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球的形成時間可能比最初認為的要晚一些
(Theia)撞擊而形成了月球,那時地球還只是一個巖漿球。這一撞擊事件不僅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地月系統,還使得地球核心區域分化為熔融的外核和固體的內核。但是,關於這一影響的時間以及隨後月球的形成用了多久一直存在爭議。根據德國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月球是由巖漿海洋形成的,該巖漿海洋經過長達2億年才凝固。這意味著月球大約在44.25億年前形成,比之前認為的時間晚了1億年。
-
[視頻]科學家估算出地球月球形成時間
瑞士和德國的科學家日前宣布,地球和月球是在太陽系形成後約6200萬年形成的。 據英國《自然》雜誌報導,瑞士和德國科學家在對月球中所含鎢的同位素進行測量後發現,月球和地球在45.67億年前太陽系形成後的大約5200萬年到1.52億年之間發生了分離,更具體的時間很可能是在6200萬年後。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撞擊原始地球,使得一塊巨大巖石從地球上分離出去,並受制於地球引力進行公轉,由此形成了月球。
-
月球的形成時間和地質構成,為什麼關係到地球誕生和人類未來?
這還得從地月系統說起,由於同步旋轉的關係,月球總用自己的同一面面向地球上的我們,但隨著探月技術的進步,我們對月球的背面也有了基本認識,但這些遠遠還不足夠。因為,月球的誕生時間和完整地質圖,其實可以揭示我們地球的過去,也會對人類的未來產生重大影響。
-
月球上睡一晚,地球上的時間過去多久?科學家:度日如月
文/玉濁清月球上睡一晚,地球上的時間過去多久?科學家:度日如月眾所周知,地球的引力是非常大的,即便是在浩瀚的宇宙當中,地球也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而由於地球的引力,將月球牢牢的鎖住,因而形成了地月系統。不過月球和地球的運轉速度以及自轉和公轉都不一樣,甚至還在傳說中有這樣一個說法,說天上一天地下一年,因此有很多人就開始提出了另外一個疑惑,如果在月球上睡一晚,那麼地球上過去多久呢?
-
地球曾有兩個月亮? 月球形成的N個猜想(圖)
原標題:地球曾有兩個月亮? 月球形成的N個猜想(圖) 它的直徑超過地球直徑的1/4,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沒有其他行星像地球這樣,擁有一顆如此巨大的衛星。 1879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達爾文——即著名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的兒子——提出了一種觀點。他說,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地球還處於熔融狀態時,自轉得非常快,地球的自轉周期和由太陽引起的潮汐周期引起共振,部分物質變形被拋離地球形成了月球,地球上廣闊的太平洋就是遺留的痕跡。
-
月球是怎麼形成的?比地球早還是晚?科學家有這兩種猜測
百年來科學家們對這些問題一直都有很多猜測關於月亮的來歷,科學界有很多的說法,其中「行星撞擊說」是流傳範圍比較廣,比較受人認可的說法,撞擊說認為在地球剛剛形成之初,太陽系是非常不穩定的,星體之間的互相碰撞非常常見。所以在此期間,地球也經常受到其他星體的碰撞。
-
探索月球的形成史,觀測月球遠端,月相的形成
當伽利略號宇宙飛船向外太陽系進發時,傳回了這張月球的圖像。圖片底部清晰明亮的射線坑是第谷撞擊盆地。月球形成於46億年前,與地球形成的時間相同。它的直徑為3476公裡,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4400公裡,即1.3光年。繞地球一周需要27.322天,它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1.23%。
-
看了地球和月球的運動軌跡,你還認為月球繞著地球轉嗎?
地球繞著太陽轉,月球繞著地球轉,這是在小學階段就能學到的知識。很多人也是據此構想出太陽系中月球繞地球轉和地球繞太陽轉的軌跡,就像以下兩圖,很多人不會覺得其中有問題。其實這兩幅圖中都存在著嚴重的錯誤,因為以太陽為參考系看月球的運動軌跡,月球的軌跡幾乎就是和地球的軌跡重合,完全可以說月球也是在繞著太陽轉動。為什麼在太陽系中月球的運動軌跡幾乎能夠和地球的軌跡重合呢?可以先做一下估算,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5億千米,也就是15000萬千米,而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大約只有38萬千米。
-
月球圍繞地球的運動(圖)
白道和黃道(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跡)傾斜成5。8′43″的角度,因而月球總是在黃道附近的星座中徘徊。月球繞地球轉一周曆時27天7小時43分11.47秒,這一時間叫做「恆星月」。它是以恆星定標的,即月球從某顆恆星的近旁出發,又返回到該星附近同一位置的時間間隔。月球在自己的軌道上繞地球運行的平均速度為1.023千米/秒。
-
地球和月球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的形成實際上,地球並不能算是太陽分離出去的,同樣月球也不是地球分離出去的。太陽、地球、月球的形成目前來說其實都是假說,所謂的假說和胡說是有天壤之別的。科學的假說都需要一些證據,而主流的假說則需要解決大部分的問題以及有十分充足的證據證明,它們與最終理論的最大區別在於還存在一些無法解釋的問題。
-
被地球「甩」出去,月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目前,關於月球形成的原因,主要由以下4種假說。首先,是俘獲理論,,即認為月球是一顆外來行星,它在穿越太陽系的時候,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被束縛在地球周圍,但太陽引力遠大於地球,按照這一理論,月球應該更可能被太陽捕獲才對。
-
地球上的黃金比月球還多!這回真相了!
