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清華水電高材生的感冒舒緩儀探索之路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微大夫腕帶式微電脈衝儀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27日電 (汪青)陝西漢子經常被稱為愣娃,這絕非貶義,因為他們對執念是一根筋。這個詞用來形容陝西人張俊武似乎不為過。

  張俊武來自於陝西農村,父母都是農民,但從小成績出奇的好。中學一直很喜歡物理生物,曾經拿過1990年全國高中奧賽渭南地區十個縣的數學與物理冠軍。

  91年高考的時候,他曾經想報協和醫科大學,但老師們希望他報清華,張俊武最後被清華水利系錄取了。「當時沒有被清華生物系錄取,有點遺憾,我很喜歡生物學。當時還報了物理系。」,張俊武說。

  在他踏入清華水利系那一刻起,老師同學們也許怎麼也想不到,2016年,他會從美國帶回一款醫學研究成果——感冒舒緩「神器」回國創業。這款名為微大夫腕帶式微電脈衝儀,正好是生物與物理交叉學科的產物。這是他在美國十多年開發探索的成果。

  微大夫的原理,是通過兩片電極片,使特定的電流波通過血管,幫助身體加速清理作用血液中的病毒。為病毒性感冒提供了新的對付方式。患了病毒性感冒的人,帶上這塊手錶式的儀器,很多人一兩天能得到一個有效的緩解。

  這樣一款儀器,讓張俊武又回歸了他的大學志願。或許是陝西人的韌勁使然。

  學霸之路

  在歷代戰爭中,陝西的兵大多很能打,將領也都是忠義之士,這都是性格所致。在咬定一件事之時,很少會中途退縮。西安出身的張俊武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1991年夏天張俊武進入清華水利系,開始了開掛般的求學之路,1996年他獲得清華保送讀研究生。

  清華的水利系也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院系。不僅出過七個院士,有一個寢室四個人三位都是院士,還出了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

  「清華非常嚴謹,工科天天和小數點後多少位打交道。同學們也很優秀,都是佼佼者」張俊武認為:「我本人還是對生物物理很感興趣,喜歡人文,也有一些跳躍性的思維。」

  1999年7月,研究生畢業,張俊武選擇了去美國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深造,先是土木環境系系,2000年終於有機會轉入了自己的興趣專業——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和測試深造。「當時覺著美國這方面很先進,準備學成回國去大學當教授」,張俊武笑笑說。

  這個專業的轉變,頗為戲劇。美國那邊允許轉系,電子系研究生主任發現他是獲得該年土木環境系Lampros and Eleni L. Bourodimos 獎的學生,很有潛力,但他沒有電子系的本科基礎,主任就挑戰他,問了一大堆電子專業的基礎問題,看他是否能回答。「我申請去電子系讀博前,從圖書館借了10本電子系的教材,啃了一遍,所以就過關了」。張俊武就這樣直接進入電子系攻讀博士。

  但是迎接張俊武的另外一場考驗,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這個專業全校就一個導師,導師MIT畢業,脾氣古怪,要求極其苛刻,批起學生毫不留情。同學都一肚子苦,一見面都成了訴苦大會。那年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專業來了17個留學生,一年之後學生感覺在這個專業很難拿學位,就換專業,剩下包括張俊武在內兩個學生。這是難以想像的艱辛,以至於他與太太經常說到,這麼難的老師都對付下來了,以後做什麼事情都會有底。

  當然,生命也在那時候和張俊武開了一個玩笑。2005年在博士快讀完之時,張俊武突然腿疼不能走路,美國醫生查不出原因。「我覺著自己電子系讀博太拼了,就放棄了博士。到生物製藥公司去做臨床數據分析,發揮我數學和計算機的功底。當時想著換個輕鬆工作,要治好腿疼。」

  微電脈衝感冒儀誕生

  兩年後,腿疼好了,而張俊武已經在生物製藥業向前狂奔。「最初想著把世界前十的生物製藥公司工作一遍」,張俊武覺著當年的想法有點幼稚,「當時我太太在賽諾菲,產值在藥企排世界第三,我先去了惠氏,後來又去了阿斯利康」他們所在的新澤西被譽為世界藥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製藥企業的「集中營」。張俊武先後在惠氏、阿斯利康、強生、百時美施貴寶、安進等世界頂級生物醫藥企業任職。

