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熵合金納米顆粒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0-11-23 電子發燒友

高熵合金納米顆粒的最新研究成果

發表於 2018-04-01 10:28:29

美東時間3月29日下午,美國Science雜誌刊登題為Carbothermal shock synthesis of high-entropy-alloy nanoparticles的封面文章,報導馬裡蘭大學胡良兵教授、麻省理工學院李巨教授、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王超教授關於高熵合金納米顆粒的最新研究成果。Science同期刊登印第安納大學Sara Skrabalak教授撰寫的評述,Mashing up metals with carbothermal shock,對這一工作做出高度評價。

胡良兵教授及其合作者近年來在纖維素機械性能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的成果。在2015年,他們在PNAS上報導了一種製備同時具有高強度和高韌性的纖維素納米紙。而一個月前,他們又在Nature在線發表關於超級木頭的最新發現,通過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把原生木材直接處理成為一種超強超韌的高性能結構材料。在過去7年,胡良兵團隊一直致力於纖維素科技的研發,發明了一系列圍繞納米纖維素和木頭的高科技,包括超透明紙,海水淡化木頭,透明木頭,超白木頭,催化木頭,和最近的超級木頭。這一系列的技術正通過Inventwood LLC 公司產業化,胡良兵教授也因此被學界稱為木頭大王。而今天這個成果,也是通過碳化纖維載體實現的,真是將木頭玩出化境。

多元金屬納米顆粒在催化、儲能、和影像等諸多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傳統溼法合成很難得到三元以上的金屬納米顆粒。熔煉法可以得到五元以上機械性能優異的塊體高熵合金,但卻非常難以納米化。胡良兵及其合作者發展了全新的兩步碳熱衝擊法(carbonthermal shock, CTS),可以得到八元高熵合金納米顆粒,且具備優異的催化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

圖一  A: 熱衝擊前後的碳纖維及其表面顆粒;B:熱衝擊示意及流程;C: 顆粒電鏡照片和元素分布;D:八元高熵合金納米顆粒元素分布。

CTS方法如圖一所示:首先將金屬前驅體鹽附著於氧化碳纖維之上,再經過55毫秒、速率高達每秒10萬度的快速加熱至2000K再冷卻,得到尺寸與分布均勻的高熵合金納米顆粒,成分最多可以達到8種元素。

高熵合金指五種以上成分均一的合金,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經新竹清華大學葉均蔚教授的開創性工作,成為當前材料科學研究的一大熱點。如圖二所示,因熱力學驅動,不同元素在傳統工藝下通常會形成相分離結構,熵值比較低。而高熵合金中不同元素均勻分布,不存在相分離,因此熵值較高,也帶來新穎性能。今天,胡良兵教授等運用CTS法,突破熱力學限制,成功製備了從一元到八元的一系列高熵合金納米顆粒,而且在室溫下保持11個月,結構穩定。

圖二A: 傳統的相分離結構與高熵合金示意圖;B: 一元、二元、三元納米顆粒元素分布;C: 五元、六元、七元納米顆粒元素分布;D: 八元納米顆粒元素分布及其面心立方晶體結構。

研究人員推測,CTS下高熵合金納米顆粒形成機理與常規不同,取決於碳纖維表面缺陷和金屬催化活性。如圖三所示,他們發現,纖維碳化溫度越低,表面缺陷和氧殘存越高,則納米顆粒尺寸越小、越均一。而金屬催化活性越高,納米顆粒尺度也越小、越均一。因此他們提出如圖三C所示的機理示意圖,液態金屬顆粒尋找表面缺陷而分離,進而融合。顆粒尺度大小和分布因此受表面缺陷態所決定。

圖三A: 不同碳化溫度下纖維載體所得到的納米顆粒;B: 不同催化性能金屬納米顆粒;C:  催化驅動納米顆粒分離及融合機理示意;D: 增加碳纖維表面缺陷及金屬催化活性可提高納米顆粒尺寸均一。

基於這一機理,胡良兵及其合作者通過調控熱衝擊時間與速率,實現對納米顆粒尺寸、成分、和結構的調控。如圖四所示,熱衝擊時間越短、納米顆粒尺度越小、越均一。而當冷卻速率較低時,則會形成相分離結構。由此他們構造了如圖四E所示結構相圖。

圖四 A:不同熱衝擊時間納米顆粒;B: 不同熱衝擊時間的納米顆粒尺寸分布;CD: 不同冷卻速率所造成的不同納米顆粒結構;E:納米顆粒結構相圖。

高熵合金納米顆粒具有一系列的應用前景。作為示例,研究團隊將五元高熵合金納米顆粒用於催化,如圖五所示,顯示其出優異性能。

圖五A: 高熵合金納米顆粒及相分離納米顆粒催化示意和性能比較;BC: 五元合金納米顆粒催化性能比較;D: 五元高熵合金納米顆粒元素分布;E:  五元高熵合金納米顆粒催化性能。

Sara Skrabalak教授撰寫評述稱:

High-entropy alloys usually have a minimum of five elements in nearly equal proportions. Synthesis of these compositions is challenging and not typically compatible with methods that yield well-defined nanoparticles. Such integration would enable the nanoscale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lex compositions to be studied and potentially leveraged in diverse applications.

