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三峽人家帶回來的長江魚該怎麼吃?我是這樣做的,別有風味哦

2020-12-05 魏姐廚房

我和老公都喜歡旅遊,每年一到孩子放假,我們都會帶著老媽和孩子去旅遊。遊覽祖國的山山水水。在遊玩的過程中不僅能欣賞到美景,還能體會到各地的風土人情,品味當地的地方美食,開闊孩子的眼界。每到一出我們都會帶一些當地的特色美食回家,送給親朋好友們品嘗。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遊三峽人家時帶回來的一道美食——長江魚。

其實吃長江魚要吃新鮮的,最好了,我們在當地就吃到了非常鮮美的長江魚,這裡的魚魚刺很少,肉質鮮美。長江魚的吃法也很多,我們最喜歡吃紅燒,鮮美的魚肉包裹著濃濃的湯汁,那味道讓你吃一次就會永遠忘不掉。長江魚不管怎麼做都非常的好吃,只可惜我們只能帶回來一些加工過的長江魚了。不過不要緊啊,我相信經過我的處理之後,它一定會很好吃的哦!在當地我們吃的是長江魚的鮮嫩,在家裡,我們要吃的是長江魚的另一面,長江魚經過加工後雖然吃起來有些幹,但也不失它的鮮美。今天我用了燉煮的方法儘量讓它更軟一些。在燉煮過程中,魚肉的鮮美會釋放在湯汁中。等湯汁濃稠之後魚也就燉煮的比較軟了,雖然沒有新鮮長江魚的鮮嫩,但也吃起來非常的好吃,越嚼越香,經過加工後的長江魚連骨頭都是酥的哦!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在燉煮的時候,除了加了一點糖和料酒之外,不用加任何調味品,只用蔥姜蒜就夠了。做法非常的簡單,現在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製作過程吧!

這是我們旅遊時帶回來的長江魚。

上一次,我用了蒸製的方法做了一次,味道不是太好,除了醃魚的味道沒有鮮美的感覺,今天我要用燉煮的方法去做一下。

【製作步驟】

1.首先準備一些蔥姜蒜。將蔥切成大一點的段,姜切成片,蒜用刀拍扁就好。

2.接著取一隻大碗,把準備好的蔥姜蒜放入大碗中,再加點幹紅辣椒,加入1勺白糖,2勺料酒,然後在碗中倒滿開水,蓋上蓋子悶20分鐘。這樣做可以激發出蔥姜蒜的香味,讓它們的香味融合在湯中。

3.等湯汁泡好之後,把湯汁倒入鍋中,然後將長江魚放入。

如果魚比較大,再加點開水進去,讓湯汁一定要沒過魚身,蓋上鍋蓋先開大火燒兩分鐘,然後開中小火慢燉。中間去翻一下魚,讓兩面都充分入味。

接下來我們就要把美味交給時間了。

4.看到湯汁變少,並且濃稠一些就可以關火。出鍋後撒上一些香菜點綴一下就可以開吃啦!

