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是每個年輕人要經歷的校園SM

2020-12-05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X博士,ID:doctorx66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可能你在娘胎裡的時候,你的母親就要給你放點英語胎教。

等你長成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也解不開被迫參加少兒英語培訓班的魔咒,在由26個字母所構成的地獄裡飽受折磨。

就算是過了高考、六級,進入社會,人們對英語的追求也是如饑似渴。

中國老人自發在公園成立英語角學英語,年輕人汗顏

而英語講得怎麼樣往往跟一些社會地位和個人魅力的事情掛鈎。

相親的時候聽著對面女生標準的倫敦腔兒,你忽然感覺自己包裡的房本好像可以再厚一點。

甲方嘴裡蹦出一堆專八詞彙的時候,你覺得跟他犟嘴的底氣也不是那麼足了。

就連去開家長會,看別的爸媽跟孩子無障礙地英語交流,你忽然發現能力自卑這件事兒居然會迭代。

我們深陷英語的恐懼已久,但和英語較勁其實是我們國人的傳統藝能。

從400年前,我們祖輩與英語學習的戰爭就已經開始了。

國人開始學英語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的清朝。

那時,為了傳播基督福音,來自西方的傳教士在我國的港澳和東南沿海廣開教會學校,教授英文。

到了19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伴隨著我們與西方海上貿易的密切,第一波學英語的浪潮便由此興起。

引導這波浪潮的主要是東南沿海的商販們,而他們的訴求則非常簡單:能用英語和老外做買賣就行。

因而,一種名叫「紅毛番話」 的書便出現了。

「紅毛番話」

「紅毛」,指當時老百姓刻板印象中的外國人。

「番話」,指這些老外所說的話。

所以顧名思義,「紅毛番話」便是一系列教你如何學老外說話的書籍。

說白了,這些書就是那個年代的《商務英語1500詞》。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晚晴時期的「《商務英語1500詞》」可是全漢語注音的。

根據1840年德國的漢學創始人碩特(Wilhelm Schott)所研究,這些「紅毛番話」書籍:

「是一本交際用的英文詞彙表。其英文單詞不是用字母拼寫,而是漢字注音,使用的是粵語方言。如英文come注音『金』,因為『金』在粵語裡讀kom,而不是像官話那樣讀kim。」

是的,這便是那個時代國人所使用的「諧音學英語」:

「箱」(box)標音為「抱克司」

「鎖」(lock)標音為「落克」

「籃」(basket)標音為「敗司開脫」

尊姓大名(What is your name ?)讀為「勿押脫 乙史 尤何挨內姆」

貴庚幾何(How old are you?)讀為「好胡啞而特、挨、尤胡 」

……

靠著這些神奇的諧音,當時的商販和老百姓迅速實現了與洋人的順暢交流。

當然,由於只是耿直地記憶單詞的念法和意思,對其背後的語法和正確發音完全不重視,這一套速成的口語也著實把老外們搞得哭笑不得,最早的「洋涇浜英語」便由此出現。

不過,雖然這種學英語的路子很是狂野,但在200年前它卻是當時的主流,上至兩廣總督林則徐,下至咿呀學語的孩童,全都是這種諧音記外文的踐行者。

並且有趣的是,直到2020年的今天,依然有不少人是這套記憶法的忠實擁躉,甚至我大學同學備考六級時還是靠著這法子去記單詞。

而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睜開雙眼,開始重新審視西方的強大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針,皇親國戚和知識分子開始對英語進行系統性的學習,從而引發了第二波國人學外語的熱潮:

在皇家,光緒帝以身作則,帶頭在宮中練口語,背單詞;在民間,京師同文館於1861年首先設立英文館,大規模培養英語方面的人才。

在這段時間,耿直的死記硬背與連續不斷的翻譯便成為當時學英語的新方法。

誠然,這一方法聽起來枯燥得要命,但於已經經歷了1000多年科舉制度,早已經習慣了搖頭晃腦背誦「四書五經」的中國讀書人來說,這真的都不叫事兒——不就是個背嗎,管它中文還是英文。

於是,如果你現在去查閱那些民國大師的生平,便會發現他們強大的英語能力全都是這樣鍛鍊出來的。比如辜鴻銘10歲強記英文版《浮士德》,錢鍾書花一個月時間背英文字典,張愛玲為了做翻譯訓練,硬是三年不用中文寫作等等。

當然了,這種「暴力」的英語學習法肯定缺乏普適性,只適合少部分天賦異稟的大師。

而其他大部分當時的學習者,則像光緒帝那樣,任憑他每天早上4點便摸黑起床開始練英文,最終也說不出一口流利地道的英語,大概,這是因為缺乏一個能糾正他發音的定製化英語老師吧........

