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水資源危機!金融專家們要賣「水期貨」了

2021-01-17 新浪財經

來源:中新經緯

網絡真正的價值正越來越與信息無關,而和社區相關。——尼葛洛龐帝《數位化生存》

今日熱點

「水資源危機!8000口井面臨乾枯威脅,金融專家們要賣『水期貨』了」。當地時間9月17日,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宣布,他們將在今年年底前推出全球首張水價格期貨合約,這意味著水將成為一種像原油一樣的金融投機性商品。在當今世界,作為公共資源,水的稀缺性愈發嚴重,由此產生的對水資源的爭奪導致了公地悲劇,即公共資源悲劇。推出「水期貨」,水就變成一種價高者得的商品,金融投機將使水價不斷飆升,水權交易可能只是富人玩的遊戲。節約用水,還需採取公共行動,不能只靠市場。

20年過去了,房地產數位化為何依然滯後?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20年過去了,房地產行業的數位化改造依然艱難而緩慢。9月21日,貝殼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社會數據研究中心、21世紀產業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居住服務業數位化發展報告》指出,一直以來,與「衣」「食」「行」等其他領域相比,「住」天然存在低頻高額的交易屬性,部分重度依賴線下完成的環節成為居住服務業難以逾越的數位化鴻溝。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評估,中國房地產領域數位化程度不足10分,與建築、運輸與倉儲等行業並列入勞動生產率與數位化程度「雙低」的行業之一。

點評:房地產數位化改造難,問題是難在哪裡。按照這條新聞的說法,是因為起步晚,動力不足。一位房地產老闆坦言:房地產企業在應用網際網路方面落後於其他行業,主要因為過去房地產比較好賺錢,企業並沒有太大的轉型壓力。《中國居住服務業數位化發展報告》則把原因歸咎於信息和業務標準化難度大、數據採集難度大、數據計算資源要求高、數位化轉型維護成本高等技術問題。其實,這些原因都是表面的,根本原因是房地產發展的目的和經營模式與數位化技術之間的矛盾。就目的而言,把房地產視為投資產品,就淡化了房地產業的服務意識,強化了賺錢意識,而數位化技術的本質特徵是提供更便捷和更貼心的服務。就經營模式而言,預售制導致房地產銷售不透明,而數位化技術講究的就是信息透明。因此,房地產開發商對使用數位化技術缺乏基本的熱情。房地產數位化的出路在於住房回歸本來的目的——只住不炒。房地產業應服務於住房者,而不是投資者。

水資源危機!8000口井面臨乾枯威脅,金融專家們要賣「水期貨」了

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報導,當地時間9月17日,全球最大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宣布,他們將在今年年底前推出全球首張水價格期貨合約,每份合約將代表10英畝英尺的水,並且該合約將以納斯達克韋萊斯加利福尼亞水指數(NQH2O)為標的進行交易結算,該指數涵蓋了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的水價格,這意味著水將成為一種像原油一樣的投機性商品,同時標誌著水資源在商品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給我來一千手100兆升的九月薩克拉門託河水。」——可能不久之後,大家就會聽見身邊的某個交易員對著電話這樣吼道。

點評:這條新聞說,在美國,現行的體制是農場主可以在自家地上打井取地下水。由於地下水實際上是存在於地下水系,而不僅僅是井下,這就導致了對公共資源的競爭性「濫用」。當今世界,水的稀缺性愈發嚴重,由此產生的對水資源的爭奪導致了公地悲劇。《點石成金》談過,公地悲劇,即公共資源悲劇。亞里斯多德的一句話——「由最大人數所共享的事物,卻只得到最少的照顧」是對「公地悲劇」的最佳註解。發生這種悲劇是因為有限的公共資源被濫用。預計到2025年,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將面臨水資源短缺,水資源匱乏催生了水權交易市場。納斯達克全球信息服務部執行副總裁兼主管Lauren Dillard表示,流動性強、透明的期貨市場將有助於建立並推動整體水權市場的發展,方便用水戶對衝未來的價格風險。但是,專家警告,水正在變成一種價高者得的商品。金融衍生品引發的金融投機可能使水價飆升,水權交易可能只是富人玩的遊戲。節約用水,還需採取公共行動,不能只靠市場。

