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偉斌 鄭琳
距離嘉興南湖紅船僅僅兩公裡之外的嘉興市第一中學,自1902年創辦伊始,就已開始生成一段無法磨滅的革命基因。
辛亥革命時期,彼時的嘉興府學堂是革命黨人集聚地,其中浙江省辛亥革命主要領導人、同盟會成員褚輔成來自該校;1919年爆發五四運動時,其倡導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錢玄同來自該校;抗戰時期,西遷至麗水碧湖的嘉中人,曾迎來周恩來總理的看望和演講……
這段革命基因,不斷被塑造、進化、成長、傳承,歷經時勢,依舊葆頤青春,至今都搏動著強勁的力量。
我們試圖從嘉興一中的成長曆程,解碼的這段紅色基因,探究代代相承的精神與信仰。
青春與紅色
百年之前就已隔空相系
每一位進入嘉興一中的同學,他們的第一堂課,都是在校史館上的。而進入校史館第一件事,便是圍在紅船模型旁,重溫紅船歷史與紅船精神。
順著校史館的時間軸,可以走入嘉興一中的百年校史。重溫完紅船故事,該校政治教師殷樂帶著一眾學生來到展牆的起始處:「我們的學校為何能與那段紅色歷史架起千絲萬縷的交集?這份交集以及後來延伸而來的精神,又如何代代傳承?」
展牆上,是嘉興一中的簡史:嘉興一中於1901年由嘉興府知府奉命籌備,1902年冬校舍落成,同年12月2日始業,定名「嘉興府學堂」。
此後的一百多年裡,這所名校見證了中國跌宕起伏的近現代史——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但無論哪個階段,人們都可以從中找尋到清晰的紅色脈絡,以及至今搏動著的青春力量。
殷樂向學生講述黨史和校史「這段紅色基因,在1921年前,便已和紅船隔空相系。」殷樂對此有著自己的解讀,並將這份解讀,分享給身邊的學子們——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南湖的一艘紅船上宣告誕生。而在那前後,嘉中人也早已開始融學先進思想,在各地投身革命、引領潮流、救亡圖存。
1918年,五四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錢玄同就已經成為《新青年》的輪流編輯之一。他把反帝和反封建兩項戰鬥任務結合起來考慮,主張一面積極反抗帝國主義的政治經濟侵略,一面用民主、科學思想和現代文化知識「喚醒國人」。
褚輔成受孫中山之託任同盟會浙江支部長後,執教於此校,不斷開展革命活動、宣傳革命思想、培養進步人才……
「在每個時期,這所百年學校都有輩出的名士,沈雁冰(茅盾)的回憶文章、鬱達夫的修業文憑、金庸的題詞亦在校史館裡熠熠生輝。」殷樂說,這段紅色青春的基因,似乎在那時就已悄然形成,並傳承於一代代師生。
殷樂向學生講述黨史和校史危難之時選擇西遷
守住了精神和信仰
「正因擁有這樣一段紅色青春基因,讓嘉中人能在最艱難的時刻做出最堅定的決定。」來到學校西遷展牆前,殷樂告訴同學們,在烽火漫天的抗戰時期,西遷的嘉興一中為了保存住青年先進力量,做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
1937年11月,日寇登陸金山衛,嘉興告急。時任嘉興中學校長的張印通先生毅然帶領彷徨無主的嘉中師生走上了流亡辦學之路,沿途還有許多其他學校的師生陸續加入隊伍。他們經餘杭,過於潛,抵蘭溪,越永康,最後到達麗水碧湖。西遷過程中條件異常艱苦,但嘉中人依舊堅持辦學,傳播先進思想。這也吸引了大量浙西淪陷區失學青年紛紛冒險越過日寇封鎖線,輾轉匯合求學。
在校史館裡一處醒目位置,有一張周恩來總理的肖像照片。照片旁的牆面上,印著80年前周恩來總理的手稿——那是1939年3月24日,周恩來視察浙江前線時,特別來到戰時的浙西一中(抗戰勝利後,整體復員到嘉興一中),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講。
殷樂向學生講述黨史和校史周恩來在演講中說:「在最前線的天目山竟能集中整千青年受教育訓練,這真不但東南各省少有,就是全國各省,都是難能可貴的偉大奇蹟」、「在此寇蹄蹂躪遍地、炮火連天中,浙西中學乃有如此規模,為國家民族作育英才,誠教育界前途之好現象。」
嘉興一中辦學理念中的「作育英才」這四字,便是取自於此。
紅色基因,亦是如此般不斷進化、成長。
「如果沒有超常堅毅的精神支撐,是無法支持到最後的。」為學生們講解這段校史的同時,殷樂自己也在不斷解讀這份精神,「同樣,如果沒有那份精神,也不可能在那個極端困難的階段吸引那麼多青年志士前來投依。」
在整個抗戰時期,浙西一中堅持在浙江抗日前線,搶救失學青年,培育了數以千計的有用之才,使他們在後來的抗戰、解放戰爭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中做出重要貢獻。抗戰勝利後,才恢復浙江省立嘉興中學校名並回到嘉興。
青春的那一抹紅
百年之後依舊鮮豔
重溫完那段歷史,殷樂身後的學子們,對於「紅色青春」有了新的解讀和認知。
戴淑欣同學回望著那艘紅船,告訴殷樂自己內心的想法:「我們是青年人,青年人最該有的是活力。我們不僅要理解這份精神,『遺傳』這段基因,更要為它注入時代的、青春的、創新的信息。」
作為「00後」,戴淑欣覺得可以嘗試用一些獨特、新穎的方式,把紅船精神融入到年輕人的生活中,使它滲透得更深。
「我平時喜歡在黑板報上用繪畫的方式來傳遞紅船精神,嘗試儘可能地畫得有趣生動,加一些自己的理解,希望藉此吸引大家來看、來讀、來思考。」杜庭軒同學是班裡的宣傳委員,經過這次重溫後,再回望當年的那些「00後」們的故事與精神,更給了她創作的靈感。
另一位同學徐銳則在和大家交流時說,作為學生,要踐行「紅船精神」中「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的話,他覺得可以和所學的專業結合,「我們國家在很多科學領域都達到世界領先水準。但同樣還有很多領域依舊需要我們這些青年學子去攻堅、創新。科研工作沒有很光鮮亮麗的外表,需要幾十年的埋頭苦幹,這是很艱難的。但作為生長在紅船旁的青年學子,我們更應去擔起這份責任,去傳承紅色基因。」
「這種傳承是紅色的,這份精神,擁有永遠的青春。」殷樂望著身邊的學子們,學子們又回望著百年之前的一幕幕,那段紅色的青春基因,將代代相傳。
南湖隨想
當婆娑的樹影隱沒遊人匆匆的腳步
當日暮的清風攜去白日的喧響
當如血的殘陽染紅淡褪的船楣
我依舊行走在這寂靜的湖畔
將那迷惘的心靈投向歷史的風塵
當百年前列強的爪牙蹂躪著母親的肌膚
當千百萬無措的民眾沉淪在愚昧的懷抱
當那如今淡褪的船楣剛染上鮮紅的底色
我看到那十三個青俊的身影
將那未來的藍圖縱情構畫
我看到那沸騰的青年的血
將那萬裡冷漠的大地溫暖
我看到那輪西下的殘陽中
一個復興的中國冉冉升起
我俯身輕觸那微涼的碧水
一如求實湖畔金柳拂動的微波
我側耳傾聽那風在葉間的低吟
一如明倫堂前飄蕩的書聲
我轉身走向那熟悉的校園
新的徵程
正從這裡再起航
——嘉興一中216班 徐銳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