  在接受了嚴格的生物製藥行業訓練,接觸了生物醫學研究前沿現狀和進展,由於自己電子專業的背景,張俊武對電磁力治療技術產生了特殊的興趣。

  「在我看來,病毒是一個電磁小機器,它的衣殼就是靠靜電力自組裝的」,從2009年起,張俊武花費大量精力對早期的電磁治療進行深入研究。「Royal Rife和George Lakhovski這些人早期的資料我都收集研究並實驗,大部分人對這些早期研究都不甚了解」。

  為了做實驗,他常常在車庫裡擺弄各種設備,太太覺著他為了實驗,浪費了太多錢。為了做高壓高頻的實驗,他曾把家裡110伏的電壓升了300倍。2011嘗試用無線電磁波治療感冒病毒,到2013年改用有線電流波治療感冒,為了得到更加精準的測試結果,張俊武先後做了100多個原型機做實驗,去過他家的一些朋友都驚呆了,除了臥室,都是各類的器材快遞。微電脈衝感冒輔助治療儀的原型機就是在那時誕生。

  「美國人從小就培養孩子,你可以改變世界,只要做出新東西你就改變這個世界了。我覺著病毒很有意思,改變了感冒的治療我就改變了世界了,哈哈哈」,又當了一回小孩的感覺

  「其實我很想改變輸液吊水這種感冒治療的方式」,張俊武的小女兒從小不肯打針,一次回國感冒發燒,在合肥醫院無論醫生扎手,胳膊,還是腳,頭皮,小寶貝一定哭著鬧著著把針拔下來。「孩子手上,頭上都是血,打不了針掛不了水,發著燒抱回家了,心疼壞了,一輩子忘不了。」

  「我開始覺著感冒雖小,卻影響千千萬萬的人,特別是孩子」,張俊武覺著要給兒童研究一種方便的感冒治療方式,不吊水,也沒有抗生素濫用的副作用。

  在仔細設計並考慮各種安全措施後,張俊武開始拿自己的設備在身邊的朋友中做志願者試驗,試驗效果很鼓舞人。「我太太自己試驗了好幾次後,才第一次允許我給女兒用。出乎意料的,女兒感冒一天就好了。比大人還快」。從此女兒感冒後,張俊武就給女兒戴上自己做的小黑盒子,孩子總是班裡感冒恢復最快的。

  2016年,在美國生活了17年的陝西漢子張俊武決定帶著研究了多年的小黑盒子回國創業。

  「過去兩百年,醫學最重要的兩個進步是疫苗和抗生素。抗生素把細菌對付了,對於病毒也需要一個抗生素那樣的系統性的方法,其實在美國的科學家從上世紀初,就開始研究用電磁的方式對抗病毒了。」張俊武透露。

  Rife發現有些病毒可以瞬間被特定波長的光殺死,這個過程精準並且可重複,光是一種電磁能量,Rife同時發現特定電磁波也有這樣的作用。90年代,美國有個醫學院的教授用電流對付HIV,這個電流對細胞沒有影響,但是HIV病毒起了影響,我們看到了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三千種病毒的衣殼結構呈二十面體或者螺旋體,是蛋白質靠靜電力自己組裝的。合適的電磁幹擾是否可以影響病毒活動卻不影響人體細胞?這是將來研究的重要方向,也許有一天病毒感染戴一個手環就治好了。

  感冒新方子

  臨近2019年的春節,全國流感進入新的高峰。

  國家流感中心1月發布監測報告,大多數省份冬春季流感流行呈上升趨勢。大批醫院呼吸科、發熱門診、兒科就診人數明顯增加,重症病例也在不斷出現。

  廣東省中醫院大呼吸科主任林琳說,退熱藥、感冒藥如小柴胡衝劑、銀翹片可改善症狀。藍芩口服液、雙黃連、清開靈、板藍根等中成藥都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改善症狀、調節免疫力等。