支付難看病難孤獨感加劇 誰幫老人邁過「數字鴻溝」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掃碼點餐、在線掛號、網購車票、網約車出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生活越來越便捷的同時,不收現金、打不著車、沒有健康碼無法乘坐公交車的尷尬場景時有發生。而常常感受到這種尷尬的,恰恰是最需要社會提供便利的那群人:老年人。新技術層出不窮,智能化、數位化讓社會運轉更加高效,卻也給眾多老年人帶來一道難以逾越的「數字鴻溝」。老年人如何適應,誰來幫助老年人,這是擺在社會面前的一道必解的題。

點評:1996年,美國學者尼葛洛龐帝提出,網際網路技術使人的生存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並由此帶來一種全新的生存方式。他解釋道,人類生存於一個虛擬的、數位化的生存活動空間,在這個空間裡人們應用數位化技術從事信息傳播、交流、學習、工作等活動,任何人都要參與其中。《點石成金》談過,由於收入水平限制,也因為對新技術不熟悉,相當一部分人不適應數位化生存,從而造成「數字鴻溝」。「數字鴻溝」存在於人與人之間,也存在於國與國之間,國際社會為填平這一鴻溝曾經想了不少辦法,多年收效甚微。老年人難以適應數位化技術應用是數字鴻溝的典型表現。為了讓所有人都享受到數位化技術紅利,應該想辦法簡化智慧型手機的使用方法。這條新聞說,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有約3億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快速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步履蹣跚的老人有「慢」的權利。除了幫助老人融入移動網際網路世界之外,也要接受他們老去的事實,在移動網際網路方式之外,提供可供選擇的方案。

外媒: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給全球經濟復甦「潑了一盆冷水」

據參考消息網報導,9月17日,世行首席經濟學家賴因哈特警告說,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而言,全球經濟要從新冠病毒引發的危機中完全恢復可能需要等到2025年。同時,他指出,由新冠大流行引發的衰退在某些國家持續的時間將比其他國家更長,並加劇不平等現象,因為那些最貧困國家所受危機的影響將比富裕國家更深重。全球極度貧困率將出現自1998年以來的首次增加。貧困人口將新增約1億,相當於西班牙和義大利的人口總和。

點評:世行專家認為,全球經濟要從新冠病毒引發的危機中完全恢復可能需要5年時間。不過,世界銀行的分析沒有說透世界經濟面臨的真正困難。當前,世界經濟復甦受到三股力量的影響:一股是自然因素,即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性;另兩股是人為因素,即全球性收入分配不公和經濟全球化被破壞。首先,在全球範圍,新冠肺炎疫情距完全消退還很遙遠,嚴重的疫情導致經濟活動停滯,這是形成經濟衰退的主因。與此同時,經濟衰退脫離傳統的周期變化,與疫情的影響疊加,隨疫情嚴重程度的變化而變化,導致經濟衰退程度更為嚴重。其次,由於收入分配不公,一些國家,特別是一些西方經濟大國處於防控疫情與恢復經濟活動的兩難困境,拖延了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最後,美國的孤立主義政策製造了一個分裂的世界,破壞了業已形成的全球產業鏈,通過打擊世界貿易和國際投資,危及世界經濟增長。迄今為止,面對自然因素,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有限,疫情形勢尚不明朗。面對人為因素,糾正收入分配不公,修復經濟全球化,強化全球產業鏈,尚需時日,難以一蹴而就。因此,世界經濟復甦需要更長的時間。

(編寫 點評 侯若石)(中新經緯APP)

