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魚曾遍布長江,現只能在三峽見到,受保護但照吃不誤

2020-08-11 玉米看三農

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也變得惡劣,很多以前常見的生物現在都基本上看不到了,就像今天說的這種魚一樣,以前在長江邊經常能夠看到,但是現在基本上只有在三峽才能見到。

這種魚的外觀比較獨特,魚身也比較奇怪,魚頭比較尖但是眼睛很小,魚嘴兩邊會長一對鬍鬚,就像小鯉魚裡面的那個黑鯰魚一樣,不過這可不是鯰魚,他的名字叫做江團魚。

江團魚是一種比較古老的魚,學名叫做長吻鮠,是現在比較少見的一種魚。

在以前,江團魚比較多,長江兩岸的百姓經常捕撈來吃,四川人稱他們為&34;,可以說吃過江團魚的人就不會忘記這種魚的美味,可以說是淡水魚中的珍品。

但是近幾年,江團魚越來越少,已經很少有漁民能夠打撈到這種魚了。

那麼這種魚現在如此的少,是否被列為保護動物,禁止捕撈食用了呢?

江團魚在很久以前就成了一個瀕危物種,只能面青進行繁衍,從原來的長江流域到現在只有三峽水庫才能發現他的生硬,並且在2007年的時候江團魚就被列為一節保護動物的名單,但是很多以因為他的肉質比較鮮美,所以捕撈到還是照吃不誤。

說實話,不管什麼物種,被列為保護動物只是紙上談兵,真正需要做的還是切實的進行嚴禁活動,對這些非法打撈的漁船進行合法的禁令和懲罰。

並且還要做到的就是保護江團魚的洄遊路線,讓這些江團魚能夠更好的產卵繁衍。

魚的繁衍能力是很強的,只要能夠正常的進行繁衍生長不遭到侵害,江團魚重新恢復原來那種繁多的時候是很容易的。

不過值得開心的是,現在江團魚的養殖技術得到了提高,在長江中下遊等地區出現了很多的江團魚養殖基地,並且相信江團魚能夠繼續的生存和繁衍下去。

還是希望我們不要破壞生態環境,只有生態變好了,才能變得更加的富有,畢竟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這場保護生態的大運動當中,為我們之後的生態環境作出貢獻,從身邊的消失做起,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好。