  此時已經在江蘇、西安兩地成立了艾凱爾醫療的創始人兼CEO張俊武則表示,面對感冒,除了傳統的中西藥之外,針對病毒性感冒,微大夫感冒舒緩儀是各個家庭一個新的應對選項。

  張俊武說,這款儀器,不但緩解及治療病毒性的感冒,甚至也可以在周圍流行感冒時每天少量佩戴來預防病毒性感冒。「微大夫主要是針對的是病毒性感冒。普通感冒一兩天好,流感需要三四天,需要配合退燒藥。所以它對兒童和老人等免疫力低的人群,對產婦和運動員這樣不能服感冒藥的人,青藏高原生活和旅遊者,以及怕感冒影響工作的白領都很有意義。」

  這一便捷的感冒治療設備,一個家庭一臺可以用多年。不論在美國還是中國都史無前例。它不僅符合國家技術創新和技術強國的戰略,也有利於減少抗生素濫用。據估計中國一年有15億左右的感冒門診量,對應約3000到5000億的醫療開支,該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社會醫療開支。

  就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的第十五屆中國科學家論壇,艾凱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榮獲了「2018科技創新先進單位,第十五屆中國科學家論壇戰略合作單位,『十三五』中國產學研合作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張俊武也入選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科技創新領軍人物」。

  「目前我們的產品已經在西安、上海、蘇州等國內一批城市的線下醫藥連鎖店,和京東天貓等逐一上線」,張俊武相信,若干年後,針對感冒這個小病,他的技術真的會改變世界。「沒有抗生素濫用不吊水的感冒治療幾年後會是普遍的。」(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汪青

