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中)

2020-08-01 陳思進

——佛道老子等能和量子力學統一起來嗎?

文 | 陳思進

我的《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上)》一文是衝著傳聞中愛因斯坦說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來的,而我在上文中已經判斷了,愛因斯坦是不太可能說這句話的。

1949年,愛因斯坦在「The World As I see It」(《我的世界觀》)一文中,解釋了他對宗教信仰和宇宙的看法:「我無法想像一個會對自己的創造物加以賞罰的上帝,也無法想像它會有像在我們自己身上所體驗到的那樣一種意志。」這更明確表明了,愛因斯坦從不相信上帝,甚至認為所謂的上帝只不過是一場「謊言」而已,他更願意用科學揭示整個世界的結構和人類的發展。

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中)

自相對論問世之後,許多哲學家都喜歡談論相對論。但有些物理學家則經常對談論相對論的哲學家報以嘲諷的態度。比如,有一套名為《費曼物理學講義》的物理學教材,是有史以來最有趣的物理學家理察·費曼,在加州理工學院給本科生講課的記錄。費曼在這個講義裡專門設置了一個小節:「相對論與哲學家」。

費曼提到,一些哲學家聽到「相對論」這個詞兒,還沒仔細研究,便覺得這是明擺著的事兒——萬事萬物本來就不是絕對的嘛,不跳出自己的坐標系,你當然不知道自己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好像物理學家折騰了半天,結果還不是我們哲學家等候多時了嘛?

事實真是那樣的嗎?

費曼認為,如果相對論真那麼「平凡」,那哲學家坐在家裡喝著茶,不就能想出來了嗎?其實,自牛頓以後,物理學就已經和哲學分道揚鑣了。物理學家已然不單依靠坐在家裡冥思苦想,更得靠數學、實驗和觀測等來檢驗其假說的正確與否。

不過和相對論相比,近年來,認為量子力學更能佐證「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甚至能和佛道老子等統一起來的文章,更是經常刷屏網絡。

之前,我在量子力學科普的專欄文章中提到,量子力學使得人類明白,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的底層邏輯,已然能精確推演日常世界中幾乎所有的自然現象,並成為幾乎所有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比如,人類終於明白了原子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人類已揭開原子核的秘密,能夠精確地測量,甚至能一個一個操縱單個原子,並製造出原子彈和核電站;人類甚至能解釋遠在天邊的白矮星是怎麼回事兒。

再比如,我們已經深入理解了固體物理學,發明了半導體和計算機晶片……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量子力學的應用,手機、電腦和網際網路都將不復存在,我這會兒也不可能敲打鍵盤寫文章。

總之,量子力學給人類帶來的回報,早已遠遠超出所有人的想像。

而隨著量子力學的發展,量子力學中的那些概念、詞語、術語,如疊加態、量子糾纏、不確定原理……開始廣泛傳揚,可近年這些fancy的詞語,卻常被各行各業拿來點綴,動輒「量子」、甚至成了神學的「稻草」,有的宗教人士甚至試圖用量子理論來背書神學,比如有人說我們都是從35億年前的一個受精卵「量子糾纏」而來的,還有什麼「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而「薛丁格的貓」,是那些文章中最愛引用的量子力學的「梗」,雖然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介紹過,但還是有必要再來談談「這隻貓」:

當年,薛丁格設想,把一隻貓和一個量子裝置關在盒子裡。這個裝置裡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和一個毒藥瓶。如果原子發生衰變,就會把毒藥瓶打破,把貓毒死。但如果它不衰變,毒藥瓶就不會破,貓也就能繼續活著。那麼貓到底是死是活呢?很抱歉,盒子裡的情況究竟如何,你必須打開盒子以後才能知道。

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在未進行觀察時,這個原子核處於已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如果把疊加態的概念用於貓,那只可憐的貓就應該相應地處於「死」和「活」的疊加態。非死非活,又死又活,狀態不確定,直到有人打開盒子觀測它。

假設將一萬個這樣的盒子全部打開,我們就會看到大概有五千隻貓活著,另外五千隻貓死了。也就是說,「死」和「活」的概率各佔50%,這個概率分布是物理學家的共識。但是,在盒子打開之前,貓到底是什麼情況呢?打開那一剎那到底發生了什麼呢?物理界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解釋,至少有三種最常見的解釋。

迄今,主流學界最傾向於哥本哈根解釋,除了它主要圍繞薛丁格方程展開(只要抓住了方程,就算對方程的理解是錯的,也不耽誤人類利用方程做事兒,影響也不會太嚴重),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它引入的主觀假設比較少,不像有的解釋要修改薛丁格方程,甚至還要引入平行宇宙的概念。