而在這之後,國人學英語便進入了一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停滯,直至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

1978年,根據鄧小平的指示,英語被重新納入全國教育框架,成為學校的必修科目之一,正式拉開了20世紀80年代全民學英語的序幕。

在那個年代,由於思想徹底解放,我們父輩對知識和海外世界的熱情也空前高漲。

即便當時可用的學習資料極度匱乏,人們也不願放棄任何一點兒能夠學到英語的機會。

因此,80年代的人學英語是不挑不撿,有啥學啥。

當時,能用的教材只有一套許國璋主編的《英語》,雖然這套教材上還留有一定的60年代政治印記,但它還是成為各大院校的必備書目,最風靡的時候幾乎人手一冊。

在當時,可以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少之又少。

一些渴望提升口語的年輕人,便自願跑到旅遊景點給老外做野導,鍛鍊自己的會話能力。

而這裡面就有一個叫馬雲的16歲小夥子。

當時他徘徊在杭州唯一一家接待外國友人的酒店門前,尋覓著一個能靠著英語走向海外,走得更遠的機會。

與此同時,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的圖書館,一個叫丁磊的18歲青年則艱難地啃著一本本剛剛引進的外文計算機書籍。

所以,這可能也是在未來,丁磊的網易集團創辦「有道詞典」的原因之一。

不僅僅是普通百姓想學英文,中國官方也在大力推廣英文教學。

1982年的1月,CCTV1破天荒地在晚間6點20分,播放了由BBC製作的英文教學片《跟我學》。

作為當時唯一的電視英語欄目,《跟我學》火爆異常,萬人空巷,正如那時的《人民日報》所寫:

「《跟我學》在中國擁有一千萬觀眾,這個數字與我國現有的電視機臺數吻合。」

而進入90年代後,伴隨著「入市」和「申奧」這兩個概念的提出,中國人對英語的熱情達到了頂點,人人都在記單詞,人人都在學英語。

在西安的興慶公園,每周日都有幾百個年輕人聚在一起練習口語。

在北京的公交車裡,剛下早班的司機與售票員聚在公交車裡學習簡單的英文短句。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學英語的目的也變得越發多元,而不同的目的則產生了不同的商機。

於是,90年代人學英語是有所期望,挑啥學啥。

有人想要留學,於是,在1993年,一個叫俞敏洪的老師開始在一間10平米的屋子裡辦學,講授當時在國內還算冷僻的託福考試經驗。

當時,31歲的他還不知道將來自己這家名叫「新東方」的學校將會走到多遠的地方。

有人想要不再說啞巴英語,於是,在1994年,李陽和他的《瘋狂英語》開始席捲全國。

在座無虛席的廣場,人們隨著舞臺中央的男人大聲重複著英文詞句,在狂熱的氛圍中共同構築著「說一口流利外文」的夢想......雖然中國口音還是很重。

同樣是在1994年,《北京人在紐約》成為當年的「爆款電視劇」。

屏幕裡那個同時代表著「天堂」與「地獄」的紐約勾起了國人對異國大都會的嚮往,讓無數人學英語的目的變成了海外定居,各種移民機構便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1995年,一款叫「文曲星」的電(you)子(xi)詞(ji)典出現在了各大商場的櫃檯裡,滿足了學生群體隨時查詞背詞的需求。

儘管以今天的視角看,這東西功能又少解析度又低,但在那個年代,它卻是最為時髦的電子產品。

到了千禧之交,伴隨著教育部對英語聽力的重視,能夠播放聽力磁帶的隨身聽便取代了「文曲星」的霸主地位,成為新一代的潮流英語學習設備。

而隨著個人計算機的普及,各種英語學習軟體也開始接二連三地出現,並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填充了我們少年時代的無數堂信息技術課。

