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晚前寒武紀

2021-01-18 地質論壇


點擊上面↑ 「地質論壇」 關注本公眾號

地質論壇,您的移動信息庫,掌上圖書館,記得星標哦

即日起至2019年8月底止,地質論壇公眾號頭條文章24小時內(當日16:30首發-次日16:30)評論點讚數第一名

免費獲取價值58元的地質品鑑小酒一瓶

快快邀請同學同事朋友幫你點讚吧。每日獲獎者請聯繫微信lpjsf_000即可,同一ID最多參與2次,頒獎微信保留最終解釋權-_-||,沒中獎點擊上面圖片可優惠購買。

獲獎名單:Mr.HR(7月6日), 陌園清(7月7日),斌棍兒(7月8日),爆炸小公舉(7月9日),Sam(7月10日),小淘氣(7月11日),爆炸小公舉(7月12日),旺(7月13日),餘生可不可以不憂傷(7月14),怪獸(7月15),福寧超市(7月16),小淘氣(7月17日),淺陌(7月18日),無留言(7月19日),Zbear(7月20日),餘生可不可以不憂傷(7月21),福寧超市(7月22),九兒(7月23),李昊(7月24),怪獸(7月25),未唏。(7月26),淺陌(7月27日),九兒(7月28),螞蟻(7月29),羲和(7月30),螞蟻(7月31),為清(8月1),祥義(8月2),火山銀河(8月3),八度空間(8月4)...持續更新中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是我國自然科學界公認含金量較高的科研項目,主要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其評審過程十分嚴格,平均資助率不超過10%,在今年正式資助的198個項目中,地球科學部只有21個名額。獲得其資助,一方面意味著對申報科學家以往科學成就,以及他本人、所在團隊和單位科研能力的認可;另一方面,則顯示了申報項目在地學研究領域的前沿性。

那麼,基金支持的「晚前寒武紀大地構造」研究將解決怎樣的地學問題?

簡單地說,就是尋找晚前寒武紀大陸裂解的記錄,揭示哥倫比亞超大陸的裂解過程及深部動力學背景,探討其對成礦及古環境演變的意義。

哥倫比亞大陸是目前認為地球歷史上最為古老的超大陸。在地球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至少形成了3個超大陸,包括20億~13億年的哥倫比亞超大陸、12億~7億年的羅迪尼亞超大陸和3億年以來的潘吉亞大陸。

眾所周知,前寒武紀是地球形成與演化史上最為漫長的一個地質時代。在地球近46億年的歷史中,距今5.42億年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從那時起,地球出現了大量的生物,因而那以後的時段,通稱為顯生宙,而顯生宙的第一個地質時代,就是寒武紀。寒武紀之前的漫長地質時期被人們稱為前寒武紀。前寒武紀地質學研究的就是比寒武紀更古老的約40 億年漫長的地球演化歷史。地球大陸的80%~90%以上,是在前寒武紀形成的,並且賦存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因此,解讀前寒武紀的地質歷史,對人們進一步認識地球、利用地球、保護地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顯生宙,即寒武紀以來,超大陸重建、裂解的標誌非常多,所以科學界也對此認識得比較清楚,但在時間更加久遠的前寒武紀時期,由於沒有繁榮生物世界遺留下的豐富化石,更沒有人類社會的燦爛文明,加上地殼多次巨變對地表地質記錄翻天覆地的改造,可供人們尋找歷史真相的信息便極為稀少,因而不同科學家對重建及裂解過程爭議很大。因此,地質歷史時期以大規模基性巖漿活動為代表的大火成巖省及大陸邊緣裂谷沉積,在超大陸裂解及重建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張拴宏認為,「顯生宙潘吉亞超大陸裂解的記錄對於認識晚前寒武紀大陸裂解的過程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是認識晚前寒武紀大陸裂解的金鑰匙,而關鍵的 「地質密碼」之一就是華北克拉通北部的燕遼大火成巖省。

哥倫比亞超大陸是由20億~18.5億年的造山帶將太古宙克拉通匯聚在一起而形成的一個元古宙的超大陸,這一超大陸在14億~12億年期間發生了裂解並逐漸轉化為羅迪尼亞超大陸。

