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雞」那是科幻小說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目前,網絡上還流傳肯德基、麥當勞等使用「蜘蛛雞」,並稱肯德基的雞廠專門養著這些催生出6條雞腿6隻翅膀的「蜘蛛雞」。

「網站上說的是肯德基在做這種事情,這個完全是無稽之談。」肯德基母公司百勝中國相關負責人王群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肯德基是餐飲企業,公司不參與養雞。從其它方面來講,這種荒誕的怪雞說法也是絲毫沒有科學根據的。因為從科學技術上來講,世界上還無人能真正做到,更談不上大規模生產。

沈廣也表示,其本人在電腦中也看到過「蜘蛛雞」這樣的圖片,「這完全是電腦合成的,不可能產生這樣的情況,違背自然規律」。

「我也向我的美國同事打聽過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大概在十幾年前,在國外也傳過,真的是謠傳,完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王群稱,「大概是有些人看了科幻小說想到這樣的事情。」

相關焦點

  • 那就看看科幻小說《太空漫遊》
    下周圖書  不能親自到太空遨遊  那就看看科幻小說《太空漫遊》  主播記者 黃 鶯    嫦娥奔月工程註定是2007年的大事件。最近,大家都在熱議嫦娥奔月工程怎樣在春晚中體現的問題。世紀文景公司趁機推出的一套《太空漫遊》四部曲也算應時。
  •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時間:2017-03-02 0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 科幻小說排行榜前10名 2017科幻小說排行榜來啦,2017年都有哪些好看的科幻小說呢?
  • 今日精選書籍推薦—科幻小說
    今日的精選書籍為3本科幻小說類書籍,書名分別為《海底兩萬裡》、《呼吸》、《克萊因壺》。我個人很喜歡科幻小說類作品,讀起來特別帶感。其中最為推薦的是劉慈欣的《三體》,下次為大家專門推薦這本書。全書共2卷47章內容簡介:作者讓讀者登上「鸚鵡螺號」,以平均十二公裡的時速,在將近十個月的海底旅行中,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客人們」飽覽海底變幻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各類生物;航程中高潮迭起,有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海底亞特蘭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目睹珊瑚王國的葬禮,與大蜘蛛、鯊魚、章魚搏鬥, 擊退土著人的圍攻等等。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的腳步。這句話在2018年顯得更為合適。科幻小說與世界。它們創造了彼此。外部世界對科幻小說的影響顯然更加巨大,但科幻小說對世界的影響卻更有針對性。兩者扯平了。況且,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幻的世界裡,這一點毫無爭議。
  • 聽說你有點喪,那不如看本科幻小說
    看過的第一本科普書,第一部科幻作品,你還記得嗎?那些屬於你的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有沒有成為某本書、某部電影裡的「科學幻想」?說到國內的優秀科幻作品,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三體》,甚至有人說,「劉慈欣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 傳統科幻小說難覓出路
    從這些年雨果獎入圍作品來看,現在美國很多科幻、奇幻類小說更關心現實問題,如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人工智慧對社會的影響、生物學對社會倫理的影響等等,並圍繞這些主題,採取了不同於以往的敘事結構和寫作風格。  當然,仍有一些堅持傳統風格的科幻小說,比如美國系列作品《蒼穹浩瀚:利維坦覺醒》。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但對於非科幻迷來說,初入科幻領域的大門,面對浩如煙海的科幻書籍,在選擇時可能很迷茫。這時就需要下意識去了解科幻小說的分類,根據不同類別科幻小說的主題、風格等,來挑選自己的「那盤菜」。那麼,科幻小說是怎麼分類的呢?其實,就慄子所知,關於科幻小說的分類並沒有權威的定論。
  • 科幻小說《高鐵》:韓松科幻小說中的速度悖論
    2010年,韓松再度用小說《地鐵》震撼讀者。在作品中,中國地鐵發展過快,速度過快,發生了嚴重事故。這一次,僅僅過了幾個月,高鐵事故就驗證了他的想法。  從2年到幾個月,韓松作品跟現實的距離再度接近。這再一次印證了他所宣稱的,中國的現實比科幻更科幻。而他本人恰恰要成為這種科幻現實的描述者。剛剛讀完的小說《高鐵》,可能是作者相關理論的又一次實踐。
  • 想寫科幻小說,這些科幻經典一定要讀
    在崇尚閱讀的中學時期,優秀國產科幻文學《三體》成了眾多青少年必讀的小說,再後來,影視作品《流浪地球》的熱映,神奇的太空,無限的宇宙,小說中的高科技,更是以無限的魅力吸引著無數青少年對於科幻的暢想,科幻的種子正在當代青少年心中悄然長大。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是件很酷的事兒,於是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對科幻創作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
