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奧運備戰系列報導二:科研所科研保障團隊持續助力遊泳項目...

2020-11-24 國家體育總局

2020年東京奧運會進入緊張而關鍵的備戰階段,我所科研保障團隊憑藉精湛的業務和優良的作風馳而不息地為運動員和教練員們提供科技保障支持,為中國隊爭金奪銀做貢獻,他們是競技體育領域的無名英雄。

綜合訓練服務工作——程燕、林洪

數位化時代下,遊泳項目越來越重視和倡導「用數據說話」,利用數據解析來幫助運動員和教練員進行技術改善和戰術制定。在日常訓練和比賽期間,科研團隊會運用視頻拍攝和視頻解析,獲取運動員各個段落的成績、劃頻、劃幅、遊速以及技術動作視頻等數據,幫助運動員和教練員制定比賽技戰術,確定技術發展方向。林洪研究員在遊泳運動訓練和比賽數據化的研究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他所在的科研團隊長期在運動一線從事科研工作,與教練員和運動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各種測試數據以及分析結果都在第一時間反饋給教練員和運動員,為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運動訓練和比賽提供了積極的支持和幫助。

數據解析是一項考驗細心和耐心的工作,比賽期間的數據解析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後方的解析團隊幾乎每天都要熬夜工作,一幀一幀對錄製視頻進行標註記錄,以保證快速準確向教練團隊提供相關數據,以便為運動員之後的賽程技戰術調整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正因為數據解析在賽時的重要性,程燕研究員作為遊泳項目科研團隊負責人之一為不耽誤工作進程,2019年遊泳世錦賽期間帶病堅持隨隊出國比賽,因急性腸炎在光州當地醫院緊急接受救治,回國後從機場直接送至醫院進行手術,術後住院期間仍忍痛堅持與前方教練進行溝通,在病床上與團隊對接和指導解析工作,敬業忘我工作的科研精神令人動容

除了賽時數據收集和解析工作,程燕研究員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在日常訓練中也將「數據」作為重要參照,為運動員提供科學有效訓練的建議。綜合運用生理生化監測、技戰術研究、隊員技術特點、對手情況分析、統籌心理疏導等多種信息配合教練對運動員提供科學訓練建議,例如在研究接力項目中如何接棒、排序,針對常見犯規節點進行針對性練習以減少搶跳失誤,等等,由此可見項目的每一個進步和突破都凝聚著保障組每位成員的智慧與辛勞付出。

在做好訓練監控和數據解析的同時,遊泳科研團隊中我所的青年科研人員也積極投身到隊伍一線,圍繞重點運動員的營養膳食和生理生化機能監控等開展科技服務保障工作。

體能訓練工作——閆琪

體能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比賽技術動作和戰術安排等諸多環節的重要基石。精英運動員的高效體能訓練離不開科技的引領,閆琪研究員創建的數位化體能訓練實驗室以「訓練=評估」為核心理念,應用多種現代科技方法,在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通過實時測量的數據來監控訓練質量,並根據數據對體能訓練過程實施調整。該實驗室在奧運備戰過程中,為運動員提供科學的體能指導,對運動員進行全方位的運動能力測評和個性化體能訓練。

為了保障運動員的訓練質量,閆琪研究員不辭辛苦,世錦賽前六周內往返穿梭於北京與濟南數十次,上高鐵寫計劃,下高鐵帶訓練成了日常。儘自己最大努力將隊員賽前競技狀態調控到最佳,用實際行動踐行「以運動員為核心」的理念。優秀運動員的訓練往往都是個性化的,「計劃不如變化」,有一次訓練期間劉湘突患感冒,制定好的計劃顯然已經不合適,他憑藉豐富的經驗臨場安排訓練,既保障了肌肉的適度刺激,又避免了加重病症。

「每一名努力的運動員都值得認真對待」「最優秀的運動員就應該進行科學的體能訓練」,閆琪研究員在訓練中不斷摸索經驗、創新訓練方法。針對施廷懋的走板訓練,用增加平衡臺、頻閃眼鏡來提升運動員身體控制能力及視覺反饋水平,由此動作穩定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閆琪研究員滿腔熱忱專注於體能訓練工作領域,對工作全情投入、踏實敬業、精益求精,在應用體育科學手段幫助運動員實現奧運夢想的同時,也為數位化體能訓練助力競技體育發展奠定堅實的科研基礎。

以上僅為科研服務保障團隊中的幾個縮影,還有很多未提及到的保障內容和人員,他們數年來甘居幕後,兢兢業業,不懈努力,運用科技的力量作出科研人的貢獻,為我國運動訓練水平的提高和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提供重要的科技保障。向幕後的科研工作者致敬