今天的不一樣的長江魚做法就分享到這裡了。其實做法很簡單哦!想要品嘗一下這種魚的朋友可以試著去做一下。

我是魏姐,一位熱愛美食製作的美食愛好者,人們都說熱愛美食的人熱愛生活,說得沒錯啊!人間煙火氣,最扶凡人心!在美食中品味生活,體會生活中的樂趣。希望我的美食文章能帶給你幫助,喜歡就去關注「魏姐廚房」吧。謝謝您的閱讀,我們下期再見哦!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壩攔起那麼久了,長江裡的魚到底有多大了呢?
    三峽大壩是1994年12月開工建設的,到1997年11月時,奔騰不息的萬裡長江截流成功,三峽變成了一個水平如鏡的湖泊!一直以來三峽就以水流湍急著稱,大量魚類棲息在數百千米的三峽中,它們不再顛沛流離,那麼三峽中最大的魚可能有多大了呢?
  • 三峽大壩落差113米,下遊的魚還能遊上去嗎?魚類洄遊怎麼辦?
    但是隨著三峽大壩的建成,原來的河流系統被分割成多個單元,使得魚類洄遊的通道被阻塞,這就對魚類的遷徙造成了困難。那麼下遊的魚是怎麼遊到上面的呢?難不成大壩的魚一直兩地分居?水壩的建成的確對水生生物來說的確是最大的威脅,特別是對洄遊類魚類。因為水壩可以導致內陸和海洋生態鏈之間的連通性喪失。比如說,在南美洲和亞洲,都能發現水壩的建成威脅到了河豚的生存。三峽大壩也威脅到了很多洄遊魚類的生存。
  • 這種魚曾遍布長江,現只能在三峽見到,受保護但照吃不誤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也變得惡劣,很多以前常見的生物現在都基本上看不到了,就像今天說的這種魚一樣,以前在長江邊經常能夠看到,但是現在基本上只有在三峽才能見到。這種魚的外觀比較獨特,魚身也比較奇怪,魚頭比較尖但是眼睛很小,魚嘴兩邊會長一對鬍鬚,就像小鯉魚裡面的那個黑鯰魚一樣,不過這可不是鯰魚,他的名字叫做江團魚。
  • Season the fish可不是「吃魚的季節」哦,那這魚該怎麼吃?
    不要忘記吃元宵哦!今天來個大家講講season相關的英語詞組,希望大家在英文口語和寫作中都可以多運用一下哦。說到season,大家馬上就會想到一年四季,但season還有比較特別的意思,我們趕緊來瞅瞅!
  • 2021年春節三峽豪華遊輪船期表,長江三峽旅遊指南
    大家好,我是小潘去旅行,聽說前世100次回眸才能換來今生一個粉絲。歡迎大家隨時在這兒留下你想要了解的旅遊困惑哦!最近有粉絲給我留言,2021年春節三峽豪華遊輪船期表出來了嗎?春節遊三峽有哪些豪華遊輪在開航?據小編了解,2021年春節的三峽豪華遊輪航期表已經出來了,但航次比較少,有需要在三峽遊輪上過春節的可以提前了解以下三峽遊輪資訊。春節放假時間:2021年2月11日——2月17日,共計7天。
  • 三峽大壩建立多年,長江裡的魚有多大了?有沒有什麼「大傢伙」?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三峽大壩一直都是我們心中的驕傲,它的誕生不僅解決了長江中下遊抗洪防災的需求,還帶動了沿線旅遊行業的發展,不知道有多少屏幕前的朋友去一睹過這一壯觀的景象呢?早在1994年,這一偉大工程就拉開了建設的帷幕,經過將近12年的艱辛探索與付出,三峽整體工程才全線完成,可以說所有參與建設的人員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那這麼些年過去了,大壩裡的野生魚過得怎麼樣?約185米的高壩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變了當地的水文環境,所以一起來看看長江裡的魚有多大了?有沒有什麼「大傢伙」?
  • 長江江豚:我該怎樣來愛你
    長江江豚吃什麼呢?他們吃不了大的魚,主要以體長在20cm以下的小魚為主,像小鯽魚,餐條等聽起來都是很普通的魚,菜市場就能買到的魚,都是他們的主要食物。這樣不挑食,至少吃飯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有問題,問題還很大。首先,即使不怎麼挑食,吃的也不管夠。
  • 「家」魚沒有「野」魚鮮?不一定哦!
    經檢測,養殖魚安全性和營養價值均優於野生魚,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優點三峽晚報全媒記者杜勇 實習生劉心語 田甜 通訊員方素珍 艾建 文/圖很多人喜歡吃野生魚。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野生魚的生存環境處於不可控狀態,而在不可控的水體裡覓食,食物鏈同樣也處於不可控狀態。這樣的野生魚健康嗎?食用這樣的野生魚安全嗎?答案是否定的!「野生魚的營養價值不一定優於養殖魚,食用養殖魚更安全。」
  • 「最早」拍到「三峽水怪」的人:十多天前拍攝,是黑色漂浮物
    該工作人員表示,視頻畫面中,在江水裡擺來擺去像是在遊泳的是一個黑色的塑膠袋一樣的東西,不是魚,也不是蛇。他拍到前述視頻的位置是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江口輪渡碼頭附近,而非三峽庫區。9月16日19時許,安徽省池州市長江汽車輪渡管理所周姓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他認為,黑色的「三峽水怪」漂浮物不是遮陽網。他稱,16日下午已有當地電視臺等媒體記者到訪事發碼頭。
  • 長江三峽截流20多年,庫區裡的魚能長多大?專家:魚梯能通過嗎?