胡良兵教授2002年從中國科大畢業,在UCLA獲得博士學位,曾師從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馬裡蘭大學副教授。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高熵合金納米顆粒,高溫下如何氧化?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雖然高熵合金在高溫、防腐蝕、催化等領域已經展示出優異的應用潛力,目前對於高熵合金納米顆粒在複雜應用環境下的穩定性和抗氧化性表現仍然知之甚少。例如,高熵合金納米顆粒是否能在氧化氣氛中保持足夠穩定?是否會比單質金屬或二元合金有更好的抗氧化性?
  • 綜述| 高熵合金的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及應用
    該理念提出20 年來,很多學者和團隊已經參與到對高熵合金的研究中來,並積累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主要綜述了近些年來各位學者對高熵合金基礎理論的研究成果,包括其定義、組織結構、性能,部分研究成果以及應用前景展望。
  • 新方法大幅提高納米晶高熵合金硬度
    導讀:本文為高性能納米晶高熵合金(nc-HEA)的製備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600℃退火1h後,合金硬度從484 HV增加到791 HV。並且在1100 ℃退火後,原始的高硬度仍保持不變,表明nc-HEA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讀:本文為高性能納米晶高熵合金(nc-HEA)的製備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600℃退火1h後,合金硬度從484 HV增加到791 HV。並且在1100 ℃退火後,原始的高硬度仍保持不變,表明nc-HEA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
  • 五元高熵合金納米粒子的自催化形成過程
    高熵合金(HEA)納米顆粒有望成為可調諧的催化劑,令人驚訝的是,Pt-Ir-Pd-Rh-Ru納米顆粒可以在溫和的低溫溶劑熱條件下合成。高熵合金納米結構的高熵合金在多相催化中具有廣泛的研究價值,在還原氧或二氧化碳、氧化甲醇、甲酸或CO和氨分解等具有挑戰性的反應中,都已經報導了顯著的成果。不同的表面位點不僅促成了優異的性能,而且還使局部金屬環境、金屬配體效應以及與單個金屬相比增強了化學穩定性。
  • 高熵合金的納米力學與納米結構的高熵合金:閒聊那些年寫過的文章
    目前其課題組主要從事金屬材料開發,微納米力學和金屬增材製造等方向的研究。高熵合金領域的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Nano Letters、Acta Materialia、Scripta Materialia等期刊。
  • 成功製備高強高熱穩定性納米高熵合金
    導讀:本工作首次用雷射蒸發惰性氣體冷凝法製備了平均晶粒尺寸為25 nm 的CoCrFeNiMn納米高熵合金。與SPD製備的納米高熵合金不同,該方法製備的納米高熵合金具有超高的硬度和極佳的熱穩定性。在600 ℃退火1小時後,硬度從484 HV前所未有地增加到791 HV。更令人興奮的是,即使在1100 ℃的高溫退火後,仍能保持原始的高硬度。
  • Nature 報導北理工材料學科:高熵合金、含能、納米新能源
    導讀3月21日,《Nature》在其Spotlight欄目報導了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並對北理工在高熵合金為代表的毀傷與防護、含能、納米新能源、二次電池、阻燃等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介紹。國際影響力穩步提升,材料學科ESI最新排名世界第129名;QS世界大學學科全球排名前100名;2019年位列US news世界大學學科全球排名第58名。
  • 高熵合金
    高熵合金具有單一的晶體結構。大量的試驗證實,高熵合金可以形成單一的體心立方或面心立方結構相或者體心立方面心立方簡單的混合相結構。高熵合金在鑄態和完全回火態會析出納米相結構甚至非晶質結構。當高熵合金熔化時,所含元素原子混亂排列,在冷卻凝固過程中,因涉及各主元素眾多原子的擴散再分配,將阻礙晶體的形核和生長,因此,有利於納米相的形成。
  • 粉末冶金高熵合金將獲更多用武之地
    劉彬介紹,高熵合金具有四大核心效應,包括熱力學上的高熵效應——單相固溶體結構、晶體結構上的嚴重晶格畸變效應、動力學上的擴散遲滯效應、雞尾酒效應——優異的綜合性能。比如,晶格畸變提高了高熵合金的強度,使其具備優異的力學性能;納米孿生誘發高熵合金優異的斷裂韌性,在低溫環境中具備極好的應用潛力;優異的高溫力學性能和擴散遲滯效應導致高熵合金在高溫下結構穩定。
  • 一種新方法製備超強納米結構高熵合金
    導讀:本研究通過磁控濺射法成功製造了一種等原子高熵合金,平均晶粒尺寸達到7.2nm,可達到13.76GPa的超高硬度。本文展示的一種製造超納米結構HEAs的新方法,在高熵合金中形成了超納米雙相玻璃晶體結構,突破了現有等原子高熵合金的最高硬度。
  • 高熵合金領域高被引的11篇文章,給過你那些啟示?