《點石成金》第443期。本欄目嘉賓觀點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水資源危機!全球最發達的地方8000口井面臨乾枯威脅 金融專家們要...
    期貨(Futures)的含義本身就是交易雙方不必在買賣發生的初期就交收實貨,而是共同約定在未來的某一時候以合約約定的價格和數量以及其他交易條件進行交收現貨。另一方面來說,要實現水的大宗商品化交易,首先就是要有明確的價格確定機制以及可以量化的交易標的物,而在水的交易市場中,一般涉及出售或租賃各種水的所有權就是很好的標的物。
  • 全球首個水期貨將至 中國水資源類期貨品種值得期待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王寧在全球期貨市場,原油、燃料油、天然氣等能源類期貨品種或許並不陌生,但有關於空氣、水等資源類期貨卻並不多,不過,未來全球首個水期貨或將誕生。徽商期貨農產品分析師張應鋼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水作為人類生活和生產經營的重要資源,一直以來不可或缺,近些年全球對水的需求更是有所增長,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價格也隨之波動,但全球期貨市場尚未推出與水資源相關聯的期貨品種。隨著全球首個水期貨的推出,中國期貨市場水資源類品種也值得期待。
  • 艾德證券期貨蟬聯《信報》「卓越環球投資服務」大獎
    在「金融服務卓越大獎2020」頒獎典禮上,艾德證券期貨憑藉出色的服務,順利蟬聯「卓越環球投資服務」大獎,這是艾德證券期貨第二次獲得此項殊榮。其他得獎企業還包括香港上海滙豐銀行、中國銀行(香港)、招商永隆銀行等。
  • 中東水危機;葉門或成全球首個水資源全耗竭國家
    不容忽視的中東水危機  在衝突不斷的葉門,缺水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葉門可能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水資源完全耗竭的國家  文/顧正龍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那裡「水比油貴」,幾乎所有的中東國家都在鬧水荒。
  • 利奧•梅拉梅德——金融期貨之父
    而由於期貨市場的形象過於惡劣,當投機失敗的農民們開著拖拉機鬧事時,政府不但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反而於1958年通過立法取消了洋蔥期貨。只剩下一個品種的CME已經快到窮途末路了。到1961年,CME增加了新的交易品種——豬腩,但是交易所的氣氛依舊低迷,成交量繼續萎縮。
  • 全球化解水資源危機刻不容緩
    世界資源研究所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當前全球正面臨日益嚴重的水資源危機,預計到2040年,全球四成灌溉作物的產量將受到缺水影響。專家呼籲各國努力減少水資源浪費,完善水資源管理,加強技術創新,以應對嚴峻的缺水挑戰。    近一段時期,非洲、亞洲、北美洲等多個地區的缺水問題日益嚴重。
  • 紀錄片《零水日》亮相坎城 聚焦全球水資源危機
    影片聚焦全球水資源短缺危機,歷時三年拍攝,橫跨全球多地,探訪了水資源保護最前線人們的實地狀況。《零水日》由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David Wallerstein)發起和監製,艾美獎得主凱文·西姆(Kevin Sim)執導,英國製片公司Keo Films/冰島OoS Pictures擔綱聯合製作。 「零水日」,意指水資源枯竭的那一天。
  • 中國水資源危機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25日說,中國存在水資源危機,洪澇災害、乾旱缺水及水環境質量惡化,以及水資源管理效率低下等因素制約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伍新木說,我國存在的水資源危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水資源供需矛盾尖銳。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四分之一,且時空分布很不均勻,水與耕地、人口十分不匹配。尤其華北、西北等地,水資源嚴重不足,全國已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均成為制約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瓶頸」。二是水資源災害依然嚴重,如長江、淮河、黃河、松花江等流域的洪澇災害仍然是中國的「心腹之患」。
  • 長城魏建軍的「末日危機」
    在這個短片的背後,我們看到了魏建軍和長城汽車從草根崛起,如今成就如斯依然沒有丟失「草根」的本色和精氣神。如果攏到一塊說,中國傳統企業家和網紅網際網路人的玩法,還真就不一樣。前者總是先談危機,未雨綢繆,找尋出路;而後者則永遠是先把夢想掛上高牆,再試著把故事說圓。共同點是都很煽情,也都能很吸睛;區別在於,前者大多真的有故事,而後者則是頻頻爆出事故。