月球,作為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它與地球相伴了一段長久的歲月直至現在。在很多人眼裡,月球不僅是一顆衛星,或許更像是一個未知的財富,但是最近的一項研究或許要讓這些人失望了!是的,想去月球淘金的朋友(當然,前提是到的了月球),還是放棄吧,最新研究表明月球上的黃金比地球還少!
-
月球和地球的氧同位素幾乎相同:可證明月球的形成
【每日科技網】 有關月球的形成,大多數的人們則支持碰撞事件,如今科學家又再一次對形成月球的碰撞事件進行研究發現,碰撞事件的效應非常強大,由它產生的結果就是年輕地球物質和較大天體的碰撞結合在一起,在月球形成之前,地球的表面就擁有了大量的水資源。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1)月球是地球引力俘獲的
有的理論提出月球是和地球在同一星雲形成的天體,這種假說認為,最早,地球和月球都是在同一熱氣體冷卻之後形成的,當時,地球和月球都處於同一熱氣體星雲中而不停的旋轉,星雲中心形成了地球,旋轉產生的離心力把一部分物質分離的到了月球軌道從而形成月球。這種學說被稱為「同源說」。
-
月球存在的秘密,月球是什麼時間出現在地球身邊的?
月球無論是體積,質量,還是與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月球都不像是自然形成的,那如果不是自然形成的話它又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古人也對月球是如何出現在地球邊上的有過相關的記載,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古人是如何記載的月球。
-
新研究認為月球或因45億年前地球與另一顆行星碰撞形成
新華社北京10月8日新媒體專電 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9月22日報導,一項對阿波羅任務帶回的月球巖石的研究支持了月球的形成可能是在約45億年前因另一顆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後導致的這一假說。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休斯敦太空中心的天體材料研究與探索性科學研究處的西蒙和同事託尼·加爾加諾領導了這項研究,並將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
-
月球形成原認為是「大碰撞理論」,現因日本探測發現,又添新疑團
月球作為離地球最近的星體,所以也成為了人類跨入星際文明的第一步,一直是人類爭先研究的對象,正因此,月球的起源之謎,也漸漸的被人們所熱議。40多年來,關於月球的形成,一直有多種理論和假說,有人認為月球是被地球俘獲的,有人認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形成的,還有人認為月球是從地球上被甩出去的,但其中,「大碰撞理論」是近年來受到學術界多數學者認可的假說。根據「大碰撞理論」,地球是和一顆名為忒伊亞星球發生撞擊,使兩顆星球熔融、高度混合。
-
月球曾是地球一部分?形成於撞擊中?月球起源謎團很多!
目前月球起源假說中,撞擊說是一種較為主流的認識,認為月球曾是地球的組成部分,地球被火星大小的星子撞擊,進而形成了月球。太陽系的形成假說主要認為太陽系及八大行星和它們的衛星,都形成於一片星雲。本身比較平靜的星雲在某種擾動下開始融合聚集,形成了無數的類似小行星的「星子」,它們不斷地碰撞融合,先是形成了太陽,太陽形成後吸引周圍物質在太陽的黃道面上逐漸向太陽聚集,這個過程中一些星子碰撞融合形成行星,圍繞太陽黃道面旋轉。早期的太陽系比現在混沌,天體亂竄,碰撞經常發生。地球形成之後屢次遭受撞擊,有些說法認為,地球上的水就是彗星帶來的。
-
月球怎麼形成的?科學家從這兩點推測,或許它是來「毀滅地球」的
頭頂的月亮已經陪伴地球走過無數個年頭,每日的夜空就是他的舞臺,但是你知道月球是如何來的,是自古存在還是因為什麼變故才變成這樣的,今天我們就來揭示月球的真實面目。月球雖然直徑有到地球的四分之一,但是質量大約才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
-
月球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從地球「噴出」的?靜等嫦娥5號歸來
意指月球的起源,大約在45億年前,有一顆與火星差不多大小的星體(天文學名:在紀錄片中被譯為「提亞」),在撞擊或是擦撞地球後,削出的一塊「地球碎片」就是現在的月球。傳統上認為,月球被擦撞出來的流程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