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發現冷休克蛋白可模擬亞低溫效應

2021-01-21 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新鄉醫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楊海傑帶領的「低溫保護」科技創新團隊在亞低溫神經保護機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首次揭示了亞低溫對神經細胞凋亡的分子保護機制,發現冷休克蛋白RBM3對亞低溫效應的介導作用,該成果發表在《科學報告》上。

時至今日,將嬰兒體溫降至亞低溫(33℃),仍是目前臨床上用來減輕新生兒缺氧導致的神經缺陷的唯一可選方案。但亞低溫技術存在明顯副作用。

該團隊以一氧化氮誘導的人神經瘤母細胞凋亡為細胞模型,發現亞低溫(32℃)預處理可有效抵抗一氧化氮誘導的細胞凋亡,同時觀察到亞低溫對冷休克蛋白RBM3的強烈誘導作用。該基因被敲低後,亞低溫對神經細胞的保護作用被完全廢止,而過表達RBM3基因則能夠模擬亞低溫對神經細胞的保護效果。團隊隨後深入分析了RBM3的具體保護機制,首次證實了RBM3通過對p38應激信號通路的有效抑制,以及對p38信號通路下遊分子miR-143的調控,實現對神經細胞的保護作用。

該研究結果提示冷休克蛋白RBM3是介導低溫保護神經細胞的關鍵基因。其重要意義在於:若能在神經損傷部位特異性誘發RBM3的表達,就可以在模擬低溫神經保護的同時,減少低溫的副作用。(史俊庭)