作為全球最為古老的克拉通之一,華北克拉通長期被認為在距今16億~3億年期間非常穩定,自然也很少有人聯想到它與哥倫比亞超大陸的裂解有什麼關係。

然而,張拴宏等人的研究,恰恰將華北克拉通與哥倫比亞超大陸裂解聯繫在了一起。

早在2001~2002年,張拴宏與同事在野外工作中便發現:承德地區中元古代下馬嶺組內存在3~4層輝綠巖床,可穩定延伸上百公裡,但在更新的地層中卻沒有。這種產出關係與前人主要認為這些巖床形成於中生代的認識是矛盾的。而後,通過系統的斜鋯石測年及多年持續不斷的野外地質調查及室內分析實驗研究,張拴宏等人確定在華北克拉通北部燕遼地區存在一個距今13.2億年左右的基性大火成巖省,並將其命名為「燕遼大火成巖省」。

更為重要的是,燕遼基性大火成巖省在形成時代、產狀、巖性組成及地球化學特徵方面均與北澳大利亞麥克阿瑟盆地內13.2億年的Derim Derim-Galiwinku基性大火成巖省有著非常明顯的親緣性——不僅時間相同,而且這兩個地區中元古代沉積地層也有驚人的相似性。這說明,在哥倫比亞超大陸重建中,華北克拉通北東部與北澳大利亞克拉通北部是相鄰的,而燕遼及Derim Derim-Galiwinku有可能屬於一個被大陸裂解所分開的統一的大火成巖省。他們提出,哥倫比亞超大陸中存在13.8億~13.0億年全球性裂谷並導致其大規模裂解,即:以13.2億年基性大火成巖省為標誌,華北克拉通從哥倫比亞超大陸發生了裂解,燕遼基性大火成巖省與Derim Derim-Galiwinku基性大火成巖省相分離。這一重建方案也得到了前人古地磁結果的支持。

2016年8月,以「巖牆群:超大陸重建的鑰匙」為主題的第七屆國際巖牆會議在北京召開。期間,張拴宏受邀組織了華北燕遼大火成巖省的野外路線考察,為來自美國、德國、瑞典、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同行現場介紹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強烈反響,並與國際大火成巖省專業委員會主席Richard E. Ernst達成了合作關係,促成了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澳大利亞北領地地質調查局在北澳大利亞中元古代沉積地層及大火成巖省對比領域的合作研究。

如今,張拴宏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國際國內同行越來越多的關注,在他2004年以來發表的58篇論文中,有38篇被SCI收錄,並普遍擁有較高的他引率。下一步,他希望通過更多克拉通的工作及對比,揭示哥倫比亞超大陸的裂解過程及深部動力學背景——為「與燕遼同期的大火成巖省及抬升是否在除澳大利亞外的其他克拉通存在」「是什麼深部動力學背景形成了燕遼大火成巖省及抬升」「中元古代大火成巖省與黑色頁巖沉積有何聯繫」等科學問題尋找答案。

讓記者意外的是,聽上去有些高冷的大火成巖省研究近年來在國際地學界非但不「冷」,而且很「熱」。

所謂大火成巖省,是指地球歷史中,以巨量巖漿在100萬~500萬年期間內快速噴發為特徵的大規模板內巖漿事件。由於它的形成與地球深部動力學過程有著密切的聯繫,因而從它身上可以捕捉到大陸增生、大陸裂解、環境變化、生物絕滅、成礦元素的遷移和富集等重要信息。

張拴宏告訴記者,大火成巖省與基性巖有關的金屬礦床及與火成碳酸巖有關的稀土等大規模成礦有著密切關係。那麼,華北地區距今13.2億年如此大規模的幔源巖漿活動,是否伴生有大規模成礦事件?

位於華北克拉通北緣白雲鄂博礦床是世界最大的輕稀土礦床,也是我國最大的鈮礦床及釷礦床。白雲鄂博稀土—鈮礦床就賦存於中元古代火成碳酸巖內,這些火成碳酸巖明顯受褶皺構造及層位控制。要確定白雲鄂博礦床的成礦模式,首先需要合理解釋白雲鄂博礦區多年地質調查及勘探所揭示出來的火成碳酸巖及稀土—鈮礦床受層位及褶皺構造控制的事實。