    (多主元合金)在論文中第一次被提出後,關於高熵合金的文章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在這裡我們詳細介紹高熵合金兩年內高被引的11篇文章,希望這些高質量的文章能祝你更好地理解高熵合金,也給你靈感閃現的瞬間。、並解釋出高熵合金在抗輻照性能上所具有的優勢。
  • 成果刊登於《自然》!浙大學者破解高熵合金強度與塑性兼得奧秘!
    近年來,這個歷史悠久的金屬結構材料研究領域又被激起了一朵浪花。人們研究發現,如果打破傳統的合金設計方法(少量合金元素添加進主元素中),將多種元素等原子比固溶在一起,理論上會製得原子排列有序而元素排列無序的所謂高熵合金。部分高熵合金可以同時具備高強度和高塑性,從而打破傳統金屬中強塑性難以兼得的困境。
  • 納米結構高熵合金,實現2000%的史上最大伸長率!
    本文製備的高熵合金在1073K高應變速率下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大伸長率2000%,這是先進材料科學的巨大突破(a huge breakthrough)。研究表明,超塑性變形的主要機制與晶界滑移相關,晶內位錯在塑性變形過程中對變形的調節有重要作用。
  • 「高熵合金」越是低溫越堅韌
    在77K溫度下,背散射電子成像顯示,斷裂錯位作用形成的晶格結構導致了變形,由此引起納米結對現象。  一種名為「高熵合金」的新概念合金設計,已經帶來了一類多元素材料。最近,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與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合作開發出一種叫做鉻錳鐵鈷鎳(CrMnFeCoNi)的高熵合金,經檢測它不僅是現有記錄的最硬材料之一,而且在低溫下強度、延展性反而提高。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 高熵合金在塗層領域的應用
    高熵合金因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硬度,優異的耐疲勞和耐磨性能,延性良好等特點而被廣泛關注。近年來,研究者通過調整高熵合金的組成和改變其微觀結構來進一步優化其性能,如添加陶瓷相形成陶瓷顆粒增強高熵合金複合材料。其中,WC具有較高的硬度,一定的塑性和良好的潤溼性,常用作金屬複合材料的硬質相。
  • 《Intermetallics》發表論文首次揭示納米氧化物對高熵合金結構和性能的影響
    高熵合金(HEAs)由於其優異的力學性能,如高硬度和強度、優異的耐腐蝕性、優異的抗疲勞性能和良好的熱穩定性等,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研究。CoCrFeNi是一種具有優良延展性的面心立方結構HEA,在實際應用中,研究人員嘗試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其強度。
  • 北科大呂昭平團隊:高熵合金最新展望,短程序及其對力學性能影響
    背景介紹 高熵合金,以其多主組元,高構型熵的設計理念以及獨特的性能,成為近十多年來合金領域內的熱點材料。在研究初期,高/中熵合金所形成的單相固溶體,其組成原子被認為是完全無序分布在晶體點陣中。
  • 西安交大研究人員揭示體心立方結構高熵合金的特殊位錯動力學機制
    近些年興起的高熵合金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合金設計理念,其由多種元素以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比混合而成,打破了傳統合金以一種或兩種元素為主、輔以少量其他元素來改善合金性能的設計理念。BCC高熵合金體系因其優異的力學性能,尤其是潛在的高溫力學性質,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儘管前期對BCC高熵合金的設計和開發開展了大量研究,但相關位錯運動學的研究則開展較少。
  • 《Nature Commun》雙相高熵合金的超高應變硬化!
    高熵合金(HEA)最初是作為多個主要元素以相等或接近相等的原子比的濃縮固溶體開發的,在過去的十年中,它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近日,浙江大學、韓國首爾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合作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高熵合金應變硬化是由於三維錯層錯網絡的形成而造成的,它阻礙了位錯運動並進一步為hcp的形成提供了優選的位置。通過TRIP效應進入相位,發生局部化學成分的變化加劇的現象,為高熵合金的力學行為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 科學家發現多種元素的納米顆粒的新用途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IC)和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發現,在通常會快速降解催化材料的化學反應過程中,某種類型的催化劑表現出特別高的穩定性和耐久性。這項研究中的催化劑是合金納米顆粒,或者說是由鈷、鎳、銅和鉑等多種金屬元素組成的納米顆粒。這些納米顆粒可以有多種實際應用,包括燃料電池、二氧化碳捕獲、生物傳感器以及太陽能電池等。