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真的是波嗎?科學家想這樣驗證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自幾年前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以來,公眾所熟知的「波」裡又多了一名重要成員。但引力波真的是波嗎?

為了搞明白這件事,我國科學家與波蘭西裡西亞大學研究人員聯合開展研究,設計出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驗證引力波波動性的觀測策略,該研究於近日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進一步驗證引力波的波動性

歷史上,光的本性被描述成波或粒子。這兩種觀點分別由不同的實驗證實,因此在科學界內部存在激烈爭論。最終,隨著量子力學的建立,科學家接受了波粒二象性。

那麼引力波是否也和光波具有同樣的特徵?

2015年以來,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歐洲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已多次探測到引力波事件。

「引力波和光一樣,都由波動方程描述,也應該具有衍射、幹涉等波動性。但引力波的波源是天體,這意味著科學家難以像測量光的波動性一樣在實驗室設計實驗系統。」該研究第一作者、武漢理工大學理學院副教授廖愷說,設計驗證引力波波動性觀測策略的意義正在於此。

「目前已探測到的十幾次雙中子星併合事件已經驗證了引力波波動性。然而,這樣的驗證是在同一個地點(地球)波形依賴的驗證。」論文通訊作者、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特聘研究員範錫龍說,歷史上光的波動性是通過空間衍射和幹涉條紋觀測直接驗證的,作為類比,他們希望引力波也能夠探測到這樣的效應來進一步驗證其波動性。

微引力透鏡效應派上用場

科研人員設計的觀測策略利用了引力透鏡效應,其原理是光或引力波在大質量天體附近會發生偏折,類似於幾何光學的透鏡效應。

「我們可以把透鏡體例如恆星或暗物質看成衍射障礙物。」廖愷介紹,在引力透鏡效應下,當波長相對透鏡體很小時,引力波和光波一樣由幾何近似描述;當波長和透鏡可以比擬時應該由波動近似描述;當波長很長時,障礙物完全不產生影響,引力直接穿過。

當透鏡體質量為恆星量級時,光學望遠鏡不足以分辨兩個像,科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微引力透鏡。利用連續引力波波源、透鏡體和地面引力波探測器也可以觀測引力波微引力透鏡效應。

範錫龍解釋說,利用上述三者的相對運動來造成相對空間變化,在透鏡系統位置構型、引力波頻率和透鏡體質量同時滿足一定條件時,可以探測引力波的空間衍射或幹涉條紋,從而驗證引力波的波動性。

 非球對稱中子星是觀測目標

該研究提出的具體方案是:快速自轉的非球對稱中子星可以持續輻射準單色引力波,伴隨地球運動,地面引力波探測器可在幾個月到幾年期間探測到連續引力波衍射或幹涉的空間條紋。

「源、透鏡體和地球運動使得地球能夠經歷衍射屏上的不同點,但這個過程需要幾個月。非球對稱自轉中子星可以產生長時間穩定的單色波,因此能夠提供穩定的幹涉、衍射條紋。幹涉、衍射振幅變化時間尺度遠大於地球自轉對應的時間尺度,因此能夠很好地區分。」 範錫龍解釋說。

這項研究還詳細探討了這類事件的發生率。廖愷介紹,在銀河系的核球中存在約10億個中子星,同時球狀星團中也存在幾千個中子星。當中子星、透鏡體和地球近似成一條線時就能發生引力透鏡效應。在不同的銀河系模型下,這樣的概率大約有萬分之一到百分之一。

「因此只要我們能夠探測足夠多的中子星,就有希望探測到其微引力透鏡效應。」範錫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整個過程中存在一個不確定因素,即目前仍不清楚中子星橢率到底有多大。另外,非球對稱自轉中子星產生的單色引力波信號十分微弱,需要觀測幾個月時間並且要有優良的算法提取信號。