雖然前人在白雲鄂博礦區開展了大量的調查及研究工作,但關於火成碳酸巖及稀土礦床的形成時代、成因及構造背景一直有很大爭議。由於稀土礦床與火成碳酸巖密切共生,準確測定火成碳酸巖的時代是認識白雲鄂博超大型稀土礦床成因及構造背景的關鍵。

張拴宏等人通過改進傳統的選樣方法,成功地從白雲鄂博富稀土—鈮火成碳酸巖中分選出了大量同巖漿期結晶的鋯石,並測得白雲鄂博火成碳酸巖及稀土—鈮礦化形成於13.0億年左右,揭示了白雲鄂博超大型稀土—鈮礦床的形成與13.0億年左右的火成碳酸巖侵位有關。而且,白雲鄂博火成碳酸巖及稀土礦化的形成時代與華北北緣燕遼大火成巖省相接近,其形成可能與華北克拉通北緣從哥倫比亞超大陸的裂解有關。這一新的研究成果為認識白雲鄂博超大型稀土礦床的成因、時代及構造背景提供了重要依據,對礦區深部及外圍礦產資源勘查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另外,很有意思的是,張拴宏等還從白雲鄂博富稀土—鈮白雲巖中發現了由於接觸交代而形成於3.0億年左右的斜鋯石。這是世界上首例在火成碳酸巖中發現的交代成因的斜鋯石,對於認識受到接觸交代影響的火成碳酸巖中斜鋯石的成因機制及白雲鄂博礦床的後期改造作用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另一個備受矚目的研究是關於具有全球普遍意義的黑色頁巖與大火成巖省的關係。研究顯示,無論是燕遼基性大火成巖省,還是澳大利亞Derim Derim-Galiwinku基性大火成巖省,其巖床侵入的最頂部層位均為一套以黑色頁巖為主的沉積組合,前者為我國燕遼地區的下馬嶺組,後者則為北澳大利亞的Roper群,而黑色頁巖富含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對油氣資源和新興戰略礦產具有重要的成藏成礦意義。

張拴宏所在的地調局地質力學研究所,是一所國內外知名的老牌地質科研機構。從李四光先生創立地質力學學科和創建地質力學研究所起始,地質力學研究始終緊扣國家需求和人類發展需要,充分體現了科學理論對地質實踐的基礎支撐和方向指引作用。

張拴宏告訴記者,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礎,是解決全人類諸多共同挑戰的根本出路,而基礎理論創新往往是技術創新的原動力。或許一些地質理論研究短時期看不到效益,但卻有可能改變著人類認識資源環境的視角和能力。

如今,剛剛43歲的張拴宏已當了5年的博士生導師,成為國土資源部古構造重建創新團隊負責人,並在近10年中先後入選國土資源部「百人計劃」、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批「青年地質英才計劃」及「高層次地質人才計劃」,獲得了「國土資源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第十四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等一系列閃光的榮譽。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地質調查局對基礎研究及相關人才的高度關注。

實踐認識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人類社會要想不斷進步,就得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或許,中國地質調查局之所以越來越注重基礎地質研究,正是充分認識到了基礎研究是地調局科技能力顯示度的重要表現,也是推進地質科學技術進步的關鍵所在。

對張拴宏而言,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獲得是榮譽,更是鞭策。他願意靜下心來繼續自己在「晚前寒武紀大地構造」等研究領域的艱難跋涉,從那個寂靜無聲的遠古時代中感受破解一個個科學之謎的美好與奇妙。


特別提示:本文來源中國地質調查局 ,十分感謝小編的悉心整理,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地質論壇公眾號旨在分享和傳播優秀文化思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歡迎廣大朋友投稿。本號所有文章開放轉載,其他公眾號如需轉載,無需單獨申請添加白名單,僅需註明來源即可。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期  待  您  的  關  注



