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老子等能和量子力學統一起來嗎?
文 | 陳思進
我的《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上)》一文是衝著傳聞中愛因斯坦說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來的,而我在上文中已經判斷了,愛因斯坦是不太可能說這句話的。
1949年,愛因斯坦在「The World As I see It」(《我的世界觀》)一文中,解釋了他對宗教信仰和宇宙的看法:「我無法想像一個會對自己的創造物加以賞罰的上帝,也無法想像它會有像在我們自己身上所體驗到的那樣一種意志。」這更明確表明了,愛因斯坦從不相信上帝,甚至認為所謂的上帝只不過是一場「謊言」而已,他更願意用科學揭示整個世界的結構和人類的發展。
自相對論問世之後,許多哲學家都喜歡談論相對論。但有些物理學家則經常對談論相對論的哲學家報以嘲諷的態度。比如,有一套名為《費曼物理學講義》的物理學教材,是有史以來最有趣的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在加州理工學院給本科生講課的記錄。費曼在這個講義裡專門設置了一個小節:「相對論與哲學家」。
費曼提到,一些哲學家聽到「相對論」這個詞兒,還沒仔細研究,便覺得這是明擺著的事兒——萬事萬物本來就不是絕對的嘛,不跳出自己的坐標系,你當然不知道自己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好像物理學家折騰了半天,結果還不是我們哲學家等候多時了嘛?
事實真是那樣的嗎?
費曼認為,如果相對論真那麼「平凡」,那哲學家坐在家裡喝著茶,不就能想出來了嗎?其實,自牛頓以後,物理學就已經和哲學分道揚鑣了。物理學家已然不單依靠坐在家裡冥思苦想,更得靠數學、實驗和觀測等來檢驗其假說的正確與否。
不過和相對論相比,近年來,認為量子力學更能佐證「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甚至能和佛道老子等統一起來的文章,更是經常刷屏網絡。
之前,我在量子力學科普的專欄文章中提到,量子力學使得人類明白,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的底層邏輯,已然能精確推演日常世界中幾乎所有的自然現象,並成為幾乎所有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比如,人類終於明白了原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人類已揭開原子核的秘密,能夠精確地測量,甚至能一個一個操縱單個原子,並製造出原子彈和核電站;人類甚至能解釋遠在天邊的白矮星是怎麼回事兒。
再比如,我們已經深入理解了固體物理學,發明了半導體和計算機晶片……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量子力學的應用,手機、電腦和網際網路都將不復存在,我這會兒也不可能敲打鍵盤寫文章。
總之,量子力學給人類帶來的回報,早已遠遠超出所有人的想像。
而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量子力學中的那些概念、詞語、術語,如疊加態、量子糾纏、不確定原理……開始廣泛傳揚,可近年這些fancy的詞語,卻常被各行各業拿來點綴,動輒「量子」、甚至成了神學的「稻草」,有的宗教人士甚至試圖用量子理論來背書神學,比如有人說我們都是從35億年前的一個受精卵「量子糾纏」而來的,還有什麼「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而「薛丁格的貓」,是那些文章中最愛引用的量子力學的「梗」,雖然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介紹過,但還是有必要再來談談「這隻貓」:
當年,薛丁格設想,把一隻貓和一個量子裝置關在盒子裡。這個裝置裡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和一個毒藥瓶。如果原子發生衰變,就會把毒藥瓶打破,把貓毒死。但如果它不衰變,毒藥瓶就不會破,貓也就能繼續活著。那麼貓到底是死是活呢?很抱歉,盒子裡的情況究竟如何,你必須打開盒子以後才能知道。
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在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於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如果把疊加態的概念用於貓,那只可憐的貓就應該相應地處於「死」和「活」的疊加態。非死非活,又死又活,狀態不確定,直到有人打開盒子觀測它。
假設將一萬個這樣的盒子全部打開,我們就會看到大概有五千隻貓活著,另外五千隻貓死了。也就是說,「死」和「活」的概率各佔50%,這個概率分布是物理學家的共識。但是,在盒子打開之前,貓到底是什麼情況呢?打開那一剎那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物理界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解釋,至少有三種最常見的解釋。
迄今,主流學界最傾向於哥本哈根解釋,除了它主要圍繞薛丁格方程展開(只要抓住了方程,就算對方程的理解是錯的,也不耽誤人類利用方程做事兒,影響也不會太嚴重),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它引入的主觀假設比較少,不像有的解釋要修改薛丁格方程,甚至還要引入平行宇宙的概念。
我個人也傾向於哥本哈根解釋,當然時代發展了,新的實驗對哥本哈根解釋也做了一些升級。其實,所謂的「薛丁格的貓」,只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思想實驗。
在下一篇文章裡,我將從「量子」到底是什麼切入,爭取釋疑對量子疊加態所帶來的各種「神奇」的說法,儘量談清楚「佛道老子等,能和量子力學統一起來嗎」這個問題。
2020年07月21日寫於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