相關焦點

  • 引力波真的存在嗎?
    自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後,無數科學家日夜尋找,就是沒有找到。為此美國在列文斯頓和漢福德建造了兩個巨大的引力波探測器,如今十多年過去了,仍然沒有發現。這使得引力波是否真的存在成為了一個縈繞在人們心中的未解之謎。  引力波為什麼這麼難找到?  引力波英文為gravity wave,也稱為重力波。
  • 引力波是否具有「波粒二象性」?科學家試圖驗證這一問題
    於某些特殊情況中,時空彎曲的效應會以波的形式向外傳播,這一傳播的現象就是「引力波」。一直以來,科學家們為了探尋和證實引力波的存在而進行了種種努力和實驗——比如約瑟夫.韋伯(Joseph Weber)在1957年至1959年期間進行的一系列實驗——可竹籃打水、一無所獲,直至2015年9月14日,美國的兩臺引力波探測器同時發現了一個引力波信號,引力波的存在才得以證實。
  • 引力波真的存在嗎?可為何LIGO實驗卻招致異議,科學家:塞翁失馬
    2015年,科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觀測到了引力波的存在,這可以說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令人興奮的物理學發現之一,參與觀測的研究小組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意味著人類可以通過引力波探測器看到時空的扭曲,往往這種時空的扭曲現象是太空中發生重大事件所致,比如黑洞之間的相互碰撞。
  • 流言揭秘:引力波輻射真的會傷人嗎?
    物理學有個概念叫做「波粒二象性」,指光同時具備波和粒子的特質。如果我們把四種電離輻射想像成一堆小粒子組成的粒子束,可能就好理解多了。當這些高能粒子在接觸甚至穿透人體時,能夠在分子層面通過切斷分子化學鍵的方式徹底改變人體內的物質結構,進而引發基因突變或癌症等嚴重後果。過程就好像身體裡的分子結構被一個個強有力的小拳頭全都打散了一樣。
  • 市民質疑,引力波真的對人體有損害嗎?
    宣稱能預防引力波的商品公然銷售  浙江在線02月23日訊自從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青蒿素」也迅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去年,網上就有商家推出所謂「青蒿餅」的艾葉粑粑,稱其中含有青蒿素,具有養生功效,引來很多人購買。
  • 引力波知多少
    而引力波所過之處會引起引力場的變化,那麼自然,它也會引起時間的「波動」。引力波的速度是多少?會比光速快嗎?波的傳播需要速度,引力波也不例外。根據廣義相對論,引力波的傳播速度是光速。但這僅僅是一個理論上的假設,因為只有這樣假設時,廣義相對論才最簡潔。不過在得到實驗驗證之前,當然也不排除小於光速的可能。但要它比光速快,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 剛剛引力波被證實,外星人還會遠嗎?
    兩個中子星旋轉和合併期間所釋放的巨大的能量、重元素、引力波和電磁波信號,成了一塊塊科學家們拼湊宇宙秘密的拼圖,人類將直觀地觀察到天體運動是如何進行合併的,又是如何發散物質的,這是多麼有趣!100年前就已經被廣義相對論預測,愛因斯坦,偉大啊!
  • 引力波迷霧:既然是波,必符合波粒二象性,為何只見波卻不見粒子
    愛因斯坦於1916年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但遺憾的是,在他的畢生之年未曾有機會親身見證這種難以捉摸的現象的存在。2015年9月14日,這一天在物理史上將被永載史冊,因為這一天,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英文簡稱LIGO)接收到了第一個來自宇宙深處的引力波信號。
  • 引力波跟電磁波一樣嗎?它有什麼用?能用來發電嗎?
    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測了引力波的存在,這一推測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如果引力波真的存在(實際上2016年就已經發現了引力波),那就意味作為引力波傳遞媒介的真空可以自行振蕩和移動。自愛因斯坦1917年的預測以來,科學家們為了探索引力波做了許多研究。儘管有間接證據證明引力波的存在,科學家們未能找到可以證明的直接證據(注意:2016年已經發現引力波)。相較於機械振動,引力波既是振動,也是空間變形。
  • 「引力波」探索和發現,會有怎樣的運用,科學家對此作出預測
    不過要說到另外一種波,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它就是引力波,其實引力波早在100多年前的時候,愛因斯坦就已經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他根據狹義相對論,來說明引力波,並且認為他在性質上存在和目前發現已知波長中相似的定律,但是卻並不適用於牛頓經典力學的定律,畢竟按照牛頓的思維來看,兩個物體之間相互之間的引力影響是無限的。
  • 引力波跟電磁波的異同、LIGO幹涉儀探測引力波的基本原理
    前文《宇宙的顫抖:引力波》說明了引力波是真實存在的(間接證據),並且科學家們已經開始展開了探測和研究的工作(直接探測)。為了進一步了解引力波,我們來討論一下引力波的一些特性。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對照相對熟悉的電磁波來對比一下,以建立引力波的物理圖像。
