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火把蟲原是「丟」了腿的葉足動物

2020-12-03 環球網

【來源:光明日報】

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urrent Biology》發表了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及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合作完成的題為「一個寒武紀早期管居葉足動物」的科研論文。在該論文中,研究人員揭秘了寒武紀「澄江生物群」中火把蟲實際上是一種為了適應底棲管居生活而丟失了身體後部腿肢的葉足動物,這也是動物進化史中出現組織器官適應性退化消失的最早的例證。

形態奇異的火把蟲最早由侯先光研究員於1989年首次發現和命名,是寒武紀澄江生物群中比較稀有的一類蠕形動物,生活在距今5.18億年前的海洋底部。該類動物具有一個細長的蠕蟲狀身體,身體前端具5對觸手,身體末端膨大。由於其形態怪異,30多年來古生物學家對於該物種的分類位置和進化意義一直爭議不斷,早期研究認為其是環節動物、觸手冠動物、舌形動物,或是從無腿的環神經類蠕蟲向有腿的泛節肢動物進化的一個過渡類群。經過長年化石標本的積累,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在新的化石標本裡發現了與火把蟲的身體保存在一起的管狀構造,證明火把蟲是一個底棲管居動物,而其身體膨大的末端起到了錨的作用將蟲體固定在管內。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了火把蟲頭部成對的眼睛等新的形態特徵構造。結合這些新的化石發現,並通過系統發育分析的方法,研究人員終於揭開了火把蟲的神秘面紗。

據侯先光介紹,火把蟲其實隸屬於寒武紀葉足動物的囉哩山蟲科。葉足動物是一類已經滅絕的早期蠕形動物,俗稱「有腿的蠕蟲」。雖然葉足動物化石標本稀少,但對理解泛肢動物的進化歷程卻至關重要,與現生的緩步動物門(俗稱水熊蟲)、有爪動物門(俗稱天鵝絨蟲)和節肢動物(如蝦蟹、昆蟲、蜈蚣和蜘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囉哩山蟲科的葉足動物已經具備了比較明顯的體區分化,主要表現為:身體前部的腿肢細長且帶有剛毛,主要用於濾食;身體後部的腿肢粗短且帶有爪,主要用於運動和攀爬。而火把蟲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生活模式,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經營底棲管居生活的葉足類動物。火把蟲在適應管居生活的進化過程中發生變異,丟失了身體後部原本用於運動和攀爬的腿肢,但保留了身體前端用於取食的腿肢。這也是我們目前所知的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出現組織器官適應性退化 消失的最早的例子。

寒武紀是早期生物多樣性大爆發的一個關鍵時期。該研究證明即使在這麼早的動物進化階段,組織器官適應性退化消失的例子已經發生。研究進一步展示了寒武紀期海洋生態系統的複雜性,而早期生物的適應性輻射成就了生物多樣性的大爆發。馬曉婭研究員的博士研究生Richard Howard為論文第一作者,馬曉婭研究員和侯先光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相關焦點