不知道你的家鄉是否有這種江團魚呢?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長江三峽截流20多年,庫區裡的魚能長多大?專家:魚梯能通過嗎?
    三峽大壩的建成,不僅在航運、養殖、水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還為防汛和抗旱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2020年年中入梅後長達40餘天的強降雨,正因為三峽庫區防汛調節能力,才讓長江中下遊減少了對洪水的負擔!當然,自從葛洲壩水電站建成以後,就阻斷了長江裡原來最大的魚——中華鱘的洄遊之路,三峽庫區的建成,裡面也有多種魚類,那麼這些魚類最大的能有多大呢?
  • 遊三峽人家帶回來的長江魚該怎麼吃?我是這樣做的,別有風味哦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遊三峽人家時帶回來的一道美食——長江魚。其實吃長江魚要吃新鮮的,最好了,我們在當地就吃到了非常鮮美的長江魚,這裡的魚魚刺很少,肉質鮮美。長江魚的吃法也很多,我們最喜歡吃紅燒,鮮美的魚肉包裹著濃濃的湯汁,那味道讓你吃一次就會永遠忘不掉。長江魚不管怎麼做都非常的好吃,只可惜我們只能帶回來一些加工過的長江魚了。
  • 三峽大壩攔起那麼久了,長江裡的魚到底有多大了呢?
    三峽大壩是1994年12月開工建設的,到1997年11月時,奔騰不息的萬裡長江截流成功,三峽變成了一個水平如鏡的湖泊!一直以來三峽就以水流湍急著稱,大量魚類棲息在數百千米的三峽中,它們不再顛沛流離,那麼三峽中最大的魚可能有多大了呢?
  • 流傳久遠的三峽文化,萬裡長江的恩賜!
    三峽地處長江幹流,橫跨重慶、湖北兩省,西起白帝城,東至南津關,長約193千米,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大長江天塹組成,自古以來便是人傑地靈之地。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千古美女王昭君皆誕生於此,青山綠水中、高崖絕壁間更是遍布李白、白居易、歐陽修、劉禹錫、陸遊等眾多文豪墨客留下的足跡,他們在此留下了不勝枚舉的經典詩章。
  • 三峽大壩建立多年,長江裡的魚有多大了?有沒有什麼「大傢伙」?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三峽大壩一直都是我們心中的驕傲,它的誕生不僅解決了長江中下遊抗洪防災的需求,還帶動了沿線旅遊行業的發展,不知道有多少屏幕前的朋友去一睹過這一壯觀的景象呢?早在1994年,這一偉大工程就拉開了建設的帷幕,經過將近12年的艱辛探索與付出,三峽整體工程才全線完成,可以說所有參與建設的人員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那這麼些年過去了,大壩裡的野生魚過得怎麼樣?約185米的高壩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變了當地的水文環境,所以一起來看看長江裡的魚有多大了?有沒有什麼「大傢伙」?
  • 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的「三峽方案」
    本網訊(袁磊)2020年4月22日,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將在湖北省宜昌市實施第62次中華鱘放流,10000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這將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實施中華鱘保護,是三峽集團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幹主力作用,促進長江流域生態修復,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 餓瘋了的鬣狗連同類也不放過,照吃不誤
    餓瘋了的鬣狗連同類也不放過,照吃不誤 2020-11-30 16:35
  • 池塘裡最好養的魚,野生的極難釣,目前只能吃到飼養的
    說起魚類,那它們的種類可謂是非常多了,除了平時人們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還有很多不常見的,其種類全部加起來的話,相信是一個非常令人驚奇的數字了。而且平常來說,人們不僅會將這些魚類用來做菜吃,還會專門買一些具有觀賞價值的魚類當寵物,日常給它們餵食,看著它們在水中遊來遊去,扔下魚食的時候,它們就爭先恐後的去搶食物吃,看起來也非常有意思,給人們一種愉悅、有活力的景象。不過不管是食用魚還是觀賞魚,它們都要好養,人們才會更加喜歡,就像我們今天要來介紹的花骨魚,也就擁有這樣的特性,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這種魚外號「清道夫」,沒人願意吃,但是比小龍蝦更命苦
    但是有一種魚卻是個例外,這種魚外號「清道夫」,原產於南美洲,但是來到中國後卻沒人願意吃它。然而它的命運卻比小龍蝦還要悲慘。它是一種雜食性魚類,可以吃在水族箱裡滋生的藻類,所以曾經作為觀賞魚被引入國內。但是很快人們發現,清道夫也會吞食魚缸裡的小魚,所以它逐漸被人們放棄,進入到野外河流中。目前在長江,珠江,漢江等江河中,清道夫都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種群規模。