  • 這些名著,竟然都是科幻小說
    很多人都在議論,「中國科幻文學正逐步走入世界科幻文學的舞臺」,但正如劉慈欣所言,「中國科幻仍處於不太成熟的階段」。相較之下,自英國詩人雪萊的妻子瑪麗·雪萊1817年創作小說《弗蘭肯斯坦》開始,西方現代科幻文學走過200年的歷程。
  • 《科幻世界》姚海軍: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說竟然寫了這些
    這是對未來的我們的交通工具的一個想像,非常單純,這個小說裡沒有涉及到其他的主題。那像鄭文光先生,因為在1949年之後,鄭文光先生就已經開始寫科幻,是當時非常有影響的一個科幻作家,鄭文光先生寫的一部小說,很有名,是《火星建設者》,這是我們國家最早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科幻作品,獲了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會大獎。
  • 中國科幻小說極簡史
    晚清科幻風格差異很大,有政治宣言,有技術界說,有對國民性改造的呼籲,有童話式的科學普及。這些小說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國科幻起源、中國文化轉型的良好範本。民國:流行小說與科普文化民國初年,科幻作品從嚴肅的文學期刊轉戰鴛鴦蝴蝶派小說和科普期刊。
  • 劉慈欣再獲國際科幻大獎,卻對當今科幻小說很失望
    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所以我只有讓想像力前進到更為遙遠的時間和空間中去尋找科幻的神奇,科幻小說將以越來越快的速度變成平淡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名科幻作家,我想我們的責任就是在事情變得平淡之前把它們寫出來。
  • 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與現實科研成果驚人的相似但科幻小說不是科學預測,無法要求小說中的每一個科技構想都能在未來變成現實。科幻小說僅僅只是做出大膽的基於科學的想像,因為它踏實的理論依據,常常給現實中的科研技術人員以啟發。1969年第一次登月的宇宙飛船,像是在致敬儒勒·凡爾納《從地球到月球》中描述的載人炮彈,它的承載人數、飛行速度、月球著陸點、返回地球後的降落地點都與小說中描寫的差不多。
  • 從科幻小說中了解下語言學吧
    特德·姜至今創作了14部短篇小說和一部中篇小說,他把自己稱為「間歇性作家」:「我不想因為謀生而強迫自己去寫小說,現在非常開心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寫短篇。」特德·姜的這些短篇卻為他贏得了一長串的科幻獎項。包括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在內,他至今贏得了27個科幻獎項的認可。本可以有第28個,當年他覺得小說《賞心悅目》是趕稿之作,謝絕了雨果獎的提名。
  • 科幻小說的巔峰《三體》,講述了宇宙的終極秘密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其中《三體》經美籍華裔科幻作家劉宇昆翻譯後獲得了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三體III:死神永生》獲得2017年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
  • 中國科幻小說排名第一 為什麼是《雙宇》系列
    網上流傳一句話,科幻小說只有兩種,一種叫做《雙宇》,一種叫做其他科幻小說。今天,我們就這句話來深入探討一下,為什麼網友會有如此評價。用作者龍齒刀自己書中的話來說,這就是「形於道中,神於道外。」意思是一件事物的本質絕對是在這件事物之內,但要想更加出彩,就必需要跳出它的框架。換言之,如果一本科幻小說跳出了科幻小說的傳統模式,那它就具備了「神於道外。」
  • 培養科學大腦 讀玄幻小說不如讀科幻小說
    ,科幻小說雖然也天馬行空匪夷所思,但它不是完全蹈空,而是與科學有著或深或淺的連結,它表達了作者對人類未來的暢想和反思。  為科幻世界打造一個「帝國」  (阿西莫夫:《銀河帝國》)  如果你是星球大戰、阿凡達、異星戰場的粉絲,要選擇讀一本科幻小說,那麼,阿西莫夫的科幻系列《銀河帝國》是不二之選。
  • 科幻小說《球狀閃電》聽後感
    最近又聽完了劉慈欣的科幻小說《球狀閃電》感慨良多。這本書不能用單純的「好聽」這兩個字來形容,因為它能讓我學到了一些生活中沒有掌握的科學知識,比方說:量子態、坍縮、還有有關戰爭武器的知識以及球狀閃電的應用等等,雖說是科幻的卻有著無限的想像空間。
  • 劉慈欣談科幻小說:末日題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近日,劉慈欣做客中新網訪談節目,暢談了《三體》的創作過程,並分享了他對科幻小說的理解。  寫好科幻小說的關鍵是有科幻思維方式  劉慈欣在訪談中表示,之所以走上科幻寫作的道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科幻閱讀愛好者。在他看來,科幻小說是一個類型很豐富的文學題材,很難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