  • 怎樣理解光子中微子伽馬射線X射線電磁波引力波這些不是一碼事
    有人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請問引力波、電磁波、光子、x射線、伽馬射線和中微子在本質上相同嗎?說實話,這個問題本身就說得有點亂。這個問題混淆了物質本身以及物質運動引起的現象這兩類不同性質的問題。光子、中微子是基本粒子,屬於物質範疇;而引力波和電磁波是物質運動引發的現象。
  • 解碼引力波信號 「弦外之音」驗證黑洞「無毛」形象
    這一結果,與用其他方法分析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信號得到的新生黑洞的質量和自旋一致,進而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是正確的,黑洞作為「禿頂巨人」的無毛定理,也被驗證。  「引力波發出的『唧唧』的聲音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它的波形和聲波很類似。」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宇宙高能粒子加速和輻射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劉四明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在這次探測中,科學家們確定,引力波是由兩個巨大黑洞的合併觸發的。信號的峰值、「唧唧」聲中最響亮的部分,就是兩個黑洞碰撞、合併成一個新黑洞的時刻。
  • LIGO真的探測到引力波了嗎?
    它意味著物理學界苦苦追尋幾十年之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關於引力波的預言最終獲得驗證。標誌著天文學已經進入新的時代,人類從此打開了一扇觀測宇宙的全新窗口。假定引力波的速度等於光速,當光學餘輝傳到地球時,物質湮滅過程產生的引力波也同時到達地球,並在LIGO的雷射幹涉儀上產生幹涉條紋的變化。問題是,LIGO真的觀察到兩個黑洞併合了嗎?
  • 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科學家想知道1000光年外有沒有引力子
    #科學了不起#廣義相對論在描述宇宙級的宏觀現象上大獲成功,而量子力學統治著微觀世界,為了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統一起來,揭示引力的微觀本質,科學家提出了量子引力理論黑洞是宇宙中的引力怪獸,假如引力子真的存在,那麼在黑洞附近引力子肯定是最多的,到那裡找準沒錯。然而,黑洞離地球非常遠,最近的黑洞也在1000光年外,相隔這麼遠的距離,一般只有電磁波能傳播到地球,帶來一點有限的信息。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引力波的定義   雖然科學家們對引力波的研究有史已久,但對引力波的定義並不明確。至少給人兩種印象。   1)引力波是從物體內部的質量中輻射出來的波。這種波形成了引力場,引力是通過引力波傳遞的,從而導致了引力現象的出現。這種波有點像電磁波那樣是由波源(物質質量)輻射出來的。這樣的波是微觀的,頻率比較高。
  • 引力波研究科學家:引力波究竟是如何被探測到的,為什麼值得我們淚...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下面這個,廣義相對論的驗證:廣義相對論的實驗驗證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已經毋庸置疑,但是,作為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重要預言——引力波,卻遲遲沒有發現。把廣義相對論作為人類科學聖經的科學家們上火了,他們堅信,引力波是一定存在的,為了探測到這個引力波,幾代科學家們做出了很多嘗試和努力(這個具體我們後面章節再說)。
  • 距離引力波首次發現四周年了,引力波「革命」正在進行中
    但1.6秒的時間讓我們得以驗證光速和重力速度確實是一樣的,就像廣義相對論預測的那樣。」科學家們探索相對論的另一種方法是觀察被一個巨大物體「引力透鏡化」的引力波。上個月,天文學家們為可能探測到這樣一個事件而興奮不已,當時兩個看起來相似的引力波信號僅以21分鐘的間隔橫掃地球——這暗示著這些波可能來自同一個源,並且被透鏡化了。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有一個重要預言,如果大質量天體發生碰撞、超新星爆發等極端宇宙事件會產生強大的引力波。這是一種時空漣漪,就像波一樣傳遞開來,數十年內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引力波,但都沒有發現。2015年9月,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有了新的發現,科學家勞倫斯 克勞斯指出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發現了引力波,如果這個發現屬實,那麼將是一次轟動性的科學事件。
  • 引力波是什麼,它的運行速度到底有多快,會超過光速嗎?
    網絡上常見一些說引力波速度超過光速的說法,這不有位網友問我:引力波超過光速10000倍,你信嗎?我當然不信,但我不知道這位網友憑什麼這麼說,我只能反問:你自己信嗎?憑什麼?如果你自己相信引力波比光速快10000倍,依據又是什麼,哪來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