相關焦點

  • 「助力科研,抗擊疫情」 海研全球科研項目資料庫知識競賽
    「助力科研,抗擊疫情」海研全球科研項目資料庫知識競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以來,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全力以赴!眼下疫情進入了防控新階段,科研人員對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科研攻關在持續進行中,多部委和省份發布了新型病毒肺炎應急科技攻關專項項目指南。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更加體現了科研的重要性。
  • 「黑科技」助力四川首次水下考古,電子科大科研團隊繪製3D「藏寶圖」 | 「江口沉銀」系列報導(2)
    電子科技大學科研團隊自第一期考古發掘時就積極參與,持續跟進、深化研究,並不斷擴大探測範圍,繪製了更加完善的3D「藏寶圖」,發揮了電子信息技術的優勢,為水下考古探測作出了重要貢獻。本期回顧介紹一下2017年電子科技大學「黑科技」首次助力江口考古發掘的情景,以饗讀者。
  • 這項科技助力人類可持續發展 清華大學團隊榮獲聯合國75周年特別獎
    聯合國75周年辦公室為該賽事所專設的「聯合國75周年特別獎」授予來自清華大學「弘潤清源」(Hurian)團隊,以表彰該團隊自研量產的新型石墨烯界面熱淨飲水技術,為解決全球22億人飲水安全,從而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突出貢獻。
  • 創新助力佛山高質量發展 10個科技創新類項目有序推進
    佛山日報訊 記者高慧超報導:4月22日,佛山市科學技術協會召開2020年佛山市創新驅動助力工程項目推進會,建設單位匯報了涵蓋生物醫藥、氫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10個科技創新類項目最新進展,多數項目有序推進、進展順利。
  • 實現「體育強國」 助力體育運動康復發展
    今年的培訓班由山東省體育局、山東省體育科研中心承辦,青島世紀傑創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唯一協辦單位全程參與,培訓聚焦體育科技攻關中若干重點、熱點問題,並特邀多領域專家進行授課,旨在提高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科技人員的業務能力。山東省體育局副局長王延奎在開班儀式中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要實現「體育強國」這一宏偉目標,離不開體育科技的先導作用。
  • 奧運氣象人物系列專訪
    他主持開發或承擔的與奧運有關的課題包括國家科技部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奧運氣象保障技術研究」中的專題以及「奧運場館氣象要素預報系統」、「奧運演練精細化預報業務系統」等,其成果都在奧運氣象服務中發揮了作用。  找準了切入點,她很快組織起一支由預報、科研和技術開發等多方力量構成的團隊。「當時距北京奧運會只有三年多的時間了,我們別無選擇,必須採取自主研發、技術集成、成果轉化、智力引進等多種形式,埋頭苦幹,解決關鍵技術和瓶頸問題。我們得到了科技部奧運專項和中國氣象局科研業務項目的支持。」
  • ...科技助力遊泳訓練中心 YMG記者探訪:「智慧遊泳館」的「高科技」
    大小新聞客戶端8月7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晉 徐峰 攝影報導)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的迅速發展,「智慧」兩個字炙手可熱,智慧家居、智慧酒店、智慧交通等行業風生水起,「智慧場館」亦不甘落後。「場館+網際網路」,「不僅可以緩解體育場館供給不足的問題,還可以提高場館資源的信息化,改善場館資源的利用率,助力體育行業的大力發展。」市遊泳運動訓練中心副主任郭信說。「疫情」加速場館數據化智慧場館,是公共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 佳兆業科創集團與建設銀行達成投貸聯動合作 助力科技孵化投資
    佳兆業科創集團與建設銀行達成投貸聯動合作 助力科技孵化投資 本次合作是繼2019年11月KMAX夢佳速成功認證為建設銀行創新馬拉松大賽官方合作夥伴單位的又一升級合作,雙方將建立長期高效的合作機制,為佳兆業科技孵化投資提供了重要保障
  • 醫渡科技在香港掛牌上市,「綠色醫療」初心持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在疫情爆發的第一線武漢,醫渡科技派出「抗疫小分隊」逆向而行,利用醫療人工智慧技術優勢攜手武漢同濟醫院建設了新冠肺炎專病大數據智能平臺,為武漢同濟醫院新冠肺炎的診療和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助力提升武漢「城市免疫力」。
  • 湖南省體育局表彰先進 全力備戰東京奧運陝西全運
    主題為「弘揚標兵精神 備戰奧運全運」的湖南省體育局2020年「優秀運動員、優秀教練員標兵」頒獎晚會12月27日晚在湖南體育職業學院舉行。本次晚會以「弘揚標兵精神、備戰奧運全運」為主題,旨在提升湖南省運動員、教練員榮譽感和責任感,做好東京奧運會和陝西全運會備戰參賽工作。同時,各中心、學院全體運動員、學生向優秀榜樣學習,牢記為國爭光、建設祖國使命,促進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 ...四季度科研生產發起衝刺——第三研究所黨員突擊隊助力項目建設...
