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大學Anal. Chem:基因編碼的雙色發光RNA傳感器應用對MicroRNA的比率成像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MicroRNAs (miRNAs)在調控基因表達和細胞命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在活細胞中對miRNAs進行高精度的成像仍然是一個巨大的研究挑戰。湖南大學汪鳳林副教授、董萬榮副教授和Zhan-Ming Ying報導了一種新型遺傳編碼的雙色發光RNA傳感器,並將其用於對miRNAs進行比率成像。
-
湖北大學毛志強Anal. Chem.:專為ONOO-體內成像而定製的可激活雙光子近紅外螢光探針
為此,湖北大學毛志強等人精心設計了一種可激活的雙光子近紅外螢光探針DHQ-RD-PN,用於腫瘤中過氧亞硝酸根的活體成像。 3)此外,斑馬魚體內成像顯示,探針在胰腺中積聚,並因添加ONOO-而變亮。值得注意的是,此探針可以利用單光子和雙光子活體螢光成像技術對異種移植4T1腫瘤小鼠的ONOO-產生情況進行成像。
-
腦白質高信號磁共振成像研究進展
還有大量的研究表明,WMH與認知功能的障礙和其他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而隨著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WMH的研究近年來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筆者將以磁共振為代表,主要從影像學方面對WMH的研究進展進行敘述並提出展望。 1.
-
Anal. Chem:DNA包覆的銀納米片用於檢測細胞分裂周期內的內源性H2S
這一研究為利用納米傳感技術以對細胞分裂周期的不同階段進行生物成像和傳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FRET的信號變化也成功地使該傳感器能夠對活細胞在G1、S、G2時內源性H2S的變化進行半定量成像。要點3. 結果表明,該納米傳感器具有良好的線性響應濃度範圍(1-10μM)。而通過對細胞分裂周期內的內源性H2S進行螢光成像,也可以將G0與G1等細胞周期區分開來。
-
應化所磁共振成像造影劑研究取得新進展
日前,由中科院長春應化所開發出的5類12種新型磁共振成像造影劑,形成了整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劑製備技術通過了長春市科技局組織的專家驗收。專家認為,該系列磁共振成像造影劑具有高效、穩定、低毒和肝膽靶向性能特點,顯示出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
磁共振成像在面肌痙攣中的研究進展
隨著MR成像技術和相關圖像分析方法的不斷發展,靜息態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基於體素的形態測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擴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等MRI技術逐漸應用於HFS的研究中,對深入理解HFS發病機制及相關腦區的結構與功能改變的重要價值日益凸顯。
-
腦膠質瘤IDH基因型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進展
近年來,磁共振成像技術的快速發展,磁共振波譜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動態磁敏感對比增強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contrast,DSC)、擴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擴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
我國建成大型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 達國際先進水平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建成大型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該系統是亞太地區第一臺磁體強度為9.4T、磁體口徑為400mm的大型哺乳動物高場磁共振成像系統,各項技術指標都達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系統的一系列相關設備,包括譜儀、梯度水冷機組、射頻功放、梯度功放、作業系統軟體等全部到位。
-
磁共振成像(MRI)系統
概述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9806.htm 磁共振成像(MRI)系統能夠提供清晰的人體組織圖像
-
磁共振成像技術量化評估脂肪含量的研究進展
頻率選擇法(FS)主要利用脂肪組織中氫質子與水中氫質子進動頻率不同進行脂肪抑制成像。FS可應用於脂肪定量研究,Cotler等測量壓脂前、後非脂肪肝組與脂肪肝組信號強度值,研究發現頻率選擇脂肪抑制結果與病理脂肪百分含量高度相關,相關係數為0.93。
-
李睿: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術現狀及進展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術現狀及進展. 磁共振成像, 2016,7(2): 142–148.2009年至2011年在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血管成像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 主要從事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方法的開發工作,尤其對顱內外斑塊成像、血流成像有較為深入的研究。
-
深圳先進院在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勞特伯生物醫學成像中心的王海峰副研究員和醫學人工智慧中心的梁棟研究員合作在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團隊基於國際前沿的波浪雞尾酒(Wave-CAIPI)快速三維成像技術,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一套快速有效的波浪(wave)梯度參數優化方案,並且針對波浪梯度所存在的梯度零階矩不為「零」這一關鍵問題,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截斷式波浪梯度,不僅完善了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理論基礎,同時進一步推動了相關的高級磁共振快速三維成像技術走向臨床應用。
-
南京大學李根喜Anal. Chem.:基於電極表面控制捕獲和釋放的全血中CTCs的直接分析
因此,IP會引發雜交反應產生一個雙鏈,進而觸發雜交鏈反應(HCR)過程,形成CTCs和雙鏈DNA聚合物的複合產物。因此,可以獲得顯著放大的信號讀出。3)以乳腺癌細胞MCF-7為代表,此方法的檢測限為3個細胞/mL,優於以往報導的幾項研究。此方法也已被證明可用於分析人全血中的CTCs,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參考文獻:Ying Peng, et al.
-
磁共振彌散頻譜成像原理及其在神經系統的研究進展
Kuo等利用特定DSI指標即平均彌散率(mean diffusivity,MSL)和彌散各向異性(diffusion anisotropy,DA)探究癲癇患者的疾病進展。 2.彌散頻譜成像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應用 2.1 DSI對中樞系統微觀解剖結構的顯示 小腦結構複雜,可能受到多種先天性和獲得性疾病的影響
-
【分析】基於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單細胞多色成像技術
武漢大學的胡繼明教授和沈愛國副教授等利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無水幹擾、高靈敏且具備分子指紋識別能力等優勢,在活細胞生理過程研究中將SERS無標記與標記檢測有機結合(對於拉曼信號區分度差,
-
2019年我國磁共振成像行業發展研究
磁共振成像是一種較新的醫學成像技術,國際上從1982年才正式用於臨床。在近40年的時間裡,磁共振成像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已與X線成像、超聲成像、核醫學成像並列構成影像學四大檢查手段。
-
新一代高性能短磁體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 ASTA 1.5T
企業全稱: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企業簡介: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5年,是一家紮根中國、胸懷世界的高科技醫學影像技術公司,致力於研發、製造和銷售醫用超導磁共振醫學成像系統(MRI)、CT、DR、乳腺機、彩超等高端醫學影像診斷設備核心部件和整機。
-
Anal. Chem.|無需離心的DNA萃取與分子信標環介導的等溫擴增相結合用於單核苷酸多態性的檢測
(A)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的過程,直至形成自匹配的啞鈴結構。(B)分子信標與啞鈴結構B1和B2區域之間的環區域結合,然後可以使得分子信標的髮夾結構打開。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analchem.9b01762DOI: 10.1021/acs.analchem.9b01762Jared L.
-
功能磁共振評估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效果的研究進展
本文對動態對比增強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擴散加權成像(DWI)、體素內不相干運動(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擴散張量成像(DTI)、血氧水平依賴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functional MRI,BOLD-fMRI)、磁共振波譜成像(MRS)
-
2019年我國磁共振成像(MRI)行業發展研究
磁共振成像是一種較新的醫學成像技術,國際上從1982年才正式用於臨床。在近40年的時間裡,磁共振成像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已與X線成像、超聲成像、核醫學成像並列構成影像學四大檢查手段。MRI設備由磁體系統、譜儀系統、計算機重建和圖像顯示系統組成,其中譜儀系統是MRI的核心控制中心。 隨著MRI技術日趨成熟,應用範圍日益廣泛,它已成為一項常規的醫學檢查手段,廣泛應用於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以及癌症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