觀自身,是一種自省,更是一種內省。
  • 古希臘哲學家給出答案,讓人細思極恐
    在一些沿海地區,在夏季的時候經常會發生海市蜃樓,簡單來說,就是在海面上會突然出現一些建築或者生活場景等等,有的時候還會看到上面有人在活動。現代科學研究認為,海市蜃樓實際上就是光的折射,簡單來說,就是將地球上某一處發生的事情,通過光的折射出現在了海面上,看起來如夢如幻。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嗎?別鬧,科學的盡頭只能是科學
    看到這種言論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科學有盡頭嗎?」我看到很多人在面對這種略微反智的「科學的盡頭是xx」言論時都會說科學沒有盡頭。但科學真的沒有盡頭嗎?我個人並不認同這種觀點。但問題是,我們能到達這個盡頭嗎?我給出的答案是:不能。隨著科學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人類只能無限接近宇宙的真相,但永遠不可能獲得真相。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無法確定物理規律是亙古不變的。
  • 物理學快100年沒有重大突破,人類科學被高等文明「限制」了?
    科學沒有盡頭,未知永遠存在,從人類出現開始,知識的積累就沒有停止!「現代物理學之父」「科學方法之父」「現代科學之父」,這些稱號都可以證明伽利略對人類科學發展做出的貢獻。答案當然不是這樣,三體中的宇宙觀是建立在「黑暗森林理論」之上,但是從人類目前的物理理論來看,地球資源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人類文明對於可以進行星際旅行的文明來說,幾乎無關緊要。
  • 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下)
    比如,愛因斯坦和玻爾互掐了幾十年無果的量子糾纏、量子隧穿(據說通過它,你能像嶗山道士一樣,念念咒語就可以穿牆而過)等許多「怪現象」,瞬間便沒什麼好奇怪的了。你會發現,其實量子力學中那些不可思議的現象,跟你聽過的其他物理定律一樣,都是有道理可循的。
  • 科學有盡頭嗎?科學的盡頭是什麼?
    常常聽到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那麼這句話對嗎?在展開討論之間,我們需先對這三者進行定義。何為科學?而神學則是完全偏向於感性,神學是以宗教信仰為基礎,其研究對象基本上是脫離了理論和實踐的。為什麼會存在科學、哲學和神學呢?
  • 量子力學雖然提出來了,但是又沒有統一全球
    我們都知道,量子力學是一種分類物理學,有很多根本性的科學理論,其中量子力學比較重要的幾大理論有:薛丁格方程、相對論、量子色動力學、量子場論、量子糾纏和量子信息等等。這些理論都各有各的缺陷和不足,導致量子力學雖然理論上很重要,但是實際應用卻不太好,量子力學和物理學的很多理論一樣,在物理學中都無法統一全世界,也就是說它們在不同的物理學理論中都可以有一個完整的定義,但是卻並不能說能夠有一個定義能在所有理論中使用。更準確的說法是:量子力學雖然提出來了,但是又沒有統一全球,所以很多科學理論就是這樣,分別定義然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不,科學的源頭才是神學
    科學,本身就是一種信仰,而不是「真理」的代稱。先來看何為「科學的盡頭」。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總是經常看到。其大致的意思大概是科學經過無限推演,實證,最終卻可能抵達神學。準確點說,應該是最終抵達的終點是抽象的哲學。比如物理學的黑洞理論,一切物質都坍塌陷入黑洞之中,包括各種概念、原理和規律,那麼這個黑洞就是按照現有科學理論不斷推演出來的合理結論,然而它卻是一個純粹理論上的概念,而且這個概念還銷蝕破壞了現有的理論,導致現有所有的理論失效。
  • 科學能否解釋一切?量子力學為何能夠衝擊現代科學
    可是很多人覺得科學本身並不科學,因為科學尚未達到最高層次並不能解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但是科學能夠讓我們活的更自由更健康更舒適,在開始這篇文章之前,小編要先給大家囑託幾句,崇尚科學是正確的,迷信愚昧是無知的!說到科學能否解釋一切小編想起來一句話,我們都知道真理是指這個世界上百分之百確定的事情,但是有那麼一句真理說到: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那反過來想一想這句話是不是一個真理呢?
  • 如何看待科學盡頭是神學的這句話?
    如何看待科學盡頭是神學的這句話?很多人對於現代基礎科學的發展有所困惑,或者糾結於整個世界存在原理的迷茫。懸入不可知的神秘論中,得出科學盡頭是這句話。看似有一定的道理。現代基礎物理學的研究標誌性的理論也還停留在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這兩個理論有著本質上經典物理學上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