我個人也傾向於哥本哈根解釋,當然時代發展了,新的實驗對哥本哈根解釋也做了一些升級。其實,所謂的「薛丁格的貓」,只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思想實驗。

在下一篇文章裡,我將從「量子」到底是什麼切入,爭取釋疑對量子疊加態所帶來的各種「神奇」的說法,儘量談清楚「佛道老子等,能和量子力學統一起來嗎」這個問題。

2020年07月21日寫於多倫多

相關焦點

  • 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下)
    近年來,這些fancy(花哨的)的詞語常常被各行各業用來點綴,動輒「量子」、甚至成了神學的「稻草」,有的宗教人士更試圖用量子理論來背書神學……在此,有必要再從頭淺談一下,「量子」究竟是什麼?在好些科普文章中,我們經常會閱讀到這樣的文字:「量子就是能量存在一種不可分割的最小單元」。這從字面上來看似乎沒錯,但卻很容易產生誤導。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嗎?別鬧,科學的盡頭只能是科學
    類似的言論還有多個版本,比如:「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哪那麼多盡頭……科學有盡頭嗎?看到這種言論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科學有盡頭嗎?」我看到很多人在面對這種略微反智的「科學的盡頭是xx」言論時都會說科學沒有盡頭。但科學真的沒有盡頭嗎?我個人並不認同這種觀點。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科學的盡頭是什麼?是神學嗎?我們知道科學家愛迪生發明了眾多的事物,但是他在生命的盡頭之時卻開始研究起神學。按道理來說,作為一個秉持著客觀主義的科研人員,不應當去相信神。因為在科學的領域,並沒有神的生存之地,所謂的神不過是人們意識形態上的東西,並不真實存在。
  • 難道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
    ,在科學的盡頭到底有沒有神存在呢?科學家之所以會把神學和科學建立起來聯繫,就是因為牛頓和愛因斯坦這兩個人。愛因斯坦和牛頓在物理學領域的地位毋庸置疑,而且現在有很多的科學理論,用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相關理論也能解釋得通,但是這兩位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竟然都開始研究起來了神學,其中牛頓對於神學已經到了一個痴迷的狀態,牛頓在晚年研究領域的時候遇到了瓶頸,於是把很多的現象都歸結為上帝的力量,為什麼這兩個科學家會在晚年的時候研究神學呢?難不成科學的鏡頭真的是神學嗎?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不,科學的源頭才是神學
    科學,本身就是一種信仰,而不是「真理」的代稱。先來看何為「科學的盡頭」。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總是經常看到。其大致的意思大概是科學經過無限推演,實證,最終卻可能抵達神學。書中舉了一些耳熟能詳的例證,比如著名高能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曾提出量子力學中非常重要的互補性原理(complimentarity principle),他認為自己的思想與中國道家的陰陽思想有很多相通之處,所以用陰陽魚(太極圖)作為了自己理論的標誌和家族的族徽。
  •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當科學逐漸走進人類文明之後,自然界的很多事物可以用科學來得到解釋,於是過去的神創論就不攻自破了。可是後來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有科學家將科學和神學聯繫了起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科學家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相信很多人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都不陌生,他們可以說是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以來,在物理學方面貢獻最大的兩個劃時代的偉大科學家。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嗎?愛因斯坦:我沒說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是舉世聞名的物理學家,有人聲稱他說過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還說他晚年信神,那麼我們今天就要來論證愛因斯坦是不是說過這句話,還有愛因斯坦他晚年到底信不信神。因為愛因斯坦不太接受神學的,愛因斯坦一封信叫做《上帝之信》中明確地表達了這一點,他說上帝這個詞是人類幼稚的象徵,宗教也不過是古老的封建迷信,而且注意這封信是愛因斯坦晚年的時候寫的,這封信就是愛因斯坦晚年不信神的最大證據。而且愛因斯坦在一生中不止這封信,還發表了很多反對神學的言論,那麼有人說,愛因斯坦是信佛的,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因為愛因斯坦並沒有發表過讚揚佛教的言論。
  • 有些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有道理嗎?
    最近在網上經常能看到一個觀點,很多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今天咱們就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其實我想說出這個觀點的人應該也不太了解什麼是科學吧,至於神學,我想他指的應該是宗教信仰裡的神明吧,因為神學,並沒有這門學問。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的依據是什麼?
  • 與其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不如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我想,有人初聽這句話時,難免會要「嘲諷」這句話的,那不妨請你問問他,又如何解釋歐洲物理研究所門前所擺放的印度溼婆神像呢?是的,就如我們親眼所見的那樣,這座溼婆神像,就被立在代表著人類最前沿的粒子物理研究中心裡,這座宗教中才會出現的神像,還被作為了這座研究所的標誌呢!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嗎?92.4%的科學家,都相信神的存在!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嗎?92.4%的科學家,都相信神的存在!科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而且在科學家的不斷發明創造之下,出現了一系列方便於人們生活的工具,不過現在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觀點,那就是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那麼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