此外,網際網路的繁榮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人們學習英語的方式。

就比如,今天你在網上查詞,不僅能看到權威詞典給出的翻譯,還能看到網際網路上對於該詞的各種用法。

而這個今天看似稀鬆平常的功能,就是在十多年前,被當年的網易有道所開發出來的。

所以可以看出,在進入00年後,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將英語學習從線下轉到了線上,從書本磁帶轉到了手機電腦,從「勤奮流」轉向了「技巧流」。

因而,00年代和10年代的人學英語是「新鮮有趣,想啥學啥」。

可到了現如今,我們學英語卻變成了「方法過多,不道學啥」。

比如,今天的許多朋友就都熱衷於所謂的「APP海戰術」。

他們將自己淹沒於英語學習的APP當中:學口語的、查詞典的、練聽力的、刷題的,密密麻麻,排滿一個屏幕,看著就非常滿足,仿佛自己已經成為英語學習的大師。

然而也是在這樣一個資訊時代,數量並不代表質量,方法多並不意味著見效快。

有人的手機裡塞了10款健身APP,卻從沒做過一組有氧運動。

有人的手機裡安了20多個炒股應用,卻連蠟燭圖是啥都不知道。

同樣,上述這些朋友雖然搞了一堆五花八門的英語學習應用,但最終卻什麼都沒有學到。

所以就像我的好兄弟Mark所說:

「與其安那麼多學英語的應用,還不如像我一樣就在手機裡裝一個有道詞典。

要知道,如今中國人的英語學習方式正在逐步革新,當年古舊低效的諧音記憶與死記硬背正在被慢慢遺棄,而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一些傳統的英語學習應用也正開始對其固有的功能進行突破。

就像在一些朋友的刻板印象裡,網易有道詞典還只是一個精確查詞的APP,比方說我一哥們在澳洲買水,用有道詞典的拍照翻譯功能一查,徹底傻了。

celery,芹菜;fennel,茴香;kale,羽衣甘藍;parsley,歐芹。我朋友在看了這個翻譯後,默默就把這瓶化學物質放了回去

而現在,最新的有道詞典可以進行定製化學習,根據你的實際需要、學歷,為你量身定製不同的複習內容

比如Mark是在11月4日掛的六級,424分,離合格線425分差一分!

於是,Mark下載了有道詞典9.0版,有道則根據Mark的考試類型向他提供了定製化的單詞釋義,大大縮短了Mark在廁所蹲坑背單詞的時間。

此外,Mark還對有道的AI批改作文功能讚不絕口。

Mark模仿滿分英語例文寫了一篇《孝敬母親》,得到了90分的高分,AI精確地給Mark做出了相應評價:「單詞掌握紮實,但語法需要進步。」

but 推薦使用 however,AI老師也精確知道了中國英語考試的尿性

過去在大學,Mark想找個人批改卷子,可能還要跟老師約時間,但用了有道詞典後,Mark寫完英語文章後,第一件事就是交給「有道老師」批改。

至此,Mark的生活似乎有了一些變化,舍友在摳著腳刷著短視頻的同時,Mark卻開始對著有道詞典WOW圈內的短視頻指指點點,時不時還做一些筆記記錄。(他囑咐我不要寫他截屏美女老師的例子)

WOW圈內,全是各路大神的英語學習經驗和獨家筆記,根據你不同的訴求就可以找到相應的知識和方法。

回顧清朝,我們祖輩還在學著《紅毛番話》,人們還在用著拗口的諧音字學習英語,追求「能說就好」。

而到了2020年,莘莘學子卻可以用有道詞典進行定製化學習,在AI的輔導下事半功倍。

學習英語,一直是我們開眼看世界最為直接的工具,現在亦如是。

你可以說這是一種English Fever,但也可以說這是我們數代人對探索世界的極度渴求,從囫圇吞棗,到最後精確定製,中國人學習英語的過程,也是我們民族不斷前進的過程,更是有道詞典在一次次更新迭代中,超越原本的查詞軟體框架,更好地服務用戶的過程。

400年來,在漫長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我們中國人一直在探索著一條學英語的「道」,而在今天,有道,讓每一個學習者都能擁有自己的英語學習之道。