相關焦點

  • 遊記:前寒武紀!
    洪荒海洋;從前寒武紀海洋開始,藻類和無脊椎動物時代拉開帷幕。前寒武紀:地球誕生~約,前古生代。疊層石見證地球第一次出現氧氣、原核生物等。想起幾代人幾十年種的樹被人幾天推平的新聞………澳大利亞南部埃迪卡拉生物群代表化石:距今約,埃迪卡拉生物群滅絕後,迎來寒武紀初生命大爆發。生命海洋;古生代海洋。
  • 寒武紀生命爆發:原始海洋生命大揭秘
    寒武紀生命爆發:原始海洋生命大揭秘 2017-03-02 09:06
  • 科學家揭秘海洋環境因素對寒武紀大爆發的影響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北京7月4日電(記者袁於飛)埃迪卡拉紀晚期—寒武紀早期是後生動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關鍵時期,幾乎所有現代的動物門類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快速出現,海洋生態系統也接近現代水平,這一現象被稱為「寒武紀大爆發
  • 生命從無到有的前寒武紀
    寒武紀的開始,標誌著地球進入了生物大繁榮的新階段。而在寒武紀之前,地球早已經形成了,只是在漫長的幾十億年中一片死寂,那時地球上還沒有出現門類眾多的生物。這樣,科學家們便把寒武紀之前這一段漫長而缺少生命的時間稱作前寒武紀。前寒武紀(Precambrian)是地質年代中,對於顯生宙之前數個宙(Eon)所使用的非正式名稱,原本正式的名稱是隱生宙(Cryptozoic eon,其後來被拆分成冥古宙、太古宙與元古宙三個時代)。
  • 【專題簡介】前寒武紀地球動力學
    現今板塊構造理論尚不能完全解釋前寒武紀構造體制和機制,替代機制便成為許多地球科學家的追求,諸如地幔柱構造被認為是太古宙的主導構造。前寒武紀佔據地球演化歷史的90%,相應的地質體也佔據大陸組成的90%,要深入了解大陸動力學並建立全球全時地球動力學理論,就必需了解前寒武紀,必須加強對前寒武紀地球動力學機制的認識。
  • 探秘前寒武紀地質時代的古老化石
    地球在46億年前從星際塵埃雲中凝結形成, 這標誌著一個巨大的地質年代的開始,稱為前寒武紀時期。此時的地球,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很低,呼吸成為不可能的事情,既沒有動物也沒有植物。從太空中看,今天我們熟悉的大陸在那時都不存在,陸地的形狀和排列是完全不同的。前寒武紀持續了40億年的時間,是隨後的顯生宙的8倍。
  •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謎
    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開始向進化論發起了挑戰,在這其中最著名的,要屬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了。在地球生命進化的漫長歷史當中,5億3千萬年前是一個標誌性的時間點,在約2000萬年的時間裡,地球生命仿佛是被人按下了快進鍵一般,地球生命在寒武紀突然出現了多種和現代動物形態相似的原始動物,包括最初的節肢動物、腕足動物、蠕形動物、海綿動物、脊索動物等。但在更古老的時代,科學家並沒有找到其祖先化石的證據。
  • 寒武紀火把蟲原是「丟」了腿的葉足動物
    【來源:光明日報】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urrent Biology》發表了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及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合作完成的題為「一個寒武紀早期管居葉足動物」的科研論文。
  • 前寒武紀板塊構造中克拉通龍骨的形成
    前寒武紀板塊構造中克拉通龍骨的形成(資料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中國科學報地幔龍骨只在地球早期形成(大約在35億至15億年前的前寒武紀時期);並不存在現代的類似物。許多龍骨顯示出不同程度的分層融化消耗。這種層狀巖石圈的起源尚不清楚,可能表明早期地球有一種全球構造模式(板塊而不是羽狀構造)。作者利用在地幔溫度升高(比現在的溫度高150~250攝氏度)情況下,海洋俯衝伴隨弧—陸碰撞的模型來研究地幔龍骨的起源。
  • 「寒武紀大爆發」的謎底,離我們越來越近
    近日,130餘名國內外專家學者聚首雲南澄江,共同紀念澄江生物群發現35周年,交流寒武紀大爆發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澄江生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再次引發關注。寒武紀大爆發曾被認為是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自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就一直困擾著學術界。寒武紀大爆發是否真實存在?人類為何要關注那些古老的生物?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這次與會的專家。
  • 深度學習進入晶片領域,揭秘寒武紀神經網絡處理器
    模擬實驗表明,採用DianNaoYu指令集的寒武紀深度學習處理器相對於x86指令集的CPU有兩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寒武紀處理器)寒武紀處理器是長期技術積累的成果陳天石和陳雲霽研究員在2014年5月刊發的《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第10卷第5期)寫道:「從2008年到現在,我們已經在體系結構和人工智慧的交叉研究方向上工作了6年。