《中國科學報》 (2017-04-06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發現冷休克蛋白可模擬亞低溫效應
    本報訊 近日,新鄉醫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楊海傑帶領的「低溫保護」科技創新團隊在亞低溫神經保護機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 科學家發現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新聞—科學網
    調控可誘導基因轉錄的機理。 核內肌動蛋白通過多種途徑調控基因表達,儘管已取得一些研究進展,但核內肌動蛋白的調控基因表達的機理還不清楚。研究人員首先通過高通量轉錄組測序確定了在血清刺激條件下差異表達的一類基因—血清響應基因,發現核內肌動蛋白對細胞維持以血清響應基因為特徵的轉錄譜不可或缺。
  • 科學家揭示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GPCR發揮的生理功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所激活的細胞內效應蛋白(G蛋白等)決定。根據其介導的下遊信號通路,G蛋白可分為Gs、Gi、Go和Gq等類型,其中,Gs 和Gi被GPCR活化後,分別激活和抑制腺苷酸環化酶,產生相反的生物學效應。研究表明,不同GPCR可選擇性激活一種或多種G蛋白,但一種GPCR如何識別不同類型的G蛋白一直未被清晰闡明,制約了對於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的深入理解。
  • 視蛋白可幫助果蠅辨別苦味—新聞—科學網
    然而,在某些動物中,視蛋白的功能不止於此,它不僅能感光,還能感受味道。據《科學》報導,近日一項新研究首次揭示,果蠅也可以利用這些位於其鼻尖感光蛋白質品嘗出食物中的有害分子。研究人員推測,人類體內的視蛋白或可起到同樣的作用。 美國馬裡蘭大學感官生物學家Phyllis Robinson並未參與此次研究,但他認為該研究結果是一種「範式轉換」。
  • 研究發現植物耐溫基因與鈣信號轉導協同機制—新聞—科學網
    南京農業大學鄒保紅研究團隊通過對水稻基因組編輯產生的功能突變體的缺失研究,探討了蛋白OsCNGC14和蛋白OsCNGC16在水稻耐溫脅迫中的作用。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在《植物生理學》雜誌。 植物的生長發育受到溫度等環境因素的高度調控。極端溫度會引起植物的一系列生化、生理和形態變化,通常會對植物的生產力產生負面影響。培育耐高溫和低溫的植物品種是植物生物學和農業研究人員面臨的挑戰。
  • 乳鐵蛋白或在病毒感染人體時發揮作用—新聞—科學網
    在幾乎所有的炎症反應和一些病毒感染過程中,乳鐵蛋白在體液中的濃度都會急劇增高,尤其是在炎症反應部位。有研究發現,在被SARS病毒感染的病人中,乳鐵蛋白的表達水平會上調將近150倍。 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發現,乳鐵蛋白能夠抑制SARS病毒感染宿主細胞,這種抑制效應是劑量依賴的,防止了SARS病毒在機體中更大範圍的傳播增殖,乳鐵蛋白在SARS病毒感染人體的時候發揮重要的保護機體的作用。
  • 科學網—DKK1蛋白可作為肝癌早查早診血清標誌物
    《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發表題為「血清DKK1蛋白作為肝癌診斷標誌物的大規模臨床多中心研究」的生物標誌物Ⅱ期試驗研究論文,證明DKK1蛋白可作為腫瘤標誌物用於肝細胞癌的血清診斷。
  • 科學家闡明一種離子通道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沈兵教授團隊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合作,在細胞離子通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解析了Tim23-pCoxIV複合物結構,並提出了Tim23通道蛋白跨膜轉運細胞質前體蛋白的分子機制模型
  • 大學生減肥兩個月暴瘦40斤致"冷休克"
    19歲的陳明(化名)還沒來得及跟同學分享「瘦身經」,就因減得太猛出現「冷休克」而躺進醫院,一查竟是糖尿病患者才會有的併發症「酮症酸中毒」,足足搶救了3天才脫險,日前已出院回家。   兩個月「抽條」40斤   食慾變差出現「冷休克」   陳明正讀大二,1.75米的個頭卻有210斤重,尤其是肚子,大得恨不得看不到腳。室友老是笑他:「喲,幾個月了……」次數多了,陳明表面樂呵呵,心裡其實很不爽。兩個月前,眼看夏天就要到了,他決定「瘦成一道閃電」,「亮瞎」室友的眼。
  • 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研發成功—新聞—科學網
    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帶領團隊,在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發出一種耐低溫、經濟、安全、環保的水系鋅基電池用混合電解液。
  • 一種鐵化合物具有低溫高熱電效應
    科技日報東京9月12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科學家日前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該材料能在低溫條件下顯示出比鉍系熱電材料高出100倍以上的熱電效應。實驗表明,這種鐵化合物的結晶尺寸越大,實際電熱效應就越大。熱電轉換材料能夠使電能與熱能直接轉換,可用於廢熱發電以及不使用氟利昂的冷凍裝置。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科學家們將蛋白進行大塊結晶通常需要多年的時間。而很多基礎蛋白分子,例如嵌在細胞膜上的蛋白,或是形成複合體的蛋白卻無法被結晶。  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X-ray crystallography)即將成為歷史,低溫電子顯微技術(cryo-electron microscopy, 也稱作electron cryomicroscopy, cryo-EM)引發結構生物學變革。
  • 胖仔水果代正餐兩個月瘦身40斤 致「冷休克」
    19歲的陳明(化名)還沒來得及跟同學分享「瘦身經」,就因減得太猛出現「冷休克」而躺進醫院,一查竟是糖尿病患者才會有的併發症「酮症酸中毒」,足足搶救了3天才脫險,日前已出院回家。  兩個月「抽條」40斤  食慾變差出現「冷休克」  陳明正讀大二,1.75米的個頭卻有210斤重,尤其是肚子,大得恨不得看不到腳。室友老是笑他:「喲,幾個月了……」次數多了,陳明表面樂呵呵,心裡其實很不爽。兩個月前,眼看夏天就要到了,他決定「瘦成一道閃電」,「亮瞎」室友的眼。
  • 科學家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 可用於廢熱發電冷凍裝置
    科學家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 可用於廢熱發電冷凍裝置 原標題:   科技日報東京9月12日電 (記者陳超)日本科學家日前發現一種低溫熱電材料,該材料能在低溫條件下顯示出比鉍系熱電材料高出100倍以上的熱電效應。
  • 玉米G蛋白可同時調控發育及免疫機制—新聞—科學網
    玉米G蛋白缺失影響玉米花序分生組織發育。
  • 大學生減肥致「冷休克」 愛美應選擇健康方式
    19歲的陳明(化名)還沒來得及跟同學分享「瘦身經」,就因減得太猛出現「冷休克」而躺進醫院,一查竟是糖尿病患者才會有的併發症「酮症酸中毒」,足足搶救了3天才脫險,日前已出院回家。兩個月「抽條」40斤 食慾變差出現「冷休克」陳明正讀大二,1.75米的個頭卻有210
  • 小G蛋白與效應蛋白作用新方式
    《細胞》子刊《結構》(Structure)雜誌於4月15日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丁建平研究員課題組的一項新研究成果,該項工作發現了小G蛋白與效應蛋白相互作用的一種新方式。
  • 中國科學家揭示抗凍蛋白對冰晶成核的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12月28日,記者從中科院化學所獲悉,該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健君與中科院上海應物所副研究員王春雷、研究員方海平和新疆大學教授馬紀合作,揭示了抗凍蛋白的不同面對冰核形成分子層面的機制
  • 胖男水果代正餐兩個月瘦身40斤 致「冷休克」
    19歲的陳明(化名)還沒來得及跟同學分享「瘦身經」,就因減得太猛出現「冷休克」而躺進醫院,一查竟是糖尿病患者才會有的併發症「酮症酸中毒」,足足搶救了3天才脫險,日前已出院回家。  兩個月「抽條」40斤  食慾變差出現「冷休克」  陳明正讀大二,1.75米的個頭卻有210斤重,尤其是肚子,大得恨不得看不到腳。室友老是笑他:「喲,幾個月了……」次數多了,陳明表面樂呵呵,心裡其實很不爽。兩個月前,眼看夏天就要到了,他決定「瘦成一道閃電」,「亮瞎」室友的眼。
  • 科學家發現增強幹擾素抗病毒效應新分子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團隊日前發現,甲基轉移酶分子SETD2能夠顯著增強幹擾素的抗病毒效應,促進機體抵抗病毒能力,提高干擾素療法清除B肝病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