  • 科學有盡頭嗎?科學的盡頭是什麼?
    常常聽到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那麼這句話對嗎?在展開討論之間,我們需先對這三者進行定義。何為科學?這個問題從科學的角度很難得出讓人滿意的回答,但哲學相對來說就要容易一些,哲學可以通過各種人生哲理來闡述人活著的意義,而這個問題對於神學來講是最簡單不過了,因為「一切都是神的安排」。又比如說「生命是怎麼起源的,又是怎麼進化現在的你我的?」,這個問題對於科學來講至今都無法給出完美的解釋,而人們卻可以在神學中輕易的找到答案。
  • 他們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你信嗎?
    反正圓圈裡的地盤歸科學,圓圈外的地盤麼,哲學和宗教爭去吧。所以,羅素認為哲學是介於科學和宗教之間的東西。我倒寧願把宗教也看作一種哲學思想。愛因斯坦,他贊同「宇宙宗教情感」和「道德宗教」,反對「人格化的神」和「恐懼宗教。」
  • 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卻改變了人類認知,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
    在我們看來,科學家都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但是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並非沒有科學依據,有很多人都認為這句話也挺有道理的,因為很多的科學家到了晚年的時候,竟然都把目光轉向了神學,比如眾所周知的牛頓。
  • 科學盡頭是神學?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為什麼晚年去研究了神學?
    到了近代,隨著人類理性認識能力的提高和科學的崛起,神學變得不再那麼重要,甚至有人將神學放在了科學的對立面,認為神學就是反科學。實際上,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神學都存在於歷史哲學中,使我們無法徹底否定的一門學問。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什麼意思?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叫做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一聽,哎!挺酷炫的啊,但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說到科學與哲學的區別,首先在早年物理學在蓬勃發展到定量時代以前,哲科是不分家的,科學基本上就是哲學的小弟,科學和哲學的研究方法上都基於兩個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什麼是歸納法呢?比如有一個歐洲古代學者觀察發現,他見過的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因此他得出一個結論,凡天鵝都是白色的。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
    導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我敢保證大家絕對不是第一次聽到了,神學和科學有什麼聯繫嗎?這句話是如何誕生的呢?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在某些科學家在老了之後,放棄了對科學的研究,轉身去研究神學,就比如大家所熟悉的牛頓。牛頓出生在被神權統治的一個時代中,因為那個從天而降的蘋果,打開了思想,開始了走向科學的道路,但是他並沒有放棄神學,還經常跟哈雷這個彗星發現者爭論到底有沒有上帝。
  • 愛因斯坦: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
    科學所觸及的範圍真的太多了,任何事物都可以和科學掛鈎,哪怕是人為什麼會餓為什麼會生氣開心,其實這些都能用科學的角度去解釋,比如開心和難過時大腦都會分泌出不同的物質,所以生活中無處不存在科學,不過所有的科學都僅限於目前地球上,我們對宇宙中的科學可以說一無所知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還是哲學?你怎麼看?
    科學與哲學的關係其實是很密切的,可以簡單認為哲學就是科學的「鼻祖」,科學研究的是具體的事物,而哲學研究的是抽象的事物,哲學為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而科學(自然科學)是哲學發展的基礎。科學與哲學是具體與一般,實踐與理論的關係。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種說法從何而來?牛頓真的在晚年研究神學?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種說法從何而來?牛頓真的在晚年研究神學?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那麼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愛因斯坦、牛頓這兩位科學家,可謂是科學界中響噹噹的大佬。那麼這句話為何在愛因斯坦的相關資料中,從未出現記載?當時愛因斯坦是在什麼情況下說出的這句話?又是跟誰說的?一個個的謎題困擾著我們,可以說科學盡頭是神學是最無釐頭的言論。科學的存在,是以真實存在為基調。它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真實存在,只不過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發現,很多科學理論的出現,是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嘔心瀝血的結果。像牛頓和愛因斯坦,他們憑藉一己之力創造了不同的世界。
  •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 對於科學盡頭是神學的說法,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為有很多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都將自己的研究方向改成了神學,最著名的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也正是因為這些在世界上頗具影響的科學家的行為,讓人們對於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全部歸結於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