  • 5.4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謎底揭開
    朱茂炎展示在西伯利亞採集的化石在5.4億年前的寒武紀,現生動物的絕大多數門類,譬如脊椎動物、節肢、腕足、蠕形等動物突然集體亮相。這一極度「默契」的現象讓科學家們迷惑不解。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次生命大爆發?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胡玉梅實習生徐可文/攝動物並非突然爆發出現,氧氣含量是「密鑰」5.4億年前,各種動物「突然」爆發式出現,這被古生物學家們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通過多年研究,朱茂炎團隊揭開了謎底:地球上的動物並不是「突然」爆發式出現的,而是經歷了幕式演化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氧氣含量是幕後操盤手,控制著大爆發進程。
  • 寒武紀告別「寒武紀時代」
    談到寒武紀這家公司,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古生代的寒武紀,那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過去幾年,AI賽道快速發展,市值井噴,行業欣欣向榮。對於包括寒武紀在內的許多AI公司而言,那段時光就好像產業的「寒武紀時代」,象徵著生命和希望。
  • 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為什麼會突然經歷生命大爆發?
    地球生物群的第一次重大轉折,發生距今大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在前寒武紀的2000萬年間,地球上「突然」出現了許多無脊椎動物,包括環節動物類、腕足類、軟體動物類、海綿類等等,它們都是現存很多動物的祖先,這次事件史稱「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 中國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節肢、腕足、蠕形、海綿、脊索動物等等一系列與現代動物形態基本相同的動物在地球上來了個「集體亮相」,形成了多種門類動物同時存在的繁榮景象。達爾文在其《物種起源》的著作中提到了這一事實,並大感迷惑。他認為這一事實會被用做反對其進化論的有力證據。
  • 寒武紀三葉蟲死因竟是遭遇「連環殺」
    來源:關注新華網距今約4.97億年的晚寒武紀發生了一次全球規模的碳同位素偏移事件,在200萬—400萬年期間,碳同位素偏移的幅度達6‰。伴隨著這次碳同位素偏移,全球海洋中生活的三葉蟲發生了種族滅絕。「主謀」:海洋缺氧近日,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沈延安教授團隊在寒武紀三葉蟲滅絕事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6月最新出版的國際權威地球科學期刊《地質學》上。採用新的研究思路,沈延安教授團隊對寒武紀海洋淺水和深水沉積物分別進行了高精度的碳同位素測試。
  • 中國科研團隊在湖北宜昌發現5.18億年前寒武紀生物群
    『寒武紀大爆發』的奧秘是什麼?」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教授、傅東靜副教授等人歷時12年在清江沿線科考踏勘,3月22日在國際最權威的《科學》雜誌正式發表論文,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他們的研究成果:中國宜昌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清江生物群,這是古生物學界又一突破性發現。
  • 寒武紀大爆發是否真實存在?我們離謎底越來越近
    近日,130餘名國內外專家學者聚首雲南澄江,共同紀念澄江生物群發現35周年,交流寒武紀大爆發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澄江生物群與寒武紀大爆發再次引發關注。   寒武紀大爆發曾被認為是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自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以來就一直困擾著學術界。寒武紀大爆發是否真實存在?人類為何要關注那些古老的生物?
  • 寒武紀生物大爆炸對達爾文進化論的衝擊,物種在一瞬間被創造出來
    第三條,也是最古老的那條分界線,在前寒武紀時期和古生代之間(距今約5.7億年),它所標誌的事件與上述兩條的類型不同,也更加令人迷惑。大規模滅絕可能就發生於分界線上,或分界前後。然而,古生代一開始,即成就了一個分化事件集中發生的精彩章節——寒武紀大爆發,換句話說,具有硬體結構的多細胞動物化石,年代最早的,就發現於相應斷層。
  • 寒武紀的「高處不勝寒」
    2017年和2018年,寒武紀的營收主要來自與華為的合作,分別為0.077億元和1.14億元,佔總營收比為98.33%、99.66%。合作內容是上圖中寒武紀主營業務的第一項,終端智能處理器IP。2019年,因為華為開始使用自己研發的達文西架構NPU,無意與寒武紀續籤合同,業內許多人士開始唱衰寒武紀,認為寒武紀沒有了華為這條大腿,業績將大幅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