  • 火把蟲形態太奇特? 原是葉足動物丟了腿
    寒武紀澄江生物群中的火把蟲,因形態奇異而備受關注。近日,雲南大學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合作,摸清了火把蟲的奇特形態竟是一種葉足動物為了適應底棲管居生活而將身體後部腿肢退化形成的。
  • 38年後 寒武紀古生物怪誕蟲頭部被確認
    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著名寒武紀史前古生物怪誕蟲(Hallucigenia)頭部和尾部被科學家辨認,怪誕蟲身體各部分的作用進一步被確認。怪誕蟲與歐 巴賓海蠍一樣,生活於大約5.3億年前的海洋之中,最早在1977年發現於加拿大,是寒武紀最著名的動物。怪誕蟲屬於葉足動物門,頭很大,軀幹背側具有7 對斜向上生長的強壯的長刺。
  • 寒武紀的這種怪異的蟲子,靠著「跳舞」來 獲取食物
    在寒武紀,節肢動物開始用外骨骼武裝自己的身體和附肢,迅速分化出包括三葉形類,大附肢類,雙瓣殼類等各種形態。而節肢動物的一支近親保留了蠕蟲狀的柔軟身體,它們的分節不明顯,也沒有包裹幾丁質的外骨骼。這類動物和蠕蟲的區別在於擁有許多對管狀的附肢。它們有規律地移動附肢,讓這些或長或短的腿腳形成一陣起伏的波浪,輕輕地漫步在寒武紀的海底。
  • 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談起為什麼選擇這類「貌不驚人」的微型古生物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劉建妮饒有興趣地說:「我從2001年攻讀碩士研究生階段就開始從事寒武紀葉足動物的系統研究,之所以選擇葉足動物,完全是因為被它們柔軟的、細弱的腿所支撐起來的肉乎乎的身體『萌』化了。」  葉足動物,顧名思義,是一類具有柔軟葉片狀足(附肢)的動物。這一類群雖然在5.4億年的寒武紀非常繁盛,但現在已經全部滅絕了。
  • 「行走的仙人掌」 揭開節肢動物的起源之謎
    劉建妮教授說,現在還沒有直接的化石證據表明它正在抓東西吃或者腸道內有別的食物的殘渣,但是它有一個吻部,它的腿也比較有力,因此推測它應該可以抓小生物來吃。 「從2001年攻讀碩士研究生階段就開始從事寒武紀葉足動物的系統研究,之所以選擇葉足動物,完全是因為被它們柔然的、細弱的腿所支撐起來的肉乎乎的身體『萌』化了,因而當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它們作為我的研究對象。」劉建妮說。
  • 寒武紀撫仙湖蟲類再現原始節肢動物形態
    新華社昆明8月9日電(記者嶽冉冉)撫仙湖蟲類是生存在寒武紀早期的原始節肢動物,包括撫仙湖蟲、澄江蝦等若干屬種。雲南大學與英國劍橋大學學者共同完成的撫仙湖蟲類綜述成果於近日發表在了美國《細胞》出版集團子刊《當代生物學》上。
  • 雲南發現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釐米
    雲南發現寒武紀"動物軍團" 三葉蟲化石最長5釐米 2014-07-03 13:57:08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  奇蝦、三葉蟲、撫仙湖蟲、蠕蟲……在遙遠的5.3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上曾經活躍著這樣一群生物,它們是地球生命歷史中最為關鍵的演化環節之一。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專家經過多年努力,在雲南昆明發現的一處新的軟軀體化石產地,再現了雲南東部地區5.3億年前的海洋生物世界。多達3000多塊古生物化石,或將釋疑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因。
  • 化石見證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奇蝦也是寒武紀時代食物鏈的頂級捕食者,因為在與奇蝦相伴生的排洩物裡發現了瓦普塔蝦碎片,而瓦普塔蝦是當時海洋數量比較豐富的一種節肢動物。科學家分析認為奇蝦是一種肉食性的動物,在寒武紀食物鏈上處於頂級捕食位置。
  • 寒武紀大爆發及其成因探討
    寒武紀大爆發寒武紀是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處於5.44億〜4.85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大約是在38億年前出現的。在從38億年前到6億年前這長達32億年的時間裡,生物進化的速率是十分緩慢的。最早的原核生物可能出現在35億年前。最早的真核生物可能出現在20億年前,從那時直至6億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幾乎都是單細胞生物。
  • 寒武紀早期磷足類甲殼動物研究獲進展
    雲南大學張喜光課題組利用上海光源同步輻射顯微CT技術(SR-uCT)結合掃描電鏡方法對古生物甲殼類化石進行研究,發現少許保存近乎完整的柄眼、觸角和一系列腿肢的磷足類化石
  • 寒武紀為什麼會突然的發生生物物種大爆發?
    地球生物群的第一次重大轉折,發生距今大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當地球進入寒武紀時,生命物種忽然間就繁盛了起來。從5億3000萬年前開始,大約在2000多萬年時間內,門類眾多的節肢、腕足、蠕形、海綿、脊索動物等無脊椎動物化石突然出現,但在早期更為古老的地層中,卻至今沒有找到其祖先化石。