    三峽大壩的建成,不僅在航運、養殖、水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還為防汛和抗旱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2020年年中入梅後長達40餘天的強降雨,正因為三峽庫區防汛調節能力,才讓長江中下遊減少了對洪水的負擔!當然,自從葛洲壩水電站建成以後,就阻斷了長江裡原來最大的魚——中華鱘的洄遊之路,三峽庫區的建成,裡面也有多種魚類,那麼這些魚類最大的能有多大呢?
  • 盛世長江 超五星豪華遊輪 長江三峽+重慶 半載特價 上水一動一臥6日遊
    三峽是萬裡長江中一段山水壯麗的大峽谷,自古風景如畫,奇觀異彩甲天下;而遊覽長江三峽的最佳方式,無疑是坐遊輪了;江面上的船隻仿佛穿行在畫中。。。如今自從第五套人民幣的十元印有它的圖案後,更是讓無數人對它嚮往不已。
  • 世界上最懶的魚,它不被吃天理難容!
    後來發現他只吃了嘴邊的餅,卻懶得轉動餅吃其他部分.老師告訴我們說這就是做懶人的下場!而我的腦洞從小就比較大,我當時滿腦子想的都是做懶人真幸福啊!還有老婆給自己做餅吃~還送到嘴邊上!而且應該很好吃吧?其實,懶懶的真滴很幸福,每天啥事也不用做啥事也不用想,就懶著...可我是人!
  • 世界上最懶的魚,它不被吃天理難容
    後來發現他只吃了嘴邊的餅,卻懶得轉動餅吃其它部分.老師告訴我們說這就是做懶人的下場!而我的腦洞從小就比較大,我當時滿腦子想的都是做懶人真幸福啊!還有老婆給自己做餅吃~還送到嘴邊上!而且應該很好吃吧?其實,懶懶的真滴很幸福,每天啥事也不用做啥事也不用想,就懶著...可我是人!
  • 金光華李亞鶴:這個秋天除了三峽 我還想帶你看一看長江岸線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金光華李亞鶴:這個秋天,除了三峽,我還想帶你看一看長江岸線 金光華李亞鶴: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 在世界大河中,長江的長度排到第三名,僅次於非洲尼羅河與南美洲亞馬遜河。
  • 三峽水庫庫容量世界第幾?水裡的魚有多大?
    三峽水庫庫容量世界第幾?水裡的魚有多大?今年是長江流域的洪澇年,長江幹流上最重要的防洪工程三峽,也博得了相當大的關注。我們發現,三峽在汛期到來前,提前清空庫存,水位降低到了150米附近,留足了庫存。要知道,整個三峽水庫正常蓄水水位是175米,相對應的蓄水量高達393億立方米。8月18日,「長江2020年第5號洪水」已在長江上遊形成,三峽水利樞紐將迎來建庫以來最大洪峰。三峽能否接住這一洪峰,為中下遊防洪工作作出貢獻,這是人民對三峽的期望,也是三峽應有的歷史貢獻。
  • 白鱘滅絕,為什麼有人要炸掉三峽大壩陪葬?
    汶川在青藏高原北部邊緣的龍門山的地震帶上,而三峽在華南地震區的長江中遊地震帶。二者距離遠且沒有區域構造上的聯繫,把汶川地震和三峽大壩扯在一起,實在說不過去。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找一個湖北土生土長二十年的朋友聊了聊天。「有人說三峽大壩不好,要炸掉,你怎麼看?」「炸不了吧,大壩這麼大。」她第一反應竟然是……質疑爆破難度?
  • 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的「三峽方案」
    本網訊(袁磊)2020年4月22日,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將在湖北省宜昌市實施第62次中華鱘放流,10000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這將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實施中華鱘保護,是三峽集團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幹主力作用,促進長江流域生態修復,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 回味中的長江三鮮
    我母親在靖江有個學生,這個學生設宴款待我父母,居然辦了一個刀魚全席,一桌菜都是用刀魚做,其中最誇張的是一盤無刺刀魚,廚師事先已小心翼翼地將魚刺剔除了,而刀魚形狀竟然還是完整的。這屬於高手絕活,很容易讓人驚嘆,不過這種技藝並不入擅長吃魚的父親法眼,他覺得完全是邪門歪道,你吃的那刀魚連刺都沒有,還有什麼意思。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耗資千億的三峽大壩能使用多少年?如果到期,如何防範長江水患?
    當然,這並不是第一次穿出三峽大壩發生變形的情況,只是沒有人會想到在防汛這個特殊時期,這樣的老梗又再次被人炒冷飯。專業人員已經對三峽大壩的情況進行檢測,目前沒有任何證據現實該工程運行過程中存在什麼不可靠性。
  • 三峽大壩無法阻止長江頻繁泛濫的原因是這個
    現在長江水位上漲,導致長江流域抗洪壓力倍增,網上有很多人都說以前有某些人說過說過,三峽大壩建成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洪水,為什麼現在年年都有千年一遇的洪水?其實真的是網民冤枉人家了,大家去網上搜索一下長江流域,就能了解長江的洪水形成原因是什麼,三峽大壩也只能望「洪」興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