    10月25日,由十一院三所承建的體育綜合訓練風洞在二七廠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正式啟用。這是國內建成的首座體育風洞,利用該風洞可開展冬奧項目訓練、裝備研究,為冬奧奪金增加一大利器,為冬奧備戰贏得了寶貴時間。
  • 科技創新助力自貿港建設_今日海南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為完成「1+N」政策體系、《加快海南科技創新開放發展實施方案》中自貿區階段的目標任務,去年以來,我省各級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門、科研院所、高校、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人才等科技創新主體不斷發力,持續推動科技創新事業、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 德克薩斯大學鄭躍兵團隊:光-熱電微型遊泳器件助力靶向給藥
    光-熱電微型遊泳器件助力靶向給藥近日,德克薩斯大學的鄭躍兵教授課題組根據大腸桿菌的運動行為,開發了仿生光-熱電微型遊泳器件。器件由聚苯乙烯/金(PS/Au)雙面PS/Au微粒構成,這些PS/Au微粒由光熱反應產生的自維持的電場驅動。
  • 鍾南山院士任首席科學家,廣藥集團攜手院士團隊助力澳門產業多元化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透露,聯合研究團隊系統開展了一系列南藥抗新型冠狀病毒的體外藥效篩選,發現白雲山複方板藍根顆粒和口炎清顆粒等顯示出體外抑制藥效。白雲山板藍根科研產業化將落戶澳門,為廣藥澳門國際總部成立後首個落地項目 當天會上,廣藥集團旗下白雲山和黃中藥與廣藥集團(澳門)國際發展產業有限公司、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和澳門科技大學正式籤訂「白雲山板藍根研究成果澳門轉化備忘錄
  • 疫情當前遊泳隊如何備戰奧運?外訓擱淺隊員跑山裡鑽小池訓練
    突如其來的疫情,東京奧運會辦還是不辦——2020年初,備戰東京奧運會的各支運動隊多了兩大關鍵詞,備戰和抗疫,一個不可少。遊泳隊也不例外。【外訓擱淺,跑山裡鑽小池備戰,小蟲子成不速之客】按照往年常規,隊員們這個時候都該各找各的主管教練,以小組為單位開啟外訓了。
  • 合工大團隊助力嫦娥五號「月球挖土」
    但少有人知,此次「月球挖土」任務順利開展的背後,還有咱合肥力量的「助力」。來自合肥工業大學的科研團隊連續7年奮戰在科研一線,為此次探月工程取樣鑽具溫度分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作為我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合肥工業大學科研人員和廣大校友始終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任務,潛心科學研究,助力大國重器。記者了解到,該校儀器科學與光電工程學院餘有龍教授及其科研團隊,連續7年奮戰在科研一線,致力於探月工程取樣鑽具溫度分布的精確測量。
  • 交大教授團隊開發「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助力高端製造
    晨報記者提前探營,推出系列報導,今天第一篇聚焦的是上海交大陳明教授團隊的「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在航空航天、能源和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難加工零件的高效切削對刀具耐磨損和長壽命有著很高的要求。我國刀具市場總消費規模雖然世界第一,但國產高效切削刀具只佔約15%,高端製造領域高效切削刀具嚴重依賴進口。
  • 交大教授團隊開發"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助力高端製造
    晨報記者提前探營,推出系列報導,今天第一篇聚焦的是上海交大陳明教授團隊的「高效切削刀具技術」。在航空航天、能源和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難加工零件的高效切削對刀具耐磨損和長壽命有著很高的要求。我國刀具市場總消費規模雖然世界第一,但國產高效切削刀具只佔約15%,高端製造領域高效切削刀具嚴重依賴進口。
  • 為國助力 波司登聯合中國南極科考隊打造冬季最強保暖系列
    為了能給中國南極科考隊員提供更加溫暖的保障,波司登在11月25日正式宣布聯合中國南極科考隊推出專業保暖系列,在特殊時期為全球消費者帶來更高品質、更具科技創新,適應不同禦寒場景的專業羽絨服系列。中國南極科學考察隊(以下簡稱「中國南極科考隊」)持續探索著影響全球和極地變化的關鍵因素,是我國研究地球生態系統和建設極地強國的重要支撐。
  • 中天海洋系統有限公司張鋒團隊:突破深海禁區 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隨著我國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浙江大學承擔國家「863」項目,在海洋相關領域展開研究,並形成一系列科研成果。   「中天科技非常重視產學研合作,我們團隊加入之後,企業提供了諸多助力。」張鋒表示,成果轉化首先需要的就是資金。在成果尚未落地開花之時,投入巨量資金進行後續轉化,無異於一場「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