相關焦點

  • 校園貸新馬甲,因為學英語負債十幾萬,乾貨經驗分享,大學生必看
    校園貸身披「學英語」馬甲再現,本次分享一些專門針對大學生貸款方面常識,如果你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或者是正在找工作的,那麼請你一定看完!你知道校園貸都有什麼套路,看完就了解校園貸自從出現在人們視線中,好像都是些非常負面的信息,讓許多學生以及家庭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
  • 未來校園:讓美浸潤校園的每個角落
    (原標題:未來校園:讓美浸潤校園的每個角落) 11月18日至19日
  • 學英語學成了「啞巴英語」,應試英語教育下,我們要怎麼學英語?
    單純為了考試而學英語很容易會學成啞巴英語,最終學不成英語,在應試英語教育體系下,我們學英語的觀念和方法都要有轉變,才能夠學會、學會英語,擺脫啞巴英語。一、要有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應試英語教育體系下,我們首先要有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學英語不能過於「功利化」,不能僅僅以考試為目的,學英語不能焦急浮躁,我們不僅要把英語當成一門學科來學習,還需將它視為一門語言來學習。
  • tutorabc學英語怎麼樣?效果好不好?
    tutorabc學英語怎麼樣?效果好不好? 皮哥做了八年的英語機構測評,體驗過上百家主流英語機構的課程,對於每個機構的課程、老師、收費都很清楚,而且能給出英語學習方面的很多意見,不論是報班選課防坑,還是英語學習點撥,確實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 青春校園+現代古風,《漂亮書生》如何與年輕人「同頻共振」?
    三男一女的群像人物非常典型,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出每個人的「來處」,性格、動機並不是憑空出現,而是有一定的家庭、社會環境的影響,只有故事裡的人物充滿了真實的人性,觀眾才能透過螢屏看到自己,產生共鳴,相信他們輸出的價值。雪文曦雖然文採卓然,卻出身貧微、疲於生計,因此只能陰差陽錯女扮男裝進入學堂,也是為了能「出名賺錢拿補貼」,像極了為養家餬口拼命奔波的當代社畜。
  • OPPO校園與青年藝術家共同助力環保 開啟衛星發射計劃賦能年輕人
    通過衛星計劃讓更多人看到年輕人不凡的創造力,聚攏年輕人的力量去感召更多人進行科技和藝術的探索,去讓人們從更多角度去認識和理解科技,是本次OPPO校園活動舉辦的初衷。OPPO全球高級品牌總監孫赫、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朱振才、OPPO校園青年創新營代表許婧煊啟動了「2020 OPPO衛星發射計劃」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朱振才對此次活動表示了支持:「科技的未來在於年輕人,而我一直相信年輕人、相信年輕的力量。
  • 學英語與狹隘的民族主義
    英語是世界通用的一門語言,已經納入了學校的課本,成為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外語。那麼,學英語是不是就不愛漢語了,是不是愛國就不能學英語?也就是說,自晚清國門被強迫打開之後,經歷了百年時間,中國人走向了世界,但漢語並沒有走向世界。漢語的影響力不具備全球性,也不具備通用性。 英語早就被定為世界通用語言,比漢語要好學,易於交流。於是,英語就成了學生必修的一門外語。比較靠譜的是,中國正在走向世界,而所有學生都是未來社會主義接班人,需要掌握世界通用語言,要走向世界。
  • 大陸校園青春片中「校園」元素分析
    校園青春片,是指青春電影中表現學生生活,男女主角都是中學或大學學生,主要集中講述發生在校園中的年輕人的故事的影片。校園青春片可看作青春片的一種亞類型。 高中校園裡學生內部的分化和對抗性更加突出和強烈,如班幹部/普通學生、優生/差生等,後者多為被主流排斥的存在,是要在校園場景中不斷被主流所規訓、教導的形象。如《致青春2:原來你還在這裡》中,程錚和蘇韻錦就是學霸和學渣的設定,這種設定為後面故事情節的展開做鋪墊,也成為後面許多劇情發展的起點。 高中校園中的師生關係展現,一般分為對抗型和陪伴型。
  • 趣味學英語,爭做小達人
    為了培養、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促進英語成績提高,濟南高新區莊科小學英語教研組於近日舉辦了「趣味學英語,爭做小達人」為主題的英語基礎知識競賽活動。本次英語詞彙比賽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記單詞和學英語的熱情,讓大家在競賽中收穫了自信,度過了一段快樂而又難忘的學習時光,讓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 雷軍對話B站「後浪」:每個人天資稟賦不一樣 超越了自己就是成功