相關焦點

  • 伍暉做客清華學術之路 暢談「新材料解決老問題」
    伍暉做客清華學術之路 暢談「新材料解決老問題」  清華新聞網11月5日電(研通社記者 汪姣姣)10月30日下午,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伍暉做客清華大學「學術之路」系列講座,結合自身經歷講述 「新材料解決老問題」 的研究歷程,並與同學們分享了自身的研究生活及感受
  • 白雪寧:清華+普林斯頓+哈佛 新疆學子傳奇之路
    白雪寧:清華+普林斯頓+哈佛 新疆學子傳奇之路來源:根據疆行水木公眾號綜合編輯採訪:範虎 李家豪 供稿:李家豪清華,普林斯頓,哈佛,清華。擁有如此人生軌跡的他,究竟是誰?基科班還有一個優勢——如果你對於純數學純物理這樣的基礎科學沒那麼大興趣,也可以選擇其他方向。我們當時就有人選擇經管,計算機,電子這些專業。能選擇的路徑比較寬是基科班的一個特點。現在清華的大類招生也是對這種模式的推廣,想要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
  • 他是清華高材生,稱為千分才子,他打破了西方國家制鹼技術的封鎖
    他是清華高材生,被稱為千分才子,他打破了西方國家制鹼技術的封鎖,首創了「侯氏制鹼法」,他到底是誰?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侯德榜的故事,感悟一下千分才子的風採。第一,侯德榜是誰?1911年,侯德榜考入了北平清華留美預備學堂,以10門功課1000分的優異成績轟動了清華園,所以被譽為「千分才子」。1913年,侯德榜被保送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專業學習,四年後他畢業了,獲得了學士學位。接著他又在製革領域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由於學習成績優異,侯德榜被接納為美國科學會會員,和美國化學會會員。
  • 高智商卻是人均戀愛腦,高材生談戀愛都這麼拉低智商嗎?
    高材生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眼中代表什麼?在父母眼中代表了「未來」,在老師眼中代表了「優秀」,在社會中代表了「有前途」。雖然高材生看似如此吃香,但是遇到戀愛時,再高的智商也要成為白痴,被人欺騙。 這不,從《奇葩說》中走出的「高材生」們就接連被「愛情蒙蔽」,被騙財騙色。
  • 他以高考滿分考入清華,探索出制鹼的秘密卻分文不取
    滿分考入清華侯德榜天資聰慧,從小勤奮好學,但由於家中貧困,又缺乏勞動力,他不得不在課餘時間下地幹活來減輕家庭負擔,很長一段時間都過著半耕半讀的生活,在勞動之餘刻苦讀書。即便是這樣,1911年,侯德榜仍以10門功課1000分的滿分成績刷新了清華園的歷史記錄,以第一名考入北平清華留美預備學堂。
  • 清華學霸們的「戰爭」,場面非常的火爆,網友:甘願做「韭菜」
    近日,清華學霸們的戰爭,場面非常的火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是一場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學金答辯會現場,個個都是高材生中的高材生,履歷簡直讓人驚嘆。有網友調侃,「甘願做韭菜」,還有的網友調侃說,就算是梁靜茹也不敢有觀看的勇氣。
  • 舒紅兵妻子王延軼本科北大,施一公保送清華,妻子趙仁濱高考狀元
    施一公和饒毅很早就因為為敢說敢言的性格走紅於網絡,而由於最近「雙黃連事件」的發生,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走紅了,「拔出蘿蔔帶出泥」,其丈夫舒紅兵院士也在網友的探索下走紅。王延軼1981年出生,2000年考進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不過網傳王延軼當年是以藝術生的身份考進的北大,這點筆者也不得而知,能考進北大的一般都是很厲害的學霸。
  • 都說清華北大是為美國提供人才的後花園,真相究竟如何?
    提起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所有人不約而同地都會想到清華和北大。如果能夠邁入這兩所學府去學習,足以讓很多人對自己抱以羨慕的目光,但能邁入清華北大的確實少之又少,那山東省距離,一年60萬高考生,能邁入清華的只有不到200人。
  • 高學歷相親者的自白: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一個對象
    如果父母本身的學歷比較高,這種焦慮感會更深,有一位受訪者的父母都是大學教授,她就曾被父母暗示「快點找一個學歷高、靠譜的對象」;同時,另一位受訪者表示,當對方的家長知道她是清華畢業時,立刻表示非常滿意,背後既有對她優良基因的肯定,又有對她未來主動挑起教育孩子重擔的期許。
  • 北鬥衛星被清華才女破解,完事之後還獲得了美國人的表彰?
    傳言:清華才女輕易破解北鬥系統北鬥衛星被清華才女破解,完事之後還交給了美國政府,由此獲得美國人的表彰……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吃瓜群眾紛紛用清華叛徒之類的詞語侮辱她……從家國情懷上來說,高杏欣揭開中國北鬥衛星的信號秘密確實有點那啥,但是從她之前同樣破解歐洲導航衛星來看,或許她只是把這個看做自己的研究對象,並沒有考慮太多……
  • 中國電建西北院:西北水電的「拓荒者」
    新華網西安11月5日電(劉嬌 韓笑)從1912年第一座水電站石龍壩建成,到如今水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居世界第一,中國水電歷經百年,已經從「跟跑者」成為「領跑者」。正是一代代逐夢人砥礪奮進,築起了「世界水電看中國」的自信。