  • 面對水資源危機我們奮起抗災|乾旱 雲南 水資源_網易新聞
    謎底:真——滇沒有了水。 我們在記錄——老人滿是皺紋的手,捧起近乎泥漿的水,一臉憂愁;農婦絕望的眼睛,凝視著乾涸的稻田,憂心忡忡;金沙江河床上裸露的石頭,敲擊著我們的心臟…… 百年老井幹了,河流枯了。600餘萬人飲水困難,3000多萬畝農田受旱。 水資源危機。我們奮起抗災。 然而,面對水資源危機,我們有多少認識?又有多少思想和行動的準備?
  • 全球水資源危機 對世界各國的外交政策帶來嚴重挑戰
    世界經濟論壇對全球領導人的年度調查中,水資源問題多年來都是主要危機,全世界的報紙也在連篇累牘地報導水資源危機的故事。然而聽了多年「狼來了」的故事狼卻一直沒有來,就像今年伊始,專家們預計南非開普敦將面臨水源枯竭無水可用的情況,到年中的時候當地官員又歡天喜地宣稱危機解除,水源問題並沒那麼急迫。人們不禁要問,全球真的面臨水危機嗎?
  • 「點石成金」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走向復甦
    來源:中新經緯編前語從2021年起,《點石成金》改為周刊。中華文化講究精要。正如南朝劉勰所說:「隨事立體,貴乎精要。」精要就是刪繁就簡。唐朝的沈括說:「見簡即用,見繁即變,此乃通術也。」本周新聞熱點本周,多家機構預測2021年世界經濟有望走向復甦。這將取決於資本能否「脫虛入實」。
  • 一部橫跨全球的水資源危機調查紀實,紀錄片《零水日》即將亮相坎城...
    影片聚焦水資源短缺危機,歷時三年拍攝,橫跨全球多地,探訪了水資源保護最前線人們的實地狀況。圖說:《零水日》海報 官方圖《零水日》是騰訊在「科技向善」這一新使命願景下,推出的首部關注全球可持續發展議題的國際紀錄片。
  • 水資源危機紀實調查,紀錄片《零水日》坎城電視節亮相
    後續,騰訊影業將與騰訊視頻一起,聯動騰訊研究院,深入調研中國的水資源現狀,探訪相關專家和一線人員,共同打造和推出該片的中文本土版。全球水危機深度揭示科技向善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零水日",意指水資源枯竭的那一天。
  • 「點石成金」挑選得當,臨期食品也挺「香」
    《點石成金》由浙江大學財稅大數據與政策研究中心匯集每日財訊商情,邀請專家深度點評,配合財經小知識和延伸閱讀,為您呈現有態度、有價值的新聞。每日金語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外媒調查:疫苗有望推動歐元區經濟2021年創紀錄增長據中新經緯報導,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隨著歐洲國家開始為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在12月接受該報調查的33位經濟學家預測,2021年歐元區經濟將以20多年前推出單一貨幣以來的最快速度增長,預計國內生產總值(GDP)平均增速將達4.3%。這些經濟學家表示,最大的風險在於疫苗未能遏止新冠肺炎大流行。
  • 「中國首富」賣水難出國門,農夫山泉還有多少想像空間?
    而在購買中大規格包裝的家庭用水時,胡嶽往往是以價格優先,「比如,在我家附近超市,之前農夫山泉4L的水做活動賣6.5元一桶,我喝了很長時間,後來可口可樂旗下的純悅4.5L的水賣5元一桶我就改喝純悅,最近今麥郎5L的水5元一桶更便宜,我就買今麥郎。」
  • 水資源危機,就在我們不遠處
    水資源短缺的事實世界資源研究所負責人2019年發布研究成果表示,1/4的人口面臨著水資源短缺問題,17個國家正面臨著「極度缺水」的壓力,隨著全球氣候變化造成的乾旱頻發正在不斷加劇。水資源危機受到多重因素威脅,包括氣候變化、水資源浪費、水資源汙染問題治理不善等。
  • 水資源危機紀實調查 騰訊出品紀錄片《零水日》坎城電視節亮相
    後續,騰訊影業將與騰訊視頻一起,聯動騰訊研究院,深入調研中國的水資源現狀,探訪相關專家和一線人員,共同打造和推出該片的中文本土版。全球水危機深度揭示科技向善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零水日",意指水資源枯竭的那一天。
  • 北京採取措施確保水資源不發生危機
    、節流等措施,確保水資源不發生危機。水利部有關專家介紹,就北京而言,水資源危機應當符合三條標準:一是持續3年以上的乾旱;二是地下水持續下降;三是密雲水庫出現「死庫容」,蓄水量降至4億立方米。在前兩條標準符合的情況下,目前密雲水庫蓄水量是7億多立方米,可以說北京已經處於水資源危機的邊緣。「相對於前幾次水資源緊缺狀況來說,當前的水資源形勢是最嚴峻的。」
  • VIPER 探測月球南極水冰 並繪製第一張月球水資源分布圖
    (圖/取自NASA) 謝汶穎/綜合報導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0月25日表示,將會在2022年派出月球探測車VIPER,偵察和採樣月球南極的水冰,並繪製史上第一張月球水資源分布圖,為2024年人類再度踏上月球的計劃下基礎。自發現水冰以來的研究表示,月球可能還藏有數百萬噸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