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東京奧運會已進入緊張而關鍵的備戰階段,我所科研保障團隊憑藉精湛的業務和優良的作風馳而不息地為運動員和教練員們提供科技保障支持,為中國隊爭金奪銀做貢獻,他們是競技體育領域的無名英雄。
綜合訓練服務工作——程燕、林洪
數位化時代下,遊泳項目越來越重視和倡導「用數據說話」,利用數據解析來幫助運動員和教練員進行技術改善和戰術制定。在日常訓練和比賽期間,科研團隊會運用視頻拍攝和視頻解析,獲取運動員各個段落的成績、劃頻、劃幅、遊速以及技術動作視頻等數據,幫助運動員和教練員制定比賽技戰術,確定技術發展方向。林洪研究員在遊泳運動訓練和比賽數據化的研究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他所在的科研團隊長期在運動一線從事科研工作,與教練員和運動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各種測試數據以及分析結果都在第一時間反饋給教練員和運動員,為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運動訓練和比賽提供了積極的支持和幫助。
數據解析是一項考驗細心和耐心的工作,比賽期間的數據解析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後方的解析團隊幾乎每天都要熬夜工作,一幀一幀對錄製視頻進行標註記錄,以保證快速準確向教練團隊提供相關數據,以便為運動員之後的賽程技戰術調整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正因為數據解析在賽時的重要性,程燕研究員作為遊泳項目科研團隊負責人之一,為不耽誤工作進程,在2019年遊泳世錦賽期間帶病堅持隨隊出國比賽,因急性腸炎在光州當地醫院緊急接受救治,回國後從機場直接送至醫院進行手術,術後住院期間仍忍痛堅持與前方教練進行溝通,在病床上與團隊對接和指導解析工作,敬業忘我工作的科研精神令人動容。
除了賽時數據收集和解析工作,程燕研究員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在日常訓練中也將「數據」作為重要參照,為運動員提供科學有效訓練的建議。綜合運用生理生化監測、技戰術研究、隊員技術特點、對手情況分析、統籌心理疏導等多種信息配合教練對運動員提供科學訓練建議,例如在研究接力項目中如何接棒、排序,針對常見犯規節點進行針對性練習以減少搶跳失誤,等等,由此可見項目的每一個進步和突破都凝聚著保障組每位成員的智慧與辛勞付出。
在做好訓練監控和數據解析的同時,遊泳科研團隊中我所的青年科研人員也積極投身到隊伍一線,圍繞重點運動員的營養膳食和生理生化機能監控等開展科技服務保障工作。
體能訓練工作——閆琪
體能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成比賽技術動作和戰術安排等諸多環節的重要基石。精英運動員的高效體能訓練離不開科技的引領,閆琪研究員創建的數位化體能訓練實驗室以「訓練=評估」為核心理念,應用多種現代科技方法,在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通過實時測量的數據來監控訓練質量,並根據數據對體能訓練過程實施調整。該實驗室在奧運備戰過程中,為運動員提供科學的體能指導,對運動員進行全方位的運動能力測評和個性化體能訓練。
為了保障運動員的訓練質量,閆琪研究員不辭辛苦,世錦賽前六周內往返穿梭於北京與濟南數十次,上高鐵寫計劃,下高鐵帶訓練成了日常。儘自己最大努力將隊員賽前競技狀態調控到最佳,用實際行動踐行「以運動員為核心」的理念。優秀運動員的訓練往往都是個性化的,「計劃不如變化」,有一次訓練期間劉湘突患感冒,制定好的計劃顯然已經不合適,他憑藉豐富的經驗臨場安排訓練,既保障了肌肉的適度刺激,又避免了加重病症。
「每一名努力的運動員都值得認真對待」「最優秀的運動員就應該進行科學的體能訓練」,閆琪研究員在訓練中不斷摸索經驗、創新訓練方法。針對施廷懋的走板訓練,用增加平衡臺、頻閃眼鏡來提升運動員身體控制能力及視覺反饋水平,由此動作穩定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閆琪研究員滿腔熱忱專注於體能訓練工作領域,對工作全情投入、踏實敬業、精益求精,在應用體育科學手段幫助運動員實現奧運夢想的同時,也為數位化體能訓練助力競技體育發展奠定堅實的科研基礎。
以上僅為科研服務保障團隊中的幾個縮影,還有很多未提及到的保障內容和人員,他們數年來甘居幕後,兢兢業業,不懈努力,運用科技的力量作出科研人的貢獻,為我國運動訓練水平的提高和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提供重要的科技保障。向幕後的科研工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