  • 直言從未考慮回國,盤點幾位公費留學卻留在國外的「高材生」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愛國志士;相反,背叛國家、利慾薰心的人也層出不盡,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幾位公費留學卻留在國外,為他人做貢獻的「高材生」。清華才子林燁林燁1920年出生於北京,他從小就展露出不同常人的才華,很小的時候就將許多初高中的課程學會。罕見的天賦外加自身的努力,讓他20歲的時候就被清華大學錄取。
  • 帶著華碩出發 探險伉儷清華分享「侶行」
    帶著華碩出發 探險伉儷清華分享「侶行」趁年輕 踏上無與倫比的遠行之路    分享會剛一開場,張昕宇就表示,自己一直希望用遠行,與人們的偏見鬥爭我就是要讓全世界知道,講中文的人是最棒的人」面對懷揣考研夢、出國夢的清華天之驕子們,張昕宇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通過自己夫妻的「侶行」向世界呈現出不一樣的華人形象,用自己創造的財富去探索世界,並向世界證明華人不是不能,只要想去做,什麼都能做到。並向清華的學子們發出號召:趁年輕,快踏上無與倫比的遠行之路!
  • 愛國科學家施一公名滿天下,而他的妻子卻很低調,原來是清華學霸
    俗話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即使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錢學森也是如此,她的夫人蔣英雖然並不是科研工作者,但是卻在他的背後全力支持著他的事業,非常了不起。說到當今的愛國科學家,我想曾經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如今擔任西湖大學校長的施一公教授可以說就是一個典範,他在祖國最需要人才的時候,放棄了美國的高薪工作,離開普林斯頓大學回到母校清華,擔任副校長一職,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培養了無數人才,其中顏寧、白蕊等人就是他的得意門生,如今這些人也在各自的領域中發光發熱
  • 湖南「動力」:水力轉化為生產力 小水電也有大力量
    其他貧困村利用收益金,也修好了灌溉水渠和機耕道、裝上了太陽能路燈,並設置了公益崗位經費和助學基金,一個個貧困村繼脫貧摘帽後,也迎來了穩定的造血機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小水電扶貧項目成為改變農村面貌和促進農民增收、助推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按照不二門水電站改造工程這樣的模式,2016年以來,湖南已經實施小水電扶貧項目31個,總裝機規模16萬千瓦,總投資157794萬元。
  • 那個清華肄業生,現在怎麼樣了?
    但生活中卻常常有這樣的判讀:一個壞人總做壞事,但當他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我們對他的看法可能馬上會改變,會原諒他過去的種種,並對他做的這件好事大大讚賞,以至於認為他成為了好人。相反,一個好人做了一件壞事,我們往往就只看到他的這件壞事,而對以往的好事視而不見,認為他本質是個壞人,甚至會認為他原來做的好事都是有預謀的。
  • 清華碩士放棄80萬年薪,不顧反對回老家養羊,6年過去,現狀如何
    一位清華畢業的高材生2014年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他打算放棄年薪80萬的工作,辭職回家養羊,這個決定讓很多人震驚,轉眼6年過去了,這位立志回家創業的高材生現在過得如何?這個高材生的名字叫景奇,生於1976年,家住河南葉縣石羊莊村,是個鄉下孩子,1997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大學,攻讀自動化專業,畢業後,順利進入烽火通信公司,在北京任職。烽火通信是一家國有企業,任誰看都覺得他的生活令人羨慕,尤其是他工作認真,最後又從小職員升為電信部門總監,年薪八十萬。
  • 愛國科學家施一公名滿天下,而他的妻子卻很低調,原來是清華學霸
    俗話說「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即使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錢學森也是如此,她的夫人蔣英雖然並不是科研工作者,但是卻在他的背後全力支持著他的事業,非常了不起。  說到當今的愛國科學家,我想曾經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如今擔任西湖大學校長的施一公教授可以說就是一個典範,他在祖國最需要人才的時候,放棄了美國的高薪工作,離開普林斯頓大學回到母校清華,擔任副校長一職,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培養了無數人才,其中顏寧、白蕊等人就是他的得意門生,如今這些人也在各自的領域中發光發熱。
  • 最強大腦中的天才少年:12歲優秀男孩因這一特質、完勝名校高材生
    《最強大腦》節目匯集了一大批國內外名校學霸、高材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腦力競技。其中讓小編印象最深的是一位12歲的優秀男孩邵煜軒,他現在是棗莊市實驗學校初一年級的一名學生。最令小編意外的是,他在《亂線奪寶》題目中,答出了很多名校學霸們都不敢挑戰的「三星寶石」,在50分鐘的事項內,他需要在一個個錯綜複雜的立體模型中找出對應的寶石坐標。這不僅是在考驗選手的觀察力和空間力,更是要求選手有更強的專注力,能專注一件事情,在腦海中構建一個圖形。最終,12歲的邵煜軒用時46分32秒就完成作答,讓在場的嘉賓觀眾都驚呼不已。
  • 大航海之路寶藍色的小鳥探索地點位置
    導 讀 大航海之路寶藍色的小鳥在哪,大航海之路寶藍色的小鳥分布在亞洲南部,通體羽毛都是寶藍色,聲音清脆悅耳,今天小編就為各位玩家帶來大航海之路寶藍色的小鳥探索地點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