  • 節肢動物源自中國華南?這下又添新證據
    (新華社/歐新)新華社倫敦9月21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德兩國學者在新一期英國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研究說,他們發現了寒武紀(距今約5.41-4.85億年)葉足動物的一個新物種,有助進一步證明中國華南地區可能是現代葉足動物和節肢動物起源的中心。
  • 新研究進一步揭示華南可能是節肢動物起源中心
    新華社倫敦9月21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德兩國學者在新一期英國期刊《科學報告》上發表研究說,他們發現了寒武紀(距今約5.41-4.85億年)葉足動物的一個新物種,有助進一步證明中國華南地區可能是現代葉足動物和節肢動物起源的中心。
  • 發現寒武紀「隱居者」蠕蟲化石
    ., compared with new material of †Diania cactiformis描述了寒武紀(5.41-4.85億年前)葉足動物的一個新物種——一種具有柔軟附肢的蠕蟲狀動物。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歐強和德國卡塞爾大學的Georg Mayer將這個命名為Lenisambulatrix humboldti的新物種與之前描述過的葉足動物仙掌滇蟲(Diania cactiformis)進行比較,發現了一些新細節。
  • 中英科學家揭示寒武紀早期節肢動物多樣面目-光明日報-光明網
    日前,Nature出版集團子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通訊生物學)在線發表了題為「寒武紀早期不同高肌蟲附肢結構的差異揭示了幹群真節肢動物軀體模式的多樣化」的研究論文。
  • 寒武紀生命爆發:原始海洋生命大揭秘-動物,奇趣, ——快科技(驅動...
    大約5.42億年前到5.3億年前,在地質學上被稱做寒武紀,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比如節肢、腕足、蠕形、海綿、脊索動物等)在這2000多萬年時間內幾乎「同時」、「突然」出現,因此又被稱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那麼,寒武紀原始海洋動物到底長什麼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長相奇特的罕見動物吧!
  • 還原寒武紀原始海洋動物體貌:濾食性怪物形似蝦
    通過一些寒武紀化石,科學家們還原出大量生活在寒武紀時期的原始海洋動物體貌。這個被科學家稱為「Tamiscolaris borealis」的濾食性海洋怪物,曾發掘於格陵蘭島。研究人員表示,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Collinsium ciliosum是當時出現的首個全副武裝的動物,它利用體表覆蓋的刺保護自己免遭天敵捕殺。
  • 雲南大學科研團隊用顯微CT揭示寒武紀大附肢類真節肢動物頭部口板...
    6月25日,美國《細胞》出版集團子刊《當代生物學》以報導形式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古生物研究院雲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劉煜研究員、侯先光研究員、翟大有研究員與哈佛大學哈維爾·奧爾特加·赫爾南德斯副教授共同完成的題為「寒武紀大附肢類真節肢動物中不完全發育的口板」的研究論文。
  • 科學家初步破解節肢動物頭部演化信息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早期生命演化實驗室博士歐強,西北大學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舒德幹和德國萊比錫大學教授Georg Mayer合作,從距今5.2億年的一種寒武紀葉足動物——兇猛爪網蟲的頭部發現了非常令人振奮的珍貴信息,為破譯節肢動物的頭部演化之謎迎來了新的曙光。 葉足動物是節肢動物的近親。兇猛爪網蟲是一種原始的海生葉足動物體,長數釐米。
  • 中國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大約6億年前,在地質學上稱做寒武紀的開始,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門在幾百萬年的很短時間內出現了。這種幾乎是「同時」地、「突然」地出現在寒武紀地層中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和環節動物等),而在寒武紀之前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卻找不到動物化石的現象,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簡稱「寒武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