  • 長江開啟「十年禁捕」,洄遊魚類仍在尋找「出路」
    上世紀50年代,人們運用簡單的捕撈方式在長江流域每年獲得的捕撈量 超過42萬噸 ,而如今運用現代捕撈技術每年的捕撈量卻不足10萬噸。用中科院院士、魚類生物學家曹文宣的話說,長江的魚已經少到漁民 用正常漁具很難捕到魚,只能用非法漁具 。
  • 長江禁漁,魛魚出現在黃河
    長江刀魚,學名長頜鱭,又稱刀鱭。相對而言,人們更熟悉與它同屬的另一種魚———鳳尾魚,這是鳳鱭的俗稱,和刀鱭一樣,作為近親的兩種魚,平時棲息於中國東部接近江口的淺海,每年春夏間溯水而上產卵,是典型的洄遊魚種。
  • 喬州現蛇頭魚!華人見到這種魚要【格殺勿論】!
    上周一位捕魚者報告說,在喬治亞州谷內郡的一個私人池塘裡捕釣到兩隻蛇頭魚(northern snakehead)。
  • 這種魚以前泛濫成災,現如今被吃到瀕臨滅絕,二兩稱賣到上千元
    這種魚以前泛濫成災,現如今被吃到瀕臨滅絕,二兩稱賣到上千元魚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維生素、鈣、鋅以及多種不飽和胺基酸,常食具有補鈣補鋅、促進大腦活動、增強記憶力、美容養顏、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作用。特別的老少皆宜,尤其適合處於生長期的孩子多吃。
  • 三峽大壩重慶長江段將炸15處礁石[圖]
    東方網8月31日消息:昨日,中國三峽總公司透露,按照三峽工程建設主要控制性目標,明年10月,三峽工程將實現156米的蓄水目標。涪陵至銅鑼峽長江段將有15處礙航礁石,將趕在此前被一一炸掉。據稱,目前該江段航道整治設計將於9月中旬完畢,10月起開始炸礁,直到明年7月結束。為此,中國三峽總公司撥出5448萬元,專款現基本到位,工程現已進入招投標階段。
  • 全身透明卻不見骨骼 重慶三峽庫區驚現「怪魚」
    全身透明卻不見骨骼 重慶三峽庫區驚現「怪魚」  據知情者介紹,這種魚現身於三峽蓄水之後,其種類和來歷尚待研究。 中新社發 李果 攝  中新社重慶十一月二十一日電 (李慧)記者今日從重慶市峽江文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大昌古鎮項目部獲悉,一種全身透明、不知名的魚現身三峽千年「袖珍古城」大昌古鎮。在陽光照射下,此魚會發出銀光,故古鎮上的居民為其取名「銀魚」。  二十日,古鎮一漁民在大寧河中捕獲到一種長相奇怪的小魚。
  • Qing聽當事人丨不相信白鱘滅絕 長江鱘巡護隊仍在尋找渺茫的線索
    四川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隊長周濤至今不相信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他認為這是媒體的炒作,「白鱘只是沒有小時候見到的那麼多,很稀少了,也可能是躲起來了」。多年來,他和他的隊員們一直在長江上志願保護以三大鱘魚為首的珍稀魚類,白鱘滅絕的消息,讓他們覺得很無奈。所以,他們仍在借著巡護的機會,儘可能的尋找長江白鱘的下落,但在中國最長的河流裡尋找一條幾米長的魚,談何容易。
  • 三峽大壩無法阻止長江頻繁泛濫的原因是這個
    現在長江水位上漲,導致長江流域抗洪壓力倍增,網上有很多人都說以前有某些人說過說過,三峽大壩建成可抵禦千年一遇的洪水,為什麼現在年年都有千年一遇的洪水?其實真的是網民冤枉人家了,大家去網上搜索一下長江流域,就能了解長江的洪水形成原因是什麼,三峽大壩也只能望「洪」興嘆了。
  • 長江最深的地方在哪?有多深?長江三峽是哪三峽?
    長江幹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位於東經90°~122°,北緯24°~35°之間。基本上長江自西向東所徑流的地區落差很大,並且深度也並不平均,而且長江的水深有人工水深和自然水深的區別。自然最大水深103米長江發源地位於沱沱河,開始由高原雪水融化所形成的河流平均水深只有1--1.5米,並且金沙江段(直門達至宜賓)水深也不算特別深。
  • 這種魚已經滅絕了,很遺憾以這種方式了解它
    這是繼白暨豚和長江鰣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後,又一個壞消息。「功能性滅絕」是指生存環境破壞,數量稀少,喪失了維持繁殖的能力,也即還有活體發現的可能。「滅絕」意味著活體在野外徹底消失。這意味著,這種曾有7米之長記錄的魚中之王,幾乎不可能再出現在我們眼中。此時借用網友一句話,很能形容我心情: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
  • 長江裡大名鼎鼎的三種魚,你認識嗎?一種吃不起,兩種不敢吃
    很多的美食都是經過加工才可以吃的,不過,現在居然有一些都是直接吃生的,有時候也會是很佩服,不過,有一些直接生吃還挺好的,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三文魚,生魚片等。說起魚,確實很美味,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魚,因為魚的營養還是很美味的,而且魚的種類也是非常的多,還有很多的觀賞魚。今天就大家介紹三種,在中國最貴的魚,認識的人都比較少,就算我們認識,第一是有可能吃不起,第二更多的是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