    在這場與「後浪」的對談中,雷軍暢談了大學時期的創業經歷,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經驗,鼓勵年輕人勇敢追夢。對於B站的年輕人來說,雷軍是他們的熟悉的「網紅歌手」。以企業家身份作客B站,與年輕一輩面對面交流,對於雷軍來說,這還是第一次。時值六月,畢業季和高考季即將接踵而至,年輕人有的邁進校園,有的踏入社會。
  • 這梗源自sm群體
    這梗源自sm群體時間:2020-01-11 16:5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收奴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源自sm群體 sm群體(sm群體:一種有施虐或者受虐的性癖好的群體,由施虐者和受虐者組成)中的詞,就是S(施虐者)找一個M(受虐者)。
  • 那些熟悉的校園歌曲 記錄一代人的夢想與追求
    他告訴記者,以四大天王為首的香港音樂與老狼、高曉松為主的大陸校園民謠齊頭並進,成為那個年代裡的主旋律。   00年代的大學校園   二十世紀末,一個「吐字不清」還愛耍酷的歌手,闖入了年輕人的世界。當時,正在東北念大學的劉燁帥的mp3裡,裝滿了周杰倫的歌曲。
  • sm新女團要加泰國成員直升門面?aespa是女版NCT嗎還搞網紅練習生
    sm新女團要加泰國成員直升門面?aespa是女版NCT嗎還搞網紅練習生 還有熱評疑惑aespa以後也會走NCT的模式,以及「sm的庫存都是啥」之類的:
  • 少兒學英語,家長擇班要「三思」
    少兒學英語的風潮現在在國內已經屢見不鮮。隨著家長對英語教育重視程度的日益提高,眾多英語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湧出。雖然國內英語教學在不斷進化,少兒英語的水平整體提高也成必然趨勢,然而,部分家長對孩子英語教育缺乏細緻考察。
  • 中國全民學英語的狀況是否應該改變?
    現在,中國所有的學生都要學習英語,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英語,是實實在在的全民學英語。當然,還有很多人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雙語幼兒園在中華大地多如牛毛。但是,我們有必要問一下,中國人真的有必要全民學英語嗎?
  • 5M即sm也被稱為字母圈
    5M即sm也被稱為字母圈時間:2020-03-06 16:02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5M什麼意思什麼梗?5M即sm也被稱為字母圈 5M即sm,也被稱為字母圈 M是馬索克綜合症,即是受虐方 S是薩德綜合症,即是施虐方 因為SM較為敏感,故用與s極象形的5指代 希望各位不要亂入字母圈,易進難出   原標題:5M什麼意思什麼梗?
  • 航天Young力量:「γ高度」項目組裡的年輕人
    這些還帶著孩子氣的年輕人就是航天科工γ高度控制裝置項目的成員。γ高度控制裝置是神舟飛船飛行任務的最後環節,是飛船的關鍵設備。該項目總體組裡共有6名年輕成員,平均年齡34歲,其中2名成員今年剛30歲。人員少、年紀輕,可這支隊伍的力量可不小,從神舟八號到神舟十一號任務都由這些年輕人擔綱設計師。帶頭衝鋒的叫王徵,是有名的「拼命三郎」,總帶著一股衝勁。
  • 森松尼sm-8509III帝王蠍終極版遊戲滑鼠 盡顯王者之氣
    現在,森松尼推出了全新的帝王蠍升級版滑鼠--sm-8509III帝王蠍終極版。終極版的滑鼠有了更為霸氣的設計,更為強悍的功能,全新的理念帶給玩家全新的感受。   森松尼sm-8509III帝王蠍終極版,出眾的外觀設計和強悍的功能是玩家夢寐以求的遊戲利器。森松尼sm-8509III帝王蠍終極版採用六種不同功能的6D按鍵設計,從而鍛造出遊戲世界最為頂級的裝備。
  • 上海學英語口語哪裡好,上海英語口語培訓哪家好! —外語頻道—教育...
    上海這個快節奏的大都市,自然少不了外國的文化潮流,那麼英語也顯得尤其重要,上海英語口語培訓班哪家好呢,找個英語口語培訓班學習一下英語口語,多結交一些外國朋友,可能是很多有夢想的年輕人的想法。
  • 英語自然拼讀成功法,送給學英語的孩子們!
    原標題:英語自然拼讀成功法,送給學英語的孩子們! Phonics教學在美國至少已經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適當的Phonics教學,一直被認為是最有效、最直接教授母語閱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